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margin: 0pt;"><span style= […]
每月存档:2017年11 月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出版的前前后后
1962年12月,我目睹了二十世纪两位英雄在莫斯科的会见。一位是共产党总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另一位,前苏维埃炮兵连指挥官、全世界最有名的苏维埃古拉格幸存者之一,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会见在接待所举行,在一个铺着红地毯的大理石楼梯上,这使人想起一个溜须拍马的传说:把红旗展开铺于地上,让它踏在患痛风症的政治局成员喜爱穿的巴利船鞋下面。
索尔仁尼琴第一部强劲的小说《伊凡杰·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刚刚出版。
习近平独裁专制 形同皇朝末世?
从“硬威权主义”出发,中国未来的发展面临四条岔路:往左倒退至新极权主义(neo-totalitarianism);沿着现今的硬威权主义(hard authoritarianism)道路一直往前;走回1998年至2008年的软威权主义(soft authoritarianism)道路;或是大力开放改革、向右转向“新加坡模式”的半民主社会。
他曾经表示,如果中国采取半民主的模式,中国的改革就会成功和彻底转型。但是,他在约翰霍普金斯的演讲中说,他很怀疑习近平会在专制后(先整顿好党和社会后)走向包容和开放。
新版俄罗斯高中历史教科书如何说列宁
最近,俄罗斯高中历史教科书颁行新版,书中把列宁时代的苏联称作“地狱”,并揭露列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充当德国的内奸(俄奸)的真面目。
亚裔细分的渊源和讨论
亚裔内部的差异使得AAPI的政治诉求方向产生了微妙的转变和戏剧性的结果。一些弱势亚太裔群体不再把目标定为从白人那里取得平等权利,而是转而寻求从中印韩日等表现优异的亚裔群体那里剥离开来。下面这个例子非常典型:http://cornellsun.com/2016/10/16/does-the-ivy-league-discriminate-against-asian-american-applicants/ 。这些弱势亚太裔群体释放出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我们要和黑,墨二族捆绑在一起,以获得更多资源。
大概从90 年代中后期开始(具体时间点很难界定),某些亚太族裔也同时积极寻求”去华化”。这一运动除了和在美国亚太裔各族利益产生冲突(是为主要因素)有关之外,还和香港97回归,台海两岸关系持续恶化,新加坡菲律宾印尼马来等国总体而言排华,大陆中国经济发展后和周边诸国领土及意识形态纠纷等等话题牵扯在一起,异常复杂,利益冲突盘根错节。
租界真相欺骗了多少天真的爱国青年
民族主义愤怒青年提到近代史,经常咬牙切齿地提到“租界”。我的这篇文章告诉你“租界”的真相,化解你的仇恨。
安倍晤习近平 望明年与习互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越南岘港亚太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越南岘港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举行会晤。这是中日两国首脑今年7月在德国汉堡之后再一次会面。期间安倍提议自己在“适当时期”访华,并当面邀请习近平尽早访日。
习近平则回应称,将重视安倍访华及相互往来。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在有关报道中也没有涉及两国领导人互访的问题。
川普抵菲访问 行前发推再赞习近平制裁朝鲜
美国总统川普星期天乘坐空军一号专机由越南飞抵菲律宾,出席在马尼拉举行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峰会。
他从越南启程前发表推文,再次称赞习近平。他说:“中国习主席说了,他正在提升对朝鲜的制裁。他说说他希望他们非核化。正在取得进展。”
朝鲜问题无疑是川普总统此次亚洲之行的重点,而称习近平承诺加强制裁朝鲜可以被看作是他高调访华的一项重要成果。
在另一条针对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推文中,川普的语气似乎不乏幽默:“金正恩居然会说我‘老’来侮辱我,我是绝对不会说他是个‘矮胖子’的,我竭力跟他作朋友。说不定有一天真成朋友呢。”
川普访问菲律宾是其亚洲之行的最后一站。他星期天在出席东盟成立50周年的晚宴时,首次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见面。今年正值东盟成立50周年。今年除了东盟成员国外,还有包括来自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共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与会。
川普星期天抵达菲律宾时,数百名反对他到访的民众在美国驻马尼拉大使馆附近示威,高呼“打倒美国帝国主义”等口号。期间,警方一度动用水炮驱散示威者。
「两个三十年互不否定」的底牌
中共一向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我党没有自己的特别利益」(江泽民)……实际呢?
一言以蔽之,国家与共党的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价值权重的问题:中共政权重要还是14亿国人的利益重要?民心重要还是中南海的「党心」重要?「前三十年」血流漂杵的土改、镇反,恐怖荒谬的肃反、反右,饿殍遍野的大饥荒,狰狞血腥的文革,包括「后三十年」开枪屠城的「六四」,维护这些历史罪恶的政权还有什么道义性?为什么国人必须与中共一起「坚持原则」?这些「原则」对誰有利?「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方向,在赤色巨祸面前,还有什么价值?(本刊首发)
中俄关系再好,也只有中美关系最经得起冲撞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如果中国还坚持苏联模式,很难说中国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我们的生活方式,包括人的精神面貌,可能会像朝鲜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