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陈奎德
座谈人:夏业良教授,经济学家与政治评论家

一、新政府内阁成员国会听证会述评

美国参议院为拜登提名的关键内阁成员举行任命听证会,多名候任内阁展现出抗中立场。

1、 布林肯:美国将 “战胜 “崛起的中国

拜登提名的国务卿人选布林肯(Antony Blinken) 在参议院任命听证会上表示,他认为特朗普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是正确的,尽管他并不同意特朗普的所有做法。布林肯也同意蓬配奥称中国迫害维吾尔人之举为种族灭绝的声明。

布林肯今年9月在CBS的访谈上表示,中国对美国构成“最大的挑战”。他说:“我们都认识到,中国对我们构成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可以说是我们在经济上、技术上、军事上,甚至外交上所面临的来自另一个国家的最大挑战。”

在如何应对中国这个挑战的问题上,布林肯的主张也体现出他一贯坚持的外交理念的核心——加强盟友关系,重塑美国的国际领导力,重视民主和人权的推动。

首先,布林肯认为应对中国的关键在于加强美国自身的盟友关系,借助盟友共同对中国施压。

布林肯今年7月在哈德逊研究所的讲话中提到,中国一直以来将美国所拥有的联盟视为美国的核心力量来源,而这“正是中国不曾享有的”。他批评特朗普的政策削弱了美国的联盟,尤其是在亚洲,“正中中国下怀”。

美国准内阁显示对华强硬立场 北京缓和回应

拜登提名的内阁人选,包括准国务卿、国家情报总监、财政部长,都表示将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尤其是国务卿人选布林肯认可特朗普政府谴责北京在新疆的行为是“种族灭绝”。中国外交部次日做出被认为相对缓和的回应。

被问到他在上任30天内会如何回应时,布林肯说他会首先确认美国没有从新疆进口强迫劳工制造的产品,也会确认美方没有出口技术与工具让对方加强打压。

1月初,布林肯也曾在香港警方拘捕50多名泛民主派人士时强调,拜登将与港人共同对抗北京对民主的打压。

19日,布林肯表示,美国应该在香港民主遭践踏时更早挺身而出,尽管未必能解决问题,但他希望美国能接收来自香港、逃离镇压的人,以捍卫他们的民主权利。

至于对台湾的关系,布林肯表示,美国将会确保台湾有自我防卫的能力。他也希望台湾在世界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他说,有些国际组织不要求以国家名义参加,台湾应当成为其会员;至于要求以国家名义参加的国际组织,“台湾也应该要有其他方式可以参与”。

他说,在习近平的带领下,中国已经不再“韬光养晦”,并且“显然更坚定地表明中方意图成为一个建立常规、建立标准世界强权,并且将这种模式推行给其他国家与人民。”

因此布林肯认为: “不光是对我们的人民,对世界各地的人也一样,(美国)有义务展现出我们所抱持的视角、所追求的政策、所采取的做法事实上都是更有效率的,并以此确保我们的模式被当今世界采用。”

布林肯对多边合作的重视意味着他或许会花更多精力来加强美国与印度以及整个印太地区的关系,并且努力加深与非洲各国的接触——中国正试图在这些地区增加影响力。而且布林肯还会像他曾表述的那样,将欧洲视为美国在应对挑战时的合作伙伴的“第一选择,而非最后选择”。

其次,在应对中国的问题上,布林肯还主张借助国际组织施展美国的影响力,并提升在国际组织中的领导地位。他指出,中国一直试图在国际组织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以抢占美国的利益,而特朗普政府放弃在这些组织中的领导地位,为中国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外,布林肯强调将民主和人权摆在对华政策的关键位置,并在这些问题上更有力地回击北京。他认为,全世界目前正出现“民主的衰退”,而中国正试图利用这一点。因此,美国在这个时候更需要担当自由世界的领导角色。他说:“如果我们在国内复兴我们的民主,在世界范围内首先重振我们与民主国家的联盟,这将为我们的行动奠定基础。”

