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陈奎德
座谈人:宋永毅先生, 加州州立大學教授, 劳改研究基金会理事
一、美日澳印四方会谈
1)会谈背景
在美国即将与中共在阿拉斯加举行2+2会谈之前,举行美日澳印四方首脑会谈有其重要的地缘政治涵义。
3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与日本首相菅义伟、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和印度总理穆迪举行视讯会议,首先在盟国间取得共识,然后用共识对应日益崛起并扩张的中共。这次美、日、澳、印四国是2017年推动“印太战略”(Indo-Pacific strategy)以来首次举行“四方安全论坛”(QUAD)领导人的峰会。由于这不仅是四国推动印太战略以来首场峰会,也是拜登上台两个月以来,第一场亲自主导的实际上以中国为主要对手的视讯峰会,因此备受各方瞩目。
“印太战略”虽已推动4年,将原来的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太司令部,也举行了一些双边或三边的海上联合军演,但整体来说进展有限。
拜登政府沿袭前总统特朗普对华政策的重要方面,就是印太战略。
其中印度的加入是近年来的重要进展。印度一向标榜“不结盟”,但是自前几年与中共多次发生边界冲突后,一改过去的外交姿态,参加了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
印度加入印太战略,除了增加印度和中共对峙的筹吗与杠杆操作的能量外,同时也增加了中共联手俄罗斯对抗西方的难度。
更早期的背景:
“四方会谈”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南亚海啸后,各国有意共同建立一个应对危机的沟通平台,直到2007年由美国、日本、澳洲及印度正式组建而成。虽然有“亚洲小北约”的称号,但这个非正式的战略论坛并没有如北约对成员国的约束机制。2008年,印度以不会参与任何针对中国的活动为由,淡出“四方会谈”。而澳大利亚因为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太高,时任澳洲总理陆克文也担心得罪中国而退出对话。
特朗普上任后,2017年四国领导人在马尼拉参加东盟峰会期间,决定重新恢复“四方会谈”。根据今年1月解密的美国印太战略框架,特朗普政府有意将美、印、日、澳“四方会谈” 创建成为印太战略的主要枢纽(principal hubs)。2020年底,四方首次共同参与马拉巴尔(Malabar)联合军演。
除了美方的积极推动,另一股推力是四国在中国议题上有了共同利益。Quad 的复活取决于中国在区域更加激进的作为,给四国重新有兴趣合作的理由。
(果不其然,北京一掌握美、印即将举行QUAD的情资,就立刻转变对新德里的态度。)
2)从议题看,四方论坛扩大了功能范围,并非局限在军事领域了
目前的形势发展,赋予了四方论坛以更高更广泛的角色定位,赋有了综合性的内涵,有可能成为民主国际的内核和胚胎。也就是说,不仅是亚洲北约,而且可能扩展为世界民主联盟。
在军事战略上,四方论坛的印太战略除了从目前四组2+2(“二外长与二防长”会议)发展出4+4会议、从双边与三边海上联合军演发展到四边海上联合军演甚至四边多军种军演,以及朝局部武器标准化方向迈进外,还扩展了其他一系列合作领域。
1.疫苗外交 抗衡中国
美国牵头 四国联手启动疫苗计划
被描述为“历史性成果”的是四国宣布启动一项关于新冠疫苗的计划,由美国提供关键技术、日本负责组建融资工具、印度制造、澳大利亚负责运送计划,以大幅提高疫苗产能,目标在2022年前达到十亿剂,解决印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疫苗短缺的问题。
北京承诺向至少四十五个国家提供约五亿剂疫苗,其中二十五国已经开打。中国的“疫苗外交”其目的是,中共在控制疫情失败导致全球大流行后,为洗刷面子、免遭追责,预先防堵发展中国家的悠悠之口,并藉以扩大其影响力。
“四方会谈”成员国的领导人高峰会在结束后宣布一项新冠疫苗计划,共同解决东南亚国家疫苗短缺问题。四国称这是历史性的合作,中国外交部则批“搞小圈子”。
中国在区域的激进行为正使得其它印太国家快速向四方会谈抱团取暖。
“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区至关重要。美国致力于与您、我们的合作伙伴以及我们在该地区的所有盟国合作,以实现区域的稳定,这(Quad)是一个尤其重要的团体。”在白宫国宴厅内,拜登率领高阶国安团队一字排开,坐在三台分别投射着日、澳、印首脑的电视萤幕前,表达美国对于参与印太合作的决心。这是拜登上任以来首次主持的多边峰会。
美方与会者包含副总统贺锦丽(Kamala Harris)、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国安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官坎贝尔(Kurt Campbell)、国安会南亚事务资深主任古哈(Sumona Guha)及白宫新冠疫情协调官齐恩茨(Jeff Zients)。
其次,拜登不仅透过上旬会议充分利用防疫议题,强化与印太战略与欧洲盟国的联盟,也利用防疫与公卫议题筹组产业链与供应链的联盟,与中国为主的国家进行长期的竞争。
2. 稀土外交 抗衡中国
四国论坛将管控稀土生产与采购链条,防止中共利用限制稀土出口而影响其他国家的相关科技行业。
3. “科技民主联盟”
美国总统拜登在科技战上将实施特朗普的基本方针,继续制裁中共电讯企业。
