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 —
2021年中国娱乐圈大事件频频发生,官方出台的整顿和监管措施更是接连不断;2021年中国的红色作品层出不穷,红色话剧《香山之夜》中满腔豪情的毛泽东写下了“人间正道是沧桑”;2021年针对教育行业的整改措施也是一波才动万波随,从整顿校外培训,到《家庭教育促进法》,再到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师德师风建设……中国官方针对文娱及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做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重塑新社会、重塑新文化的讨论。
整顿文化娱乐产业 “畸形”审美难容忍?
中国女明星郑爽今年1月因“代孕弃养”风波遭官方封杀掀开了2021年的娱乐圈大戏。自此以后,偶像歌手吴亦凡因涉嫌性侵入狱,演员张哲瀚因靖国神社前拍照片被封杀,钢琴王子李云迪涉嫌嫖娼被拘留。演艺圈人人自危的同时,中国当局在2021年似乎加强了对文化娱乐产业整顿和监管。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今年6月开展了“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拳出击整治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制造话题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等乱象。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8月发布的题为《斩断娱乐圈乱象背后的资本链条》的专访文章中对娱乐圈资本无序扩张乱象提出批评,并表明要斩断娱乐圈乱象背后的资本链条,预示官方打击资本无序扩张的行动将扩展至娱乐圈。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今年9月召开了全国“加强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学习贯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指示批示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做好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同样在9月,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共中央宣传部等相继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地传媒和娱乐机构甚至包括游戏平台“坚决杜绝‘娘炮’等畸形审美”,“坚决抵制拜金主义,‘娘炮’,‘耽美’等不良文化”。
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今年10月还就卫视节目存在的过度娱乐化问题,对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播电视台进行了约谈。
整顿行动、指示通知、会议约谈……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令人应接不暇。英国诺丁汉大学媒体研究专业副教授包宏伟博士表示:“2021年将娱乐圈政治化的表现似乎比以往更强。”
动漫动画也是当局的关注对象。中国国家广电总局9月在一份通知中说,动漫内容应该“健康向上”,抵制“含有暴力血腥、低俗色情等不良情节和画面”。
此外,中国文旅部要求自10月1日起,所有歌舞娱乐场所的卡拉OK系统都必须下架“政治不正确”的违规曲目。
从演艺娱乐界到其余文娱领域,中国当局在2021年的整顿力度似乎超越了以往。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FR)高级研究员,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张彦(Ian Johnson)认为,中国共产党近十年来做出了一系列举措意在全国推行意识形态一致性,2021年针对文娱领域的一系列整顿措施也是在继续这一努力。
张彦对美国之音表示,在21世纪初及21世纪10年代早期,“当时互联网还相对较新,人们有很多新的有趣的机会来表达自己,我认为党已经系统地试图控制这一点,加强意识形态的一致性”。
他接着说:“最近的监管措施可能是过去30年内最有力、最全面和最系统的。”
肯塔基大学副教授张毅认为,性别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目前进行管控的核心手段和方式。郑爽事件涉及代孕,与传统家庭观念不符;而娘炮的艺人形象其实是对共产党打造的以男性霸权为主的强硬国家形象的直接威胁。他说:“所以不管是从意识形态也好,还是从控制公众的角度也好,他们都需要对这样的现象进行控制。”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江宇8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文化娱乐产业迅速发展,但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部分流量明星负面新闻频出,尤其个人因素,但也与娱乐界不正常的行业生态有很大关系。
江宇还说,如果任由资本在文艺界无序扩张,就会失去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作用,就会瓦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红歌红剧红展览 百花齐放已不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主旋律文艺作品便是“献礼”的主要方式之一。纽约时报曾在一篇报道中说,为纪念建党100周年,习近平政府宣布了300项歌剧、芭蕾、戏剧、音乐和其他作品的演出计划。
中共的官方宣传称,为庆祝其百年华诞,“伟大征程”特展呈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歌剧《红船》描述了百年峥嵘的“壮丽征程”;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讲述了复兴中国梦的不息奋斗;舞剧《五星出东方》诠释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电影《长津湖》歌颂了冰雕连的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
《长津湖》热映,中共找到煽动民族主义的新模式?
