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餘價值學說是偽科學的論證(上篇)

    1847年,被稱譽為無產階級聖經的《共產黨宣言》發表,宣言的第一句是:“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這是來勢洶洶的宣告,是馬上要天翻地覆的宣告。不過,這宣告還是太早了,又過了21年,即至1868年,這個幽靈才真正露臉,它就是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這學說在二十世紀掀起了席捲全球的共產主義運動。

這個幽靈真相真形如何,沒有多少人真正看得清楚,因為這150 多年來風雲太急,人們喘息維艱,它現在突然又消失了,消失得似一去不復返,究竟它的真相真形還有沒有必要再細心一看呢?筆者原本認為沒有必要了,但近十年來,眼見著西南王薄熙來崛起,唱紅打黑的大旗一豎,竟然風起雲從,極左狂潮突起,而近十年,光着屁股也要當皇帝的習包子,更宣稱要以馬學說搞全人類共同體,筆者不由不悚然一驚,感覺該共產主義幽魂未消未散,必要把它揪出來揭之剖之。所謂揭之剖之,即是批判它,揭示出它不符事實,是蠱惑人心、危害社會的偽科學。

其實,對剩餘價值學說的批判,在這學說面世之後不久就開始了,但批判顯然不力,以致遏阻不住它的風行傳播,直至上世紀末,東歐巨變,社會主義陣營全線崩潰,這學說才算是被社會進程批倒了,即算是給“武器的批判”收拾了,至於這學說有沒有給“批判的武器”批倒,則似乎仍未有,筆者因工作關係閱讀範圍頗廣,眼見著對馬克思主義的“三綱”(剩餘價值學說、辯證唯物史觀哲學、共產主義革命即無產階級專政)的批判,最多的是批判共產主義革命,像吉拉斯的《新階級》,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派普斯(Richard Pipers)的《共產主義實錄》,王家典的《原教旨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失敗探源 》,都非常有力,2020年應克復擲出的《“無產階級專政”的邏輯起點與實踐走向》文章,尤其傑出;對辯證唯物史觀哲學的批判,像網路名士蘆迪等人的文章,亦甚足觀,至於張顯揚的《歷史決定論批判》,則可算魯智深倒抜垂楊柳般把馬克思的辯證唯物史觀搖撼了;唯有對剩餘價值學說的批判,就一直未見有緊緊咬住馬克思的具體分析理據的令人喝采的專著,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可算把公有制之害講得很深刻了,卻也未指出馬克思的剝削論錯在哪裡, 近十年在互聯網上出現的不少批判剩餘價值學說的文章,它們都宣稱把剩餘價值學說批倒了,但總讓人覺得這些文章像文革時代法院槍決“反動”罪犯的佈告──不必拿出具體罪證,只須宣告罪犯反動,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再來個紅筆一勾就算名正典刑。其實,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在學理上是否被批倒,是不能靠宣告的,也不能靠標籤它是“魔幛”就完工了,要“破魔”、“脫魔”,是必要弄清“魔”之結構、底蘊,即必要揭穿其法究竟魔在哪里,亦即要以論證證明其錯其偽。筆者因曾坐牢十個月,在悶極無聊中研讀過剩餘價值學說的載體《資本論》,就總覺得互聯網上那些批判文章的作者,大都未讀懂《資本論》。這感覺是否正確,會不會未讀懂《資本論》的,其實是筆者,則還是不能不一思再思,乃至要三思的。直至如今,看著朝野政改呼聲大起,為公民責任所逼,筆者才終於按捺不住,不辭衰老淺陋,提出一己之見,以就教高明。

 

別以為幽靈的樣貎一定醜陋兇惡,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寄身的四大卷《資本論》,煌煌巨著,智慮高深,一般大學生未必看得懂,為此它才特別能迷惑人,要剝皮抽筋逐一予以批判它,恐怕誰有必須之才學,也沒有必須之耐心。幸好擒賊可以擒王,打蛇可以打三寸,筆者認為筆鋒可以直插入剩餘價值學說的核心要害──剩餘價值,這可免治絲益棼。要說明,本文盡力求寫得通俗簡明,但因為要咬定馬克思的論述、計算式來作論證批判,萬難不使用馬克思學說的抽象名詞,如果你毫無政治經濟學知識或沒有高中生水平,建議你不必浪費時間看閱,因為你沒有抽象思維能力很容易就會頭腦昏亂,茫茫然找不著北;而當你決心看下去時,遇著注釋號,則請立即在本文末尾查看,以免迷糊積壓而致頭腦不清。

( 一 )剩餘價值學說的核心

《資本論》開卷先論商品,這一點我們不能避開跳過。在馬克思之前,政治經濟學者如亚当·斯密等看到了商品的價值取決於生產它們通常所必需用掉的勞動量。➊從而指出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商品二重性,馬克思對此予以接受,但他別出心裁,加以改造,他批判地論證商品中包含劳动的二重性,即具體的劳动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的劳动創造商品的交換價值,他說商品的交換價值只是商品價值的一個外在形式,他因而採用“商品價值”一詞,取代“交換價值”來與商品的使用價值相對立。他這麼做,是要充分闡發商品中隱藏的價值來自抽象的人類勞動(這點很不錯,筆者認同),再從而揭發出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中資本家如何敲骨吸髓剝削工人(這點是筆者要攻打摧毀的)。

舉例來說,甲耕種的100斤米換乙造的一件衣服(或換丙的三斤食油、丁的二日泥水工,均同理),交換是因甲乙都需要對方商品的使用價值,但為什麼是100斤換一件而不是50斤換二件?這明顯是人類長期的商品交換史造成的,但歷史(即一代接一代的人)依據什麼來造成這兩者等值?依據的就是種100斤米化費的抽象必要人類勞動,和造一件衣服化費的抽象人類必要勞動相同。商品內含的這個人類勞動,就表現為商品價值。人類社會在發展中,為着更方便、更靈活地交換商品(亦即交換彼此的“抽象人類勞動”,以換取彼此商品不同的使用價值),自然促使一個有助商品交換的中介物出現,那就是貨幣,。貨幣可視為商品,又可視為方便貯存的財富,馬克思就更銳利地指出:貨幣就等同於商品價值,貨幣的本質就是商品價值。在此,甲的100斤米可換乙造的一件衣服,因兩者內含的“抽象人類必要勞動”相同,都價值一百元,甲、乙可直接交換,也可通過持有一百元的丙或丁等等人多重曲折交換。

 

在現實中,還有一個供求關係問題強有力地影響商品交換,當供應多於需求,商品價格會低於商品價值;當供應少於需求,商品價格會高於商品價值,具體到本例子就是:有時90斤米換一件衣服,有時110斤米換一件衣服,這叫做商品的交換價格圍繞著商品價值上下浮動,或叫做商品價值制約著商品的交換價格上下浮動。在災荒時,可能1斤米換十件衣服,這是特殊情況,不能作準,因為災荒一過去,衣服及米的體現人類必要勞動的商品價值又會恢復。如此明顯具有規律性,於是便稱為商品價值規律,或簡稱為價值規律。➋人類勞動如何計量呢,馬克思沿用前人的研究使用勞動時間 (小時或日子)為計量單位,複雜的勞動可簡約成簡單勞動量的倍數。

 

這裡還要說明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制造一件商品的必要勞動時間為計量單位,馬克思稱為“必要勞動時間”),不能以蠢人或懶漢所化費的勞動為准则,而必須以抽象的人類必要勞動為准则。比如:社會上大部分人都是一天造一件衣服,藉以交換100斤米,一個超聰明人發明創新技術或以創新機器制衣,一天能制十件衣服,他一天的勞動時間所創造的價值,就等於抽象的人類勞動時間一天的十倍,他可以以九折、八折、甚至五折價錢售出其產品而大賺,這一點刺激人們想法改良乃至創新生産技術以發財。同理,蠢人或懶漢化五天時間才造出一件衣服,他一天時間的勞動價值只能等於20斤米,換而言之,蠢人或懶漢一天的勞動時間所創造的價值,只等於抽象的人類勞動一天時間的五分之一;在此要特別注意:當社會上創新技術的産品汹涌而出時,本來不蠢不懶的人,其産品在商場上也變成了蠢人或懶漢的産品而價值大減。

【關於這個創新技術會逼令單個商品內含的抽象的人類必要勞動時間不斷減少的問題,馬克思是看到的,但他只是很草率地講了一下,未予嚴重注意,或他有意詐傻扮懵忽略,以兜售其欺世騙人的分析推論,這一點本文會逐漸談到。在此,鍳於商品價值規律非常重要 (重要在它會引發商品生產的驚天動地大革命),筆者特制作說明圖表。請讀者認真看明白及牢牢記住,如一時看不明,不必灰心,本文下編仍要說及這個規律。】

 

商品價值規律非常重要,筆者特制作說明圖表:

商品價值=商品的交換價值;商品價格不等於商品價值,商品價格會環繞商品價值上下浮動。

 

商品價值規律 (常被簡稱為價值規律):商品價值制造一件商品的抽象的人類必要勞動量來決定。

 

商品價值規律衍生之規則1: 誰能以創新技術在人類必要勞動時間內幾倍生產出同類商品 (即幾倍減少同類商品內含的人類必要勞動量),誰就能幾倍獲利;這規則自發調節社會資源的分配和自發剌激技術革新。

 

商品價值規律衍生之規則2: 決定商品價值的人類必要勞動量,作為量度標尺是會變動的,當創新生產力汹湧而來時,原本的含有人類必要勞動量的商品,會變成內含少於人類必要勞動量的商品,通俗而言,該商品即變成蠢人或懶漢制作的商品。

 

商品價值規律或許還有衍生規則3規則4但與本文題旨無關,在此免提免議。

 

借助一大堆抽象概念的演繹,馬克思闡發清楚商品的交換價值取決於其內含的抽象的人類必要勞動,令人要擊節喝采。

 

我們且繼續看下去:

貨幣貯存不動,不會增值,當貨幣投入社會的經濟活動,轉化為資本,才會增值,這是人類共識,不必多說。人們最常見的是:資本家把貨幣(G)轉化為資本,低價買入商品(W),再高價賣出商品,得回貨幣+盈利(G’),這個運動方式是:G—W—G’ ,G’大於G的道理何在?道理很明顯是因為賤買貴賣,但馬克思闡發清楚商品的價值來源於抽象的人類勞動,該道理便給證偽,給推翻了,因為商品在純粹的賤買貴賣過程中並沒有增加人類勞動,亦即商品價值沒有增加。那麼資本家之所賺來自哪里呢?馬克思說:

 

“商業利潤是產業資本家轉讓給商業資本家的由產業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的一部分。轉讓的途徑和方法是:產業資本家按照低於商品生產價格的價格把商品賣給商業資本家,商業資本家再按照生產價格把商品賣給消費者。商業資本家就從這種購銷價格的差額中獲得商業利潤。”  

               ——(《資本論》第1卷第190頁

 

本文筆者(黃琉)謹指出,這段話中的“商品生產價格”,按理應該理解為包括產業資本家的預算利潤在內。筆者另外指出,著名經濟學家茅以軾近年對馬克思這一觀點抗議說:賤買貴賣的商業活動創造了價值,但茅以軾只是強詞奪理式宣告,並未作出論證。)➌

 

至此,我們來到剩餘價值學說的核心處:產業資本家所賺的、並且部份轉讓給商業資本家的利潤如何産生呢?

 

馬克思分析說:產業資本家把貨幣轉化為資本,購買廠房、機器設備、生產原材料等生產資料,又雇用工人,即購買勞動力,從而進行生產。廠房、機器設備、生產原材料等,是勞動(即“過去的勞動”)產品,有價值。它們在新的生產過程中,通過工人的具體勞動,其價值被轉移到新的產品中去,新產品投放市場出售,即新商品,其商品價值來自“過去的勞動”+“雇工現在的勞動”。他接著分析說:作為產業資本家的雇主拿出資本,購買的是雇工的勞動,支付的錢卻不是雇工的勞動價值,而是雇工的勞動力價值➍。舉例說明:雇工的勞動,是10小時的勞動,而雇工的勞動力價值,卻是5 小時勞動,雇主因而無償佔有了雇工的5小時勞動。這無償佔有的5小時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就叫做剩餘價值➎。剩餘價值物化在商品中,雇主把商品賣出,商品中的剩餘價值即又轉化為資本。這時的資本比雇工前增大了。資本之後繼續或擴大化如此運動下去,資本越來越大,可見資本浸透工人的血汗,資本實質就是工人的血汗。商品不斷生產出來,表現為社會財富,由此可看出整個社會財富,其實都是出賣勞動力的勞動工人所創造。

馬克思繼續深入描述:資本有個天然本性:唯利是圖,吸血越多越生猛,為此此資本與彼資本瘋狂競争踐踏、互相呑併,商場因而混亂無序,動盪不安,周期性爆發經濟危機;另一方面,採用能減少人手而增多商品出產量的機器,資本家勢必解雇工人,失業工人多,供多於求,購買勞動力的價格必然又減,而且可強迫工人增加勞動時間以多賺剩餘價值,於是,社會財富日多,而工人卻沒錢買,日子越來越貧困化。這種種可概括為“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的尖銳矛盾”,這矛盾不可調和,是死症,沒法解救,如此世道,勞苦工人唯有團結起來造反,把資本家打倒,把資本家手上的本屬於勞苦工人的所有財富搶回來,實行社會主義公有制,以解除生產的社會化和私人佔有制的強烈矛盾,消除階級對立、剝削、压迫,實現財富共享。

這一套大道理,別說頭腦簡單的勞苦工人聽著動心,很有文化的人聽著也動心,既然“造反有理,於是就革命,就幹社會主義。”(毛泽东語)革命狂潮自然便四海翻騰了……

這一套大道理,真能成立嗎?若真能成立,上世紀末的社會主義陣營大崩潰,就只能算是無產階級革命的一次大挫折,它還將捲土重來,因為矛盾未解決:工人勞苦而窮,資本家不勞而富,太不公平,太沒天理,是可忍,孰不可忍?

