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逝世 曾推动股份制改革

2月27日,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因病逝世,享年92岁。多位经济学者认为,厉以宁一生有功有过,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中国的发展具有巨大影响。

 

 

北京大学2月27日发布讣告:“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著名经济学家、光华管理学院荣誉院长厉以宁因病医治无效,于27日晚间去世,享年92岁。

在中国经济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厉以宁生前积极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的理论学者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他主张以股份制改革来改造传统的国有企业体制,以资产交易机制来启动对计划经济下的公有制模式的改革。

1991年,厉以宁曾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指出了避免收入差距过大的重要性,并着重关注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第三次分配”。此外,他还主持了中国《证券法》和《政权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

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夏业良回忆起1984年,他第一次见到厉以宁的场景。当时厉以宁在北大演讲,座无虚席,甚至教室窗户外也趴满了听众。虽然厉以宁有口吃,但在夏业良看来,仍无损个人魅力。夏业良认为,厉以宁在当时作为中年学者,其股份制改革理论的超前性惊动了中央。

“我觉得他是非常了不起的,在那一代学者中,当很多人死守马克思主义教条的时候,他能够顶着那样的压力,有那样的勇气搞股份制改造。”夏业良说:“当时大家认为股份制、股票市场是资本主义的那套玩意,是腐朽没落的东西,是反动的。谁要提倡搞这些东西就是让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在当时看起来很严重,甚至算得上罪行。”

夏业良表示,早年厉以宁在各种会议上多次提及股份制改革,他由此得来一个绰号——“厉股份”。这个绰号在当时是贬义的,用来攻击批判厉以宁大搞资本主义。但随着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改革开放,股份制改革下的中国经济开始腾飞,这个绰号就由贬义也转向了褒义。

旅美经济学者秦伟平认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厉以宁发挥的作用不可否认。但厉以宁不仅仅是一个学者,还是中共的御用学者,是体制内的红人。

秦伟平说:“但我觉得,国内对他的评价过于高了。据我所知,中国早期富豪很多都是从股份制改造中产生的,把集体、国家资产通过快速的产权改造,将产权据为己有,在我看来严重造成国家资产流失。”

秦伟平说,厉以宁倡导股份制改革的理论初衷是好的,但缺乏配套设施和后续保障,超过3000万的下岗职工因此失业,生活窘迫,被迫走向社会谋生。

 

 

资料照:2013年3月3日,中国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政协会议开幕式上就座。(法新社)
资料照:2013年3月3日,中国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政协会议开幕式上就座。(法新社)

 

从“厉股份”到“厉暴富” 家族财富受争议

厉以宁一度受到外界质疑的是,他曾担任国企改革顾问,并获得了企业赠与的股份。这使他成为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最为富有的经济学者之一,外界称他为“厉暴富”。

2001年,中国学者韩德强发布《关于当前股市情况写给全国人大的一封信》,信中指出厉以宁作为经济学家,其子女在深圳从事证券活动,坐拥上亿元资产。

秦伟平说,厉以宁晚年已经属于既得利益者群体的一员,多数言论在为既得利益集团背书,包括发表一些“大力投资房产”、“房地产没有泡沫”、“取消社会养老保险”等争议性言论。

夏业良则认为,学者用知识致富不应该成为被外界攻击批判的理由:“有的人说他借股份制改造发了大财,我想客观评价这个事情。我认为,后来很多人举报他,银监会、证监会、中纪委、监察部,说他家贪腐。但调查半天也没有对他进行任何法律的处置,我想他的财富在中国应当是合法的。”

夏业良认为,厉以宁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无法被抹杀:“股票市场后来出现了问题,贪腐、内部造假,跟他有什么关系?”

美国罗耀拉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丁弘彬认为,上世纪80年代,厉以宁的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其晚年只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发展,而回避了中国政经紧密结合的现实,甚至对知识产权保护、国企垄断市场等问题避而不谈。

他说:“最近的二十年,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应该很清楚的,但是厉以宁对此不置一词。厉以宁常常在讲技术创新,做这件事情难道只是产权,不需要保护吗?知识产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跟效益,这在经济学研究里是很清楚的。我认为,他有选择性不提的味道。”

在晚年,厉以宁也在致力推动中国的经济改革。2017年12月,厉以宁在官方中新社主办的国是论坛年会上曾表示,虽然中国试图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但障碍重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路径依赖。他强调,改革不能拖,要将转变发展方式进行到底。

 

记者:经纬    责编:何平    网编:瑞哲

发布者:经纬

纵览中国网刊编辑/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