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成“銳實力”利器,使中國”軟實力”自廢武功

<br /><p> </p><p><img src="/EditBackyard/EditorData/Photo/2018/Jan/1272018SOFT.jpg" alt="" width="623" height="350" /><br /><em>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倫敦出席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2015年10月22日)</em></p> <p><br /></p> <p>中共中央星期二(1月23日)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簡稱深改小組)會議明確指出,要加強建設孔子學院,使其&#8220;服務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8221;。孔子學院真正淪為中國&#8220;銳實力&#8221;的&#8220;利器&#8221;。美國&#8220;軟實力之父&#8221;約瑟夫&#183;奈(Joseph Nye)告誡說,雖然中國和俄羅斯的&#8220;銳實力&#8221;挑戰真實存在,但西方民主國家不能簡單效仿他們的做法,以免損害自己的真正&#8220;軟實力&#8221;優勢。</p> <p>孔子學院被賦予外交責任,成中國銳實力利器</p> <p>據台灣中央社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星期二主持了深改小組第二次會議,通過了多項報告和指導意見,包括孔子學院改革發展、建立&#8220;一帶一路&#8221;爭端解決機制等。指導意見指出,孔子學院&#8220;要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服務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8221;,&#8230;&#8230;,使之成為中外人為交流的重要力量。</p> <p>一直以來,孔子學院被認為體現了中國的&#8220;軟實力&#8221;,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指出中國政府通過&#8220;漢辦&#8221;控制美國的孔子學院,並通過孔子學院來干預美國大學的學術自由之後,孔子學院越來越被西方當作中國&#8220;銳實力&#8221;的利器。深改小組會議的決定似乎更是坐實了孔子學院是中國&#8220;銳實力&#8221;工具的身份。</p> <p>最先使用&#8220;軟實力&#8221;說法的美國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183;奈(Joseph Nye )1月26日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說,如果孔子學院跨過了界限,試圖干涉學術自由,它就應該被當作&#8220;銳實力&#8221;的一種。</p> <p>他在文中寫道,&#8220;以孔子學院為例,目前全球已經有500個孔子學院和1000個孔子課堂,政府資助並不代表一定是\’銳實力\’威脅。英國廣播公司(BBC)也是政府資助的,但是足夠獨立,可以被當作軟實力的一種。但是,如果孔子學院跨過界限,試圖干涉學術自由,(他們也確實這麼做過),它就應該被當作\’硬實力\’。&#8221;</p> <p>&#8220;銳實力&#8221;的說法來自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去年12月份的一份報告。報告的標題為《銳實力:崛起的專制主義的影響》(Sharp Power: Rising Authoritarian Influence)。報告說,中國和俄羅斯花費數十億美元巨款,運用各種手段,諸如人文交流、各類文化活動、教育項目以及傳媒和信息項目,在世界各地營造公共輿論和觀念。這種影響既不像硬實力那樣具有強制性,也不是軟實力那樣的&#8220;魅力攻勢&#8221;,因此他們稱之為&#8220;銳實力&#8221;。報告還說,這種&#8220;銳實力&#8221;是中國的&#8220;投槍匕首,甚至是注射器&#8221;。</p> <p>&#8220;銳實力&#8221;的說法在美國和西方越來越被接受。去年12月13日,美國國會暨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還以&#8220;中國之長臂&#8221;為題召開聽證會,討論中國如何滲透到其他國家施加影響力,並悄悄輸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威權主義。有的國家拒絕來自中國的基金會的資助。美國總統川普也下令調查中國在美國的影響力。</p> <p>12月14日,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一篇封面文章中將&#8220;銳實力&#8221;定義為依賴&#8220;顛覆、恃強凌弱與施壓,將這三者結合起來推行自我審查&#8221;。</p> <p>約瑟夫&#183;奈:軟實力依然是西方的優勢</p> <p>面對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銳實力影響,最先使用&#8220;軟實力&#8221;說法的美國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183;奈1月26日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說,中國和俄羅斯利用&#8220;銳實力&#8221;在國外操控輿論(約瑟夫&#183;奈把這種做法簡稱為&#8220;信息戰&#8221;,)所帶來的挑戰是真實存在的,但是,面對這樣的挑戰,民主政府和社會不能簡單模仿威權國家的方式來應對他們,也就是說,不能對&#8220;銳實力&#8221;反應過度,從而損害西方國家的真正優勢。