 

筆者謹指出:馬克思這一學說有意或無意地行使了詐騙術,這個詐騙術在資本主義生產尚未充分發展的時代,予以揭穿確實不大容易,但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生產機器的飛速更新,機器需要操作的工人越來越少,這個詐騙術予以揭穿則已不再困難。本文嘗試從四個方面,論證剩餘價值學說邏輯混亂,充斥詭詐,是偽科學。

 

 

(二)剝削論的大漏洞

雇工每天製造一件產品,雇主給予酬勞不可能是兩件產品的價錢,雇工必須讓雇主得到好處,同時雇工覺得自己也得到好處,不算吃了大虧,雇傭關係才會繼續,這應該是幾千年人類社會的共識。然而,馬克思的《資本論》出來,滔滔雄辯,論證宣稱雇傭關係中雇主是吸血鬼,雇工慘遭敲骨吸髓的剝削,這就茲事體大了,從此雇傭關係變得劍拔弩張,鬥得決絶時甚至你死我活。在“新中國”鑼鼓登場時,劉少奇曾想調和雇傭關係而拋出“剝削有功論”,但在無產階級專政國家裏調和不了,剝削等同犯罪作惡,犯罪作惡竟然等於有功?這辯證法也太邪了吧?!“剝削有功論”因而唱不了幾天就沉寂了,從此地主、富農、資本家坐實是罪人,甚至祸延子孫給定義為有罪賤民。在毛澤東死後,“新中國”改轅易轍搞改革開放,允許資本家重生,對“雇傭即剝削”避而不談,但新生資本家在民眾心中畢竟還是吸血鬼,讀者肯留意一下毛左毛黨在互聯網上的博帖,很容易就可以看到這類叫囂:今天無產階級喪失了主人公地位,只是一次歷史挫折,剝削關係仍在,亦即革命火種仍在。腦殘毛左則狂熱渴望毛皇僵屍再起,領導他們去打砸搶,去“剝奪剝奪者”。

正本必須清源,不搞清楚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是否科學,我們就永遠壓止不了毛左毛黨的鬼哭神嚎,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永遠擺脫不了馬恩列斯毛毒蛇怨鬼的糾緾。筆者認為,要查清楚剩餘價值學說是否科學,最簡單、最銳利的方法,是查清楚在私有制的大機器生産中,雇傭工人給雇主剝削了多少?即資本家究竟從雇傭工人身上無償佔有了多少剩餘價值,亦即追查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有無謬誤。

 

以最普通的例子A來拆解迷局吧:

一個個體勞動者A以手工勞動,每天勞動6小時生產3/4件鐵桶產品(自然也可以假設為製作一對皮鞋或一打鎌刀或一件衣服。為免計算煩難,在此產品皮費成本減除不計),可供他一家四口生活(即A勞動所得等於其勞動力價值),他平均每天勞動8小時生產1件產品,因而一家小康,樂也融融。由於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懶漢、蠢人、低技能者的勞動時間決定,而是由生產該商品的抽象的人類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當大機器生產的同類產品進入市場,又便又靚,雄霸市場時,勞動者A的鐵桶產品被迫也要減價,亦即從此必須每天勞動12小時,即製作1.5件產品,才能維持他一家四口生活,再後來,更先進的大機器出現,生產的同類產品更廉價,勞動者A甚至每天勞動16小時,即製作2件產品,才能維持他一家四口生活,但每天勞動16小時身體實在難以支持,他終於被迫放棄他的手工勞動,淪落為一無所有、只能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無產者,他進入大機器生產的工廠做資本家的雇傭工人。

勞動者A的例子,非常典型,具普遍性,世界各國的資本主義出現初期,大都是城市的個體勞動者像勞動者A似被機器生產打垮,淪落為雇傭工人,接踵淪落的才是廣大的破產貧苦農民、沒落士子、破產中農、富農、地主等等。料算馬克思再生,也對筆者的勞動者A舉例沒有異議。

好了,現在勞動者A被迫進入工廠謀生,他平均每天勞動12小時,可維持他一家四口生活,這裏內藏著什麼秘密呢?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滔滔雄辯說:這裏內藏著資本家對勞動者A的殘酷剝削,勞動者A平均每天勞動6小時是必要勞動時間,用以生產他自己的勞動力價值,另多幹的6小時所創造的產品的價值是剩餘價值,為資本家B無償佔有。這個說法,是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的核心,被馬克思的信奉者們尊奉為偉大的科學發現。

馬克思的具體說明原文如下:

 

    “如果工人每天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平均代表6個物化勞動小時,那末,工人要生產這個價值,就必須平均每天勞動6小時。如果他不是為資本家勞動,而是獨立地為自己勞動,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他平均一天同樣要勞動這麼多小時,才能生產出自己的勞動力的價值,從而獲得維持或不斷再生產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資料。”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七章  第242-243頁。第23卷即《資本論》第1卷

   (黃琉注:所謂“再生產自己”,即養活自己及兒女。)

 

馬克思這段話在學理上是無懈可擊的,但馬克思的偽科學性質在這段話中也露饀了:在事實上(即不在學理上)根本不存在“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馬克思用一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的朦朧限制語,使自己的定義在學理上無懈可擊,但詭詐地把現實真相遮掩了。

要讓一般人明白這個朦朧限制語如何詭詐,說實話還很不容易,筆者費煞思量才想到一個辦法:以勞動者A平均每天生產的勞動產品多少來計量剝削,問題更為簡明、也更精准地反映出事實。請看是耶否耶:

 

學術名詞提示:

勞動價值:勞動者勞動一天可創造的商品價值。

勞動力價值:養活勞動者勞動當日自己及兒女的物質資料,其表面形態是雇工費、工資。養活勞動者是讓他再生產出勞動力,明天可繼續受雇勞動,養活兒女則是勞動者為將來再生產出自己的接班人,如此社會才繼續有勞動者受雇佣。如果勞動者的雇工費太低,不足以讓勞動力再生產出來,社會就會萎縮崩潰。

 

我們可以公正、公平、簡明地假設一下:勞動者A進入資本家B的工廠,從事的仍然是同類產品即鐵桶的生產。

現在,勞動者A操作機器生產,一天工作12 小時,生產6件產品(這6件不是胡亂編造,而是依據馬克思認同、闡發過的客觀的商品價值規律和勞動力價值規律作出的大約設定)。

依據勞動力價值規律(這是人類社會出現雇傭勞動以來至如今仍貫徹於社會的鐵律),資本家B必須給勞動者A一天兩件產品的價錢,因為沒有兩件產品的價錢,就無法把勞動者A的勞動力再生產出來(請開闊地想:整個社會的勞動力無法再生產出來,整個社會就必定萎縮崩潰)。資本家B得4件產品,他拿2件產品支付其他開支,手上還有2件產品,這可算有賺了,按照馬克思的計算式,付酬2件賺2件,這裏的剩餘價值率是百分之百。筆者不以勞動時間而以勞動產品來計量剝削程度,計算至此與馬克思的計算式沒有矛盾,可算殊途同歸。但殊途卻有奇妙顯露:以勞動時間來計量,我們見著的只是“剝削”了抽象的勞動時間,而以勞動產品來計量,我們卻具體見著“剝削”了多少產品(產品可具體為多少錢),並且具體見著許多隱藏的雇傭內幕。

讓我們回頭想一想吧,勞動者A未被資本家B雇傭之前,每天勞動16小時,才能生產2件產品,以至無法維生,現在他每天勞動減少4小時,卻可得2件產品的價錢,這怎麼可算他被資本家B慘酷剝削了?馬克思咬牙切齒說資本家B剝削了勞動者A,原因在於馬克思設定勞動者A生産出自己的勞動力價值的必要勞動時間是6小時勞動,但這個設定是無根無據的,為什麼不是2小時勞動,為什麼不是10小時勞動?讀者可細查,馬克思在《資本論》的相關論證中確實沒有提出根據。馬克思的“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的朦朧限制語,詭詐就詭詐在把勞動者A設定回到大機器生產未出現之前,但大機器生產的產品明明己洶湧而來, “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根本不存在,也絶不可能奇跡出現。在新時代環境中,勞動者A用手作功夫要“獨立地為自己勞動”,他每天生產出自己的勞動力的價值(即“2件產品”)的必要勞動時間只能是16小時;而不是馬克思無根無據、生編白造的6小時,他必要按照資本家B設計的生産程序,操作資本家B的機器生產,才有可能在6小時內生產出他的勞動力價值。馬克思的計算式把勞動者A在必要勞動時間中“享用”了資本家B的設計、管理的生産程序,又“佔用”了資本家B的機器及經營成本這些極重要點全給遮掩、抺殺了。

大概有必要指出:在所引的馬克思的話中,“如果工人每天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平均代表6個物化勞動小時這一設定,不能算是勞動者A生産出自己的勞動力價值的必要勞動時間是6小時勞動的根據,因為這一設定,實際上必要全社會的工人都 “佔用”全社會的資本家階級的生産才智、機器及經營成本,才能成立。

全世界的資本主義生產發展到今天,勞動者通過示威請願,雇傭工人每天普遍減少勞動至8小時,另有其他節假日可不勞領薪,而勞動力價值規律仍制約著資本家階級要水漲船高地提升工人工資,具體而言,隨著大機器的更新發展,當勞動者A操作資本家C更新的機器生產,每天工作8 小時,生產9件產品時,依據客觀的商品價值規律,其產品的交換價值必定再降,這時資本家C則又必定要每天以3件產品的價錢付酬勞動者A。

 

有頭緒特精明者可能會說:筆者的“勞動者A進入資本家B的工廠,從事的仍然是同類產品的生產”這一提法或假設,不會發生,很可能內藏詭詐。

這一反詰詰得好,詰得妙哉善哉!事實上,制造鐵桶(自然也可以假設為製作一對皮鞋或一打鎌刀或一件衣服)的勞動者A進入資本家B的工廠,仍然制造鐵桶是很有可能的,但資本家B絶不可能讓勞動者A按其老辦法去制造鐵桶,因為勞動者A按其老辦法去制造鐵桶,每天勞動16小時,才能生產2件產品,資本家B總是把原有的制造鐵桶的工序拆分為許多工序,只讓勞動者A操作機器從事其中一道工序,唯如此資本家B才可能提高生産率。好了,說明至此,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假設資本家B把原有的制造鐵桶的工序拆分為十道工序再雇傭十個勞動者A來各管一道工序?而總産品為什麼不可以除以十即等於單個勞動者A的生産量?這裡何來詭詐?筆者在此之所以喝彩“詰得妙哉善哉!”,原因就是這一反詰詰出一個天大秘密:現代大機器生産分工越來越細,每一工序越來越簡單,雇傭勞動者的原有生産能力(即不借用資本家B的機器等的生産能力)因而失踪了,他獨立地生產出自己的勞動力價值的必要勞動時間看去便更難以查考,馬克思及其徒子徒孫顯然就是鑽了這個人們難以查考的空子而信口開河,胡說八道必要勞動時間為“半日勞動”,這個胡說八道由千萬人重複叫嚷千萬次竟就變成了“真理”。現在秘密揭穿了,讀者們可以設想一下:任何一個工人他不憑借資本家的工廠機器而按馬克思所說的以手工 “獨立地為自己勞動”,絶没有誰能“半日勞動”就創造出他的勞動力價值,上引例子即經受考證的熟練的勞動者A,要勞動16小時才創造出他一日的“勞動力價值”,而非熟練工的勞動者B、勞動者C ,則每天勞動16小時甚至每天勞動24小時,更不可能創造出他一日的勞動力價值。

回看本文的例子A可發現,具有無可争辯的典型性的勞動者A,他“佔用”了資本家B的機器 “享用”了資本家B的設計、管理的生産程序及經營成本而每天創造出他的勞動力價值的必要勞動時間,也絶非如馬克思所說的固定為“半日勞動”,而是從X(比6少)小時向12小時流動。這是可以設想的,假設勞動者A進入資本家B的工廠工作之當月或當年他的創造其勞動力價值的必要勞動時間真的是“半日勞動”,但當資本家C、資本家D、資本家E以更新更先進的大機器出現而迫使A制作的産品變成懶人蠢人的産品,那麽勞動者A每天創造出他的勞動力價值的必要勞動時間,必定要由“半日勞動”向 “全日勞動”流動,資本家B將逐渐分文剩餘價值也“剝削”不到,資本家B的工廠還得破産倒閉。

 

由於這是關乎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的生死問題,請恕筆者再囉嗦幾句,以便讀者看得更分明: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1卷第219頁說:

 

維持一個工人24小時的生活只需要半個工作日,這種情況並不妨礙工人勞動一整天。因此,勞動力的價值和勞動力在勞動過程中的價值增殖,是兩個不同的量。資本家購買勞動力時,正是看中了這個價值差額。”

 

這段話粗看没有錯,但細想其中就包藏著馬克思的學術詭詐。事實上,認定一個工人24小时的生活只需要劳动半个工作日,而該工人可劳动一整天這一點,只可能是雇用他的资本家臨時的主觀認定而不是全社會的認定,更絶不是連做什麼工種都不知道的該工人可以如此認定的。雇用他的资本家之所以會如此認定,是該资本家估量在訓導下該工人的智力、體力有可能操作廠中機器生産、或合用於廠中生産工序,倘估量其不可能,則他絶不會雇用,亦即他絶不會作出上述認定。這種明顯的單方面的還未經證實的主觀認定,馬克思的這段話卻玩魔術般把它變成是全社會的客觀認定,其行文手法更坐實該認定是客觀真理。有邏輯思維能力者,請細味其中的邏輯詭詐。另要聲明:本段評論旨在揭露馬克思偷換概念,邏輯詭詐,因而對劳动力价值=半日勞動 作姑且認同處理,而衡之當今社會實際,則很可能 勞動力價值遠小於半日勞動,這可算當今資本家憑借機器的飛速更新,比馬克思活著時代賺多了,但這明顯不等於當今的無産階級比馬克思活著時代被“剝削”更狠,生活更悲慘了。這一點足可證明馬克思的資本家購買勞動力時,只看重該購買能否吸血之推論,不能成立。

 

轉從另一角度來想,可深化我們對馬克思偷換概念,邏輯詭詐的認識:如果雇一工人即可剝削一個工人的半日勞動,一個雇用百人的工廠主資本家應該去雇用一千個工人,一萬個工人,這顯然剝削更多,為什麼資本家不這麼做?恐怕任誰都會說:工廠的生産綫根本不需要這麼多工人。這答得好,答得妙!妙就妙在資本家購買勞動力時,他其實絶不是著眼於他可剝削工人多少血汗,而絶對是著眼於他的生産綫需要多少工人和後勤者,他的考慮重心在他的生産綫。另外,看更門衛、清潔婦、廚子等,是絶不會摸一摸機器的,即絶不會給産品增加價值以供資本家剝削,而資本家為什麼卻一定要雇用?很明顯,資本家同樣是考慮他的生産綫需要這些人。可以想像的,如果他的生産綫只需要一個人操作,那就把馬克思氣死他也不管,他很可能誰也不雇用,實行自己“敲骨吸髓削剝”自己。

而最諷刺、最強有力地羞辱馬克思的“偉大發現”的,則要算馬克思的徒子徒孫共產黨當政的各國國營企業: 由於沒有資本家剝削,如果工人真能半日勞動即創造其勞動力價值,工人鐵定返工就要工作一天,國營企業怎可能大都弄至衰敗破落,資不抵債?這資不抵債明顯顯示:這些當家作主的工人工作一天全都創造不出其勞動力價值!為什麼?囉唆一句吧,原因主要就是他們不蠢不懶,但他們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變成了蠢人懶人的產品,這一點是商品價值規律衍生規則2所制約的,又或者是該等國營企業工人根本不肯或不能當家作主,他們創造的“剩餘價值”給“偉光正”的黨官黨徒們瘋狂地超額吞食了

 

請讀者注意:合理地拆分工序,再改用機器生産,這就是很了不起的工業革命的要點,而這是資産階級的偉大貢獻,這一貢獻明顯讓勞動者A們(即無産階級)在十八、十九世紀很悲慘,因手作生産斗不過機器生産,他們不被剝削卻多勞而少得,而現在,在二十、二十一世紀他們成為大機器生産者資本家的雇工,他們好像“被剝削”,卻鐵定可少勞而多得

 

分析至此衍生一個問題,從絶對數字及從少勞而多得來看,勞動者A根本未被資本家B剝削,恰恰相反,我們倒要問一問:勞動者A算不算“ 剝削”了資本家B?他不必出錢買生產材料,又不必耽心產品賣不出去而致血本無歸,他算不算 “ 無償佔用”了資本家B的機器、生産工序及部份經營成本?

