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各地的城投公司纷纷透过收购、合并等,成立新公司或改名等方式转型为产业类国企。如此一来,再以国企名义发债来筹集资金。此外,随着今年初财政部确认数据可作为资产纳入财务报表,参与城市建设的城投很可能在变更为产投的同时,将大数据作为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以便增加融资空间。本期节目将就城投公司转型以及融资问题进行探讨。参加讨论的嘉宾是旅美经济学家秦伟平。
城投变身为产投
近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热度再起,焦点是由城投公司更名为产投公司。据证券时报报道,2023年9月以来,更名为产业投资的相关国有城投公司超过200家,较以往明显增多。南方周末也报道称,今年1-5月,各地新成立的400多家国有企业中,名称或业务涉及产业投资、产业发展的数量就达到75家。
随着中国以房地产为主力的经济模式出现改变,各地城投公司也面临转型的压力。过去几年,城投公司开始改名为“产业类国企”,以优化资产结构,突破“借新还旧”限制,完成市场转型。
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工作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城投公司由于融资承压,纷纷更名。根据华西证券统计,2023年一揽子化债方案实施以来,城投债净融资明显缩量。今年头5个月,城投债净融资1016亿元,同比减少6656亿元,4月和5月分别净偿还250亿元和339亿元。
证券时报报道称,更名的产业投资类国企当中,绝大多数经营范围定位在项目投资、产业招商和园区运营等维度,也有少数企业聚焦农业、地空经济、轨道交通等行业。
今年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会议,要求地方国企抓好转型升级工作,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更好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可能是产投类地方国企谋划转型发展的方向。
变身背后玄机—335指标
各地城投融资难的困境已有一段时日,近来这些城投改名为产业类国企,就可以避开城投身份,摇身一变在公开市场融资。
南方周末引述山东一家城投负责人的话说,因为融资,首先集团今年新成立一家产业投资公司,将上百亿的经营性资产打包放进去,然后发债,由于主体信用评价提高,所以发债更加容易,成本也更低。新成立的产业类公司由国资控股,和城投平台没有股权关系,但实际运营还是由城投公司负责。
据介绍,按照新型政策要求,满足“335指标”后,才能被认定为产业类国企,从而提高发债成功率。
“335 指标“指的是城投非经营性资产(城建类)占总资产比重不超过30%,非经营性收入(比如城建类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不超过30%。财政补贴占净利润比重不得超过50%。
根据上交所公布的政策指引,城建类资产包括包括公益性资产和政府性营收类资产两类。
一般而言,公益性资产指的是公立医院、市政道路、公园等,几乎没有现金流,政府性营收类资产包括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的土地使用权、无证土地等。
为了满足335指标,许多城投公司不得不减低城建类资产以及收入占比。
南方周末引述上海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员工的话说,部分 城投公司还会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形式,并表上市公司资产,从而减低城建类资产比重。
如果城建类资产过高,部分城投公司就会成立一个新公司,注入非城建资产。新公司也是国企,但与城投平台没有股权关系,资产划拨时需要政府支持。
另一种隐秘的办法是,即便城投公司的主营业务都是公益性资产,也可以用变通的方式让它产生现金流。
境内发债受限制后,许多城投选择绕道境外,发行364天境外债。364天境外债则指发行时间在一年内的境外债券。按照规定,发行一年期以下的境外债,无需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备案登记,于是许多城投绕开了监管。
过去两年,364天境外债主要发行对象是城投平台,债券种类为美元债。2024年,在监管要求下,364天境外债才慢慢淡出城投市场。今年一季度,全国仅发行两只城投的364天境外债。去年第四季度,仅发行了15只。
最新数据表明,截至2023年底,中国城投债的总存量为11.97万亿元,涉及债券数量17,853只。同时,目前市场上共有2821家城投公司发行的债券处于存续期。
据产城观察网统计,自从2023年9月国务院发送至各地的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指导意见(简称35号文)后,产业债发行占比也达到历史新高。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5日期间发行的3933只地方国企信用债中,包含1717只产业债和2216只城投债,产业债占比达到历史新高43.7%。
数据资产入表—城投转型新招
从短期来看,城投更名为产投是时间换空间的思路,通过改名解决当下债券融资问题。从长期来看,慢慢推动城投转型,摆脱地方财政补贴,需要提升自身资产运营能力、专业能力,这才是长久之计。
据万联网报道,近年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推动一件大事,就是数据资产入表。因为从产业投资的逻辑上讲,数据值钱,纳入城市资产,做产投抵押融资,能撬动的信用就更多了。
今年1月1日起,中国财政部发布相关规定,明确数据资源可以作为无形资产或存货等资产类别纳入财务报表。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数据资产规模约有50万亿,存在商业蓝海的同时,也蕴含巨大科技创新潜力。
而各地城投在数据资产入表方面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发行城投债、投融资、资产运营、基础设施建设等业务开展过程中累积了大量数据资源,同时在取得公共数据方面具有竞争优势。比如很多城投都在做智慧停车业务,如果进行数据资产入表,就会实现全区域的停车数据共享,实现智慧停车的便利化和高效化。
与土地资源不同的是,数据资源没有土地这类资源的优先供给的限制。数据资源可以不断衍生、开发和可持续,为持续增长提供可能。
以上是本期的财经时时听,感谢您的收听。我是饶怡明。如果您对本节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写信到fankui@rfa.org.或我个人推特账号是RFA_RYM进行联系。
那么就在此祝福各位有个愉快的周末,下次节目再会!
撰稿、主持、制作:饶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