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賓雁良知獎評委會聲明

2016年度劉賓雁良知獎獎牌,近日被中國國保從受託者家中強行索走。劉賓雁良知獎評選委員會強烈譴責中國當局反文明及侵犯人權的行徑,要求有關部門退還獎牌,並賠禮道歉。為伸張正義,本評委會保留向肇事者進行法律追究的權利。(本刊首发)

七常委到场的这个会议无笔无纸 只许听不许记

中共十九大前北京政坛意外频发,当局更举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央视新闻联播称习发表「重要讲话」,主席台上七常委,来自全国各地或各部委等「只可斋听不能记录」,枱面无纸无笔,连水杯也没有。学者指习讲话或涉近期敏感话题,如孙政才(专题)落马、郭文贵(专题)爆王岐山(专题)家族贪腐等。

台湾解严30周年:历史对中国的启迪

在未来转型过程的政治竞争中,中华民国宪法可能具有重要地位。

它可以导致动盪较小,可能成为众多派别的最大公约数。诉诸该宪法,有可能使大陆权力当局认识到镇压的代价已经大于认可该宪法的代价了。这可能是政治转型的临界点。

苦难中的修炼 ——读刘晓波服刑期间的部分读书笔记

这3年的读书笔记虽然远不足以反映他在上世纪90年代的阅读、思考和著述,但仍然是难得的材料,使我们得以窥见他的思考线索,或多或少地了解他的思想从80年代到90年代的发展变化。这是一个从狂放到沉潜,从尖锐到包容,从出奇制胜到游刃有余的转换,这种转换既体现于文风,更表现于内容。(本刊首发)

弦上的山歌

父亲传予儿子对音乐的领悟,却也留给他浓重阴影。父亲1957年被划为右派,导致何东在报考广州音专附中时因政审几乎落第。之后在学校里曾有外国专家听过他的演奏,提议携他出国深造,却碍于同样的命运阴影,不能成行。何东童稚时有一道创巨痛深的刻痕,贯穿着他全部的成长史。九岁那年,成了右派的父亲半夜深更醉醺醺地回家,关上门窗,拿起破旧的小提琴,独自在黑暗中拉起舒伯特的圣母颂。已入睡的小何东怵然惊醒,竟被琴声感动得热泪涟涟,他毕生再没有听过任何人拉圣母颂能如此穿透心扉。父亲的琴声与他纤埃不染的真诚善良,成了何东永远的人生座标,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小提琴,哪怕是在最绝望的年月和最荒蛮的烟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