 

筆者平心靜氣思索這一天大之問,總覺得說資本家養活了工人,不通!說工人“ 剝削”了資本家,也不通!道理如下:

1) 工人不進廠勞動,資本家決不會付酬,工人進廠勞動,可以少勞而多得,資本家同時也可多得,因而工人之“多得”也就談不上“ 剝削”了資本家;

2) 工人受雇進廠時,明定要得到勞動力價值,即2件產品的價錢,這是你情我願的,請別鬼扯什麼工人“ 剝削”了你資本家,若真是雇工剝削了雇主,你那麼精明的資本家還肯做寃大頭雇主?

3) 工人在工廠是資本家的雇工,在社會上又是資本家的產品的消費者,可算入廠幫襯完,出廠又再幫襯,總之資本家幫襯工人少,我工人幫襯你資本家多,把勞資雙方綁送屠場屠宰了給蒙著眼晴立於法院的公平女神來稱量,保證你資本家肥過重過我工人。

4) 工人手上無生產資料,是弱勢者,資本家手上有生產資料,是強勢者,造成這種不公平原因很複雜,難以理清。強勢者占地一大片而讓弱勢者三尺➐,應該是人間正道,這正如男人讓女人三尺,合情合理。一個因合作而得的雙贏之局,資本家明顯贏多,沒理由工人絲毫不贏才算合理。

 

‧安徽桐城六尺巷。約五百年由資產階級主政的西方社會,就清晰可見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不斷實行“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政策,而無產階級也讓出三尺,社會得以日漸先進文明。至於馬列狂徒主政的社會主義,則拚死搞“階級鬥争,你死我活”, 社會主義因而日漸破敗。

 

工人出賣勞動力,必要獲得勞動力價值,這合符天理;工人受雇進廠,合約明訂每日工作時間若干,報酬若干,這合符法理;至於資本家百中挑一或十中挑一召聘某些工人從事雙贏的生產,被召聘者應該感激資本家,這才合情理,閣下只認天理、法理不講情理而拒絶感謝也無妨,但不感謝還要說自己慘遭剝削被吸血,那閣下簡直是白眼狼了。

在此,有必要講講影響馬克思和筆者的計算式的幾個問題:

 

1)、勞動力價值規律看樣子對雇傭工人很不公平,但那是幾千年歷史造成的,要怨恨應該去恨封建社會和皇權專制社會,幾千歲的雇傭勞動階級怨恨出生至今才約500歲的資產階級太不合適,說實話,資產階級承繼和遵從了勞動力價值規律,那是無奈的歷史使然,不能說資產階級天生歹毒可惡;另請注意:在近百多年間,資產階級在其主導的生產方式中有意或無意地推動了勞動力價值線逐級上升,無產階級還是獲益良多,生活逐漸向好而不是如馬克思顛倒黑白所說的越過越悲慘,大量的無產階級的優秀人才因而享有上升為中產階級的機會,這總算資產階級以功贖惡,還挺有人情味。無產階級被馬克思煽動而仇恨資產階級,太糊塗,太沒天理。

 

2)、商品的價值規律是客觀存在,它可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按比例地分配,又能自發地刺激資本家改進技術,改善經營,這大大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但這一商品的價值規律再怎麼有用,也不適用於醫學、文學、考古學。馬克思盜用這一規律的以勞動時間計量價值的法則來計量剩餘價值和剝削,是荒謬的,他再又造出一個更抽象的剩餘價值率來計量剝削程度,把大機器的偉大作用完全摒棄不計,更大錯特錯,而最荒謬的是:他認定資本家之所得,絶對就是工人之所失,以至把資本家計量成瘋狂吸血的魔鬼,實在太魔幻,太不符事實,馬克思似乎發夢也想不到世間有雙贏之理。當我們跳出以勞動時間來計量剝削的方法,改用勞動產品來計量,我們即可看到資本有機構成➑較高的現代大機器生產的勞資關係,大都是合作雙贏關係,勞資衝突之處是所贏利益的分配比率。這個比率可以爭吵,似乎窮人發窮惡是天賦之權,資本家必要步步退讓,這情勢直如大江東去,是青山遮不住的,但退讓只等於資本家降低合作雙贏的分配比率,絶不等於資本家被迫減少吸工人的血。在古代及在資本主義初期,雇傭是否就是剝削,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說是,也不能想當然地說否,好在其是其否,並不是本文必要考察的,我們現在要考察、分析的是資本有機構成越來越高(即採用越來越精密、貴重的大機器)的時代,勞資關係是合作雙贏關係,越來越明顯,且表現為歷史趨勢,筆者認為:雇傭就是剝削論可以休矣!

 

我曾與一個在馬列主義學院進修過的中共黨員朋友談過雇傭就是剝削論可以休矣的問題,他說他的教授曾在課室公開說過,斯大林曾指出馬克思的一些觀點已經過時,比如社會主義生產就不存在剝削問題,亦即雇傭就是剝削論确實可以休矣!

我大笑狂笑譏諷道:斯大林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我看過,他不是指馬克思的剩餘價值論已經過時,他只是指社會主義不存在剝削,道理是工人創造的勞動價值大於其勞動力價值部份,並非為資本家佔有,而是交公成為公有財產,公有財產仍將用於公眾。斯大林的這個道理明顯是搞欺詐,問題在於:公有財產真的屬於公眾嗎?這是他媽的欺世騙人的鬼扯!社會主義的公有財產查實是黨官財產,人民無權查問,黨官卻可隨意享用,並且可瘋狂浪費、浪擲。換句話說,斯大林並非評判馬克思的剩餘價值論過時,也非論證社會主義中剝削論休矣,他只是聲明把新蘇俄、新中國的新奴隸社會,鄭重美名為社會主義,共產黨奴隸主式压榨、奴役人民就不算剝削!

 

3)、在雇傭關係中,說工人不承担任何風險,這是不確實的,工人總是先做工,後出糧,明顯承担“有汗出,無糧出”的風險;無數臭駡馬克思而為資本家辯護的人例必指出一點;資本家投資要冒虧餂、破産的風險,中國經濟學家茅以軾也唱此調,他們大概都没想到馬克思早就料到會遭遇這些臭駡,他很詭詐地作出了一個反駁:當他論證資本運動G’必定大於G時,便抽象出一個“全社會資本”的概念,用以把單個的虧蝕一空的資本摒棄不計,從而把投資要承擔風險撇除,於是“剩餘價值”的佔有便釘死為無償佔有。證之事實,你能說“全社會資本”不是越來越大嗎?既然“全社會資本”是越來越大,亦即“全社會資本”没有虧餂的問題。本文作者在此說馬克思的反駁很詭詐,原因是資產階級並非鐵板一塊,資本家在商場上是互相踐踏的,某些創造發明性的投資甚至未出産品就完蛋了,全社會的每一筆投資事實上都未經“全社會資本”認證、批准、關照,因而百分百都要冒虧餂、破産的風險,馬克思竟把它們籠而統之抽象入必賺無餂的“全社會資本”,這個抽象太過份了,情况就像千萬個剛孵化出的小海龜扑向大海,絶大部份都會死,你可以說海龜總能代代生息,但你不能否認小海龜扑向大海時大都死亡這個風險存在。令人最感荒谬的是:就算我們同意這一“全社會資本”的抽象概念,又同意狗屁不通的剩餘價值剝削,其實商品在互相競爭中,許多商品的“剩餘價值”無法兌現或大打折扣地兌現,這應該算“全社會資本”冒了風險,“全社會資本”有了不應有的“賺少”了,亦即“剩餘價值”的佔有並非無償佔有。

 

為著把“剩餘價值”的佔有釘死為無償佔有,馬克思詭詐地抽象出一個“全社會資本”的概念,而為了把掃地工人、洗碗燒水婦、工廠看更等等非生産綫工人劃入慘遭資本家剝肉榨血的族群,馬克思則又抽象出一個“總體工人”的概念,學術要運用抽象概念無可厚非,但馬克思可以的,筆者也應該可以,為此,我們可以把本文的勞動者A生產的產品稱為抽象的全社會產品,而全社會的雇傭工人,也可抽象為“總體工人”,其姓名就叫勞動者A,這樣,筆者的以勞動產品來計量勞資分配,便無懈可擊,便足可以反映全社會的雇傭工人越來越少勞而多得並沒有給全社會的資本家敲骨吸髓地剝削。

 

(三)機器設備不只是被“保存或轉移價值”

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剝削論的津口要道在《資本論》第1卷第189——190頁,讀者看不懂請別驚慌,筆者緊接著會作解說:

 

要转化为资本的货币的价值变化,不可能发生在这个货币本身上,因为货币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它所购买或所支付的商品的价格,而它如果停滞在自己原来的形式上,它就凝固为价值量不变的化石了。同样,在流通的第二个行为即商品的再度出卖上,也不可能发生这种变化,因为这一行为只是使商品从自然形式再转化为货币形式。因此,这种变化必定发生在第一个行为G—W中所购买的商品上,但不是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价值上,因为互相交换的是等价物,商品是按它的价值支付的。因此,这种变化只能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即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上产生。要从商品的使用上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所有者就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种特殊商品,这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

 

這段話寫得很抽象很艱深,其意思其實只是如下:貨幣不動不能增值(這沒錯,不必多說)。貨幣在買賣交易中也不能增值,而它居然增值了,“變化必定”發生在貨幣所有者所購買的商品上,這種特殊商品,就是勞動力,是雇僱勞動力創造出比勞動力價值更大的價值。

 

在這裡,馬克思在邏輯上欺人太甚了,舉兩個例可以說明:

  • 一個货币所有者農民,以其手上货币買田買種子肥料種稻谷,假設通常畝産500斤,但今年他改用優種,他没有雇工,他付出勞力不變,畝産1000斤,賣出後他算不算货币增值了?這裡引起增值變化的,不是劳动力而是優良谷種,即創新農業科技。
  • 货币所有者李某(筆者的好友)曾買二手印刷機替人印便箋信封名片,慘淡經營,後來改買新機器,李某没有雇工,付出的勞動時間又減少了,但産量激增十倍,創造財富顯然多了,手上货币增值了,這裡引起增值變化的也不是劳动力,而是新機器。

 

這兩個是自己“敲骨吸髓削剝”自己的例子,可以把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剝削論的津口要道炸毁嗎?如認為還不能,請再耐心看筆者論證下去。

 

絶大多數的謀財害命案,作案者的動機只是謀財,害命並非動機,害命往往不是故意而是臨時情勢逼出來的。發明、採用機器的動機,可能高尚,也可能純粹為了多賺錢,但馬克思偏偏要斷言:資產階級發明、採用機器的動機,只是為了更多地剝削榨取工人的血汗(請參看《資本論》第一卷第五篇),其筆法如此,可算偏激得惡毒。

 

馬克思斷言:

大工業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學併入生產過程,必然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是一目了然的。但是生產力的這種提高,並不是靠在另一地方增加勞動消耗換來的,這一點卻絕不是同樣一目了然的。象不變資本的任何其他組成部分一樣,機器不創造價值,但它把自身的價值轉移到它所生產的產品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即《資本論》第1卷)第424頁

 

是誰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學併入生產過程”,亦即“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之功歸誰,馬克思決不肯查究,因為一查究就暴露出在大工業生產中,資本家其實付出了巨大的勞動,這將沉重打擊、摧毀馬克思的“資本家不勞而獲”的推斷;再有,“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是什麼意思?難道不是使工人減少勞力支出而又增加産品出産嗎?本文無意節外生枝全盤清算馬克思之謬誤,在此,我們要探討的是馬克思的斬釘截鐵之言:機器不創造價值!

 

土地、原材料等生產要素的使用價值是否只是被保存或“轉移到它所生產的產品上”,論證很煩難,意義也不大,姑且置之不論,留待別人來考證,筆者現在只對機器設備(即大、小機器等等)予以論證,即論證機器設備的價值是否只是被“保存或轉移”而不創造價值。由於生產的飛速發展的最重要最根本的要素是機器的飛速更新而不是土地及原材料的使用,倘論證出機器設備能夠創造價值,而且它創造的價值比工人創造的價值多得多,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也就穿崩出一個天大漏洞了。

要論證機器設備的使用不只是被“保存或轉移價值”,機器設備能夠創造價值,筆者認為最佳切入點如下:

 

一個個體勞動者甲(可以是一般工人,也可以是一個不雇工人的小老闆)以手工操作平均每天生產一件產品(為免計算煩難,材料、燈油火臘等費包括在內,這不會影響計算式),60天將生產60件產品。

當勞動者甲用400件產品的價錢購買一部機器,又用100件產品的價錢購買供機器運行60天的機用品如燃料、機油等損耗物之後,他平均每天生產十件產品,因操作機器他出力比以前手工操作少了,請問其中的價值該如何計算?在實際中,勞動者甲60天將生產600件產品,為方便比較,姑且假設他探親訪友偷情勾女停工4 天,60天才共生產560件產品。

前後對比,按照馬克思的理論,這個“機器”不能創造價值,其自身的價值只能被“保存或轉移” 至新產品中,亦即這個價值400件產品的機器的價值,在第60天已被“保存或轉移”完畢,其計算公式如下:

560件產品減去勞動者甲手工操作60天即可生產的60件產品 再減去價值100件產品的燃料機油等損耗物,即等於400件產品,機器的價值就已被“保存或轉移”完畢,它就必須報廢,它如果仍不報廢,死不悔改地讓人繼續操作運行,該機器顯然就太對不起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的、偉大的、革命的理論,即太反革命了。

在實際中,該機器會被堅決地、死不悔改地操作60天的10 倍,甚至100 倍。在這方面無產階級屁顛屁顛緊跟資產階級,而且比資產階級更百倍千倍喪心病狂地反“科學”、反馬克思主義。據極具公信力的楊繼繩揭露:重慶鋼鐵公司有兩台蒸汽機,是清末張之洞為漢陽兵工廠從英國引進的,一台是1905年造;另一台是1887年造。這兩台蒸汽機至1982年仍在運轉。

設備的使用價值被“保存或轉移”,通常的說法是設備折舊(或機器折舊),用學術字眼來說,則是設備的再生產,或機器的再生產。機器設備的使用期多長,難以準確確定,但購買機器設備的價錢卻可以確定,所以機器設備的價值被“保存或轉移”可以以假定來確定,馬克思就正是如此做的,請看:

 

“如果我們考察某個這類的勞動資料從進入工作場所那天起到被扔進廢品庫那天止發揮作用的整個時期,就會看到,在這個時期中,它的使用價值已經完全被勞動消耗了,因此它的交換價值也完全轉移到產品上去了。例如,一台紡紗機的壽命為10年,在10年的勞動過程中,它的全部價值就轉移到10年的產品上去。”

 ──《資本論》 第一卷p229

 

