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人稱警過分用武 四成指示威者

反修例運動期間警民衝突持續升溫,《明報》本月委託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做第三輪民調,71.6%受訪者同意參與抗議活動時一定要堅持「和平非暴力」原則,比率較6月中旬大跌11個百分點;認為警方過分使用武力的受訪者比率達67.7%,認為示威者過分使用武力的亦有39.5%。有學者認為,隨着事態發展,市民會思考示威者使用暴力的原因和效果,例如政府拒回應訴求才迫使示威者使用暴力,「不是逢暴力便譴責」,而警方連串執法爭議亦令市民對警方的信心進一步下跌。<br /><br /><div>對警方信任度3分 跌1.36分</div><div>&nbsp;</div>是次民調於8月7日至13日以電話隨機訪問842名15歲或以上市民,即涵蓋8.11多區發生衝突事件的時間。就市民對警方的信任程度,以0分為完全不信任、10分為完全信任計,最新信任度為3.08分,較6月中跌1.36分。反修例運動訴求上,高達80.1%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76%認為應該正式撤回修例,比率也較6月中微升。<br /><br />「不合作運動」反應兩極 必須和理非 「一般」「不同意」意見增<br /><br />對於有市民發起「不合作運動」如堵塞交通和罷工等,藉此促使政府回應訴求,受訪者反應兩極,40.1%人表示非常接受或頗接受,同時亦有37.5%人非常不接受或頗不接受,認為一般的有21.9%。細分各項反應,以非常不接受佔比最多,達27.6%。<br /><br />今次民調中,71.6%受訪者非常同意或頗同意參與抗議活動時必要堅持和平非暴力,惟比率較6月調查的82.9%下跌;表示「一般」的比率為17.7%,升逾7個百分點;表示非常不同意或頗不同意者,由6.1%升至9.6%。意味受訪者向不同意「一定要堅持和平非暴力」的方向轉移。<br /><br />學者:市民思考暴力根源 葉國謙感奇怪 尹兆堅稱政府警號<br /><br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相信,7月21日元朗白衣人施襲事件和警方各項執法爭議,是令市民對警方信任度下跌的主因。他說,民調結果顯示不合作運動只能鞏固自己陣營的支持者,難爭取更多支持,因反修例者可以說是為迫使政府回應,但建制陣營會指行動影響民生、令社會不穩,雙方各有一定理據,相信市民對不合作運動的看法,是建基於本身對修例的立場。<br /><br />行政會議成員、民建聯會務顧問葉國謙表示,對更多人接受暴力「覺得奇怪」,自己難作解讀,相信市民仍以和平為主,較堅持非暴力,他不太擔心會有更激烈示威行動,因市民知道暴力行為持續會對香港不利。他說,不合作運動損害廣大市民,持續下去必令民心耗損,因不參與反修例運動的市民面對堵路等直接阻礙會有強烈反彈。<br /><br />民主黨副主席尹兆堅認為,受訪者對暴力接受程度增加,為政府敲響警號,反映市民愈趨不滿警方暴力和縱容襲擊反修例示威者,更多市民覺得示威者強烈反抗是合理。他說難料示威行動日後會否更趨暴力,因示威者會透過網上討論這種「直接民主」方式,即時修正部分行動,例如機場衝突等,但若警暴持續,難料會否惹更大反彈。<br /><br /><div>就市民對堵路和罷工等不合作運動意見分歧,尹兆堅承認不合作運動有爭議,因一般人會反問為何要他們付上成本。他形容不合作運動能否爭取更多市民支持是眾說紛紜,大家可三思抗爭行動是要指向政權。</div><div>&nbsp;</div><div>倘影響經濟 最大責任者 57%人稱港府 8.5%指示威者</div><div>&nbsp;</div>政府近日批評示威活動影響經濟,本報委託中大民調顯示,64.4%受訪者「非常同意或頗同意」,若修例風波持續將嚴重拖累經濟。若修例風波真的影響經濟,最多人認為港府須負最大責任,達56.8%;認為示威者要負最大責任的佔8.5%。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認為,數字反映政府的論述「似乎不太有說服力」,政府即使談論經濟,反修例市民仍會聚焦政治議題。<br /><br />蘇鑰機:政府經濟牌難改聚焦 風波持續 64%人同意累經濟<br /><br />至於「非常不同意或頗不同意」修例風波持續將嚴重拖累經濟的人,佔13.8%,表示「一般」的有20.8%。<br /><br />問及若修例風波真的影響香港經濟,誰須負最大責任(可選多項),除港府外,20.9%受訪者認為中央政府須負最大責任,建制派議員和警方分別佔7%和4.1%;認為示威者要負最大責任的有8.5%,選「外國勢力」和泛民議員的則各佔11.3%和10.8%。<br /><br />另外,受訪者被問到現時有否考慮移民海外,30.8%的人表示有,較6月中民調上升5.5個百分點;68.9%表示沒有,比率下跌逾4個百分點。<br /><br />民主黨副主席尹兆堅認為,民調結果反映政府將經濟下行的責任推向示威者,說法完全不奏效,批評政府穿鑿附會,將外圍經濟因素推到示威者身上,而市民亦明白修例風波源自政府,政府希望民意轉向的如意算盤打不響。行政會議成員、民建聯會務顧問葉國謙表示,政府現時可作出讓步的空間不多、「已經表達了」,強調「壽終正寢」的說法比撤回修例更明顯,而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亦會衝擊警隊。<br /><br />感憤怒程度7.9分 絕望5.4分 青少年高收入 負面情緒最強烈<br /><br />民調同時訪問受訪者心理狀况,以0分代表完全沒這種感覺、10分代表感覺很強烈計,受訪者對現時社會狀况感到「憤怒」的程度達7.9分,「焦慮」程度為6.36分,感到「恐懼」和「絕望」的程度分別為6.08分和5.43分。<br /><br />其中,15至24歲年齡群組、家庭收入6萬元或以上群組,對這些感覺反應最強烈。<br />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