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有知识,也说服不了你的舅舅

昨天。中午时分。历史学者张宏杰发了一条微博,如下:
@张宏杰  中午请老舅吃肥牛,跟老舅又干了一仗。老舅说你们研究历史的都是瞎扯,历史没有真相。你总说是北朝鲜先打的南朝鲜,你看着了?你参加了?我说老舅,这些都有各种档案资料在啊!打个比方,今天中午咱们吃的什么,过一个月你可能记不住了,再聊起来,明明是肥牛,你非说吃的是卤煮。可如果菜单留下了,小票留下了,这个事儿就能说清楚啊,怎么叫历史没有真相呢?研究历史的根据的就是这些留下来的东西。老舅怒道,果然知识越多越反动!
 
一时间评论热烈。
张宏杰颇有几册畅销书,比如《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文笔直追《万历十五年》。他还有一个身份,是清华大学秦晖的博士后,可谓前有著述,后有专业。是为数不多的中国学院派通俗写作者。
然而,这样丰富的学识,在他舅舅面前,算是失效了。
 
为什么失效?
 
因为他的舅舅的认知系统早已经封闭。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他们跨越年龄,也跨越学历,也就是说,封闭认知系统的人,并不只是工人啊农民或者是社会上的低收入阶层,绝不仅仅是这样的规律。有很多政府官员,尤其是文化单位的一些体制内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认知系统也是封闭的。
 
所谓封闭,就是,他们只能接受固定来源的信息。比如,若说武汉的防疫出了问题,所有人说武汉坏,他都是要骂娘的,顺便还会给你扣一个帽子。但是,如果《人民日报》问责武汉的主要领导,那么,他们也会在第一时间转发,恨不能占有世界上所有的道德,猛烈抨击武汉那些出了问题的单位。
 
所以,他们不是不接收负面的信息,只是不接收你传递出来的负面信息。
 
再次,像张宏杰的舅舅这一代人,是中国经历最为复杂的一代人。
他们被国家的命运所左右,然而,大多数人随着国家的开放和进步而受益。他们选择性地忘记了之前被国家折腾的记忆。这种选择性记忆的人格属于“被塑造型人格”(用其他词语涉嫌敏感,还是算了),这样的人格天然喜欢最安全的答案。有时候,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判断是错的,因为,他们觉得那样是安全的。
随着国家叙事的一点点改进,他们也正在经历判断标准的变化。但是,一旦国家明确表态一个东西,那么,第一时间喊破嗓子也要赞美的,是他们。因为,他们只是本能地想融入某一个正确的体系里,好求得一种确定的安全感。
 
最后,认知封闭的人,一般都不读书。因为读书意味着会对比,甚至还意味着要思考。这些需要动用判断系统的脑力活动,都非常需要时间投入,且丝毫不会有收入。所以,认知封闭的人,大多处于生存边缘,又或者是已经非常小康,但是却又没有时间来享受精神的快乐。所以,这些人的认知始终停留在最简单粗暴的逻辑线上。
 
一个复旦大学历史专业博士,一个清华大学历史专业的博士后,一个知名的历史学者和作家,都无法说服他的舅舅。这足以证明,一旦对方的逻辑封闭,那么,你就是一本打开的百科全书,也全无用处。因为,这位舅舅所享受的,是一种舒适区域的逻辑自洽。
你说服不了我,我不痛苦,是你的痛苦。
忒忒令忒令令忒。
 
那么,话说到这里了,沟通还有意义吗?
有的。
意义在哪里呢?
意义在于,认知封闭的人不论有多少,其实,他们都将成为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证据,那就是,他们只能活在精神的浅薄层面,不论他们是富裕还是贫穷,都享受不到追逐真相的丰富,传播常识的愉悦,以及为了人类永恒的价值而付出努力的责任感。
 
张宏杰说服不了他的舅舅,这不是张宏杰的损失。
是他舅舅的损失吗?好像也不能这样说,因为他舅舅打死也不会承认的,甚至会觉得很好笑的。
那是谁的损失?
是这个国家的损失。因为,一个国家将来的强大,不是靠张宏杰的舅舅这样的人,而是靠那些听得进别人的观点的人。
这话说出来,真是我自己都觉得是一种贪念。
好吧,打住。
 
20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