“根據經驗可以知道,一種勞動資料,例如某種機器,平均能用多少時間。假定這種勞動資料的使用價值在勞動過程中只能持續6天,那末它平均每個工作日喪失它的使用價值的1/6,因而把它的價值的1/6轉給每天的產品。一切勞動資料的損耗,例如它們的使用價值每天的損失,以及它們的價值每天往產品上相應的轉移,都是用這種方法來計算的。”  

 ──《資本論》 第一卷 p230

 

衡之實際,任何人(包括資本家、個體勞動者、超級純正的無產階級黨團)購買一部機器,著眼點都是該機器可創造出比它的價值多得多的價值。不錯,它的價值是通過轉移到新產品中來體現,但問題在於它不是如馬克思所說的百份之百地轉移它自身的價值,而總是百份之一千、百份之一萬、甚而至百份之十萬地轉移它自身的價值,這個超出百份之百的價值轉移,怎可以都說成是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在此強調機器沒有勞動者開動就不會運轉,因而機器不能創造價值,是奸偽的,因為操作先進機器,10 個工人工作1小時,其產品可等於甚至可多於操作落後機器的100個工人工作10小時,前者10 個工人摸著良心,敢宣稱其每人出的力是後者100個工人每人出的力的百倍嗎?如敢卑劣地像現今的五毛黨般宣稱,則請問:當一個老闆自已操作更先進的只需一個人操作的機器,其產品等於甚至可多於操作落後機器的100個工人盡力工作,這個老闆又剝削榨取了誰?這不是筆者砌詞詭辯,事關現代機器正向少人操作、乃至無人操作的方向大步邁進,這一趨勢令工人階級的勞動作用越來越少,工人階級隊伍也越來越萎縮(這一點把馬克思的工人階級隊伍只會越來越大的斷言打得粉碎)。

 

其實,大機器在使用過程中的這種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比之雇傭工人能創造出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更為明顯,購買一部機器付出的錢,比購買一群雇傭工人的勞動力貴得多,亦即資本家要更慎重地審視大機器這一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被吹噓為窮盡資本主義社會秘密、掌握了科學的、偉大的馬克思,沒理由看不到這一點。他是真的看不到還是已經看到卻刻意隱瞞?看《資本論》 第一卷第十三章可知他看到了,而在《資本論》 第二卷中,作為經濟學者,他更被迫白紙黑字寫出了“大機器的運作可以創造財富”,工人的“劳动不再是财富的巨大源泉”這麽一段話,這一段話,其實足可以炸燬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了,但他行奸使詐,把“價值”二字改換為“財富”,他也就仍然可以一口咬定不放:只有雇傭工人的勞動才能創造出商品價值,為此窮人消滅富人,土匪惡棍式搶掠全世界有理。

[為免節外生枝,擾亂本文的論說理路,馬克思該段足可以摧毁馬克思剩餘價值學說的文字,在此只能從略。有興趣欣賞馬克思如何凌遲砍殺馬克思自己者,請細看本文注析➒。]

 

要指出:說機器能創造價值,在學術上可算兹事體大,因為古典經濟學前賢如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就認定“勞動創造價值”,要推翻他們的研究談何容易,也脫離了本文題旨,我們只宜去繁就簡來談,從學術上看,說機器能創造價值,會令我們陷入概念的混亂之中,因為價值者,必要有一個價格形式,比如說一件物品有價值,通常要說它值多少錢,倘我們說機器創造了商品價值,亦即等於說機器令商品增加了多少交換價值,但很詭異,在現實中,每當機器生產令一件商品中的人類勞動減少,其產品必定降價出售,人類勞動減少幾倍,往往產品就逐漸降價幾倍,(這一點從手錶、電腦、手機的發展、普及,價格越來越低廉表現得最為明顯。)所以說機器創造了商品價值看去很荒謬,我們似乎只能說機器生產必定減少了每個商品的價值。其中詭異在哪里?我們來看下列圖表:

 

以資本家周惡死領導的工人當家作主電腦主機板 生產廠

 

1995年生產286主機板

 

2005年生產i3級主機板

舊機器 100人廠 每日 生產100件產品

新機器 100人廠 每日 生產1000件產品

100件產品內含人類勞動時間100人1 日

 

1000件產品內含人類勞動時間100人1 日

 

件產品內含人類勞動時間1人1 日

件產品內含人類勞動時間1人0.1 日

 

請不必理會在2005年時1995年的產品己淘汰出市場,我們只需注意價值問題。即使新機器生產的產品比舊機器的產品更先進,更耐用,但按照馬克思推演、闡發的商品價值規律,新機器1000件產品的總價值也只等於舊機器100件產品的總價值,因為兩者的內含人類必要勞動時間相同。所謂的詭異,就詭異在這裏。面對這極明顯的荒謬,你將何言以對?比如硬逼你認同1000件i3級主機板的總價值只等於100件286主機板的總價值,恐怕你會被逼至發瘋。

面對這極明顯的荒謬,筆者經反復思索、權衡,覺得把古典經濟學前賢發現而由馬克思加以闡發的商品價值規律認定為荒謬,予以抛弃,未必恰當,因為這一規律發現不易,確實有意思,確實能反映商品價格變化的規律,比如圖表所示:新機器的產品必定會降價,理論上新機器生產的單個產品價格有著向舊機器的單個產品價格的1/10下降之趨勢,原因就是該單個商品內含的人類勞動量減少了90%。這一規律也明顯有缺憾:它反映不出在等量的人類必要勞動時間內商品可十倍、甚至百倍增長的問題。既要認同商品價值規律,又要正視新機器的產品比舊機器的產品多百倍而且品質更優良的事實,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呢?我們沒理由削足適履,我們只能認定:商品價值規律可助我們在了解二十世紀前商品價值產生的源泉以及商品價格變化之原理,但它並非絶對真理,以它作為神聖法則全面統管、專政政治經濟學的一切領域,是极其荒謬的。

學者應克復在他很用心寫出的《告別馬克思主義》書中,建議承認以高精尖技術發明的機器能够創造價值,筆者順從其意見而苦思冥想過,要調和矛盾,大概可以把機器創造的價值,改稱為 “人類特異勞動創造的價值”,計量其價值量之尺,可稱為“人類特異勞動時間”。 由於機器只須每天添加燃料、機油、監察維修(機器的折舊費在會計上總是單獨另計),不必像人似要每天吃飯做愛看戲進修……亦即把“人類特異勞動”( 即機器勞動)再生產出來的價值(即費用),總比人的勞動力再生產出來的價值(即費用)低,為此,當我們把人類勞動計量單位定為1,大可以把“人類特異勞動”計量單位定為0.7,如此一來,概念的混亂立即煙消雲散,商品價值規律立即又見效了。具體計算法可使用上圖:新產品i3級主機板在市場上絶不可能降價至286級主機板的1/10,它稍略降價,即大約上市二年就會被i4級、i5級主機板淘汰出市場,因而它的內含人類勞動時間0.1+“人類特異勞動時間”0.7日,應該共約近1人0.8日,為此,上圖表右邊,在每件新產品內含人類勞動時間1人0. 1 日之下加列一行:每件新產品內含“人類特異勞動時間”0.7日,顯然就貼近新產品i3級主機板上市的繞著其價值上下浮動的價格,也如實反映了社會財富的十倍增加。(這裡的“人類特異勞動時間”0.7日,只是筆者想當然的假設,不可能精準確切,馬克思主義者如要挑剔,敬請先去挑剔馬克思的100%、200%的“剩餘價值率”,那是更百倍的 “想當然的假設”,即荒诞无稽的假設。)

    人類特異勞動創造的價值(即機器創造的價值),絶不可以稱為雇傭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那是明白如火的。

再有,筆者把機器創造的價值,假設為“人類特異勞動創造的價值”的0.7日或0.8日,也失之粗疏,很難較為合理地定量,即仍會造成概念混亂而嚴重衝擊有重大意義的價值規律。筆者想來想去,總覺得還是放棄機器能創造價值這一假設,亦未嘗不可,事關價值規律本身,只注意商品的交換價值如何產生、如何變化,至於商品的使用價值它則是完全撇除不計不理的,亦即大機器生產令產品 (或商品,即社會財富) 如何百倍、千倍地增加,並不冲擊價值規律的存在。我們若要計量機器如何令商品百倍、千倍地增加,似可以另定一條暴富規律。

 

當我們承認機器能按它的主人意志創造價值,馬克思把資本主義生產的全社會財富等同無產階級被剝削的剩餘價值,顯然就是太顛倒黑白、太恐怖的騙世謊言了。機器設備由誰發明、創造、擁有?正解應該是資產階級按列寧的階級劃分法,科學家、工程師、具發明天才的工人等,應劃入資產階級,因為他們的勞動方式、勞動時間與普通工人完全不同,他們的收入又遠遠高於普通工人,即不受勞動力價值規律制約) ,無產階級請不要卑鄙地貪天之功為己功。

其實,我們肯直面現實,肯盯視馬克思、恩格斯上述名言高屋建瓴地深入一想,很容易、極簡單就可看出馬克思的“全部社會財富都是無產階級的血汗”之見,是何等荒谬、瘋狂。

 

(四)不能忽視大機器生產的第三個要素:管治

其實,剩餘價值學說最大的繆誤是:馬克思把資本主義的大機器生產拆分為兩大要素:1、資本,2、雇傭勞動。這是不符合事實的,實際還有第三個要素。馬克思論證大機器生產,以汪洋恣肆的文字分析了資本,分析了雇傭勞動如何創造剩餘價值,看去很雄辯,很科學,但他有意或無意地漏掉了大機器生產頼以進行的第三個要素:管治!

大機器生產必要有管治,才能使資本和雇傭勞動得以有機結合、才能使生產得以進行。從事管治,也就是執行管治職能,這個管治職能,不能混同於資本,不能稀裏糊塗地算作資本的血肉之物,它不是貨幣轉化為資本就自動地天然地長出的手腳。管治,其實也是一種勞動,從事管治職能的勞動者,大都是資本家或其信頼的生産主管所率領的管理生産進程的一大群人,這一大群人也是被雇傭勞動者,但這種從事管治職能的人和操作機器的雇傭工人明顯不同,他們的勞動是監察機器運行,指導、監視、協助操作機器的雇傭工人勞動,因而其勞動成果並不表現為可計量的産品。馬克思在其《資本論》論述雇傭勞動如何創造剩餘價值時,絶口不談管治職能的人如何勞動,而只是把他們視為監視雇傭工人勞動的“資本家的眼晴”。

 

大機器生產的方方面面,馬克思都審慎地談到了,偏偏那麼明顯的管治性質的勞動,他在論證剩餘價值的主要篇章《資本論》第一卷中居然沒有隻字提及,他沒有理由看不到,他看到而刻意不說明,應該是詐傻扮懵,品格卑劣地行奸使詐。筆者沒有污蔑他,請看事實:

 

這個管治勞動可拆分三點來談:

 

  • 研究籌備商品生产勞動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1卷)第191頁“勞動力的買與賣”一節中說:

“如果產品是作為商品生產的,在它生產出來以後就必須賣掉,而且只有在賣掉以後,它才能滿足生產者的需要。除生產時間外,還要加上出售所需要的時間。

 

這段語錄顯示:马克思把商品生产的時間,定義為 生產時間+出售時間,實際上,商品生產不是從生產時間開始,而是從研究籌備時間開始,資本家決定投資一種商品之前,首先需要收集、分析該種商品市場的種種原料、款式、銷售資訊,研究投資收益和種種風險等等;之後是組織商品設計、生産倉儲銷售的流程設計、人力構成設計、購買或租賃廠房設計,再又購買設備、原材料,再又招聘工人等等。這些難道不需要大量的勞動時間?

很恐怖,馬克思對這個研究籌備階段的巨大勞動,不屑一顧,他只輕佻地提到資本家購買雇傭勞動者時想到必能榨其血汗而“發笑”,他還決不肯說出資本家購買雇傭勞動者時要化費許多時間來挑三揀四,即從事招聘而付出了勞動力。

 

2)生産環節的管治勞動

 

請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即《資本論》第1卷)第218頁,馬克思如何描寫資本家:

 

……難道他自己沒有勞動嗎?難道他沒有從事監視和監督紡紗工人的勞動嗎?他的這種勞動不也形成 價值嗎?但是,他的監工和經理聳肩膀了。而他得意地笑了笑,又恢復了他原來的面孔。他用一大套冗長無味的空話愚弄了我們。為此他不費一文錢。

 

這段文字顯示:資本家及其監工、經理參予了管治,執行了管治職能,馬克思明顯看到,但他硬是詐傻扮懵,拒絕說明管治算不算勞動,有無創造了商品價值,他的嘲弄語氣令文化低的工人或半桶水的知識份子如蔡和森、彭湃、方志敏等認定管治不算勞動,資本家鐵定是不勞而獲的吸血鬼;而他沒有明確指實管治不算勞動,則令學者們又不便在此處攻打他。

 

馬克思沒有說明,今天我們必要拿出來研究一下。這個生産環節的管治,往往需要一大群人來執行,這一大群人算是資本家本人的頭腦眼晴四肢的延伸,抑或算是資本家化錢購買的勞動力?

