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论与洗脑害人众多

档案袋上的数字(1), “可录取机密专业”,代表此人出身于革命干部家庭(类似如今的官二代),优先进入好的大学和国家安全机密单位。(2),“可录取一般专业”,表示工人,贫农和下中农,这些人可以进入普通单位和大学。而对于出身地主,富农和资本家的学生,或者家长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的,或有海外关系, 尤其是有港澳台关系的学生,基本上为(4),“不宜录取”或(3),降格录取”。张时伟和张一贵的档案袋上面都是“(4)”,所以,无论他们的成绩有多么优秀,也没有学校敢录取。这样的录取标准不仅在大学录取时采用,初中升高中也一样。从1958年 “成分论” 开始直到1966年文革爆发,8年期间,全国遭到 “不宜录取” 和 “降格录取” 的初高中毕业生究竟有多少,实难想象。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政治中国

沒有責任還是逃避責任?

香港與中國民主運動無關的想法,社會上有不少支持。根據民意調查,31%受訪者認為無責任推動中國民主,但不能抹殺有更多人(56%)依然肯定自己有責任,誰也不該以偏概全。當然更重要的不在數字,而在於八九民運打開香港政治的新一頁。它是香港群眾民主運動冒起的歷史時機,是香港好幾代人政治意向和身份認同的來源,也反映了中港政治可以密切相連。學生領袖既然標榜本土主義,理該好好瞭解這段集體回憶,卻又竟然與「六四」切割,一句毫無感覺,就可與上一代割席,做歷史的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