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股熱潮退 業界:中資企業最受影響

<div> 港交所(0388)去年迎來上市新規,當中三大改革範疇以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股最受歡迎,目前共有8隻B股掛牌,連同另外3家已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市場上共有11家公司完成在港募資,惟行業面對資金減少問題。港交所(0388)上周舉行生物科技周,業界人士皆表示,行業面對資金減少,企業估值亦受影響,同時中美貿易戰亦令中資投資美國生物科技公司變得更加困難。</div><div>&nbsp;</div>內地去年限制走資,影響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生物科技股亦同受影響。夏爾巴投資創始人及管理合伙人蔡大慶表示,目前資金流向稍為偏穩,但市場仍盼望有較明顯的放開資金限制。他認為,估值對生物科技公司而言並不是決定上市地點的唯一因素,公司還會考慮藥物的主要銷售市場及跟進投資(follow on investment)的機會,目前海外資金仍不斷進入生物科技行業。美國FDA前資深臨牀審批官姚毅則指出,中國資金在美國波士頓及北卡羅來納州的風投基金仍相當活躍,認為美國資金投資中國藥企應該沒有太大問題。<br /><br /><div>中資入股美生科企難度增</div><div>&nbsp;</div>美國政府去年11月擴大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審批外資進入當地的投資項目,更加將範圍擴至健康及生命科學。在中美貿易戰的局勢未明下,中國資金要注入美國公司將受到更詳細的審查。姚毅則指出,中美局勢持續緊張下,目前情况對中國影響較大,因為內地的基礎技術仍遜於美國。<br /><br />姚毅更表示,有聽聞中國資金想取得美國公司較多股權,在CFIUS的審查範圍不斷擴大下,最終都要撤走部分投資。不過他強調,中美貿易戰不會影響美國藥監局的新藥審批過程。蔡大慶表示,CFIUS的監管變嚴後,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審核,內地企業或要聘請律師準備更多文件細節,難度確實提高。惟他表示,沒有發現有完全被拒之門外的案例。<br /><br /><div>醫療器械企規模大 毋須借新規上市</div><div>&nbsp;</div>生物科技業不僅只有製藥,更有醫療器械及服務業,惟目前來港上市的大部分都是研發新藥的公司。華泰金控投資銀行部企業融資部主管徐湛稱,比起製藥公司,其他兩類公司都已有盈利及規模,毋須利用新上市規則來港募資,變相對於上市地點的選擇更多,企業可以視乎自己需要選擇在美國、香港或內地上市。<br /><br />華興證券董事總經理黎沛沖則認為,抗腫瘤藥物在市場有一定需求,因為癌症是常見疾病,作為投資者會更容易理解,惟他認為專治研發罕見病的公司亦有募資需要,該類藥物在國內有需求。<br /><br /><div>華興證券﹕罕見病藥企有募資需要</div><div>&nbsp;</div>黎沛沖稱,醫療器械上市雖然在港不常見,但仍有該類公司會來港上市,希望可以尋找一個「中國拍檔(Chinese partner)」進入內地市場。<br />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