說是資本家本人的頭腦眼晴四肢的延伸,那麼廠的生產材料採購員、工程師、機件維修師、材料管理工、產品質量檢查員、搬運工、掃地工人、飯堂苦工、看更、倉管員、推銷員等一大批人員(恐怕至少要占全社會工人階級隊伍的二分之一),都要悲慘地給踢出工人階級隊伍,他們都成了依傍資產階級的工賊、寄生蟲、吸血鬼,應劃入黑五類;如果說這些管治人員是資本家化錢購買的勞動力,很遺憾,我們隨時隨地可見,許多資本家為節省成本,常常不化錢去雇傭管治勞動者而自已以一當二、甚至全家老少出動即以一當十地參加了管治勞動(這種情況在後起國家如中國、越南等尤其多見),亦即他們也創造了大量“剩餘價值”,為此,請左派、毛黨們以後不要再胡說八道所有“剩餘價值”都是操作機器的一綫工人創造,不要再狂吠資本家階級不勞而獲。

 

再有,資本家只是“從事監視和監督……工人的勞動嗎? ”

其實資本家在生産車間主要從事的還是訓練、指導、合理調撥工人的工作,資本家不親自做這工作,便要付高薪雇請技師、監工來做這一工作(這一工作在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中是不創造剩餘價值的),現代大機器的商品生產大都是一個流程,絶不只是工人操作機器這麼簡單。

 

3) 銷售環節的管治勞動

一個産業資本家資本多及精力足,往往兼做産品銷售工作,但時移世易,産業資本家大都把産品銷售工作切割出來,轉讓給商業資本家來做了,商業資本家則又有切割,分拆出批發商和零售商,這種種切割的原因、後果,我們不必深究,我們要追究的是隐藏其中、馬克思談及的“剩餘價值”問題。

 

馬克思說:“商業利潤是產業資本家轉讓給商業資本家的由產業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的一部分。轉讓的途徑和方法是:產業資本家按照低於商品生產價格的價格把商品賣給商業資本家,商業資本家再按照生產價格把商品賣給消費者。商業資本家就從這種購銷價格的差額中獲得商業利潤。”(——(《資本論》第1卷第190頁)

 

筆者覺得,馬克思為著論證商業交易不能增加商品價值,在學理上有一定意義,但他推論出上述定義,卻是走火入魔了,這一定義之令人難以接受的明顯荒谬處,就在於把商業領域的苦力工人、小店員等等都變成了不創造價值、依傍商業資本家參予剝削產業工人血汗的吸血蟲。如果我們認定商業領域的苦力工人、小店員自食其力,不是吸血蟲,也受商業資本家“剝削”,那我們就得承認他們也給商品創造了“剩餘價值”。誠如是,上述馬克思的定義就是胡說八道。

在政治經濟學中,探討產業資本家和商業資本家的不同,或許有必要,但是,在探討“剩餘價值”中,則完全没必要化簡為繁地鬼扯出商業資本家來。避免節外生枝、治絲益棼,其實大可以把商業資本家看作產業資本家的延伸或分身,這裡轉讓的産品,可算是尚未完成的商品,從產業資本家的工廠搬去商業資本家的倉庫安排銷售,則算是產業資本家的生産工序要增加一、二道廠外工序,這有何不可?事實上,商品要落到其使用價值的消費者的手中,剩餘價值才兌現,産品停留或流動在商業領域的時間、化費的勞動量,往往比它在工廠時要多得多。馬克思死活斷言只有產業工人才創造剩餘價值,可算神智昏亂。

公平公正地說,收入微薄、可憐兮兮的商業領域的苦力工人、小店員絶不可能是參予剝削產業工人血汗的吸血蟲,他們的勞動應該給商品增加了“剩餘價值”,而如果苦力工人、小店員等等人的勞動算是創造“剩餘價值”的勞動,那麼組織、領導他們的商業資本家同樣也付出了勞動,這是很明顯的。

 

為簡明、清晰而又科學地說明問題,藉以拆穿“剩餘價值”學說的偽科學性質,茲把大機器生產劃分為如下的三大環節:

 

第一環節:研究籌備環節

第二環節:生産環節

第三環節:銷售環節

貨幣轉化為資本(W)

研究、設計産品及産品的社會需求;

購買(或租用)廠房機器設備、生產原材料等;

購買勞動力,即雇用工人;研究機器、生產材料,產品的市場變動訊息

訓導、統籌、監督工人進行生產;

産品質量數量監管;

統籌工廠的後勤服務(如機器維修、飯堂、守護、清潔等等)

使產品轉化為資本(W+利潤),兌現剩餘價值

倉庫管理;

銷售產品

 

  這三大環節,哪一個環節最重要呢?

一個藥品,通常由一個人或一小群人研究多年,甚至幾十年,對此我們一般只看作醫学研究,不會想及其他,但當我們要考察社會財富的創造、社會大機器生産的規律時,則完全可以把這種藥品研究納入商品生産的構成要件來考察,因為資本家要生産該藥品,必要付一大筆醫学研究費,産權費,所以這種研究應該劃入大機器生產的第一環節,考察這類商品生産,即可看出第一環節比第二環節、第三環節重要百倍、千倍。絶大部份的文化産品,如一部電影的拷貝,一塊名星歌碟,一部小說讀本等等也同樣。而馬克思在研究剩餘價值如何産生的篇章中,對此第一環節的勞動付出,竟隻字不提,其偏激、荒谬,簡直比如今互联网的五毛黨、狗屎憤青更瘋狂百倍!

 

最清晰、最無異議的進行生產的產業工人,是在第二環節中,他們按時開工,按時收工;如何提高生產效率,他們不管不理;機器故障,他們樂得坐著領工資;產品銷售不出去,不能兌現“剩餘價值”,損失是老闆損失,關他們鳥事;他們有一技之長或是熟練工人,廠垮了他們較易去另外的廠就業。產業工人這種長期的社會存在,勢必鑄成他們的不負責任的品格、意識。一個不管生產效率、不負責任的階級,談何先進?!談何偉大?!

 

再看第三環節:倉庫管理及銷售,這是老闆的事,產業工人並無参予,按照馬克思的說法,産品在倉管及銷售過程中沒有加入產業工人的勞動,自然不能增加價值,但倉管管坏了産品及銷售虧餂了,卻明顯會使産品減少了價值或使産品全部報廢,這筆賬應該怎麼算?馬克思的“剩餘價值”論完全不分析、不理會這個問題,其理論因而算得上什麼科學、嚴謹?有人或許會說,老闆往往不能管那麼多事,第三個環節老闆通常還是僱請一群人來做,這一群人也等同一群不摸及大機器的產業工人,馬克思是把第三個環節的雇員和第二個環節的工人合併而論的。這種講法似是而非,道理是:

  • 倉管及銷售環節的雇員的勞動時間一般無限定,其勞動價值,並非如產業工人般以時間長短來衡量;
  • 倉管及銷售環節的雇員的薪酬,不受勞動力價值規律的制約浮動,比如:常常有銷售高手一、兩天的銷售談判,可獲佣金數十萬元,普通的產業工人累死一世也拿不到這麼多錢。
  • 很多規模不大的生産企業,第三個環節往往由老闆或由老闆的老婆孩子來管,這談何剝削?

依據以上三點,可見把第三個環節的雇員視為老闆的能力、腦力的延伸、擴大,較為恰當,視為第二個環節的工人的勞力擴張,只會把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分析公式搗亂搞垮。

 

至此,我們再細心看圖表上三個環節就會發現,老闆必須三個環節全程參予,密切注意,哪一個環節出事,他都可能虧本,假如他借了巨債買機器等,破產則還可能要跳樓自殺謝罪。存在決定意識,立足於這種社會生產地位,鑄定他要非常負責任,如此負責的人,馬克思竟說他不勞不動、不勞而獲,也太偏激,太惡毒了吧?【我們既然以抽象的資産階級概念來探討問題,極少部份資本家不勞而荒淫腐败自然要摒弃不計,這就像我們探討無産階級如何辛勤勞苦,同樣得把無産階級中的流氓地痞惡棍土匪的爛污胡閙都摒棄不計。】

請盯住圖表再細心想一想:三個環節中的從事管治勞動的,大概要多少人?以筆者所見過的許多廠來談,通常300個主力工人,從事管治勞動的至少有100個至150個,即約占1/3至1/2,越先進的大工廠,從事管治勞動的人就越多,往往100個主力工人,就有100個從事管治的勞動者,這應該是大工業生產的趨勢,為此,這個執行管治職能的隊伍,很有必要分析一下。

一個車間主任重要還是一個車間工人重要?一個師長重要還是一個士兵重要?肯正經回答者,都會明白管治勞動比普通的雇傭勞動重要!整個企業的管治勞動比操作機器的工人勞動重要十倍乃至百倍。

大工業生產中執行管治職能的隊伍,大概可分為高工資群和低工資群,高工資群大都屁顛屁顛的跟著雇主老闆轉,他們的工資遠遠高於一般工人,不受勞動力價值規律制約,論階級屬性,應該劃入資產階級範疇;至於低工資群,他們的工資和主力工人相同或低於主力工人,他們與雇主距離較遠,想吹溜拍馬趨附老闆的機會不多,應該劃入無產階級範疇。但很奇怪,在勞資激烈衝突中,在事關工廠生死存亡的危機中,這一族群大都站在雇主方面,致力護廠救廠,當工人要破壞機器,爆發暴亂時,低工資群管治勞動者大都是“工賊”,支持雇主;而當工人罷工示威,抗議工資應付不了生活開支時,則高工資管治勞動族群往往同情工潮,想法勸喻雇主讓步。這種種說明什麼?筆者認為:人有人性、階級性之外,應該還有一個處世謀生而養成的職能性,職能性往往高於階級性。最明顯的例子是:三年大饑荒時,大批民兵堵截饑民逃荒,圍困住村落讓饑民活活餓死,這些民兵明顯都是貧農,他們絶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階級兄弟正餓得要死,他們為什麼仍要堵截圍困?很明顯是他們的職能性壓倒了他們的階級性、人性。

    大工業生產必要管治勞動,資本有機構成越高的大工業生產,則更必要極高責任感的管治勞動。資本要在運動中壯大,必要有一個靈魂來統籌、管治資本運動的全過程,這個靈魂要和資本同生共死、血肉相連,資產階級天生就是資本的靈魂,這是有目共睹、五百年近代史可考可證的。它怎樣實行它的統籌、管治資本運動的全過程呢,那就是組建起管治職能鏈。組建管治職能鏈非同小可,需要付出卓越才智,付出巨大的勞動力。把全社會的約1/3至1/2 勞動者組織起來執行、發揮管治職能,是資產階級的偉大貢獻!作為資產階級的中堅支柱的資本家,怎可以說他們不勞而獲!這裏應該指出:執行、發揮管治職能的隊伍,大都是高管、高知、積極求上進者,他們有全局觀、有責任感 ,當我們把上面的大工業生產三大環節圖表視為全社會運行的圖表時(像醫院、學校、報社、律師事務所等等,其運行都可分為三大環節),近數十年逐漸顯山露水、備受關注研究的中產階級,應該就是崛起於這一全社會的管治職能鏈上。

彭德懷在朝鮮慘鬥聯合國軍時說過:在前線浴血苦戰的軍人打了勝仗,一半功勞要歸後勤人馬,他算稍略體會到了在大工業新世代,衝鋒在前者並非那麼了不起,其實,衝鋒在前者應得的半功,還要攤分一半給躲著硝煙炮火在前線指揮部負責調度、管治的官兵,因為沒有這些負責調度、管治的官兵,衝鋒在前者就都是盲頭蒼蠅,徒然送死。就以此為例,我們轉身來計算全社會的財富,屬於無產階級的衝鋒在前之產業工人創造的,最多只有1/4。如果我們把大機器能創造價值也計算進來,則全社會的財富屬於產業工人創造的,恐怕不足5/100。

 

原信奉馬克思主義、後來批判馬克思主義的余孚先生,2004年在五柳村發表《重新認識馬克思主義》一文,內稱:

 

“馬克思在他的晚年曾認為管理者也表現為“勞動者”,而且“表現為雇傭勞動者”,管理也是一種“生產勞動”,也“創造剩餘價值”,也就是創造價值(《資本論》第三卷第429-431頁)。但是,科學工作者和管理人員的勞動是一種智力勞動,承認他們的勞動創造價值就等於承認智力勞動創造價值,如果從這裏出發,繼續前進,就有可能在他的理論創造上開拓一片新天地,可惜他沒有這麼做。”

 

筆者特意查看了一下《資本論》第三卷第429-431頁感覺不是余孚存心欺騙我們,而是余孚被馬克思的艱深晦澀、刁鑽惡劣的文字欺騙了。余孚提及的馬克思的晚年認識,原文如下:

資本家作為資本家所要完成的、恰好使他同工人相區別、相對立的特殊職能,被表現為單純的勞動職能。他創造剩餘價值,不是因為他作為資本家進行勞動,而是因為除了他作為資本家的性質之外,他進行勞動。因此,剩餘價值的這一部分也就不再是剩餘價值,而是一種和剩餘價值相反的東西,是所完成的勞動的等價物。因為資本的異化性質,它同勞動的對立,轉移到現實剝削過程之外,即轉移到生息資本上,所以這個剝削過程本身也就表現為單純的勞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執行職能的資本家與工人相比,不過是在進行另一種勞動。因此,剝削的勞動和被剝削的勞動,二者作為勞動成了同一的東西。剝削的勞動,象被剝削的勞動一樣,是勞動。

請細心地反複推敲,馬克思雖然說出資本家“創造剩餘價值”的字眼,但他接著又說出資本家創造的剩餘價值,“不再是剩餘價值,而是一種和剩餘價值相反的東西,是所完成的勞動的等價物。”什麼是“剩餘價值相反的東西”, 什麼是“完成的勞動的等價物”,它們算不算社會財富?無産階級以革命名義強搶之算不算正義的“剝奪剝奪者”?這種鬼扯胡弄人的文字有誰能講得清楚?另外,馬克思雖然說出資本家“進行勞動”的字眼,但請鄭重注意:他同時又晦澀、刁鑽地說出資本家的勞動,是“剝削的勞動”, 工人的勞動是“被剝削的勞動”。換而言之,馬克思把資本家的管治勞動,看成為吸血食肉行為,(事實上,敲骨吸髓地剝削,其“敲”要“勞”, 其“吸”要“動”,也挺辛苦的。)這就是馬克思對資本家的管治勞動的晚年認識,也真難為他又創造發明出“剝削的勞動”這麼偉大瘋狂的詞語。

也許舉個例更能清晰看清馬克思的刁鑽惡劣的文字魔術:一個打鐵師傅和他的徒弟打造一把鐵犂,師徒揮汗如雨各打200錘,按理創造的鐵犂價值可以五五算,亦可師七徒三算,但如果師傅是老闆,徒弟是雇工,馬克思的計算可就“偉大”得驚心動魄了:依據其剩餘價值學說,這個鐵犂的剩餘價值全部是徒弟創造的,師傅創造的是“剩餘價值相反的東西”,是“完成的勞動的等價物”,換一句話說:徒弟打的200錘中,100錘是養活自己的“必要勞動”,另100錘是“被剝削的勞動”, 而師傅打的200錘中,100錘也是養活自己的“必要勞動”, 另100錘,看去和徒弟打的100錘是“同一的東西”,但因其是“剝削的勞動”,亦即師傅打的100錘,看去打在鐵犂上,實質全都打在雇工徒弟的身上。

筆者水準畢竟有限,實在看不出馬克思如何正視或注意到管治勞動,如果他真如余孚所說的承認管治勞動創造“剩餘價值”,他就應該發現、並宣告他的“剩餘價值”學說出了彌天大錯,而接著就要宣告他的“剝奪剝奪者”的革命理論是強盜理論,因為這些理論明顯是環環相扣的。鐵證如山的是:馬克思絶無這方面的絲毫明示或暗示。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仍提到“剩餘價值”學說如何偉大,大概可印證馬克思至死不知、或不承認其錯,余孚先生不必一廂情願給馬克思的智力及其惡毒用心貼金塗粉。

    如果把整個社會的財富,視為全社會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馬克思創造的“剩餘價值”這個詞,應可接受。但馬克思把資本家不算勞動者,又把資本家組建、領導的管治職能鏈上的管治群只視作資本家監視工人勞動的眼晴➓,不算勞動者,如此等等,從而把“剩餘價值”歪曲定義為全部由無產階級中之產業工人所創造而為資產階級無償剝奪的財富,因而剩餘價值”這個詞便“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了:它顛倒是非黑白,它挑撥窮人仇富,毒害民眾心智,它煽動階級鬥爭,階級仇恨,蠱惑無產階級暴亂造反,這個詞事實上造成了百年紅色浩刧,害死逾億民眾,允稱罪惡滔天。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編審趙振英2004年在《中國社會科學報》上還公然撰文說“沒有任何事實證明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過時了”。這令人震駭,筆者認為,以其說這個趙振英是不學無術的冒牌學者,不如說他是喪心病狂的五毛黨。要知道,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尊重所有人的勞動(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而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則以資産階級的勞動和腦力勞動不算勞動,只有無產階級中之產業工人的勞動才創造“剩餘價值”為其特徵,因而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問世,只可以稱之為瘟疫降臨,瘟疫值得煞有介事地宣稱 “沒有任何事實證明”其過不過時嗎?

