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0%以上粮食被浪费 中美都是浪费“大户”

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的数字显示,全球每年供人类食用的粮食有大约三分之一被白白浪费或损失,中国和美国是全球粮食浪费最多的两个国家。粮食安全专家和学者说,北京和华盛顿必须承担减少全球粮食浪费的重大义务,美中在这方面合作对加强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字,全世界每年估计有三分之一用于人类消费的粮食被损失或者浪费。粮食安全专家认为,粮食损失和浪费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所有这些影响要求国际社会必须同时处理这些问题;因为粮食损失和浪费它对粮食和营养安全、自然资源和气候变化等方面,有直接和重大的影响。

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Water Institute)教授兼高级科学顾问简·伦德奎斯特(Jan Lundqvist)对美国之音表示,尽管农民生产所有的这些粮食已经得到了报酬,但是粮食损失和浪费将会导致大量的水、大片土地和其它资源被“徒劳”地使用。据估计,食品行业约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即大约十分之一的温室气体排放可能与食物的损失和浪费有关。

在伦德奎斯特看来,“暴食”(overeating)也属于粮食浪费的范畴。他认为,与暴食和营养不良相关的公共和个人成本相当巨大,在美国等富裕国家,这些成本相对较高,而在贫穷国家营养不良仍然是一项基本挑战。

“传统论点的逻辑是,扔掉食物是浪费。对我来说,将暴食纳入浪费的类别是很有意义的。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购买大量的食物,吃饭时把大份的食物放在盘子里,就有两种选择:要么吃一定量的食品,把剩下的扔进垃圾桶;要么吃完盘子里所有的食物。第一种做法就是浪费,而在传统意义上,则不认为是浪费,” 伦德奎斯特说。

乔希·凯利(Josh Kelly)是美国佛蒙特州环境保护厅(Vermont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固体废物管理项目”材料管理科科长。

凯利对美国之音表示,浪费食物不仅会浪费金钱,而且造成劳动力、水资源、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农民卖不出去的不好的农产品,他们往往会把它留在田里腐烂,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食物和食品废料在被填埋的过程中,会产生甲烷气体,这是一种对气候环境的超级污染物,”他说。

北京NGO组织“公共卫生治理”(Health Governance Initiative) 创办人、公共政策学者贾平对美国之音说,粮食损失主要发生在贫穷国(撒哈拉以南非洲83%的食物在生产阶段损失掉);而粮食浪费主要发生在比较富裕的国家。粮食损失造成穷者更穷,带来严重社会和经济问题,如农民为了对抗灾害而过度生产导致食物单位时间内过剩而降价受损、缺乏收获或养殖技术导致返贫、经销商采购时对水果外观要求导致大量浪费等。

“食物损失和浪费涉及巨大的金融、伦理和环境问题,并造成与加深饥饿与分配不公,以及全球南北差距。例如,全球每年损失和浪费的食物价值高达2.6万亿美金,是全球每年8亿多挨饿人群所需食物的四倍,”贾平说。

解决温饱未解决粮食浪费问题

多名国际学者2021年7月15日发表在科学杂志《自然》(Nature)上的研究报告说,中国每年生产的粮食有接近30%被白白浪费掉了;其中人们外出在餐馆就餐时造成的浪费占了相当一部分,但是更多的浪费发生在粮食的储存和加工环节中。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全球粮食安全项目兼职研究员克里斯蒂安·曼(Christian Man)博士对美国之音说,在中国每年为人类消费生产的粮食中,据估计有27%是丢失或浪费的。

“目前,45%的浪费来自收获后的处理和储存,但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粮食浪费是由消费者产生的,”他说,“中国拥有全世界20%的人口,但只有7%的耕地;中国可以通过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来获得重大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联合国专门机构“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驻中国代表马泰奥(Matteo Marchisio)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援引中国社会科学院一项研究的数字说,2016年,中国每年浪费1700万至1800万吨食物,这些被浪费的食物足以养活3000万至5000万人。

马泰奥说:“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如果除了食物浪费以外,将粮食损失也考量进去,则损失的粮食超过3500万吨,相当于中国所有粮食产量的6%。 ”

不过,马泰奥同时表示,中国已经把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作为其首要任务。包括数字技术在内的技术的广泛采用,正在帮助中国减少收获、收获后、储存、加工和运输各个环节的食物损失。

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多位粮食安全和政策专家都提到了2020年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起的“光盘”行动,认为这项政治运动有助于提高民众对粮食浪费问题的认识,减少食品在消费中的浪费。

克里斯蒂安·曼博士,还是华盛顿非营利组织“公平农村转型”(Just Rural Transition)政策行动主管。他认为,与美国相比,中国政府应对粮食浪费问题采取的是一种更具监管的方式,“尤其是在食品链的消费者端”。

