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中国汽车市场掀起汹涌价格战的新闻层出不穷。在这股降价大潮中,德国车商显然也不能幸免。德国知名汽车专家杜登霍夫告诉DW,这对于德国汽车品牌而言是一个大风险。
(德国之声中文网)有中国媒体报道称,纵观中国国内汽车市场可以说2023年主基调就是“降价”,“价格战在3月又一次迎来了高峰”。这里的“高峰”指的是湖北省和东风汽车在当地推出政企购车补贴,东风旗下的车型大幅度降价,其中一款甚至达到9万元的降价幅度,原先20多万的车如今裸车价降至12万元出头。
事实上,特斯拉、比亚迪等早已降价抢市,这随即波及燃油车品牌,一众车商相继加入“降价大军”,丰田甚至喊出 “买一送一”。纷至沓来的消息引得一些媒体惊呼“杀疯了”。有中国业内人士对《证券时报》说,中国汽车行业“从来没有这么卷过”。
“上海交通广播”3月13日的报道援引车企业内人士表示,“这种价格战不是零和博弈,这是负和博弈,是‘自杀式’的降价。”
降价显然会影响车企的利润空间。香港财华社3月10日的一篇报道称,轰轰烈烈的价格战已经打响,“要利润”还是“要市场”,成了摆在众多车企面前的艰难抉择。
特斯拉引领下的电车价格战
德国知名汽车专家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指出,这一波价格战尤为激烈,“因为是特斯拉推动着价格战,希望借此获得市场垄断地位。”
杜登霍夫教授表示,特斯拉有这样做的底气。他说:“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利润非常高,据我们判断,特斯拉的利润率能达到25%,当特斯拉以10万欧元的价格卖一辆车,就能赚2.5万欧元,因此可以轻易地降价5千欧元、1万欧元,不需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赔钱卖车。但对于其他车商而言,则不是如此。特斯拉在全球都采用这种价格战,也包括中国,希望把竞争者挤出市场。”
降价大潮中,德国车商也不能幸免。不久前,宝马(BMW)因为网传降价10万元一度冲上热搜。电动车领域,在特斯拉数次降低电动车在中国的售价后,德国车商们也开始降价。
德国科技媒体Golen3月15日报道称,宝马和大众都降低了其一些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价格。报道将降价解释为对“市场和特斯拉行动的反应”。
专家:德国车商将不得不面对利润明显减少
中国是德国车商最重要的一个汽车市场。2022年在中国,乘用车的销量为2320万辆,几乎是德国的9倍,是整个欧洲的几乎一倍。该数字也比2021年增加了200多万辆——即便中国2022年实施了大规模封控措施、经济景气也一度受到影响。
《德国经济周刊》3月14日聚焦“德国车商在中国的真实表现”,评估这些来自中国的市场研究数据。报道称,中国市场的汽车销售潜力仍然是巨大的,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可能继续是德国汽车工业的“大引擎”。不过,“大引擎”可能受到中国和西方之间日益增长的裂痕影响。此外,这些德国车商也在中国面临激烈竞争。
汽车专家杜登霍夫对德国之声说,目前的价格战“对于德国车商而言是一个大风险”,因为德国品牌在中国的利润一直不错,如今则不得不面对要降价、利润明显减少的问题。“对于德国车商而言,重要的是在电动车领域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而这方面的竞争最激烈。”
如何保住中国市场份额?
德国商业媒体《资本》(Capital)3月15日发文“更便宜、更豪华、更大型:大众汽车老板想要如何解决他的中国问题”,以德国最大车企大众汽车为例,探讨了德国车商在中国面临的挑战。
文章也提到了目前的价格战,表示特斯拉自去年秋季以来就降价抢市,今年年初以来更是如此。而大众只能寻求节约成本、推出新车型,因为现有车型的成本太高,其销售价格与竞争对手相比太高。然而,“即使是最严格的成本削减也无法在短期内找到并弥补这么多的生产成本节约。换句话说,大众汽车大概是以牺牲利润率为代价,来挽救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汽车专家杜登霍夫告诉德国之声,其他车企并没有特斯拉那样的利润率。“特斯拉有一个全新的生产模式,例如使用大型铸造机,通过一体式铸造直接完成车的一部分……。其他车商还采用传统生产模式,要把60、70个不同的部件组装到一起,来完成汽车的这部分。可以说,特斯拉改变并且重新发明了汽车生产”,他说。
这位汽车专家也指出,中国在汽车战略上已经押注电动车,而德国车商在电动车领域并不具备技术优势。而欧洲计划从2035年起禁止使用内燃机新车,德国车商也要面对和处理这个问题,这让他们没法把精力和时间完全放在电动车领域,“而中国只专注于一个战略,那就是电动车”。这意味着,德国车商在中国要与时间赛跑,而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