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滚动式民意调查显示,香港五项核心社会指标中的自由丶安定及繁荣均较三个月前有所下跌,若与半年前比较,更是连法治和民主均告下跌,意味中国收回香港主权时声称要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承诺也未能实现。政治学者陈家洛形容,香港的核心价值指标仍然在阻及不合格的范围中,港府要指香港仍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实在是越来越拿不出具说服力的数据和论述。
香港民意研究所(下称「民研」)昨(24日)午发表于本月初访问逾千人的调查结果,发现「繁荣」的评分是五项核心价值指标中跌幅最大的,由今年5月的 5.61分跌至 8月的 5.42分;其次是「自由」,评分由 5.87分跌至 5.74分;而「安定」评分就由 5.74分降至 5.67分。评分轻微上升的,是「法治」和「民主」,最新评分依次是 5.58 分和 4.92分。上述评分意味所有指标均在 6分以下,而民主更是低于 5分的合格线。
若与本年 2月初的民调相比,五项核心指标更是全数下跌,评分下跌最多的是法治, 评分减少 0.61分,而本已处于评分最差的民主则继续下跌,但减分是最少的 0.33 分。
若把时间段推前至1997年香港回归时,所有指标评分均显着下跌,甚至是排名亦有改变,当年评分由高至低排列依次是「繁荣」(8.05分)丶「自由」(7.65分)丶「安定」(7.33分)丶「法治」(7.17分)丶「民主」(6.7分);与本月数据相比,评分下跌 2.63分至1.59分不等,当中以「繁荣」评分下跌最多,以致这指标由最高分跌至「尾二」,「民主」评分则继续「包尾」,但由合格变成不合格。
民研亦就「自由」和「法治」进行次指标调查,发现自由的十项次指标的评分较 2月时全数下跌,当中七项录得显着变化,以跌分由高至低排列依次是游行示威自由(跌0.75分)丶新闻自由(跌 0.7分)丶言论自由丶学术研究自由丶结社自由丶出版自由丶罢工自由(跌 0.39分)。结果,评分最低的三项是「游行示威自由」(3.75分)丶「新闻自由」(4.7分)及「出版自由」(4.74分),而最高分的则是 7.37分的「出入境自由」和 7.34分的「信仰自由」。
法治次指标方面,「法庭公正程度」跌幅最大,半年来由 5.85分下滑至 5.38分,是去年2月以来新低;「司法制度公平程度」则微跌0.1分至 5.42分。
另外,民调又显示,七项非核心社会指标,即社会福利丶文明丶廉洁丶效率丶治安丶平等和公平亦全面下跌;跌幅最大的是治安,半年来跌 1.03分至最新的 5.57分,是三年来新低;第二大跌幅则为廉洁,半年减 0.58分至本月的 5.71分。
在有香港小宪法之称的《基本法》中订明,中国为了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设立香港特区,但出席民调结果发布会的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陈家洛指出,港府强调香港复常,并要说好香港故事,声称香港要在安定繁荣的局势重新出发,但事实是没有利好消息可以令核心价值作出正面调整,民调结果亦显示「做唔到」。
他指出,事实上,在缺乏强而有力的民主运动和反对声音的环境中,一些损害自由的事件发生时,例如大学条例的修订,不单新闻报道减少,讨论空间亦大大缩窄,以致所有核心价值指标都在弱且不合格的范围中,港府要告诉世界各地香港仍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日益缺乏具说服力的数据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