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陈奎德表示,邀请尼克松访华是北京的一个生死存亡决策。虽然当年美中各有所求,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尼克松救了毛泽东的命,所以他们当然不会忘了尼克松。
他说:“我想这个事件对北京而言,是个生死存亡的决策。因为北京和莫斯科闹翻了以后,苏联准备用拆除器官式的外科手术打击中国的还比较初级的核设施。而北京获得了情报告诉毛泽东,美国不同意莫斯科对华的核打击,因此毛泽东愿意花大力气邀请尼克松访华。尽管毛泽东在公开场合好说大话,反对帝修等等,但是在底下他仍然是现实主义的。他知道当时能够对抗苏联的唯有美国,中共还差得很远。因此当年中美双方虽然是互有所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尼克松救了毛泽东的命,他当然是会念念不忘尼克松了。联美抗苏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共当时的反帝反修路线,被世界主要两大阵营孤立的外交态势,它和美国结成了准同盟,于是北京一直感念尼克松到今天。当时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共受到了苏联的极大的压力,边境陈兵百万,还有核武器的威胁,我想这是他(毛泽东)基本的考量。毛泽东处在当时的情况下,觉得在外交上已经受到世界两个基本阵营的孤立。因此考量台湾的问题也好,考量其他问题也好,都不是第一位重要的事情了,重要的事情是要解除苏联的威胁。这个转折,我想对毛泽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性选择。他必须放下面子,必须做这个动作。”
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荣休教授宋永毅认为,50年前尼克松选择与中国破冰导致美中在冷战中联手对抗苏联,以及后来美国与中国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这对中国的民间来说仍然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当时尼克松与基辛格对中国的“秘密外交”带有它的局限性,并且为未来美中关系的波折埋下了隐患。
他说:“从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闭塞的,比苏联还要反动的共产国家(打交道),当时毛泽东领导的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因为中美建交而得到大的发展,对老百姓来说,对我们这些知识分子、青年学生来说,这个推动是巨大的,不应当否定。另一个方面,刚才讲到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给我们的启示,你可以看到美国在战略外交上,应当说还是犯了不少错误。比如美国学界总结的第一个就是,尼克松访华依赖的是秘密外交。秘密外交最后又落实到几个人的头上,这几个人就有极大的决定权,不通过国会、不遵循民意,就包括基辛格。”
美国知名华裔政治学者裴敏欣提出,中国在习近平带领下的自信和扩张主义使得尼克松开始的美中接触政策无法持续。宋永毅亦赞同这种看法。他表示,无论是毛泽东时代联美抗苏的“中国梦”,还是尼克松之后,美国通过接触政策,让中国政治制度自然改变的“美国梦”,到今天都已幻灭,再提美中接触政策的大前提已经不复存在。
他说:“我觉得裴敏欣的讲法还是对的,这里面就涉及到两个梦的幻灭,一个是美国梦,一个是中国梦。中国梦就是毛泽东时期的中国梦,就是我刚才讲的毛泽东实际上很主动想联美抗苏。现在中国梦发生了极大的转折,现在习近平和普京走得可是欢了。根据统计材料,两年之内,他们两个人碰头38次,就等于到达了一个走亲家的水准。所以中国梦已经不存在了。毛泽东时期的战略,(由于)习近平要搞联俄抗美,这个中国梦已经完了。美国梦也很简单,美国很多人做梦,尼克松以后,克林顿等人的梦是什么呢?就是通过接触政策,使中国的政治制度自然而然地发生改变,这个失败了。十二大以后上来一个习近平,他非但不想政治改革,还把邓小平以前改的东西全部给改回去。这个美国梦也幻灭了。所以这两个梦的幻灭,你说重新再提接触政策,实际上这个大前提已经不存在,必须要做出改变。”
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陈奎德表示,尼克松访华50年后,美中之间已经进入一种新冷战的状态,这是美国50年来对中国奉行接触政策后的重大战略调整。
他说:“其实在有些方面,中美之间的敌对程度已经超越了旧冷战时期了。例如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说,美苏冷战时期,西方对苏联的基本态度是相信,但是需要验证;而现在对中国的态度是不相信,并且还需要验证。敌意明显比过去要上升了。当然在另一方面,美苏冷战是双方在经济上基本没有交集。而现在虽然美方声称说……实际上不可能做到像美苏冷战那样,完全脱离经贸往来,完全脱钩。只能尽力在高科技、军工等领域脱钩。所以尽管这一正一负两方面的差异,但是意识形态的、地缘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甚至经济的对抗的基本态势,新旧冷战我认为根本上是差不多的。拜登政府在这些方面与前任政府并没有根本的区别,同时还增加了与盟友共同抗击北京的战略维度。王岐山在这个时候来表示所谓对战略误判的担心,实际上他知道美国和西方并没有误判。目前恰恰是对中共战略目标的正确判断,而过去美国才是误判了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