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現在與未來的角力

4.28反惡法遊行,多達13萬人參加,宣洩抑鬱不滿,要求政府馬上撤回《逃犯條例》修訂的民意清晰,而且讓全世界看到香港人再次站出來,未放棄捍衞人權、自由、法治,我感到驕傲,看見希望。<br /><br />特首林鄭月娥卻冥頑不靈,目前仍然堅持要立法會7月暑假休會前通過修例,她的與民為敵姿態有2003年7.1遊行後董建華的影子。<br /><br />林鄭強推《逃犯條例》修訂,靠呃靠嚇靠����,一時利用陳同佳案說懷着憐憫心同理心,一時又說要堵塞回歸22年以來的漏洞,如意算盤是快刀斬亂麻,象徵式做20日諮詢,趁市民未消化究竟何事,未及反應,便在保皇黨盲從下強行完成修例。<br /><br />逼切需要修例的說服力已經消失,現時民情,尤以富商劉鑾雄提司法覆核及銅鑼灣書店前店長林榮基流亡台灣二事受到公眾高度關注後,越來越多人明白《逃犯條例》修訂的凶險,為自保必須及早站出來發聲,免於被遣送到內地受審及服刑的恐懼,捍衞香港的人權、自由、法治。<br /><br />林鄭和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口口聲聲,若不快手快腳修例,香港便會淪為逃犯天堂,但與此同時,李局長披露,近十年其他司法管轄區曾向香港提出移交逃犯的要求只是寥寥66宗,香港交出23個逃犯,不移交的有5個,其他個案未能執行或處理中。<br /><br />人數之少,逃犯天堂如何說起?沒有一個安排是完美的,必然有所取捨,香港與內地一直無互相引渡逃犯的安排,是保護所有在香港境內人士包括700萬市民的人身安全與自由,是一堵防火牆,就算因此偶有罪犯逃到香港而無機制引渡到內地受審,我認為這代價是值得的。<br /><br />《蘋果日報》呼籲林鄭撤回修例,她必定認為是為反對而反對,但當《信報》社論、《明報》社論、《星島日報》社論不約而同勸林鄭切勿冒進,修例一事暫緩再議,她難道依然置若罔聞,認為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社論叫林鄭評估修例對香港經濟政治的全面影響、外商與國際金融機構的態度、香港社會的不安和反對情緒,這些都是對特首的合理要求,不容林鄭以區區20日諮詢敷衍了事,也不是憑兩位護航使者葉劉淑儀及湯家驊的歪理便能夠蒙混過關。<br /><br />林鄭事不避難,但居於高位有時亦需要放下身段,知難而退,先易後難,倘若修例目的之一真的是將承認在台灣殺女友的港人陳同佳法辦,林鄭就應該採納公民黨議員楊岳橋提出的私人草案,馬上修訂《侵害人身罪條例》,賦予特區政府及香港司法機關域外管轄權,容許香港法院處理港人在外地殺人案,陳同佳殺人案便可以在香港受審。<br /><br /><div>迴旋空間是有的,方法亦不只一個,大律師公會與全體法律界選委紛紛獻計。如何和氣收場,就在林鄭一念之間。</div><div>&nbsp;</div><div>不自求演化將終被演化</div><div>&nbsp;</div>修例關乎每個香港人的切身利益,因而產生強大政治能量,13萬人已經對林鄭敲響一次警告鐘聲,遊行隊伍中叫「林鄭下台」的聲音不絕。林鄭好自為之,若然不思反省,一意孤行要拆毀防火牆,令香港人人自危,只怕她是在重蹈董建華覆轍,踏上腳痛之途。<br /><br />4.28遊行是單一議題,反對《逃犯條例》修訂。但我相信,遊行人數近年罕見之多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佔中九子案檢控與判刑的大不義。<br /><br />雨傘運動、雙學三子案與佔中九子案背後,是當下掌權者及附庸的既得利益者抱殘守缺的自滿和幼稚,以為威權永遠駕馭民意,謊言可以千秋萬世。歷史是一個過程,古今中外,掌權者若戀棧現在,不思考未來,不與抗爭者對話,社會矛盾糾結不解,發展下去只會走上同一個歷史軌迹,不自求演化就只會被演化,革命結束威權。<br /><br />在一場「現在」與「未來」的角力中,當「現在」濫用手中權力打壓「未來」而暫處上風時,請不要沾沾自喜,有風駛盡隽。以史為鑑,「現在」必定會成為過去,「未來」得勝是遲早的事!林鄭若能從歷史中學習和總結,走修和之路,餘下三年任期的日子會好過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