是時侯了,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應該掃進歷史垃圾堆!“剩餘價值”這個詞,則最好改回“利潤”兩字,如不放棄,則應該重新定義。

 

(五 )剩餘價值學說是魔幛核心

不少愽客、自媒體人,他們批評馬克思主義,像安争鳴小姐,就挺可敬可愛,但她竟然說出大致這麽一段話:

 

馬克思主義大錯特錯,但它仍然是有用的,它的出現和存在,給無產階級提供了一把銳利的思想武器來反抗資產階級的權益獨享,這反抗迫使資產階級要改良,要讓步,亦即馬克思主義極大地推動了自由主義的發展。

 

這是糊塗的想法,它把概念搞混亂了,我們循名責實去想,資產階級有錢,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它享有的權益特多,這是事實,卻也是合符資本主義社會的法權規則的, 該規則就是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勞資雙方按雇傭合約生產,合約訂明勞作多少,工錢多少,這種合約訂明的,是合作雙贏之分配比率,誰要說勞方分配比率低了,可以争吵,因通貨膨漲令工資低於勞動力價值,還可以罷工示威要求加薪,怎可以歪曲為資產階級利益獨享?

再有,既然裁定馬克思主義大錯特錯,它自然就是殘銅廢鐵,怎可能還是一把銳利的思想武器? 我們回顧二百多年的歷史,無產階級確實曾有反抗政府、反抗老闆的暴動,但暴動舉起的大旗,並非馬克思主義,而是無政府主義或工團主義。1864年10月5日,第一国际成立,至1876年7月15日宣布解散,期間马克思掌舵,他的主義(以奪政權搶“回”全社會財富為准則)無法哄誘起一次無產階級暴動或無產階級示威,他所做的名震歷史的“功業”,只是把絶無無產階級訴求、純粹為救國於危亡的巴黎公社运动,歪曲描述為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馬克思死後,恩格斯領導的第二国际,醉心議會鬥爭,支持本國政府,訴求的是無產階級的工資,必要行走在勞動力價值綫之上。要明白,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觀點,即共運魔幛,是全社會的財富都是被剝削的無產階級的血汗,無產階級可以而且應該全部搶回來,實行無產階級專政至𤠣年馬月再搞共產主義。而西歐各國無產階級的抗争活動,只是力争雇傭合約上合作雙贏之分配比率資方退讓一些,再多退讓一些,他們從來沒提出過這種打殺資本家、搶掠全社會的要求,亦即他們手上絶無什麽馬克思的“銳利的思想武器”,所謂“馬克思主義極大地推動了自由主義的發展”,更屬放他娘的狗屁。筆者為此有理由相信,西歐各先進國的無產階級因有長期的大機器急劇叠代更新的親身感受,痛切體會到資產階級才智非凡,經營辛苦,而雇傭勞動者確實隨着大機器生產發展,工資得以水漲船高,叠代少勞而多得,為此他們認定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詭詐,雇傭即剝削論狗屁不通。比如第二国际的領袖之一伯恩施坦就认为:剩余价值学说只不过是“以假设为根据的公式”。至於蘇俄、中國的無產階級,没有經歷過大機器的急劇叠代更新,又被嚴禁自組工會,和全民和罪犯一樣被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天天給洗腦教育,統一思想,他們因此而腦袋一塌糊塗,相信資產階級是吸血鬼。筆者熱望今日對剩餘價值的分析,能傳播開去,掃除掉籠罩全中國的馬列毛魔幛。當今中國,關心國運者,大都痛感變革的第一要務是争取言論自由,惟筆者感覺,清洗掉中共給資產階級這名詞塗上的淋漓狗血,掃除資本必吸血剝削的馬列觀念,為資產階級徹底平反,認真為資產階級正名、論功,讓資產階級不再跪舔中共權貴求生,不再被窮鬼懶漢潑婦臭駡為吸血鬼,而是昂起頭來做時代大轉型的領袖,也屬當務之急。

據說胡耀邦、李慎之、戴晴等等有識之士曾探討開放改革究竟是什麽,頗多意見認為:“開放改革”就是大撤退,有說宜退至解放前,有說宜退至東三省易幟、剿共塵埃初定、胡適等力主憲政時期(約1931年),更有說應退至五‧四運動時期 (1919年),這些大撤退論,讓人感覺就是中國應從共產革命的歧途死路,撤退回歷史的必由之路,庚續進行慘遭中斷百年的資產階級革命。

 

 

 

 

(未完,請續看下篇。)

 

 

 

 

 

 

上篇 注釋

 

➊ 《資本論》p52 有這麼一條注釋:

(9)第2版注:“當它們<生活必需品>互相交換的時候,它們的價值取決於生產它們所必需的和通常所用掉的勞動量。”(((對貨幣利息,特別是公債利息的一些看法》倫敦版第36,37頁)  上一世紀的這部值得注意的匿名著作沒有注明出版日期。但從它的內容可以看出,該書是在喬治二世時代,大約1739年或1740年出版的。 ──參看 《資本論 第一卷 第一篇 第一章 p52 注釋》

要說明:這一段話並非馬克思的話,不要以為挑剔出此話的毛病就等於批倒了馬克思。

 

➋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客觀經濟規律,它的特性是:商品的價值量 = 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新創造的價值量+生產原材料(包括機器折舊、生產耗材等)轉移來的價值量。商品的交換由商品的價值量決定。商品的交換價格始終圍繞商品價值上下波動,當供多於求,交換價格低於商品價值,生產該商品的資源、動力會自發減退;當求多於供時,交換價格高於商品價值,生產該商品的資源、動力會自發增進。這一規律因而起著自發調節社會生産的資源、動力的偉大作用,在另一方面它也會刺激生產者想法減少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亦即它起著刺激生產技術革新,使低劣、落後技術的生產者被淘汰出局的偉大作用。

 

➌ 賤買貴賣的商業活動不能創造價值,馬克思的論證如下:

     ……商品所有者A可能非常狡猾,總是使他的同行B或C受騙,而B和C無論如何也報復不了。A把價值40鎊的葡萄酒賣給B,換回價值50鎊的穀物。A把自己的40鎊變成了50鎊,把較少的貨幣變成了較多的貨幣,把自己的商品變成了資本。我們仔細地來看一下。在交換以前,A手中有價值40鎊的葡萄酒,B手中有價值50鎊的穀物,總價值是90鎊。在交換以後,總價值還是90鎊。流通中的價值沒有增大一個原子,只是它在A和B之間的分配改變了。一方的剩餘價值,是另一方的不足價值,一方的增加,是另一方的減少。如果A不用交換形式作掩飾,而直接從B那裏偷去10鎊,也會發生同樣的變化。顯然,流通中的價值總量不管其分配情況怎樣變化都不會增大,正象一個猶太人把安女王時代的一法尋當作一基尼來賣,不會使本國的貴金屬量增大一樣。一個國家的整個資本家階級不能靠欺騙自己來發財致富。可見,無論怎樣顛來倒去,結果都是一樣。如果是等價物交換,不產生剩餘價值;如果是非等價物交換,也不產生剩餘價值。    

 ──引自《資本論 第二篇 貨幣轉化為資本 第四章 貨幣轉化為資本》

    這個論證確實精妙,令人難以反駁。著名的經濟學者茅以軾曾宣稱“賤買貴賣的商業活動創造了價值。”但他只是宣告而絶未對馬克思上述的論證作出反駁,好事者請抄送本注釋給茅以軾一看,很可能他也要目瞪口呆。

 

➍ 馬克思對勞動力價值規律的描述大致如下:勞動力作為商品出賣,具有勞動力價值,勞動力價值可以還原為勞動者維持自己及其家屬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它包括三個部分:一是維持勞動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費用,用於生產其勞動力,以便明天仍可出賣給資本家;二是勞動者繁育後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費用,用於延續勞動力的供給,以便將來仍有勞動力可出賣給資本家;三是勞動者為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和生產技術而接受教育和訓練所支出的費用,用於提供適合資本主義生產所需要的勞動力。勞動力價值的特點,還在於它包含一個歷史和道德的因素,即勞動者必要的生活資料的數量和種類,受各國社會經濟文化水準和自然歷史條件的制約。但是,在一定國家和一定歷史時期,必要生活資料是一個可以確定的量,它是決定該國勞動力價值的標準。

    勞動者的工資高於勞動力價值時,勞動者生活寛裕舒坦,勞動者的工資低於勞動力價值時,勞動者生活窘迫困苦,在資本主義社會,勞動者的工資繞著勞動力價值浮動,具有規律性,勞動力價值規律制約著工人“工字不出頭”,也制約著資本家對工人不能苛刻至極。

這一勞動力價值規律確實反映事實,令人讚歎,它為誰所發現,難以考察,筆者要指出的是,馬克思對此勞動力價值規律的描述,存在明顯錯誤:比如高知、高管人才也可算出賣勞動力,但他們的工資可能年薪百萬,幾百萬,顯然不受勞動力價值制約,另外該描述是藏有詭詐的,它暗喻資本家階級不是勞動者。要正確理解、認同勞動力價值規律,應該把上述行文中的“勞動者”三字,解讀為“普通雇傭勞動者”。

 

➎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有時會舉例說必要勞動是6 小時,剩餘勞動是6 小時,是5/5還是6/6 ,並不影響計算式,反正《資本論》中有這一段話:  “勞動力維持一天只費半個工作日,而勞動力卻能勞動一整天,因此,勞動力使用一天所創造的價值比勞動力自身一天的價值大一倍。這種情況對買者是一種特別的幸運,對賣者也絕不是不公平。”(《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第219頁,  第23卷即《資本論》第1卷),。

 

➏ 馬克思認為:就算資本家的第一筆投資是自己的或自己祖先的過去的勞動積累,也不能改變社會現有全部財富為雇傭工人的血汗這一事實,他的理據如下:“我們已經看到,甚至在簡單再生產的情況下,全部預付資本, 不管它的來源如何,都轉化為積累資本或資本化的剩餘價值。但在 生產的巨流中,全部原預付資本,與直接積累的資本即重新轉化為資本(不論它是在積累者手中,還是在別人手中執行職能)的剩餘價值或剩餘產品比較起來,總是一個近於消失的量(數學意義上的 無限小的量)。”──《資本論 第一卷 第七篇 p644》

另外,馬克思的《資本論》研究的是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生產體系,不但工業生產,而且他把農業生產也視同工業化了。請看這一段話:“為了在純粹的狀態下對我們的研究物件進行考察,避免次要情況的干擾,我們在這裏必須把整個貿易世界看作一個國家,並且假定資本主義生產已經到處確立並佔據了一切產業部門。” (引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第二十二章P637 注釋。第23卷即《資本論》第1卷) ──這一段話和上一段話說明,在馬克思心目中,全世界所有行業(即包括農業等等),為勞動創造的財富,都是雇傭工人被剝削的血汗。

 

➐ 歷史故事:清代禮部尚書張英的家人在郷修治府第,因三尺地基與鄰居爭執,張家人致書京城求張英以官威壓制鄰居,但張以一首詩作覆: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收書羞愧,並按張英之意退讓三尺,鄰居為之感動,亦退讓三尺,於是就騰出了六尺巷道,此事傳為佳話。

 

➑資本的有機構成高,指設備、技術構成高,亦即不變資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變資本的比重減少。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有機構成有不斷提高的趨勢。

 ➒ 馬克思主義認定資本家不勞而獲,社會上的財富,全都是勞動者的血汗,《資本論》 第一卷,明顯就是立足這一觀點。學者應克復在其《告別馬克思主義》的大作中,突然揭發出在《資本論》 第二卷中,馬克思講出了“大機器的運作可以創造財富”,工人的“劳动不再是财富的巨大源泉”這麽一段話,黃琉大為吃驚,特按應克復指引頁碼,查看《马恩全集》第46卷下,1980年版,(即《資本論》 第二卷) 第217-218页,果然找到,但該段話,寫得艱深晦涩,令人很難看得明白。經細心啄磨,我認為應克復把該段話抽繹、簡化、轉述如下,允稱精確無誤:

马克思对当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在生产中的运用没有视而不见。譬如他说:“资本的趋势是赋予生产以科学的性质,而直接劳动则被贬低为只是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甚至还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水平,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工人不再是生产过程的主要当事者,而是站在生产过程旁边。……在这个转变中,表现为生产和财富的宏大基石的,既不是人本身完成的直接劳动,也不是从事劳动的时间,……一旦直接形成的劳动不再是财富的巨大源泉,劳动时间就不再是,而且必然不再是财富的尺度”。

應克復緊接着作出如下評語:

可以说,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已经使他的劳动价值论不能自圆其说,从而动摇了劳动价值论。但他仍没有去修正他的价值理论,以体力劳动为依据的劳动价值论依然是他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而是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体系中仍无立足之处,因为这样一来,将完全改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面貌,也不符合他研究经济学的初衷。

 

黃琉謹評判如下:應克復眼力獨到,很可敬可愛,但他沒看出馬克思奸詐地把“價值二字更改為“財富”。請明白,價值規律只講商品的交換價值(等同抽象的人類付出的勞動量),絶不理會商品的使用價值(等同社會財富)百倍、千倍地增加,為此,馬克思拒絕承認科學技術是價值創造的重要因素並沒錯,應克復等於刀斧劈空了。但是,馬克思承認勞動不再是財富的巨大源泉,科學技術也創造財富,也就徹底推翻了他的“社會上的財富,全都是勞動者的血汗”的造反歪理。他的“剝奪剝奪者”名言,也流出了汙血膿水。

 

➓ 資本家必要訓導、統籌、監督工人勞動,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多次提到資本家眼晴監視工人勞動,卻絶口不提資本家還要訓導、統籌工人勞動,其偏激很病態。一間廠幾百人,幾千人,幾萬人,資本家能有幾多雙眼晴?為此,我們依其文理、行文邏輯,只好揣測認定:馬克思應該是把高工資群管治勞動者當作資本家的眼晴。

 

 

 

剩餘價值學說是偽科學的論證(下篇)

作者:黃琉

 

論證了以上,本文的題旨應該算完成了,但静心一想,似乎還有一些問題也應該談一談:馬克思是一個學者,他辛辛苦苦操勞至死研究出一個學說,是為了什麼?要說他純粹為了坑害社會,殘害人類?這說著没人會信服,就因此頗有人認為馬克思的研究可能錯谬,但他的動機還是高尚的,他治學的出發點是解決社會矛盾,希望人人平等,没有老闆和雇工的對立,實現階級的消亡,比如學界名家秦暉就認為馬克思的道德高尚至極。另外還有人認為他的學說再怎麼錯,不可能没有一點可取的閃光的東西。關於馬克思的品格(及學識),敬請讀者去互联网尋找網絡名人春風的《翻过这血腥的一页》看一看,這篇文章寫得雄健有力,可厘清馬克思的道德高不高尚,恕我就不累贅多說了,筆者在此主要還是評議一下由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引伸出來、看去仍閃閃發光的三個重大觀點。它們在本文的第一段落( “剩餘價值學說的核心” )之段末已提到,這裡若不予置評,來個總結,本文便似有頭無尾。

 

(一)馬克思定義的“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不能成立

馬克思的四個重大觀點之第一個是(兹轉引北京一本政治教科書的概括文字):