在北京强推香港《国安法》之际,布林肯誓言,拜登政府会对北京侵犯香港人权与自由的行为施加新的制裁。他警告说,如果不能挑战中国在香港侵犯人权的行为,“让中国收到了可以不受惩罚的信号”,那么“中国可能认为自己可以对台湾采取同样的做法”。

在台湾问题上,布林肯曾表示,拜登政府会“通过曝光北京试图干预的努力”,加强对台湾民主的防御。今年8月,布林肯在推特上鼓励美国和台湾之间加强经济关系,称这将“支持我们共同的民主价值观和我们对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共同承诺”。早在2015年,蔡英文作为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访问美国时,布林肯就在美国国务院会见了她,并安排她造访白宫。这是首次台湾总统候选人进入美国国务院总部和白宫。

不过,布林肯认为,在特朗普政府之前,美中对台湾问题的应对是“稳定的来源”,属于美中关系中的一个“成功的故事”,未来的美国政府应该“恢复这种平衡”。

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布林肯曾表示,拜登政府会在一定程度上比特朗普政府更积极地参与南中国海的领土争端,但会是从坚持国际法、确保自由航行、以外交手段解决领土争端的角度出发。

在经贸和科技竞争问题上,布林肯认为,特朗普政府与中国签订的第一阶段贸易协定是“一场惨败”,未能解决两国经贸关系中的系统性问题,未来拜登政府会更重视中国利用科技加强政府管控的问题,更致力于打击中国的网络间谍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并联合盟友共同制定国际技术标准。他还曾力主拜登政府积极且连贯一致地执行美国的贸易法,在必要时动用关税,并以整体战略作为支撑,力图行之有效而非“假装强硬”。

除了美中竞争,布林肯也多次表示,美中在气候变化、武器管控、疫情等全球议题上合作的必要性。今年4月,100多名前官员和学者发表声明,认为中国应对新冠疫情负责,但同时呼吁美国在抗击疫情上与中国合作,布林肯就是这封公开信的签署人之一。

不过布林肯强调,美中合作的前提是美国要“站在强势地位上与中国接触”,这需要美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他说:“这样两国关系就会更多地按照我们的条件而不是他们的条件向前发展。”

今年9月,在美国商会的一场活动上,布林肯称美中完全脱钩是一个“错误”。他表示,这是“不现实的”,而且最终会适得其反。

当选总统乔·拜登11月23日宣布,提名其长期外交政策臂膀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担任国务卿一职。布林肯随后在推特上表示,如果提名获得确认,这将是他“全身心投入的使命”。如果布林肯最终得以成为美国外交巨轮的掌舵人,他是否会带领这艘巨轮改变航向?这又会给美中关系带来怎样的变化?

基本问题是:

过去的从政历史及其政策,已成为其基本利益,捍卫这种利益成为本能。这是难于摆脱的包袱。

执行力的问题?坚硬度的问题?对北京有否直言坦诚的勇气。

对华转向,这是特朗普最大的外交遗产,能否继承该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直抵靶心,这是考验新政府政治格局和远见的试金石。

2、拜登提名的国家情报总监(DNI)-海恩斯(Avril Haines)在听证会上表现出对抗中国的强硬立场

她在两党参议员的夹攻下,表示将会把投注更多资源给中国相关事务列为优先事项: “我们对中国的政策需要演进,也需要符合我们现在看到的现实,也就是中国变的格外坚定又强势。”

特朗普的国家情报总监常被指责将情报机构的发现政治化,海恩斯强调: “国家情报总监不应在强权面前回避说出事实-尤其当这么做可能很不方便或困难的时候。”她说: “国家情报总监必须坚持,一旦触及到情报,就没有政治介入的空间-完全没有。”

特朗普在任期间常批评国家情报总监这个职位,抱持怀疑态度、否定其工作内容,甚至批评这个职位是意图破坏总统职权的一种深埋在国家制度中的阴谋。特朗普麾下的国家情报总监是他的忠实盟友莱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过去曾任共和党德州议员、也曾在有争议的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任职,但除此之外并无相关经验。