拜登政府透过“联邦通讯委员会”(FCC)警告中国,指出华为、中兴通讯等五家电讯产业已危害美国国家安全,并决定“特规拜随”,继续制裁大陆的电讯企业。
自从拜登宣布他将筹组“科技民主联盟”对抗“科技专制联盟”以来,他提出的许多政策、新规范与新规则及制裁措施,已证明他要和中国进行“科技战”绝非说说而已,而是玩真的。
“小院高牆” 战略
并非全面脱钩,而是重点脱钩,高科技脱钩,军事科技脱钩。一旦脱钩,干淨彻底。
四国还宣布成立气候工作组,以及关键和新兴技术工作组,后者将着重为关键的5G及人工智能技术设定共同标准、共同应对网路威胁,以及关键技术供应链问题。沙利文说,会上讨论了晶片短缺及本月初发生的微软电邮受到网络攻击事件。
4. 先盟友,后中共;先获共识,以共识制北京
“四方会谈”后,美国将展开忙碌的“印太外交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将在3月15日至18日先后赴东京与首尔,与日韩外交部长、国防部长进行2加2对谈。这是拜登政府上任后高级官员的首次海外出访。
奥斯汀接着出访印度。
然后,才是布林肯与国安顾问沙利文则将在3月18日、19日与中国外长王毅、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和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市进行会晤。
布林肯说,他们会针对防疫、气候变迁、防扩散与非核化等战略议题交换意见,并坚称会对台、港、藏、疆等议题进行讨论。
苏利文则说,美国无意在18日会谈中触及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与关税有关的问题。这不啻告诉北京:美国18日只想先谈原则与大方向问题,其他问题暂时免谈。
显然,这正是布林肯在他首场记者会定下的规矩:合作可以,但要依照美国的方式来进行。
沙利文在12日说,首场与中国高层的对话是要与中方明确沟通,“我不会期待第一阶段贸易协定是主要话题,我们要努力清楚地与中国政府讲清楚,美国在战略层面上进行的努力、我们的基本利益与价值观,我们关心的香港,新疆,台湾海峡,以及 我们今天从合作伙伴国听到的问题,包含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威胁、对尖阁诸岛的骚扰和对印度边界的侵略。”
菅义伟首相访美
菅义伟首相于1月28日和拜登总统举行电话会谈,将于4月的上半月访问美国,预定和拜登总统举行“首次”日美首脑会谈。菅义伟首相将成为拜登总统“首次”当面会晤的外国首脑。
在四方会谈有了更高更广泛的角色定位,赋有了综合性的内涵,有可能成为民主国际的内核和胚胎,以后在更成熟的条件下,多数民主国家,包括欧盟均有可能集聚靠拢。
二、中共拉俄筹组轴心同盟
在美国为首的“四方会谈”以及筹组“科技民主联盟”的压力下,中、俄两国也纠合诸如北韩、伊朗、白俄罗斯、古巴、委内瑞拉、尼加拉瓜、柬甫塞、老挝等国组织一个16国的联盟。
其目标,一方面在联合国内防止美国为首民主国家联手推动制裁以中国为主的违反民主、自由与人权的国家;一方面采取共同行动,对抗美国为首民主国家在科技上的“以强凌弱”。
软肋
中俄长期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只能在危急情势下暂时联手,不可能成为有相同价值观的稳定盟友。中印边境冲突时,俄国卖武器的态度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三、美军对中共动武的红线
建立全球海上联盟
在刚刚结束的中共两会上,中共发出的军事威胁信号令国际社会提高戒备。3月9日,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维森对台海局势发出警告。
近日,美军退役将领史塔伏瑞迪斯(James Stavridis)又撰文,爆出美国给中共划定的红线,一旦越线,美军就可能对中共开火。
史塔伏瑞迪斯曾担任北约盟军最高指挥官,他的军旅生涯大部分时间戍守在太平洋地区。
日前他在《日经亚洲》周刊撰文指出,美国的整体战略是建立一个全球海上联盟,共同对抗中共。
几条红线
史塔伏瑞迪斯称,美国将给中共划出了几条红线,包括:
1. 中共或朝鲜以核生化武器攻击美国及其盟邦;
2.中共武力进攻台湾及离岛,包括经济封锁或对台湾发动大规模网络攻击。
3.中共攻击钓鱼岛及日本军队;
4.中共在南海岛礁部署军队对抗其他主权声索方;
5.妨碍美国与盟邦海军执行全面自由航行作业;
6.中共进攻美国盟邦的主权领土与军事设施。
史塔伏瑞迪斯说,在美中战略脉络下,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坚决镇守海洋,并且能够航行至南海海域,深入中共赖以防御的岛链之内。
与此同时,美军陆战队将动用武装无人机、网上攻击能力、战力强大的特种部队“陆战队突袭兵”、防空飞弹,甚至猎杀舰艇的武器攻击中共海上军力,甚至攻击共军的陆上作战基地。比如中共在南海的军事化人工岛礁。
史塔伏瑞迪斯表示,美国希望与盟友共同应对中共,国防部尤其希望,英国和法国等北约盟国也能参与其中;同时也希望澳洲、新西兰、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与越南能参与此类军事部署行动。
法、德军舰出航南海
近期,法国和德国对中共的挑战均作出积极动作。法国国防部长帕利2月8日发推文表示,法国核子动力潜舰“翡翠号”在“塞纳号”支援舰相伴下穿过南海海域。
3月初,德国国防部也宣布,“巴伐利亚”号护卫舰将从威廉港起航,前往远东,返航途中将穿越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