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晓波——生前好友在京召开刘晓波追思会

<h3>&nbsp;</h3><div id="m_-8978010427459521204gmail-post-body-8954210826993198026" style="color: #222222; font-family: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2.8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br /><div><img src="/EditBackyard/EditorData/Photo/2017/Jul/7222017LXB23.jpg" width="680" height="453" alt="" /></div><div><em>前排:不锈钢老鼠刘荻、王之虹、金雁、梁晓燕、王俊秀、毛喻原</em></div><div><em>二排:吴思、刘苏里、吕朴、莫少平、尚宝军、刘军宁、不详、<wbr>莫之许、江棋生、不详、马少方、秦晖、丁锡奎、贺延光、徐晓</em></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nbsp; &nbsp; 2017年7月19日晚上8点,在刘晓波逝世第七天,<wbr>中国民俗中&#8220;头七&#8221;的日子,<wbr>刘晓波24位生前好友在北京召开命名为&#8220;追忆晓波&#8221;的追思会。<wbr>参加本次活 动的晓波生前同道、亲密友人有刘苏里、徐晓、梁晓燕、秦晖、<wbr>金雁、吴思、刘军宁、江棋生、毛喻原、王俊秀、莫少平,尚宝军、<wbr>丁锡魁,赵晖、刘荻、毕宜民、 吕朴,高氏兄弟、贺延光、王之虹、刘兴平等。栗宪庭、<wbr>王军涛委托他人宣读了书面发言。</div><div>&nbsp; &nbsp;追思会由刘苏里主持。他说:晓波患病以及死亡,突然和离奇,<wbr>这增加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震惊和悲痛。<wbr>死亡的极端与当局处理的极端,形成了难以形容的冲突两 极,给未来的解释留下极其繁重的任务。今天我们聚在一起,<wbr>共同追忆和缅怀晓波留在人间的足迹,<wbr>这虽无法弥补离去所造成的巨大的哀伤,但可以成为我们继续探 索晓波一生伟业的契机。</div><div>&nbsp; 到会者向刘晓波遗像三鞠躬,并默哀三分钟。<wbr>随后大家依次手持鲜花向晓波致敬!</div><div>&nbsp; &nbsp;与会者都是晓波生前的老战友,老朋友,<wbr>与他都有不同程度的交集。<wbr>大家回顾了刘晓波辉煌而富有传奇的一生,他从桀骜不驯的黑马,<wbr>成为内心谦卑的男人;从才化横溢的文艺青年,<wbr>成为心胸开阔的精神领袖;从中国的政治异端,<wbr>成为全世界召唤自由、和平与爱的圣徒,</div><div>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民主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div><div>&nbsp; &nbsp;所有会者的发言结束之后,全体向起立,<wbr>主持人刘苏里带领大家向刘晓波行注目礼,<wbr>并代表与会者向刘晓波做最后的告别:在我们人生的经历当中,<wbr>恐怕没有哪一 次告别如此沉重,如此让我们难忘。但这不是结束,这是一个开始。<wbr>晓波牺牲了,战士刘晓波牺牲了!晓波自己生前推崇、<wbr>呼唤道德巨人的诞生。今天,不,不止今 天,很长时间以来,到今天为止,他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wbr>这个道德巨人的诞生,所标高的高度和精神境界,<wbr>将鼓舞和指引我们这个人群,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质, 追随他的脚步,完成他未竟的事业。晓波,你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wbr>谢谢你!