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中国,死亡驱动的国家 —— 李克强去世面面观

共产中国的重大政治变迁,无一不和重要政治人物的死亡相关。

从1971年林彪去世,1976年1月周恩来去世,1976年9月毛泽东去世,到1989年胡耀邦去世,再到2023年李克强去世,人们发现,死气沉沉的共产中国,恰恰正是靠死亡——政治大人物死亡——才能打破死气,才能透光,才能发声,才能大变。

在共产中国,死亡,是一个驱动器,它点燃了这个国家的引擎,是死亡给它输入了生气。死亡赋予它“生命”。

李克强之死引发的浪潮,主要不是因为他为立下的丰功伟绩,而是因为人们对习近平的愤懑和仇视。基本上,李克强是作为习近平的一面镜子,一个反衬,一种制衡,另类选项而受到民众拥戴的。

除了政治派系(团派与太子党)的区分外,李克强与习近平也分别是七七级大学生和工农兵学员的象征符号。李克强悲剧,是中国一代知识人的幻灭。

李克强的骤然去世,或将成为又一次中国式启蒙,赋予躺平者以实实在在的自救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