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div>读到不少怀念刘晓波的文章,其中谈到晓波的若干往事,令人感触良<wbr>深。<br /><br />北京的资深民运人士何德普在社交媒体上写道:2003年11月6<wbr>日我被法院判8年徒刑,妻子贾建英在回家路上(旁听完宣判)接到<wbr>刘晓波电话,请她去他家吃饭。晚饭是刘霞做的,刘晓波陪着贾建英<wbr>说话。刘晓波被抓捕后,贾建英按照狱中何德普提供的尺码为刘晓波<wbr>缝制了一个厚褥子。2000年初许多被判重刑的政治犯家属都得到<wbr>过刘晓波的支持。<br /><br />在何德普的帖子后面,四川的异议人士欧阳懿等好几个人都跟贴表示<wbr>,他们也得到过刘晓波极大支持。可惜现在没法子支持刘晓波。<br /><br />现居美国的独立笔会会员蔡楚写文章回忆刘晓波,提到12年前的一<wbr>件事。蔡楚说:“刘晓波于2005年9月19日白天接到笔会会员<wbr>杨春光的妻子小蔡,从辽宁省盘锦市打来的电话,说杨春光因突发脑<wbr>溢血,于凌晨三点逝世。因我主持杨春光的文集,对杨春光比较了解<wbr>,晓波上网与我商量怎么办。我建议笔会应发布悼念杨春光先生病逝<wbr>公告。没有想到,晓波当天就乘火车去盘锦市杨春光家。由于不熟悉<wbr>道路,晓波 直到深夜才找到杨春光家。晓波对杨春光遗体告别并慰问其家属后,<wbr>小蔡表示经济困难,晓波立即从自己的皮包里拿出一笔钱,送给小蔡<wbr>后才匆匆离开。后来,我从美国打电话给小蔡,她告诉我,晓波私人<wbr>送了她一千元。而晓波从不提起此事,这件事显示了晓波为人的真诚<wbr>和大气。”<br /><br />余志坚先生,是在八九民运期间向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画像泼洒颜料<wbr>的三君子之一,不久前因病去世。他的妻子鲜桂娥女士得知刘晓波去<wbr>世的消息后异常悲痛,写文章悼念。鲜桂娥在文中特别写到:“我们<wbr>2006年婚礼时接到他的电话,志坚用尊敬和兴奋的声音和晓波先<wbr>生交谈,而我,快乐得直跳。”<br /><br />刘晓波坚守国内,和国内的异议人士始终保持密切联系。很多遭受迫<wbr>害的异议人士本来和刘晓波没什么来往,甚至连面都没见过,但刘晓<wbr>波对他们都亲如兄弟,除了把笔会的资源最大限度地为狱中作家们服<wbr>务,还常常拿出自己的稿费帮助他们。很多因言获罪者的家属,如杨<wbr>子立的妻子、杜导斌的妻子、刘荻的外婆等,都接到过刘晓波慰问的<wbr>电话或电邮。作家师涛因在海外网站发表文章被判处十年重刑。师涛<wbr>此前与刘晓波并无直接交往,母亲前去探监时,师涛悄悄告诉母亲,<wbr>有事找“波”。可见师涛对刘晓波是何等的信任。<br /><br />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信任不是靠四处宣扬作秀做出来的,而是由许许<wbr>多多的默默无闻的小事,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经由人们的口口相传<wbr>才建立起来的。它最有力地揭示出刘晓波的人品。<br /><br />上面提到的这些小事,如果不是刘晓波去世,当事人通常都不会写出<wbr>来公诸于世。外人一般也就无从知晓。长期以来,有极少数人到处传<wbr>播不符合实情乃至于蓄意编造的故事,攻击和诋毁刘晓波的人品。这<wbr>些攻击和诋毁无疑都是站不住脚的。这一点,只要看看刘晓波所享有<wbr>的广阔人脉和巨大信任就清楚了。就以零八宪章签名运动为例。我们<wbr>知道,在零八宪章首批签署者303人中,刘晓波一个人联系和征集<wbr>的签名就有70多个,是征集的最多的。不少人接到刘晓波的征询,<wbr>连宪章文本都没认真看就答应了。这可不是赶时髦凑热闹,因为大家<wbr>都知道签署零八宪章是有政治风险的,是极其严肃的大事。他们之所<wbr>以连宪章文本都没认真看就答应签名,就因为他们充分信任刘晓波。<br /><br />除了零八宪章签名运动之外,刘晓波还带头发起过多次联名信呼吁书<wbr>一类集体行动。刘晓波之所以能成为这些集体行动的主要发起者组织<wbr>者,除了他思想敏锐、笔头快之外, 那也是因为他有亲和力,人脉广,可信赖。国内的海外的、华人洋人<wbr>、体制内体制外、老年中年青年、学术界文化界法律界新闻界、民运<wbr>人士维权人士独立作家艺术家,很多人都愿意和他打交道,愿意和他<wbr>合作。虽然说对刘晓波不满者也不乏其人,但平心而论,在异议阵营<wbr>中的头面人物中,又有几个--如果有的话--比他更孚众望、更有<wbr>人缘呢?这难道不雄辩地证明了刘晓波的人品?这样的人品难道不值<wbr>得我们学习和景仰?那些对刘晓波人品的攻击诋毁无疑是错误的,也<wbr>注定是徒劳的。<br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