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margin: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看星期日「蘋果日報」,報導有金融人舉家移居泰國芭堤雅,炒股度日,優哉游哉。無綫電視教中文的Ben Sir,也改行教人到日本和泰國買樓。近日我身邊幾個好友亦紛紛在泰國布吉置業,千多二千呎有私人泳池的花園別墅,也不外三數百萬港元,還可以毎年有幾個月以七萬港元月租給到泰國避寒的歐洲及俄羅斯遊客,按揭則可造五成,業主入境居留權長達一年,只是不可在當地工作,難怪要炒股度日。</span></p><p style="margin: 0pt;"> </p><p style="margin: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香港已經變天,是不爭的事實。近年移民潮再興,規模表面上不及九七前,實則只是新移民因經濟條件或海外收緊移民政策減少,但九七前早已取得海外居留權回流香港的港人,不少已經或正部署返回他們經已入籍的「祖國」安亨晚年,他們毋須再移民,所以人數不會顯示在統計上。更有不少財務自由的港人,既不捨得離開香港,又吃不消目前令人窒息的政治氣氛和社會環境,於是各師各法,為自己及家人尋找喘息和安頓的空間。</span></p><p style="margin: 0pt;"> </p><p style="margin: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有人每個月去旅行,成為摩登遊牧部族。有人在日、台、星、馬、泰置業,年中去住三數個月,反正外地樓價和生活費用不少都遠低於香港,做短暫的異鄕人,長期渡假,也相當愜意。我認識的一個民主派議員便在東京新宿買了一個小單位,不過是五、六十萬元,閒時去旅行,連洒店也不用租。即使沒錢買樓,也有不少年輕人利用「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往外地工作,最終落地生根者,亦大不乏人。我有次在台北機場便遇上一個年輕網友,原來他已經在台灣工作和生活了好幾年,雖無條件入籍,但毎幾個月回港探親一次,就這樣流浪了幾年。據我所知,連陳婉嫻的弟弟及其伴侶,亦早已這種方式「移民」台灣了。</span></p><p style="margin: 0pt;"> </p><p><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在這個意義上,香港真的是個國際城市,原住民正以不同形式「國際化」,也許正是所謂本土主義失敗後,民間自發的另類抗共或拒絕大陸化潮流。背後的最大動力,當然是香港固有的最核心價值自由。哪裡有自由,哪裡就有香港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