中国某音乐品类演出公司员工表示,今年剧院安排的红色演出会比往年更多一些。正能量的主旋律题材歌剧、音乐剧项目会更受重视,能吸引更优秀的创作班底。此外,这类项目也基本都能获得国家艺术基金。
中国官媒光明日报说,这些高水准的主旋律影视剧作品备受青少年称赞,但也有一些网友表示,一些红色作品索然无味。还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主旋律作品是政治宣传。耶鲁大学研究中国20世纪历史的历史学助理教授何若书(Denise Ho)对纽约时报说:“和毛泽东一样,对于习近平来说,艺术首先是政治工具。”
毛泽东在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曾谈到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问题。他说:“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70多年过后,习近平在2014年时曾表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圣母大学副教授詹启华(Lionel Jensen)说,中国推行红色作品是一种广泛形式的努力或先例,压制了各种形式的文化体验。
媒体人何伟杰(William J.Holstein)也认为,这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所有形式的媒体、所有形式的社交媒体和所有形式的文化现在都必须向党致敬。没有异议的空间,没有容纳不同观点的空间,如果在这种环境下表达了不同的观点,那么你就会像一颗冒出来的钉子给敲打下去。
在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张彦看来,中国政府希望这类红色作品能够更好地重塑社会,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他表示,政府有强有力的工具,也在用强大的领导力量来推动这一进程,但是,共产党可能要努力解决的问题是这些文化产品到底有多吸引人。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研究员皮奥巴托(Daria Impiombato)说:“中国共产党明白文化在塑造社会方面有多么强大,因此它现在正试图利用文化。”
英国诺丁汉大学媒体研究副教授包宏伟对美国之音表示,文化可以作为经济、政治活动,也可以巩固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他说,主流文化可以增强民族主义。特别是在当前新冠疫情、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重塑和统一文化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文化可以说是起到了凝聚民族向心力的作用,它对于统一意识形态至关重要。
他还提到,中国共产党会区别对待不同文化。其中社会主义文化是他们所倡导的,比如说会提倡“唱红歌”等多种群众文化活动。但与此同时,中共表现出对流行文化的缺乏了解和信任。这是因为流行文化经常是是国际化、大众化、具有一定叛逆精神的,同时它与商业文化、明星文化和粉丝文化紧密结合,这些都可能会和主流话语产生冲突。“所以(政府)对流行文化的管控会越来越强,试图消除流行文化中的叛逆精神和不可控因素,希望能把它变得更加驯服。”
包宏伟还在9月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虽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时代的变革,一些旧的文化形式可能不再吸引年轻人。但中共仍试图复兴社会主义文化,试图用它来团结当代一个分裂严重的国家。
文章说:“中共反对青年文化和流行文化的举措可能是为了弥合不同阶层、地区、民族和城乡差距之间日益扩大的社会差距。中国社会的这些巨大差距是后毛泽东时代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结果。为了应对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负面影响,以及这些政策带来的政治和社会动荡,中国共产党转向了文化领域,将其作为一种快速、简单的解决社会问题的解药。”
统一教材整顿校培 百家争鸣难再现?
针对教育领域的整顿行动似乎也是中国政府强化社会控制大计划的一部分。中国政府从今年年初开始便全面拉开了针对教培市场的各种整顿和惩罚。今年6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更是对新东方、学而思等15家培训机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进行处罚,合计罚款3650万元。
此外,中国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也于2021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教育部网站称:“读本与统编思政课教材相互补充,构建起更为坚实的新时代铸魂育人教材体系。”
今年10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后通过了《中华人们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强调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号召减轻青少年学业负担,规范家庭教育机构发挥重要作用。
位于美国的“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曾对美国之音表示,颁布新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想在中国推行一种新的社会和新的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他说:“他的很多举动,包括规范演艺人士的一些行为等等,就是他有点想干净这个社会的感觉,就是新文化运动,新道德运动。我觉得这是他的政策的一部分。因为习近平很显然要改造这个社会,有很大的企图心。”
中国官方在2021年还希望推进教师们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教育部自今年5月便开展了师德专题教育,在11月召开的师德专题教育总结交流暨师德师风建设重点工作落实推进会上更是强调,提到要“要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做好系统规划,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肯塔基大学副教授张毅认为,针对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做法最直接的目的是对小孩从小进行洗脑教育。就教培行业来看,校外培训机构的一些教师,特别是外语培训的教师,都有自由主义的倾向,这对目前正在渐渐收紧的共产主义或是党文化的集中控制是一个重大威胁。
但有分析人士认为,教育课外培训负担过重等问题的实质也是资本逐利最大化所导致的。行业分析人士刘先生(化名)表示,教培实际是在利用家长的焦虑赚钱,围绕教育行业的一系类政策也是在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防止将这一领域产业化,利用焦虑赚钱。
二十大将至 2022路在何方
肯塔基大学副教授张毅认为,在2022年,国内外面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面临重新政治站队,面临高层大洗牌的过程,竞争和内斗会更加激烈,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操作。他提到,这一方面是可以转移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对社会和公众进行整合。
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张彦则表示,有时,看起来固若金汤但实际上可能不堪一击。像习近平这样的领导人正试图通过强制手段(by force)来团结一切,主要是意识形态和物理上的强制手段,但从长远来看,这是站不住脚的。
他说:“这种情况可能还会持续几年,五年,十年,这很难预测,但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假设中国的一切都会继续下去。”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已于11月闭幕,会议不但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还决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圣母大学副教授詹启华认为,二十大后会发生什么似乎至关重要,“我想我们会看到我们在前几届会议中看到的,那将是对已经采取的方向的一种相当热情的肯定,以及在教育体系中纳入习近平思想,以及对大众媒体和企业媒体的约束”。他还表示,很多年轻人可能会对这些新规定感到震惊或反对。
他还对美国之音说:“我认为共产党提出这些规定不是好兆头。因为有很多其他领域的异议可以非常强烈地发展,包括宗教或种族,还有流行文化。”他接着说, 所有这些努力都试图限制人类的文化体验,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们仍能找到方法自由表达。
除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外,北京冬奥会是2022年的另一备受瞩目的活动。《中国特色的软实力:中国的民心运动》(Soft Power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a’s Campaign for Hearts and Minds)一书的作者之一艾德尼(Kingsley Edney)表示:“北京原本承诺在奥运会期间对国际媒体更加开放,但我们已经看到北京的外国媒体抱怨说,这些承诺没有兑现,因此外国记者仍然很难接触到中国,这对于任何放宽限制来说,都不是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