 

  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建立,從生產力方面看,把分散的、孤立的、規模狹小的個體生產變為社會化的大生產。生產資料的使用、生產過程、勞動產品都社會化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建立,從生產關係方面看,把以個人勞動為基礎的個體私有制變為以雇傭勞動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生產社會化要求由社會佔有生產資料,由社會對生產進行統一的安排和管理,生產成果應歸社會佔有支配,共同享有。但是,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資料歸資本主義私人佔有,社會生產由資本家私人控制,社會生產成果也歸資本家私人佔有和支配。這樣,在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便存在著尖銳的矛盾。

 

筆者看過不少批判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感覺這個重大觀點似乎至今未受攻打,它似乎道著真詮,以致批判者只好迴避,而馬克思主義的徒子徒孫們則特愛這一觀點而視社會主義為先進。

 

“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這句話可算是驚天動地之言,是每一個稍有一點文化的人都不能不面對而魂魄搖動之言,它關乎世界何去,關乎有學養者人生何寄。它出現在馬克思的哪本書哪一頁,恕我不查對了,因為任何一本馬列教科書,必有這句話,任何一個中國的高中生、大學生,也都被強制要背熟這句話以防其思想“糊塗”,而執掌教鞭的老師更不厭其煩、日夜轟炸式宣教: 生产资料私有制(即生产资料分別掌握在千千萬萬個互不相關、互不統屬的資本家手中)使生産絶不能有計劃,必造成產品過剩的經濟危機,這矛盾逼使歷史要前進就要消滅私有制,亦即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只能是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由此可見,以上這段話,是“歷史決定論”、是資本主義必亡、社會主義革命必勝論的奠基石。

 

從字面上看,“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的確存在強烈尖銳的矛盾。筆者謹指出,馬克思特愛用這種字面上尖銳矛盾的字眼來蠱惑人心(這種技倆的運用,在《資本論》中俯拾皆是),其實我們肯細心尋思,就可看出這對矛盾概念是藏著學術詭詐的:

人們要認識、要簡潔說明事理,常不能不使用概括、抽象的方法,比如蘋果、桃子、李子、雪梨……我們就抽象出“水果”一詞。當社會上生產的規模越來越大,比如某些工廠大如城鎮,亦即生產規模狀如社會,而招聘的工人、生產資料來自四面八方,也似來自全社會,至於產品遠銷千萬里外,更是十足為全社會生產,為此,馬克思使用 “生產社會化”這一抽象詞來概括、描述這一狀況,粗看挺恰當,應予認同,事實上百多年來無數學者、智者就都認同了馬克思的這個抽象詞。而今天,筆者謹揭穿這個“抽象”是欺世騙局,道理如下:

 

  • 首先請弄明白什麽叫“生產社會化”,特別要弄明白其中的“化”字意指什麽?這方面我們最好聯繫文革時的“革命化”來聯想,所謂“革命化”,就是革命如洪水泛濫、無處不在、無遠弗届、令人人如給洪水泡浸,醒着、睡着、吃着、站着、躺着、跑着、哭着、笑着,遭批鬥毒打着,都要時刻想着生為革命,死為革命,時刻不忘效忠毛主席;至於“生產社會化”,為免繁瑣,可以簡化些說,亦即最低限度所有生產部門、生產機器都為全社會的人效命,一切生產都為全社會的人生產,“生產力”浸透、搖撼全社會……

    但直面現實,我們看到的每一個生產部門、生產機器,大都只是生產一種或三幾種商品,其商品大都只有一至三幾種使用價值,亦即只為需求其商品的使用價值的某一類人生產,比如屙嘔藥,患有屙嘔病的人才會購買,比如臭豆腐、狗肉,古籍《二十五史》等,很多人就永遠不會購買,算來恐怕全社會就有千百萬種商品,每種都總有千百萬人永遠不會購買使用,這也就遠遠談不上“生產社會化”了。

當我們弄明白 “生產社會化”的大致含義,即可看出馬克思對十九世紀的生產規模作出的這個“生產社會化”抽象詞,是把十九世紀乃至廿世紀的“生產力”誇張、作大了萬倍、或千萬倍,或億萬倍,完全背離了事實,自然也就是胡說鬼扯。

2、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唯利是圖,每一個資本家投資生產 (包括貿易、銀行借貸等),其動機、其本質都是為使自己的資本增值,而絶不是為社會效命,更非為全社會生產。亚当·斯密就此曾說過:“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這一點是決不能被忽視不計的。換句話來說,每一個資本家都是為自己而生產,以抽象詞來概括、描述,亦即其實行的是“生產私人化”,而並非“生產社會化”。在此,我們必要明白:購買資本家產品的不是全社會的每一個人,而是需求該產品的使用價值的某些顧客私人,私人購買了產品如何使用、浪費、糟蹋,乃他私人之事,資本家無權管,也不會置理,全社會也同樣無權管,同樣不予置理,這是產品並非為社會生產而是為私人生產的最有力的證明。

3、資本家投資生產出的產品,大都要轉化為商品投放在社會上售出才能實現其資本增值,這種把產品轉化為商品放進市場去銷售的情況,屬於商業活動,並非產品的生產行為,這種商品銷售,稱為“商品流通社會化”都嫌過份,很不準確 (比如柴米油盐就不會“社會化”而放在鐘錶金器舖或兒童遊樂場出售),而以 “生產社會化”來描述該商業活動,更是把水攪混,顛亂事理。要準確定義資本家的這種追求資本增值活動,應該是“生產為私人的本質,取用了一個生產為社會的表面形態。”在此請明白,有很多產品是定單定制的,不必轉化為商品,即不必取用生產為社會的表面形態,如鐵路路軌、枕木的生產。我們描述各種產品的生產,用詞 “生產社會化”,乃把何為本質,何為現象搞混亂了。

4、在工業革命初期,千萬個互不通氣、互不統屬的資本家都把其產品投放入市場出售,確實會造成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但這種經濟危機,根本談不上是資本主義社會罹患的不治之症。

對照社會現實,一個個工廠的規模再怎麽大,但和整個人類社會相比,其實都小如滄海一滴水,各工廠的工人、生產資料和整個社會相比,亦同樣;一滴水或可略測滄海,但絶不等於滄海;至於一個個工廠生產的產品,也遠遠談不上是銷售給空濶無邊的抽象的“社會”。

以具體例子來談,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的一百間面包店,絶不會“生產社會化”而一天各個面包店各生産一億或十億個面包,市場會自動調節這百間面包店的老闆各生産多少個面包;一百間汽車廠在世界範圍內産銷汽車,情況也會如此。在政治經濟學上,這個市場自動調節,被稱為“市場的無形之手”,它解讀為“社會需求”未嘗不可。以通俗語來說,則是私有制的老闆們為自己著想會去探索其產品市場的大致疆域而計劃生産,在資本主義社會初期,各種產品的市場大致疆域,或許是非常模糊的,但經過多次經濟危機後,力求自保、擴張的各個資本家會絞盡腦汁探索到該疆域而後順從之並設法擴張之。概括而言,具體的千萬個資本家,任何一個都不是為社會生產,而是為自己的資本增值而生產,因資本要增值必要順應社會“某一類人的需求”,其生產為私人的內在本質,因而呈現出生產為社會某一類人的表面形態。這情況不能歪曲描述為“生產為全社會”;至於具體的千千萬萬個工人也同樣:任何一個工人都不是為社會生產,而是為自己的勞動力增值(即為自己生存和養妻活兒)而生產,他接受資本家的雇佣合約,他的生產為他私人的本質,為此呈現出其生產為老闆的表面形態,我們不能把“他生產為某一老闆”,歪曲描述為“生產為全社會”。在這裡,這種全社會的人都參予的生產為私人狀況,以抽象名詞來概括,應該是生產為私人化,而不是馬克思所定義的“生產社會化”支持這一抽象概括(即生產私人化,而不是“生產社會化”)的最強有力的鐵證是:生產或銷售搞糟了,社會決不會認同“生產社會化”而負責,而必要由資本家私人負責,比如資本家虧餂了,他要破產、跳樓或逃亡,“社會”絶不會替代他去跳樓或逃亡或去乞食;至於工人生產或銷售自己的勞動力搞糟了,則工人要被炒魷、捱餓或發窮惡去示威、罷工,“社會”也絶不會認同“生產社會化”而替代他去捱餓、去發窮惡。

弄明此理,可見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會的生產狀況,抽象概括為 “生產社會化”是只及皮相而歪曲本質,是把小點滴吹脹為全局。所謂的“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的矛盾”,是馬克思借助文字魔術偽造出來的。客觀存在的资本主义社會的生產狀況,其實是:“生產私人化”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的結合:這兩者根本談不上有尖銳的、不可調和、不能克服的矛盾。

 

在引導我們錯誤解讀“生產社會化”之後,馬克思接著提出的“生產社會化要求由社會佔有生產資料,由社會對生產進行統一的安排和管理,生產成果應歸社會佔有支配,共同享有”之觀點,其中隐藏的詭詐我們肯細心一想,也同樣不難看出:

我們絶不可能看見、摸著一個抽象的“社會”,付之實際操作,所謂“由社會佔有生產資料,”,只能由一小撮人率領千萬個城郷的千萬群具體的人以千萬個倉庫、千萬間工廠來施行“社會佔有”, 所謂“由社會對生產進行統一的安排和管理,”,同樣也只能由千萬個城郷的千萬群具體的人來“安排和管理”。 抽象的“社會”,看去可以比上帝還公正無私,比上帝還精明內行,但落實為具體的千萬個城郷的千萬群具體的人,還哪裡有公正無私?還哪裡有不貪佔、不偷盗、不挪用、不徇私、不糟塌公物?這一小撮人率領的千萬群具體的人怎可能給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社會”創造出嚴正的責任感?人是自私的動物,絶不是機器製造出來的整齊劃一、能維護公正的零件。對事物作抽象的描述,可助我們探索事理,但把抽象的東西(如“社會”)當作實有的公正無私而又偉光正的東西,這就是詐騙馬克思之所謂“由社會對生產進行統一的安排和管理,”就是明顯的詐騙。

 

在馬克思的這個重大觀點中,最蠱惑人心、最荒謬的是這句話: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生產資料歸資本主義私人佔有,社會生產由資本家私人控制,社會生產成果也歸資本家私人佔有和支配。”

 

雇傭勞動者的勞動力,也可以說是生產資料,它並不由資本家私人佔有,而是為勞動者佔有,勞動者肯受僱,即勞動力肯售出,資本家才在特定時間內支配,支配不等於佔有,作為支配者的資本家如太苛刻,作為佔有勞動力的勞動者仍可以以磨洋工、損坏機器等方式抵抗。在這裡,生產是由資本家私人生産,馬克思刻意把水搞渾而鬼扯成“社會生產”,是蓄意把水攪混, 至於說 “生產成果歸資本家私人佔有和支配”,粗淺地看勉強講得通,但馬克思把“生產成果”說成是“社會生產成果”, 其實不符事實,是鬼扯。所謂“生產成果歸資本家私人佔有和支配”,更是欺世謊言。在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下,生産由一群群具體的人來勞動生産,這些具體的勞動人包括資本家、産品研究員、生産設計員、市場調查員、生産流程設計員、管工、看更、掃地工、行街、送貨司機、公關……其中資本家付出的勞動量和承擔的責任、風險特別巨大。如果你能推翻本文的(一)剝削論的大漏洞 段落的分析論證,筆者無話可說,事實上你不能推翻,為此你必須承認:生產成果只是名義上歸資本家私人佔有和支配,實際上並非資本家私人獨佔,而是産品尚未産出、售出就依據種種合約(即依據合作共贏的原則所訂的分配比率)逐步地、受供求關係影響地進行大致的按勞分配,至於生產成果售出少於預期的損失,倒才是要資本家私人獨自承受。

(順便指出,這麽多人、這麽複雜的分配,若以簡明的抽象文字來概括描述,稱之為“分配社會化”,顯然和馬克思的“生產社會化”之抽象只依據表面形態是完全同樣的,誠如是,刻意挑撥、製造階級仇恨的句語——“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便應改寫成推動社會和諧的句語——“私有制下的生產社會化和私有制下的分配社會化的矛盾”。在如此定義之後的“這種矛盾”,談何尖銳激烈,更談何阻礙社會生産?)

 

(二) 公有制操作起來必定變成官有制

馬克思的第二個看去仍閃閃發光的重大觀點是:消滅私有制,即消滅資本剝削,實行公有制,使社會無階級對立,社會財富人人平等共享。

 

本文前面巳論證指出:現當代大機器生産關係,是勞資合作雙贏關係,不存在剝削,只存在雙贏的分配比率如何才合理的問題,這裡姑且把馬克思的資本剝削的胡說八道撇開,接受他的消滅私有制,消除雇主與雇工的對立的觀點,予以探討一下在公有制下,社會的生産、分配是否更合理,社會是不是會更進步富足。

說實話,消滅私有制,實行公有制,驟眼看的確美妙,倘真能做到生産更發展,社會財富人人平等共享,人們不會不贊同。由於世界上曾出現社會主義陣營,許多國家曾實行公有制,筆者覺得討論一下公有制也甚有意思,這可以深化我們對本文題旨的認識。

 

因為馬克思把資本醜化為吸血的魔鬼,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曾經無一例外把手上資本改稱為資金,張三改名為李四,談不上張三脫胎換骨了,資本改稱為資金,論理也不是爆發了什麼革命,但很奇怪,在資金的實際運動中,我們卻看到資金真的脫胎換骨,完全不像資本了。眾所周知,資本有靈魂,這靈魂就是資本家。資本家和資本血肉相連,打斷骨頭連著筋,資本任何一處受傷,都會痛著資本家的心。我們反觀資金,資金就沒有保存、發展、壯大自己的內在衝動,以致“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人民生活越過越窮,被毛左發狂吹噓為千秋萬世最最最偉大的毛澤東治國27年,人民一直吃不飽,穿不好,到他兩腿一伸去見鬼時,眼見著全國50%人民還住著蔣介石時代修建的房屋,還操作着蔣介石時代修造的犂耙、鐮刀、鐵鎚,在農村中居然有不少農家閨女窮得穿不起褲子,要光腚。

為什麼資金沒有了保存、發展、壯大自己的內在衝動?原因就是資金沒有靈魂!公有制的資金,理論上大家有份,實際上人人無份,資金任何一處受傷,沒有誰會心痛,甚至皮毛之痛也沒有。這一點馬克思真是發夢也想不到,他的論及公有制的名篇《哥達綱領批判》,以我們的實踐檢驗,真是慘過瞎子摸象,百分之百是胡說八道。我們且來看一段最重要、最經典、最核心的關於社会主义生産及分配的 “高見”吧:

 

每一個生產者,在作了各項扣除以後,從社會領回的,正好是他給予社會的。他給予社會的,就是他個人的勞動量。例如,社會勞動日是由全部個人勞動小時構成的;各個生產者的個人勞動時間就是社會勞動日中他所提供的部分,就是社會勞動日中他的一份。他從社會領得一張憑證,證明他提供了多少勞動(扣除他為公共基金而進行的勞動),他根據這張憑證從社會儲存中領得一份耗費同等勞動量的消費資料。他以一種形式給予社會的勞動量,又以另一種形式領回來。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293——319頁:《哥達綱領批判》

 

在此,以劳动小时、劳动日來計量个人的劳动量是荒謬的,A的劳动日貢獻,可以是B的十倍,B的又可以是C的一百倍,這些由誰來統計、評定?太複雜的姑且免提吧,就當人人都很平常,每一個生產者,給予社會的勞動量,請問由誰來統計、評定呢?能由看不見、摸不著的即抽象的“社會” 來統計嗎?絶不能!付之操作只能由具體的千萬個黨政幹部、生産隊長、生産組長毛一、牛二、張三、李四、刁七、王八等等,他們不是精準大機器衝擊鍛造出的物件,而是性格禀賦千差萬別的男女在千差萬別的環境性交出來的人崽子、兎崽子、狗崽子,再經千差萬別的風雨泡浸的高等動物,他們因而必定給其親友多評而給非親友少評,於是很快“按勞取酬”就變成“按酬付勞”,人人鬥懶;公社化時社員最民主的評工分,則是天天吵架,評到深更半夜也解決不了。

在公有制中, “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社會佔有制”可算没有矛盾了,馬克思因而提都不提矛盾了。只可憐佔有、生産、分配有任何浪費、損壞,都是社會損失,没有任何人需要負責,也没有任何人有財産來負責任地賠償。最恐怖最要命的是:作為生產資料的勞動力,依據邏輯、依據公有制的原則也必須為“社會” 佔有,於是……毛一、牛二等黨官老爺可以以“社會”的名義,禁止生產者有言論、思想、不服從的自由,直至把生產者管理成奴隶畜牲,檢視毛澤東時代的廣大農民和上山下郷給驅趕入狹窄天地的知青,勞苦而又吃不飽,還被強迫天天要嚎叫自己“光榮”“幸福”,是走向“廣濶天地”,難道不是慘過做奴隶?

