毛孟靜:搞港獨不如反大陸化

<!–[if gte mso 10]> <![endif]–> <p class="p1"><span class="s1">被香港人稱為&#8220;毛姨&#8221;的香港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只不過是剛過六十歲,處於&#8220;新壯年&#8221;年齡段,仍然充滿著工作和社會活動的活力,在</span><span class="s2">5</span><span class="s1">年的立法會議員生涯中,她以傳媒人的敏銳,對中外語言和文化的嫻熟,對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鄉土情懷,對本港歷史和人文演變如數家珍。</span></p> <p>父輩1949年逃離大陸,毛孟靜1957年出生在香港,從小受到良好的中西文化熏陶,加拿大渥太華卡爾頓大學新聞系畢業,中英法文滾瓜爛熟,是立法會議員中唯一懂法文的議員。她年青時作為媒體工作者,曾經任職於法新社、英文虎報、無線電視台等,自由的思想和活躍的性格使她選擇了從事自由撰稿工作。她針砭時弊,筆鋒尖銳,愛憎分明,香港中西文化融合,殖民地體制和多族裔聚居氛圍孕育的社會形態,使她對香港獨特的本土文化有深刻的感受,對政治,對社會,對己任有清楚認知。</p> <p>2008年,隨著北京奧運會舉行,中國大陸的影響力最大限度地延伸到香港。毛孟靜的寫作開始受到本地媒體自我審查的影響,發表文章受到限制,因此萌生了從政的念頭,在2008年的立法會選舉中,初出茅廬的她輸給了建制派的梁美芬。後來她再戰2012年立法會選舉,取得了成功,通過議員工作,努力實現自己的政治理念,她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成功連任。</p> <p>溫和本土派<strong> </strong>主戰反&#8220;大陸化&#8221;</p> <p>毛孟靜是立法會泛民議員中最接近本土理念的議員之一,2013年,她與同是立法會議員的范國威成立了&#8220;香港本土&#8221;二人組織,提出&#8220;香港優先&#8221;(Hong Kong First)的訴求。她所在的公民黨當時並沒有重視本土意識,直到2016年才被動地關注本土問題,但其立場被批為不痛不癢,與本土派的距離較大。同年,毛孟靜毅然退出了公民黨。</p> <p>在政治定位上,毛孟靜屬於溫和本土派,倡議政府取回單程證審批權,紓緩新移民大幅增加所帶來的負擔,避免香港被&#8220;大陸化&#8221;,強調務實本土路線,捍衛香港本土權益。她認同香港人應有自決權,但不支持港獨,反對本土派的勇武抗爭模式。</p> <p>與主張港獨的本土派不同,毛孟靜執著的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國兩制。她說,中港隔斷和港獨不現實,不可能成功。從事政治,給別人虛假期望屬於不誠實。近年猖獗的&#8220;大陸化&#8221;現象正在蠶食香港的制度和價值觀肌體,問題嚴重,必須全力反對。</p> <p>她列舉的其中一個例子是廉政公署的高層沾染了大陸官場陋習,辦事作風走了樣,處在失去自身廉潔和公正的危險邊緣。</p> <p>&#8220;香港優先&#8221;是港人的普遍要求</p> <p>毛孟靜說,主張&#8220;香港優先&#8221;首先要界定何為香港人,不能排斥&#8220;非我族類&#8221;。香港150年的殖民歷史中,有很多生活在香港的,曾經服務警隊的&#8220;大頭綠衣&#8221;印度裔人士及後代,還有不少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人,他們有些是好幾代生活在香港的居民,比我們在香港生活的時間得長,他們熱愛香港,視為第二故鄉,我們應該與這些不同族裔人士融合相處,本土為先,形成香港獨特的文化體系。</p> <p>她認為,本土的概念來自於鄉土情懷,根植香港的各族裔人群經過長時間的世代繁衍,都融入了香港獨特的生活方式、文化和制度中,任何外來的,有損本土價值觀,擾亂本地人生活方式和秩序的&#8220;異端&#8221;,都是與本土意識不相容的,因此&#8220;香港優先&#8221;,防止香港&#8220;大陸化&#8221;正是香港人的訴求,這與香港獨立是不同的。</p> <p>毛孟靜的本土立場與本土派的港獨立場有著本質區別,但是她並不反對港獨作為一種自由思想的存在和流動,因為思想是無罪的。</p> <p>據觀察,目前爭論較多的是港獨的論述和訴求,甚至宣傳是否觸犯法律?本土派認為屬於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範疇,而官方和建制派認為宣傳港獨是違法行為,與《基本法》的第一條,即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相抵觸。