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脚背反律

<h1>&nbsp;</h1><div style="background: #ffffff; border: 0px; margin: 0px; padding: 12px 0px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clear: both;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Georgia, &quot;Bitstream Charter&quot;, serif; font-size: 16px;"><p style="background: transparent; 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什么是&#8220;双脚背反律&#8221;?&#8220;双脚背反律&#8221;指得是朝代国家用互相矛盾的方法治理国家。&#8220;双脚背反律&#8221;源于 &#8220;治国&#8221;与&#8221;治民&#8221; 两种互不兼容的理念。&#8220;治国&#8221;建立在人民痛苦的&#8220;治民&#8221;基础上。国家强大以人民的羸弱为前提和代价。它的始作俑者是商鞅。</p><p style="background: transparent; 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王思想概括商鞅的治民理念,认为《商君书》提出的驭民五术: 1,壹民:统一思想。2,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3,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命无暇顾及他事。4.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5,贫民:除却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狂印钞票),人穷志短。五者若不灵,杀(囚)之。(《人民公社来源于商君书》)几千年一以贯之的商鞅治国理念,是历代政治的理论基础。</p><p style="background: transparent; 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华夏朝代国家的历代统治者,继承发扬商鞅的&#8220;治民&#8221;理念,建立了华夏历史上一套完备的&#8220;依法制治理国家&#8221;的传统。这种理念,把人民视为被动的工具,任意驱使的牲口,而不是有感觉、有感情和有思想的人。</p><p style="background: transparent; 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分析商鞅政治哲学的得失,东方翰认为,由这种政治哲学指导的变法方案,存在着严重的内在冲突。一方面,在解放生产力和统一国家治权方面措置得力,废井田、废领主制、国家授田、推行县制,做得丝丝入扣。奖励&#8220;耕战&#8221;,直指强国争霸的目标,自是改革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在经济、文化以至整个社会政策方面,除了革新落后风俗之外,再也看不到丝毫的改进措施,反而出台了许多反动的政策,象抑工商、废学问,都相当严厉,并且新法中压制新兴阶级或阶层的条款随处可见,甚至动辄将自由人罚为奴隶。这就阻断了改变秦国落后状况和追赶先进文明的通道,社会私有化过程也大打折扣。就是说,他有限地解决了改革中适应时代潮流的课题,但对改进秦国社会落后的任务却作出了相反的安排,不仅仅是忽视。一边猛加油门,一边死踩刹车。(《中国逻辑的崩溃》)</p><p style="background: transparent; 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这就是朝代国家的&#8220;双脚背反律&#8221;。双脚背反是朝代国家的致命之伤。驾驶一辆车子,需要一只脚在油门和刹车中平衡。可是,朝代社会的皇帝和他的幕僚们,总是同时两只脚:左脚拆刹车,右脚踩油门。在国家能够获得财政利益的举措上,拼命踩油门;在便利百姓生活和幸福的工程上,拼命踩刹车。更有甚者,以给百姓制造痛苦为乐,实行系统的迫害百姓的国家面子工程,比如秦朝的长城,隋朝的大运河。用多大的力踩油门,就要用多大的力踩刹车。当双脚对国家这辆汽车施加的力超过它的正常运行所能承受的最大阈值,汽车出故障,是必然的结果。</p><p style="background: transparent; 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荣剑从&#8220;前现代与后现代悖论&#8221;的角度阐释了&#8220;双脚背反律&#8221;。他说,后现代作为一种解构性话语,在世界范围内已成显学,即使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的进化还处在前现代,但诸如艺术、时装、建筑、审美趣味乃至生活方式,许多都以后现代为时尚了。他在《我的后现代》一文中,对当下中国做了这样一个描述:前现代的、现代的和后现代的文本与话语同时出场,革命和市场结合,红色和犬马声色并存,声嘶力竭和轻歌曼舞同在,从而&#8220;混搭&#8221;出一个巨大怪物:两只脚是后现代的,身子是现代的,脑袋却是前现代的。于是,如詹姆逊所说,当中国向后现代方向迅速奔跑时,向前一看,原来又回到了前现代的原点。(《向前的逃跑》)</p><p style="background: transparent; 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这个时代的悖论或轮回的唯一解释就是,中国的政治制度依然停留在商鞅时代,而一部分中国人的思维已经进入后现代。二者的冲突必然随着进入后现代的人数的增加而越来越激烈。掌控政治的思维,政治运作依然停留在前现代社会的统治阶层,必然用暴力维稳的手段强迫思维进入后现代的被统治者,强迫他们生活在政治制度的前现代社会。他们之间由于价值观的迥异,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沟通,结果往往是冲突到不可回旋的地步,被统治者不得不用暴力反抗统治者。暴政是暴民的制造者;暴民是暴政的一面镜子。当国家机器强大时,暴政横行;当国家机器衰落时,暴民蜂起;暴政与暴民交替出现,是华夏历史不能逃脱的宿命。</p><p style="background: transparent; 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什么是暴政?木然从洛克对暴政的描述,认为洛克对暴政进行了简化,衡量暴政与否只采取了单一的标准。在洛克看来,暴政就是政府超越法律,把政府置于法律之上。&#8220;统治者无论有怎样正当的资格,如果不以法律而以他的意志为准则,如果他的命令和行动不以保护人民的财产而以满足他自己的野心、私愤、贪欲和任何其它不正当的情欲为目的,那就是暴政。&#8221;</p><p style="background: transparent; 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真正的暴政就是违背法律的暴政,违背法律的暴政就是透骨入髓的暴政,这种暴政使每一个人都处在战争状态,使每一个人的关系都成为狼与狼的关系,使每一个人都没有合理的预期,使每一个人都朝不保夕。指鹿为马、朝令夕改的暴政让每一个人的生命与财产都失去了归宿,自由自然更是免谈。(木然:《人的三个基本权利不能交给政府》)</p><p style="background: transparent; 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黎澍在总结暴政时说:&#8220;农民战争取得胜利,必然导致&#8216;皇权&#8217;的集中,农民是一个落后的阶级,中外历史概莫能外。&#8221;他又说:&#8220;关于暴力革命问题,胜利者必继以暴力统治,从而走向专制,迷信权力统治。&#8221; (祝世华:《反思录&#8212;从当代历次重大冤案中,探索真实的毛泽东》)</p><p style="background: transparent; 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暴戾政治是专制社会的常态,中国专制社会暴政的理论基础是商鞅改革理念。金嘉文总结中国暴政,归源于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核心治国理念是将国家与人民对立起来,有国家的强大就没有人民的幸福,有人民的幸福就没有国家的强大。为了实现国家强大,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使人民更加弱小&#8212;换言之,大国崛起的基石,就是人民的苦难和泪水。一个雄视四海的大国的崛起,注定要以牺牲民众的幸福为代价。(《商君变法 &#8212;&#8220;大国崛起&#8221;背后无人问津的隐情》)以牺牲民众的幸福为代价的崛起,进入双脚背反的发展模式,国家越强大,人民越痛苦。这种模式是不能持续和持久的。</p><p style="background: transparent; 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nbsp;</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