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7峰会举行前夕,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通过《反外国制裁法》等多项法案和决定。中国此举被认为无可避免会加深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双方博弈将更加激烈,无助于沟通和解决问题。
美国总统拜登周三(10日)已抵达英国,准备于周五(11日)开展一连三日的G7领袖峰会,议题重点就是如何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威胁。而就在峰会前夕,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本周四(10日)在北京闭幕,会议表决通过《反外国制裁法》。该法在通过之前,外界一致认为北京此举是为报复外国提供法律依据,但不利于解决纠纷。
中国政治评论人吴强当天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中国在这时候通过《反制裁法》,就是要准备好应对国际社会日渐升级的压力。
吴强: “中国试图以此应对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制裁,她在等待可能比之前贸易谈判,以及围绕香港、新疆人权问题所展开的各种制裁,未来可能有更多,比如新冠病毒起源的问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田飞龙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说,欧美国家的制裁行为挑战中国利益的底线,过往中国主要透过外交部或商务部的行政措施反击,现在需要完善相关法律体系,认为《反外国制裁法》是反制外部干预的“法律工具箱”。
中国过份高估自身实力连自己也骗了
过去一年,中国在贸易上向澳洲作出反制措施,但最后利益受损的反而是中国自己,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中国研究教授冯崇义对本台说,中国是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应对外国的制裁,但往往高估了自己实力:
“他们的心态就是远远的高估习大大的威风,远远的高估中国的实力。他有时候是自己把自己骗了,认为他们真的那么强大。他对澳大利亚,对欧盟的制裁,认为欧盟和澳大利亚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很大。”
经验说明反制裁适得其反形成恶性循环
此前,中国已经反制裁了10位在香港、新疆等问题上批评中国的欧洲多国议员,以此作为报复,但最终遭欧盟“暂缓”批准《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进行反制,而且欧洲针对中国的制裁措施还在不断升级,完全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政治学者吴强认为,中国的制裁虽然以对等反制为原则,但实际上加强了与西方国家的博弈:“ 加强这样一种对抗,也就是不断的增强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孤立和对抗关系。这符合经典博弈论的结果,他不是寻求互相沟通、解决的方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跟国际社会进行沟通,缓解这种对抗,这可能是他未来的主要议题。”
香港将配合北京反击西方阵营
美国自去年8月开始,制裁多名中国及香港官员:包括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中联办主任骆惠宁、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警务处处长邓炳强、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律政司司长郑若骅等。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周一表示,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制订《反外国制裁法》,称特区政府有“亲身体会”,香港更应该与国家共同进退。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表示,《反外国制裁法》是反制外部干预的“法律武器”,并认为香港有必要作出配合。
田飞龙相信,进行反制不会影响外资企业对香港的信心,认为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更应该与国家共进退维护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