曼博士还提到,中国在2021年4月通过了一项防止食物浪费的法律,其中包括禁止暴饮暴食的视频、竞争性饮食和过量的剩饭剩菜,还包括了对过度购买食品和餐馆浪费的罚款。

观察人士注意到,今年9月9日至11日,中国政府在济南主办了首届“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与50多个国家达成了10项共识。大会发布了《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减少粮食损失与浪费,以加强全球粮食安全。

北京NGO组织“公共卫生治理”(Health Governance Initiative)创办人、公共政策学者贾平对美国之音表示,但总体来说,中国尚未形成对食物损失和食物浪费真正有效的应对策略。在生产和存储运输阶段,存在着一系列技术性瓶颈和管理问题,比如猪肉价格曾经高企,但目前由于生猪存栏量过多,导致猪肉价格大幅下跌。

“在消费阶段,不少国人尚留有爱面子讲排场的习惯,吃喝之风也依然存在,消费的价格歧视和非市场化(比如体制内单位餐饮消费的更多补贴,而普通人群则需要支付更高价格) ,不成比例地影响到了贫穷和中下收入人群,同时对浪费和非市场行为形成了激励,”贾平说。

美国也是粮食浪费大户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也是粮食损失和浪费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美国的问题出在哪里?

ReFED 是美国一家全国性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通过推进数据驱动解决方案,来结束美国食品系统中的粮食损失和浪费。根据该组织的数据,美国有占35% 的食品没有售出或从未食用。

该组织说,这些食品的总价值相当于4080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2%,生产这些被浪费食品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这些粮食中大部分被浪费,直接进入垃圾填埋场、被焚烧或冲入下水道,或者被留在田里腐烂掉。

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所高级科学顾问伦德奎斯特认为,供过于求、暴食和有问题的饮食习惯是美国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西方国家,食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相对便宜,供应量也有所增加,尤其是能量密度高而营养价值较低的食品。各种小吃和其它速食寻常可见,易于使用和存储在家里,而比高品质的食物便宜,” 伦德奎斯特告诉美国之音。

伦德奎斯特援引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说,全球平均粮食产量如果以人均大卡来计算,在2011-2013年期间已经接近6千大卡,热量供应要比建议的摄入量高出接近3千大卡。这说明过去的若干年来,全球人均粮食生产和供应已经稳步增长,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成就。

“但是,由于健康的摄入量要求保持不变(由于体力劳动减少,热量需求可能会减少),这特别意味着食物浪费和暴食在逻辑上讲正在增加,” 伦德奎斯特说。

美国佛蒙特州环境保护厅官员凯利告诉美国之音,在美国有多达40%的食物从未被食用过,而直接进入了垃圾处理站。据估计,垃圾填埋场产生的甲烷是美国第三大甲烷来源,仅次于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农业。

“其中的一些粮食浪费发生在农场上,有些发生在食品制造过程中,有些则发生在供应或者运输链中;有些粮食浪费是发生在厨房里,这包括商业和住宅的厨房,”他说。

北京公共政策学者贾平观点呼应了凯利的说法。贾平认为,美国食品浪费的主要原因,在于经销商、零售商和饭店,倾向于通过广告让人们消费实际自己吃不掉的食物,但不成比例的收入支持(比如发放超市消费券)支撑了消费者的过度消费行为。

“此外,超市普遍拒绝外观不好的食材,造成了巨量的浪费,比如美国农业部对蔬菜水果的品质、大小、形态和成熟度都有规定;虽非强制,但零售商往往会采信,”贾平说。

北京和华盛顿减少粮食浪费的义务

美中两国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以及全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然而,美国和中国双双成为全球粮食损失和浪费的“超级大国”。

倡导粮食安全和节约的专家均认为,北京和华盛顿在全球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的运动中,必须承担格外重大的义务。

华盛顿非盈利组织“公平农村转型”的克里斯蒂安·曼博士对美国之音表示,美国和中国都没有能够解决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美国政府应该为企业提供基于证据的政策激励和抑制措施,以减少自身生产链中的粮食损失和浪费;并且向消费者宣导,浪费食物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至于中国,除了关注消费性食品浪费外,政府还可以优先减少收获后和运输过程中的粮食损失和浪费;因为中国大部分的粮食损失,都发生在食品供应链的这一阶段,”他说。

专家们认为,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的全球行动,离不开美中两个最大经济体和国际间的合作;因为华盛顿和北京在粮食领域的合作,以及与欧盟等其它重要国家的合作,将会给全球和全人类带来利益。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驻中国代表马泰奥说,尽管粮食损失和浪费是“局部”问题,但是却会带来“全球”影响;即对粮食安全、温室气体排放、自然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影响。

北京公共政策学者贾平表示,中美两国在这方面的合作具有四个方面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有利于积极推动解决全球贫困和饥荒,以及由此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和全球营养不良问题;有利于两国的农业贸易和技术合作;有利于推动全球农业的系统性变革,为解决粮食危机和粮食安全问题提供方案,”他说。

发布者:林森

纵览中国网刊编辑/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