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font-size: 12pt;">在冷戰時代,亞洲地緣政治格局,一直以蘇聯及中國的共產陣營,面對美國及盟友在太平洋的幾條島鏈封鎖為主軸。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在海上封鎖中國,東南亞五國組成對抗共產主義的東盟,香港成為兩大陣營間的一扇窗。冷戰結束後,中美兩國大抵處於亦敵亦友的關係,中國依舊受制美國的戰略包圍。</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 </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font-size: 12pt;">這種地緣政治格局近年開始出現變化:中國提出一帶一路,以經濟實力拉攏亞洲各國,嘗試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在陸路向西突破;同時以「海上絲綢之路」試圖向南海挺進再朝印度洋突破。然而海上絲路障礙重重,第一關當然是東南亞各國,但南海所牽涉的主權及海路運輸戰略問題,已經非常棘手。而就算過得了這關之後,還要應付冒起中的印度。</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 </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font-size: 12pt;">印度經濟發展迅速,正在冒起,上年生產總值增長達7.1%。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減慢,國際投資者開始將目光轉向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印度當然比中國落後,但卻充滿潛力,正如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吸引來自各國的投資。由於印度早年為英國殖民地,不少人口懂得英語,甚至曾經留學英美,人力資源不錯。</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 </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font-size: 12pt;">作為金磚五國最突出的兩員,中印之間本來有經濟互利發展的基礎。可惜兩國邊境之間有多處爭議,中印之間更曾三次為此開戰,今年六至八月在洞朗地區的爭端,就弄得劍拔弩張。兩國領袖都以民族主義凝聚國民,表現強硬。印度與巴基斯坦分裂之後一直是世仇,軍事競賽中,兩國都發展出核武。中國與巴基斯坦自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起,就相當友好,軍事和經濟上都緊密合作。印度北方邊境就只接壤這個不大友善的核武國家,豈無不安?今年五月的印度就明確反對一帶一路,拒絕出席北京的峰會。</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 </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font-size: 12pt;">印度冒起,成為美國重整亞洲地緣政治的契機。特朗普上台後,連串舉動明顯要聯印制華:六月印度總理莫迪訪美時,與特朗普的聯合聲明,就提到保衛航海航空自由、和平解決領土紛爭等,明顯針對中國;美國國務卿蒂勒森上周出訪印度前就提出建立「自由及開放的印太區」,美國和印度要當「印太區」東西方兩端的燈塔;《南華早報》上週六刊出的訪問中,前美國國安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韋德寧更明言,特朗普的新亞洲戰略就是向印度提供先進戰機,助其制衡中國。這是印度冒起前難以想像的新局面。印度本身亦積極拓展外交及軍事關係,上周印度防長就出訪法國,並達成共識加強軍事合作;同在上周,印度和世界第四人口大國印尼就開展今年第二次的聯合海上巡邏。特朗普下月訪問亞洲,並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整個行程他如何拉攏「印太區」各國和在中國時的表現,必須密切留意。</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 </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font-size: 12pt;">中國以一帶一路試圖突破戰略包圍,美國則以印太區戰略加緊圍堵。香港從來都是多中心衝突下的共同邊陲,如今再置身於中美爭霸下之夾縫地位。昔日香港在於冷戰夾縫中,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如今中國天朝主義抬頭,加上印度冒起,地緣政治格局巨變,必將再次影響香港前途。</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 </p><p><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font-size: 12pt;">(作者為</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font-size: 12pt;">《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font-size: 12pt;">)</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