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mg alt="," src="https://ichef-1.bbci.co.uk/news/660/cpsprodpb/E59D/production/_96218785_039455767-2.jpg" data-highest-encountered-width="660" width="450" align="right" height="252" />5月10日,中国搜索引擎巨头百度宣布实行帐号实名制。</p><p>百度公司称,搜索服务并不强制要求登录帐号,但在6月1日前未完成实名认证的用户"发布信息、评论等相关功能时将可能受到限制"。</p><figure> </figure>中国将从6月1日开始实施的<a href="http://www.gov.cn/xinwen/2016-11/07/content_5129723.htm">《网络安全法》</a>第二十四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这条法律条文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全面实施网络实名制的标志。<p>百度不是唯一一家在网络实名制实施大限前表态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在百度发布声明后几天,拥有大量用户的网络问答社区"知乎"在一份声明中称,将在近期进一步强化帐号实名认证。"如因发表的内容引发纠纷,知乎将配合司法机关依法提供用户信息"。</p><h2>中国版网络实名制历程</h2><p>中国对于网络实名制的讨论由来已久,但通过法律方式推行实名制始于北京市2011年颁布的《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p><p>该《规定》提出,"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微博用户在注册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但用户昵称可自愿选择。</p><p>随后,总部位于北京的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网站微博都在2012年3月16日全部实行实名制,采取的都是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方式。在此期限内未进行实名认证的微博老用户,享受的待遇是"不能发言、转发,只能浏览"。</p><figure> </figure><p>中国第二波实名制的对象是手机号。中国政府称,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确保在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实现实名登记。截至2016年5月的数据是,中国电话用户实名率已经达到92%。</p><p>百度等互联网公司近期的行动可被视为中国实施网络实名制的第三波高潮。百度、知乎一致宣布在六一前落实 "实名制"认证,使用方式为"后台实名,前台匿名"。网友注册需要提供、验证手机号码。</p><h2>支持者说</h2><p>关于中国实施网络实名制的争论由来已久。在《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前夕,BBC中文记者查阅了百度贴吧和知乎两个中国主要的论坛式平台后发现,争议的焦点是,网络实名制对于言论自由以及个人隐私的保护或损害。</p><figure> </figure>反对者说<p>反对甚至声称"抵制"网络实名制的声音指出,网络实名制不仅不能帮助保护用户隐私,甚至还会助长这种行为。</p><figure> </figure>历史事件:韩国版"网络实名制"为何被判违宪<p>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并不是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全面推行网络实名制的国家。但第一个实施网络实名制的国家韩国已在5年前即2012年宣布这一制度违宪。</p><p>2005年6月,韩国发生轰动一时的"狗屎女"事件,让互联网实名制成为社会的焦点。</p><p>当时一位女士带着宠物狗乘坐地铁,宠物狗突然腹泻,该女性非常惊慌,未收拾洒落一地的宠物狗排泄物就下车。目睹该事件的人拍下该女性带宠物狗下车以及别人将宠物狗排泄物打扫的照片及相关说明一并传到网上,此事在网上急速扩散。大部分网民对照片中的主人公感到愤怒,他们给当事人取了"狗屎女"的外号,进行了人肉搜索,女孩的姓名、学校等身份信息很快被公诸天下,导致女孩因为压力过大而精神失常。</p><p>此事发生后,支持网络实名的民众比例从30%多上升到60%以上,韩国国会借机发布和修改多项法规,推广网络实名制。</p><figure> </figure><p>2007年7月,网络实名制正式在韩国实施。具体做法和中国相似——后台实名,前台可用匿名。但韩国对网络实名制覆盖的范围进行了更细致的规定:要求日均浏览量30万人次以上的门户网站以及日均浏览量20万人次以上的媒体网站引入身份验证机制。后来韩国又进一步将网络实名制覆盖范围扩大至日均浏览量10万人次以上的所有网站。</p><p>但在四年之后,韩国两家网站(一家社交网站和一家门户网站)和一家游戏运营商先后发生大规模用户信息泄漏,分别导致3500万和1300万用户资料泄露,被泄露的资料涉及生日、住址、身份证号等诸多详细个人信息。</p><p>2012年8月23日,韩国宪法裁判所8名法官一致做出判决,裁定网络实名制违宪,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将根据判决修改相关法律,并废除网络实名制。</p><p>在评价网络实名制遭遇过山车一般的历程时,《金融时报》的一位专栏作家称,网络实名制并未让诽谤跟贴数量大幅度减少,反而大大降低了论坛参与者人数,导致了"自我审查"。</p><p>韩国法院的裁决称,网络实名制实行后网上的恶性言论和非法信息并未明显减少,确使言论自由受到限制,个人信息通过网络泄漏并被非法利用的风险增加。综合权衡,该制度的弊端远胜于公益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