他說,&#8220;就是到今天,這些優勢來源於西方的軟實力&#8221;。</p> <p>他說,因為&#8220;軟實力&#8221;依賴的是自願,從人的自主性角度來說,是更受歡迎的一種做法。而硬實力依靠的是威脅和勸誘。</p> <p>他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解釋了&#8220;軟實力&#8221;和&#8220;硬實力&#8221;的不同。他說,如果有人拿槍指著你,要你交出錢財,拿走你的錢包,這時你的想法和願望都已無關緊要。這就是硬實力。如果他通過說服要求你把錢財交給他,他就改變了你的想法和願望。這就是軟實力。</p> <p>約瑟夫&#183;奈:銳實力的使用由來已久</p> <p>約瑟夫&#183;奈說,中俄的&#8220;銳實力&#8221;實際上是&#8220;硬實力&#8221;的一種。他說,敵對勢力互相操控思想、政治視角以及選舉進程並不新鮮,在冷戰期間,美國和前蘇聯都對對方使用過這樣的方法。比如,在1980年代,蘇聯的克格勃就編出故事說,艾滋病毒實際上是美國政府的一種生物武器;2016年大選期間,有流言說,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183;克林頓的競選主任在華盛頓的一家餐館虐待兒童等。</p> <p>他說,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這種做法如出一轍,就是利用虛假信息來達到惡意目的。不同的是,現代網絡和社交媒體,與過去使用間諜相比,傳播更快捷、更便宜、更安全、並更容易被否認。</p> <p>約瑟夫&#183;奈:銳實力的使用有損中俄軟實力</p> <p>不過,約瑟夫&#183;奈說,如果&#8220;銳實力&#8221;在一定程度上乾擾了西方民主進程,並損害了民主國家的形象,但是,&#8220;銳實力&#8221;並沒有提高侵略國家的&#8220;軟實力&#8221;,相反,損害了他們的&#8220;軟實力&#8221;。</p> <p>他說,俄羅斯在國際政治中扮演破壞者的角色,自然免不了承擔了不少的成本;中國想結合&#8220;軟實力&#8221;和&#8220;銳實力&#8221;,但是適得其反。他舉例說,澳大利亞民眾本來對中國的好感度在增加,但是在發現中國利用&#8220;銳實力&#8221;干預澳大利亞政治時,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大幅下跌。</p> <p>根據美國喬治&#183;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的(David Shambaugh)的一項研究,中國每年需要花費將近100億美元來提高&#8220;軟實力&#8221;,但是,在對30個國家的軟實力指數評比中,中國的排名為25名,僅高於俄羅斯。</p> <p>約瑟夫&#183;奈:民主國家必須學會如何區分&#8220;銳實力&#8221;和&#8220;軟實力&#8221;</p> <p>約瑟夫&#183;奈說,在公共外交領域,西方國家陷入困境,很難區分&#8220;軟實力&#8221;和&#8220;銳實力&#8221;,也正因為如此,很難對來自中俄的&#8220;銳實力&#8221;做出回應。</p> <p>約瑟夫&#183;奈解釋說,那是因為&#8220;軟實力&#8221;方式的說服也包含一定程度的敘事方式和框架預設。不過,他說,只有在預設框架過程中涉及極度欺瞞行為時可被視為脅迫。因為脅迫的存在,&#8220;軟實力&#8221;滑向&#8220;銳實力&#8221;。雖然並非暴力性脅迫,但它依然阻礙對方進行有效和自由的選擇。約瑟夫&#183;奈說,正是在公共外交領域的這種開放和真相,成了軟實力和銳實力的區分點。</p> <p>他說,如果莫斯科的今日俄羅斯(RT)以及中國官方新聞機構新華通訊社在其他國家進行公開報導時,即便他們報導的內容我們不喜歡,但是它行使的是軟實力,而我們對此應當欣然接受。但當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秘密地在14個國家支持33家電台時,它已經跨越了&#8220;銳實力&#8221;的邊界,而我們應當揭露這種有悖自願性的行為。</p> <p>他說,孔子學院也一樣,&#8220;漢辦&#8221;必須抵制住限制學術自由的誘惑。跨越這條界限已經導致一些孔子學院被迫解散。</p> <p>公共曝光中俄的銳實力企圖</p> <p>約瑟夫&#183;奈說,民主國家在對中國和俄羅斯的&#8220;銳實力&#8221;和信息戰作出回應時,必須注意不要反應過度。迫使中國和俄羅斯放棄使用正當的軟實力工具可能會帶來事與願違的結果。一國通常會為達成競爭性、零和目的而使用軟實力;但軟實力也會帶來正和效應。</p> <p>在信息時代,最稀缺的資源是關注與信譽。這就是為什麼旨在增進學生和青年領袖間雙向交流和人際關係的交換項目通常遠比官方宣傳等軟實力製造機更為有效。</p> <p>例如,如果中國和美國都想避免衝突,增進兩國彼此間吸引力的交流項目將令雙方獲益。此外,在如抗擊氣候變化等跨國議題上,中美兩國能從合作中獲益良多,而軟實力可以幫助建立信賴感,並創建有助於推動合作的網絡。</p> <p>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推行邀請外國青年領袖到訪美國的交流項目,而現在中國正在成功效仿這一模式。這是行使軟實力的明智做法。但若為了限制批評、鼓勵自我審查而吊銷簽證或限制入境,那麼即便是這種交流項目也可能逐漸蛻變為銳實力工具。</p> <p>他說,民主國家擁有的軟實力在很大程度上來自公民社會,這意味著開放是一項關鍵資產。如果中共能夠部分放鬆對公民社會的嚴格控制,中國能夠增進軟實力。同理,對媒體的操控以及對秘密交流渠道的依賴通常會削弱軟實力。民主國家應當遠離效仿專制國家使用銳實力工具的誘惑。</p> <p>他最後說,對於中國和俄羅斯利用軟實力項目作為行使銳實力工具的最佳防範就是公開曝光這些行為。而這正是民主國家的優勢所在。</p> <p><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