根據香港警方的解釋,在目前香港的法律制度下,本土派的港獨論述和港獨思想沒有犯法,但是港獨的具體行動則屬犯法。</p> <p>&#8220;香港人優先&#8221;是毛孟靜本土立場的一個訴求。為了反對大陸自由行人士無限制流入,反對香港平靜的生活被大陸遊客打亂,抗議生活民生用品市場秩序失控,她曾經拖著拉桿行李箱,加入到本土派在尖東的示威中。</p> <p>港獨不現實<strong> </strong>僅是反抗的宣洩</p> <p>毛孟靜說,港獨目前只是一種思想或者思潮,至少未來十年二十年看不到它能夠成功實現,她自己比較現實,可以有理想,不要有夢想,最好自己的理想配合年輕人的夢想。從民情觀察,港獨現在沒有很強的訴求。</p> <p>她說,香港人都覺得自己是中國人,不可能與中國切割。她同意司徒華的認同觀,就是認同文化中國,不認同共產中國。香港大部分年輕人傾向&#8220;我是香港人&#8221;,不抗拒&#8220;我也是中國人&#8221;。</p> <p>她說,主張港獨的本土派最大的問題是勇武抗爭,會得罪很多媽媽,她們的孩子容易受到傷害。勇武本土派在香港搞不起革命,打不贏警察,一時的衝突,可能留下犯罪記錄,將來移民、工作、升學會遇到麻煩。一般香港人會怪罪你搞亂香港,又沒有建樹。香港人的血液中害怕動亂因子,看中國近代史,動亂不斷,反清革命、軍閥混戰、日本入侵、國共內戰、三反五反,文革……,香港人追求安定繁榮,目前香港失業率低,經濟繁榮,出入境自由,但民主步伐緩慢,思想自由越來越受到鉗制,這樣發展下去,香港人可能像動物園里的動物,失去自由。</p> <p>她說,香港現在有些民情像過去的台灣,香港人感覺到被大陸欺壓和潛移默化地赤化,這些人希望藉著本土運動和港獨思潮,宣洩不滿。但是推翻一道柏林墻,改變一條國界,不是不可能,但當中牽涉的人文因素十分複雜。香港在經濟、國防、金融、外交等方面很難獨立,港獨成功的機會微乎其微,除非中共倒台,但在我的有生之年看不到,事實上,目前香港85%的民意不接受港獨。</p> <p>毛孟靜認為港獨是思想,應該容許開放討論,思想鉗制不能接受。就像中世紀的歐洲,地心學說盛行,不允許日心學說,最終證實是違反科學的。</p> <p>一國兩制面目全非</p> <p>毛孟靜對於目前香港一國兩制的落實情況十分不滿意,認為銅鑼灣書店事件和肖建華事件的發生,嚴重打擊了人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香港最現實的政治訴求是維持和捍衛一國兩制,兩制不能給一國蓋住。這次特首選舉,林鄭在民望低的情況下,仍取得高提名票數,中央在背後發功,操控這場選舉,年輕人看在眼裡涼在心中。</p> <p>她說,香港的年輕人感覺到沒有出路,在大陸人蜂擁南下爭奪市場的背景下,香港年輕人不懂普通話,很難找工作;沒有大陸人脈關係,很難晉升。職場上普通話盛行,英文用得越來越少,拉低整體社會的英文水平。中國的崛起,對香港進行一國一制的滲透,越發明顯和赤裸,回歸20年,越看越害怕,導致本土主義興起,抗拒&#8220;大陸化&#8221;。九七回歸期間,中央政府把香港作為中國的對外開放櫥窗,讓香港人自己管理,但是北京現在不斷干預治港,操控特首選舉。香港人只能用微弱的力量反抗,用公民提名運動來抵制。</p> <p>在談到中資近年加緊控制香港經濟時,毛孟靜說,香港的&#8220;大陸化&#8221;現象越來越嚴重,2011年時,香港土地的買家90%是本地公司,現在只剩下不足20%。本地年輕人很失望,只有兩種選擇,一是fight(反抗,鬥爭),一是flight(飛走,移民)。</p> <p>談到香港的未來,毛孟靜認為自己是審慎樂觀,相信人類文明的進步始終能夠制止歷史倒退,所謂物極必反,大陸的共產思維這一套不可能打倒文明社會精神。</p> <p>本土運動著眼意識形態的抗爭</p> <p>毛孟靜代表著體制內精英層面的本土意識派,與香港新世代年輕本土派不同,她對西方民主有深刻理解,對普世價值有認同,她所倡導的反&#8220;大陸化&#8221;著眼意識形態的抗爭,守護香港核心價值觀,而不是追求毫不現實的地理性隔斷和政治性獨立。毛孟靜看到香港這20年來政治生態的變化,變得越來越不像九七回歸時的樣子,看到來自大陸的政治干預,本地官員無原則地叩頭和對爭取港人利益的放棄,使越來越多香港人,特別是香港新世代年輕人感到憤怒和無奈。</p> <p>毛孟靜對香港前景憂心忡忡,於是從傳統泛民的光譜中首先跳出來,提出本土思維和反&#8220;大陸化&#8221;。毛孟靜的本土思維認定港獨不現實,沒有操作性,但是反&#8220;大陸化&#8221;卻有很強的民意基礎,有很強的制度化保障,只要守住《基本法》這道屏障,真正落實一國兩制,井水河水互不侵犯,香港就能夠繼續發揮其獨特文化的影響力和長期行之有效的制度優勢,才能有美好前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