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抵制洋货的“爱国秀”  谁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抵制洋货的“爱国秀”

 

由中国官媒吹起的抵制洋货之风,在国内外掀起巨浪,外界质疑中国以其巨大市场,逼令外企在新疆问题上“选边站队”。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外企妥协,大部分企业未为所动,外界观望这场角力将如何发展。然而在这场抵制浪潮当中,受害的真的只有外企吗?

这一场由中国官媒煽动起的抵制洋货之火,燃烧到第三天,不单未有平息迹象,反而愈吹愈旺,牵连的品牌也愈来愈多。

不少中国民众也纷纷“秀爱国”,有女主播网络直播剪烂耐克衣服的过程,有民众举起标语到H&M门店前抗议,高呼“这就是我爱国的方式”,被保安带走;也有青岛的楼盘挂起标语,表示“拒绝穿耐克和H&M者参观”。

中国外交部就继续为抵制浪潮推波助澜,发言人华春莹表示,美国与几个西方盟友,“将黑手伸向新疆雪白的棉花,污蔑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甚至种族灭绝”。她强调,中国不是当年八国联军“铁蹄下的晚清”,中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事实将刺破所有针对中国的谣言。

华春莹说:“美国精心炮制所谓新疆问题,不是真正的关心维吾尔族人民,他们的真正目的,就是要破坏中国的安全稳定,助遏中国的发展壮大。我要正告美方,今天的中国不是伊拉克,也不是叙利亚,更不是当年八国联军铁蹄下的晚清。美国导演的这戏,该收场了。”

中国棉花可以完全自产自销吗?

中国官媒一边恶狠狠警告外企不要“吃中国的饭,砸中国的碗”,一边大力宣扬“支持新疆棉花”,强调新疆棉花占中国棉花产量近九成,每年还要进口200万吨棉花,“我们自己还不够用”。言下之意,即新疆棉花即使被欧美抵制,中国也可以“自产自销”,不愁销量。

不过这个说法,即时被部分中国网民反驳,质疑是精心避重就轻,完全忽视高度依赖出口的中国纺织业所受到的巨大冲击。

有身在外国的微博大V这样评论:“抵制一件商品,可能不是单纯抵制一个外国企业这么简单,目前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抵制这个外国企业可能影响到这家公司背后的供应链,且供应链上的每一环可能都有中国企业的影子,影响到别人同时甚至可能影响到自己。”

中国纺织业一半产品靠出口

翻查中国纺织业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棉花和纱线等原材料,主要被用于三个领域,包括服装、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职品。

在服装领域,中国国内每年的零售额约为1万亿人民币,出口额约为1200亿美元,折约8400亿人民币,即出口占中国服装总产量46%。

在家用纺织品领域,中国国内每年零售额约2000亿人民币,出口额约420亿美元,折合约3000亿人民币,即出口占中国家用纺织品总产量60%。

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中国国内每年的零售额约800亿人民币,出口约270亿美元,折合1900亿人民币,即出口占比达到70%。

把三大纺织成品行业加起来计算,总出口规模接近1900亿美元,折合约13300亿人民币,即出口占中国纺织业总产量超过一半。

外资抵制新疆棉将重创中国纺织业

也就是说,中国生产出的棉花、纺出的纱、织出的布,有一半卖给外国。如果外资企业跟从欧美国家的规定,全面抵制占中国棉花产量九成的新疆棉花,以及以新疆棉花作为原材料的产品,中国就会损失近2000亿美元外汇收入,重创中国高度依赖出口的纺织业。

而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中国在2020年的出口总额为17.93万亿人民币。按这个数字估算,中国的出口有7.4%来自于纺织业。

新疆农业大学学者于先生认为,如果外国全面抵制中国棉花,对中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将无法估计。

于先生说:“如果外国抵制中国的棉花出口,对一个世界排名第二的棉花出口国来说,可能对中国每年造成上千亿美元的外汇损失。这还只是一部分,另外,对新疆地区的棉花加工、纺织品企业工人就业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因此,这些拍脑袋做出的决定,受损失最大的应该是本国企业和员工家庭,中国政府应该三思而行。”

厂家或要转用巴基斯坦或印度棉花

香港立法会纺织及制衣界议员钟国斌也表示,在新的国际政治形势下,香港厂家的产品若要出口到欧美,就要转用巴基斯坦或印度棉花。他表示,相信在大批厂商一时间转用外国棉花的情况下,价格会上升,成本将转嫁至外国品牌身上。

然而外界更关注的是,一旦厂商决定长久弃用中国棉,转用其他国家的棉花时,会否撤离原本设在中国的生产线和产业链,进一步加速外资撤离?

这场“爱国秀”,最终到底让谁得益,谁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