为这个人群做出的牺牲。</div><div>历时两个半小时的活动结束。</div><div>&nbsp; 自从刘晓波病重的消息传出以来,<wbr>与会者中许多人用各种方式为刘晓波夫妇的自由与人权奔走,<wbr>其中包括向国际社会呼吁援救,甚至向当局表达诉求。然而,所有的 努力和期待最终化为泡影。作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8220;<wbr>没有敌人&#8221;的姿态引人注目。长久以来,<wbr>致力于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的知识分子群体,实际上践行着刘 晓波这一政治理念,以和平、理性、善意的方式,<wbr>艰难地寻求自由之路。</div><div></div><div>以下为发言摘录:</div><div>&nbsp; &nbsp;王俊秀:晓波去世后,网上对晓波的人格描述有很多比赋。<wbr>有人说他类比为墨子、嵇康、谭嗣同,或者国外的哈维尔、<wbr>甘地等等。把历史上伟大的人格和晓波联系 在一起,令人感动。其实晓波是在漫长的岁月当中,<wbr>在与和社会和历史的互动中诞生的一个悲剧人格。<wbr>这是支撑他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原因。晓波奠定了1990年代 以来,中国民间主要社会运动模式的人。有三件事情和他密切相关:<wbr>天安门母亲运动、中文独立笔会和零八宪章。</div><div></div><div>&nbsp; &nbsp;吴思:1989年被捕的时候,新闻联播称他为六四事件的&#8220;<wbr>黑手&#8221;,很多没有享受这个资格的人都迅速被枪决了,<wbr>他进去之后受到了死刑的威胁,晓波当时被吓 住了。后来他对自己的恐惧和软弱非常不满,觉得是自己的耻辱。<wbr>所以出来之后,他想方设法要把这件事找补回来,心里才能够安定,<wbr>才能够接受自己。他的选择就 是再进监狱。第二次进监狱,他觉得自己的表现说得过去了,<wbr>一直到第三次进去后,他才对自己的表现满意,自己也从此踏实了。<wbr>这种知耻而后勇,不能忍受自己的 软弱,让我觉得晓波特别有勇气。</div><div></div><div>&nbsp; &nbsp;同为六四事件的&#8220;黑手&#8221;,<wbr>身在纽约的王军涛委托范晓琴宣读书面发言中称:<wbr>当晓波看到六四屠杀的死难者时,他低下了那颗狂放不羁的头,<wbr>从此发誓要以负罪感 讨还六四屠杀死者的尊严和生者的公正。从此他联络各方,<wbr>忍辱负重,一个鄙视世俗的率性狂人,<wbr>变成一个对所有人真诚微笑的善人,这种转变需要殉道的情怀和境 界。</div><div></div><div>徐晓:他一生只活了六十二年,在近三十年的坎坷与磨难中,<wbr>与其说这个政权太凶残,不如说刘晓波太勇敢。<wbr>我不相信他看不到作为个人的有限,看不到文字与言论 的有限,甚至思想与理论的有限。面对对手时他的勇敢令人钦佩,<wbr>他勇于面对内心的黑暗、勇于面对人性的弱点的赤诚,<wbr>在这个如此不堪的时代更加弥足珍贵。当他 活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之中,活在幸福的日常生活之中,<wbr>一个大家热爱的,活生生的刘晓波使他不仅获得了爱与尊重,<wbr>也收获了永生。</div><div>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刘晓波的政治遗言。<wbr>他为刘霞的摄影集写的赞词或许是绝笔。<wbr>有些人认为叙述这一过程的文章所描述的悲剧美感,<wbr>美化与掩盖了晓波之死 的悲壮与惨烈。但就我对他们的了解,我觉得这是事实,<wbr>虽然这不是全部的事实。晓波这位情圣、曾经的文艺男青年,<wbr>刘霞这位艺术家、在九十年代就敢剃光头的现 代派女青年,如果没有超越世俗的幽默感,怎么能活到今天?真相,<wbr>在我们这个国度的缺失是常态。不用谁来补充这爱情之外的另一面,<wbr>这场在全世界面前已经公 开,它不是秘密,只不过等待全体中国人民将细节填充出来。</div><div>&nbsp; &nbsp;</div><div>&nbsp; &nbsp; 金雁:晓波走了,我们还活着。