拜登提名的海恩斯,曾在奥巴马时期担任中央情报局副局长和副国家安全顾问,被广泛形容为专业人士、无党派人士。她的公开形象也没有争议。若她成功上任,将是美国首位女性国家情报总监。

3、耶伦称,拜登政府将运用所有可行工具应对中国不公平和非法的行为

耶伦: 中国削弱美国企业

同日,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为拜登提名的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举行任命听证会。在回答参议院问题时,耶伦称,中国为“我们最重要的策略竞争对手”。她指控中国用非法补贴、倾销、知识产权窃盗、低于市价的价格、树立对美进口壁垒等手段,“削弱美国企业”。

距离拜登上任倒数最后一天,耶伦誓言密切关注中国盗窃贸易机密以及非法取得关键技术等威胁到国家安全的手段。

然而,与特朗普的孤立主义不同的是,耶伦强调要与美国盟友合作对抗中国的挑战。拜登过渡政府呼吁立即通过耶伦的提名案,称耶伦“展现了她是一名勇敢、有经验的领导人,是让我们的经济恢复荣景所需要的财政部掌舵者。”

东亚与中国事务“沙皇”坎贝尔曾与拜登任命的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共同撰文指出, “对华接触的时代,不辞而别地结束了”,“美国的战略要想有效,必须把结盟作为出发点。”

1月12日,坎贝尔与杜如松(Rush Doshi)发布《美国如何支撑亚洲秩序》一文,罗列更多细节:美国及其伙伴要“劝服”中国,围绕一些核心要件来组织一个竞争与和平共存的区域对北京是有好处的。此外,对于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的领域,美国需要和盟友一起对中国“提供激励”,必要时要有“惩罚”。

这段文字招致部分推特网友的担忧。Miztiki: “大家看到这部分了吗?好像有人可以劝得动中国不要去重拾昔日荣光。”  European Negotiator Balding: “这就是拜登和自由派的对华方式让我担心的地方,相信你可以‘劝服’中国才是最符合他们利益的。这个方法是错的,已经一败涂地。”

据中国媒体财新网报道,去年11月拜登胜选后,坎贝尔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将未来的中美关系描述为“稳定的竞争”,需要培育“合作的习惯”。他表示,可以建立“双边对话机制”,或许是介于秘密的高层接触渠道与宏大的战略对话机制之间。

另外,曾在希拉里竞选总统期间担任外交政策顾问的劳拉·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将出任拜登的白宫中国事务高级主管(Senior Director for China)。罗森伯格将向坎贝尔汇报工作,坎贝尔的上司是沙利文。

二、习近平达沃斯讲话发出的信号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月25日晚间,在北京以视讯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致词。面对全球政经新格局,习近平强调,要坚持透过制度和规则来协调规范各国关系,反对恃强凌弱,不能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规则一旦确定,大家都要有效遵循,“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不应成为我们的选择。

习近平此次讲话特别强调,国际社会应该按照各国共同达成的规则和共识来治理,而不能由一个或几个国家发号施令。

据该报道,习近平还说,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习近平特别指出,科技成果应该造福全人类,而不应该成为限制、遏制其他国家发展的手段。习近平还强调,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 

习近平还指出,联合国宪章是公认的国与国关系基本准则,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多边机构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习讲话表达的对特朗普、彭佩奥政策的恼怒和仇恨,揭示出他自身的恐惧,实际上在为特朗普树碑立传。他希望传递给拜登的信号? 

“不能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是在批判拜登联合盟国共同应对中共的战略。这一战略将把它逼到死角,孤立的死角;亦表明中共的长期的战略方针将是在西方盟国中打入楔子,分化瓦解。而美国与西方盟国对中共将长期坚持“离岸平衡原则”,直击中共在印太地区的霸权企图,万方来朝企图。 

能否想像出美中关系在未来四年的图景轮廓?最大的忧虑和疑惧何在? 

戏剧性事件发生的可能?积累了太多的炸药在美中关系中,2021 – 2024“黑天鹅”出现将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