我们要硬气的活着,<wbr>我们要替死者活着,因为他们有没有做完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wbr>东欧的民主运动中,有很多人先后离去,或者被 送到了精神病院。他们中间有一句话:在生者和死者之间,<wbr>有一个道德契约。活着的人有义务把死者的事情完成。萨哈洛夫说,<wbr>如果我不研究物理,可能会有别人去 研究。但如果我不大声出来说话,可能就没有人会说了。<wbr>所以我的主要职业不是核物理,而是和世界大声对话。<wbr>索尔仁尼琴也说,如果我们不能够做到不参与谎言, 那么我们真的没有活着的价值,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了。<wbr>所幸我们有晓波在,所幸我们有在座的各位在。我相信该做的事情,<wbr>我们会继续做下去,不管有多久。</div><div></div><div>&nbsp; &nbsp;秦晖:我说过,我虽然没有签过《零八宪章》文本,<wbr>但是如果由于这个文本导致一些人被抓,<wbr>那我愿意为解救这些人签字。道理很简单,如果有人被抓我不管,那 么将来我被抓了也不会有人管。如果因为《零八宪章》可以抓人,<wbr>那么其他的文本也可以,<wbr>这就会成为悬在所有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任何人,<wbr>哪怕是为了自己 的安全,也不应该对这件事视而不见。果然后来,晓波被抓了,<wbr>为救他我就签了名。我当然认同《零八宪章》的基本价值,<wbr>我相信未来的历史上它会有很高的地位。 但在这个场合,我认为这个不重要,无论《零八宪章》的地位如何,<wbr>人们也应该有表达的自由和权利。不单是对晓波,对宪章的签署人,<wbr>其实对千千万万人,每一个 人,都是极大的威胁。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对晓波的去世,<wbr>感到极度悲痛。我们悼念、怀念晓波,<wbr>也是为了使他的愿望能够得到实现。</div><div>&nbsp; &nbsp;</div><div>&nbsp; &nbsp;梁晓燕:今天是晓波走的头七,在中国人的传统里,<wbr>头七是在一起追忆亲人的日子。今天我们在一起,<wbr>我特别想对晓波说,你真的没有走。你的形象,你的精神, 你的人格,永远不会走,会永远流传,<wbr>在很多年轻人的心里留下痕迹,留下想要追寻的榜样。<wbr>我自己这些年的工作,很多时候是和青年人打交道。<wbr>今天我发了一个朋 友圈,是有年轻人找到我,他们说他们今天想要做一件事,<wbr>要表达他们对晓波的崇敬,对晓波精神的景仰。<wbr>我这几天有很多机会和年轻人聊起晓波,聊起零八宪章, 还有晓波作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在年轻人心里面留下了什么。<wbr>我想知道,有多少年轻人是知道和了解,<wbr>并把晓波刻进他们生命的记忆中的?我想,从晓波生命离去 的那一刻,我自己生命里面又增加了特别重要的部分,<wbr>那就是我希望通过我的工作让更多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理解、<wbr>追随这个伟大的灵魂。</div><div></div><div>&nbsp;高氏兄弟:我是在晓波去世之前的一天从纽约回来,<wbr>当天晚上听说这件事觉得很震惊,就想出门做一个行为艺术,<wbr>我找了一把黑伞,一根很大的点亮的蜡烛,我想到街上走,<wbr>但是那天狂风电闪,出门几次都被吹灭了,<wbr>我把这个过程写成一首诗,寄托我的哀思。</div><div></div><div>&nbsp; 栗宪庭来自新西兰的书面发言:今天,我一个人,<wbr>独自穿过森林和湖泊,今天,我独自走向大海,面对太平洋,<wbr>我在此岸,北向太平洋,那是晓波&#8212;&#8212;我的兄弟的归属地,<wbr>虽然你在东海,但东海通着太平洋,我就能看见你,<wbr>漂在大海上空的魂灵&#8230;&#8230;</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