至於生產者付出勞動後“從社會領得一張憑證”的說法更荒谬可笑,這張“憑證”,是馬克思刻意要廢除貨幣而“天才”發明的,它說著簡單,真正實行起來,要在該“憑證”中記錄下生產者今天領取了一樽食油,明天領取了一條毛巾……這張“憑證”必然比貨幣複雜千萬倍,至於它之無法公正,無法合理,想一想那樽食油可能是地溝油,那條毛巾可能一沾水就變色變質,超級蠢才也會恍然大悟。

上述引文中關於“各项扣除”, 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列舉了如下幾項:

 

用來補償消耗掉的生產資料的部分。

    用來擴大生產的追加部分。

    用來應付不幸事故、自然災害等的後備基金或保險基金。

    同生產沒有直接關係的一般管理費用。

    用來滿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學校、保健設施等。

為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等等設立的基金,總之,就是現在屬於所謂官辦濟貧事業的部分。

 

筆者謹指出:列舉的這些“扣除”實在太小兒科,馬克思再一億倍天才,也想像不到“各項扣除”還得包括白痴式大煉鋼鐵、白痴式造水庫造成的巨大損失,尤其兇狠的是領袖發瘋給各國革命狂魔白送去的天文數字的援助經費等等,結果如何?可憐中國的幾億農業生產者在“各項扣除”之後,結果從社會領回來的,竟然是幾十年“閒時喝稀,農時半乾半稀,泮以雜糧”,甚至還慘烈至餓死三千七百多萬人➊。

 

歷史上曾有歐文、聖西門、傅立葉等人的空想社會主義,他們遭到了馬克思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嘲笑、批判,但馬克思再怎麽辛辣嘲笑、批判他們,也不能使他自己的社會主義就成為科學社會主義,可憐可笑的是,馬克思竟是一百步嘲笑五十步,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查實是瘋想社會主義。

 

生産和分配絶不可能由抽象的“社會”來安排和管理,一付之操作,公有制就成了官有制,經濟學家吳敬璉曾說過:“所謂消滅私有制,就是實行官有制。”這不是輕薄之言,而是對實行過公有制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深切認知及忠實寫照。

如果官員由民眾民主選舉產生兼且可公議罷免,官有制可不可以仍算是公有制?這說著很好聴,馬克思主義祖師爺們的公有制大概也這麼設計,但可惜在現實生活中卻絶對沒有操作可能性,原因是:

1, 馬克思斷言社會主義革命只能在全球同時爆發,這難以操作,爆發日遙遙無期,能否三千年後到來也難說,“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➋ 我們不必兩眼一抺黑去討論三千年後的事;

2 , 列寧、毛澤東式社會主義革命則是“槍桿子裏出政權”,打江山者要坐江山,拚死不肯官員由民眾民主選舉產生,不肯由公議罷免,為此,官有制實難算是公有制。

把公有制說成是官有制,官僚集團或會反駁:對公有財產,當官的不能拿回家,奉命調職時不能把企業捆載而去,死了不能遺傳給兒女。這反駁不錯,官有制和資本主義的私有制的確不同,官有制確實不是私有制。但說官有制即是公有制明顯又是欺世騙人的鬼扯,事緣官有制立足於“權力私有制”(即一黨專政、黨天下) ,因為官員無論怎麼調職,公有財產仍掌握在官僚集團之手,一個官員死了,其子女大都會作為紅色接班人受培養受照顧而進入官僚集團。至於平民、老百姓可否進入官僚集團?可以,但大都位處下層,能進入上層的只是極少數,這些能進入官僚集團的,必要遵從官僚集團旨令,維護官僚集團利益,某些平民成了官僚,或某些官僚被革職成了平民,並不改變公有財產仍掌握在官僚集團之手的性質,這有如資本主義社會某些工人成了資本家,某些資本家破產成了工人,不會把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抽象搞糊涂一樣。

其實,官有制給官員們鬼混成私有制倒還好些,慘情之處正在於它不是公有制,又不是私有制。

在資本主義的私有制中,私有財產總是落實到各個私人名下,具體的持有人不善管善用將減少或喪失,這逼使私有財產的持有人要負責任,他要增值它,就要把它變為資本,他隨即成了資本的靈魂。而官有制的官員,其升沉生死只在於他是否組織路線上跟對了上官而與官有制的資金生死完全無關,他統管一廠的資金,可以魂不守舍,他不是資金的靈魂,他被迫東施效顰而模仿資產階級組建的執行管治職能的隊伍➌,也斷不會或斷不敢越俎代庖做資金的靈魂。(至於工人當家作主的宣傳全都是騙人鬼話,那些自認在毛時代當家作主、十分幸福的工人,請捫心自問:你曾過問過廠的、縣府的、市府的出入賬嗎?你曾投票選過廠長、縣長、市長、省長嗎?餓死幾千萬人的“三面紅旗”大政,你曾參予制定嗎?)

 

官有制的資金,可不可以通過政治教育而使其生出靈魂呢?

這裡請看馬列學院學者、被鄧小平指名開除出黨的張顯揚在其《历史决定论批判》中的二段文字:

 

      實際上,一個社會的性質,究竟由經濟結構決定,還是由政治制度決定,要看這個社會是從怎樣的歷史背景下走來。從沒落的封建社會脫胎而來的資本主義社會,其性質是由經濟結構決定的。資本家所有制的經濟結構在封建社會內部已經成熟,對於未來的資本主義社會而言,它是原生的、在先的;相應的政治制度是次生的、從屬的,是為適應經濟結構的需要而建立的。馬克思當年看到的,就是這樣一種‘從經濟到政治’的歷史變革順序。他稱之為‘自然歷史過程’。然而,通過暴力革命建立起來的現實社會主義,其變革順序不是‘從經濟到政治’,而是‘從政治到經濟’。在早期資本主義社會或前資本主義社會內部,並未形成‘社會主義的經濟結構’。對於行將建立的社會主義社會,革命勝利後確立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是原生的、在先的;‘社會主義的經濟結構’是次生的、從屬的,是由國家政權用‘專政’手段對原來的經濟結構加以‘改造’的結果。

 

歷來所說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在經濟結構方面確有區別,但這並不是兩種社會的根本區別。根本區別在於,資本主義本質上是一種經濟結構,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種政治制度。資本主義之為資本主義,是因為它的經濟結構,政治制度只是對這個經濟結構起保障作用。社會主義之為社會主義,是因為它的政治制度,經濟結構只是對這個政治制度起支撐作用。

 

這兩段話識見精闢、銳利、深刻,在資本主義經濟結構中打滾爬起來的管治鏈上,全是經濟專才,在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中打滾爬起來的管治鏈上,只能是黨軍政專才及其狗腿子,由這些非經濟專才來管理經濟,分明是以外行領導內行。

資本主義是順應社會的生産發展而生出的經濟結構,資本確實唯利是圖,它的內在生命力是利益,所有細胞、血肉、神經按發展經濟利益的原則排列分佈,各負其責,按生産要素或按勞而分配利益;社會主義是政治制度,它的內在生命力是爭取權力,發展政治權力,以權力之大小來搶奪、分配利益,亦即該政治制度唯權是圖。像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每年給社會主義中國引進約七千億外資,但中共耽心香港的自由危害中共掌權,中共就不惜把香港砸毁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不必多說了,留點想像餘地給讀者吧,總之,狗交媾可以生育出狗,人想淫嫖狗而生出狗崽子,難矣哉!

 

其實,關於公有制之不可操作之問題,早在1924年,完全不懂政治經濟學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就已經在其《論政學疏》的文章中提出非常精警銳利的質疑:

 

「於是有社會主義焉,有共產主義焉。然此均產之事,將使國人共均之乎?抑委託少數人使均之乎,均產以後,將合全國之人而管理之乎,抑委託少數人使代理之乎?由前之說則萬萬無此理,由後之說則不均之事,俄頃即見矣。」

 

王國維這一卓越精警的質疑,很可惜當年沒多少人理會,不理會主要是不理解,直至中共席卷了大陸,真正搞起了社會主義,人們才看出了偉大的共產理想是如何的假大空,如何的荒誕不經。對王國維的這一質疑,請問近百年來,有哪一個共産黨黨徒能解答?沒有!絶對沒有!

實行公有制的社會主義國家,在二十世紀曾盛行一時。多達41個。馬列狂徒們因而囂張跋扈,認定赤旗席捲天下指日可待,那些批判馬列主義的言論大可視為狗吠,可以不理。但時至今日,社會主義陣營慘遭“武器的批判”而衰落崩塌,公有制社會主義國家只剩3個了(中國、朝鮮和古巴),他們再不挽救馬列主義也就眾叛親離至死連一聲哭號也聽不到了。

 

 (三) 馬克思對資產階級的定性不符事實

馬克思的第三個重大觀點,是對资产阶级的定性,這似乎仍閃閃發光,未遭受嚴厲批判:

“資產階級的靈魂是資本……”

“資本由頭到腳流著血污和骯髒的東西。”

“資產階級……用公開的、無恥的、直接的、露骨的剝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蓋著的剝削。”

 “資產階級冷酷無情,唯利是圖……”

“(資本家)狂熱地追求價值的增值,肆無忌憚地迫使人類去為生產而生產”(《資本論 第一卷第二十二章 p649)

   “資產階級生存和統治的根本條件,是財富在私人手裡的積累,是資本的形成和增殖;資本的條件是雇傭勞動。”

 

以上引文,大都引自1848年首先在倫敦付印、發表的《共產黨宣言》,該宣言隨後以各國文字翻印而公告天下,類似言論在1868年問世的《資本論》中也不時出現,它們給馬克思的徒子徒孫瘋狂地宣傳叫囂了一百多年、浸浸然而成了“真理”。直至上世紀末,在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全綫崩潰之後,該等宣傳叫囂才漸呈聲嘶力竭之勢,又過了三十多年,即時至現在,人們大都不再相信馬克思主義了,但似乎馬克思對資產階級定性之言,人們仍然思疑那未必是謬論,或思疑其中仍有多少道理,別的國家民眾觀感如何,我不甚了了,至於人口特多的中國,則我看到太多人仍認為資本家必定剝削,不剝削就不成資本家,我有一個青年時很友好的農友,改革開放時辦了個小廠,小廠逐漸辦成大廠,幾年前我見着他,問他做老闆辛不辛苦,他說他比廠里一般工人辛苦幾倍,我再問他有沒有剝削工人,他愣了好一會說:“工人都是每日八小時工作,但說到剝削……應該有吧?”我另又問過一些老闆,回答都近似,即大都認為有僱傭就難免有剝削。由此我想到,難怪中國幾乎所有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崛起發財致富的人,經常都稱自己為民營企業家,而不敢或不肯自稱為資本家,他們矇矓感覺自己多少有剝削。既然老闆都認為僱傭必有剝削,非老闆的一般工人,自然更認定有僱傭必有剝削了。令筆者特別吃驚的是,對馬克思主義研究甚深、揭露中共統治黑暗甚力的學者應克復,居然在其《告別馬克思主義》的煌煌巨著中,也鐵板釘釘認定僱傭必有剝削,這種種情況分明顯示:馬克思對資產階級定性之言,仍有威有勢,威鎮着很多中國人的心魂。

僱傭關係的出現,應該有幾千年歷史了,婢僕微賤,很受欺負,是社會共識,因其欠缺人權,屬賣身而非僱傭,其受不受剝削,人們也就不談也罷了。至於僱主對僱工,在清朝以前似乎無人認定有剝削,明朝名著《醒世恒言》中的“賣油郞獨佔花魁”、“徐老僕義憤成家”等故事,更把僱主、僱工關係寫得親情滿瀉,令人感動至涕泗縱橫,可以說,以一“剩餘價值學說”指斥僱傭就是剝削,招雇工人的資產階級是吸血鬼,是自馬克思開始,而經過百多年赤化宣傳鼓吹,其說則簡直已成真理。筆者痛感馬克思對資產階級這個定性言論,有嚴重謬誤,祸國殃民甚烈,這問題不予撥亂反正,只怕中國也休想鳳凰湼槃,休想走進享有民主自由法治人權的社會。

對這個大問題,筆者在本文上編已有批駁,雄辯揭示了 “剩餘價值學說”的大漏洞大錯,指出該學說不能成立,在此則還要增加說明如下:

 

(1)、資產階級怎可能魔鬼般吸血?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曾說過一句膾炙人口、人人認同的名言:

“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黃琉注:這句話中的“全部生產力”,可以解讀為“全部社會財富”)

另外,馬克思及其徒子徒孫則又千百萬次宣稱:資產階級不勞而獲,全部社會財富都是勞苦階級被“資產階級的階級統治”剝削出來的血汗。 (事實上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正是這麽說而引申出無產階級革命就是“剝奪剝奪者”的話,後來再由毛澤東引申出無產階級要把剝削階級搶掠成窮光蛋、再斗打之、奴役之,然後“給出路”或消滅之都正義得很的“造反有理”的“光輝思想”。)

這里謹指出:從四十條大致同樣大小的甘蔗中隨便抽出一條來压榨,請問誰能压榨出比四十條甘蔗更多的糖漿?

可以說,誰也不能!

與压榨甘蔗同理,十八至十九世紀無產的勞動階級和四千年間(姑且把世界文明定為四千年)的勞動者的心肝脾肺腎、腦力、手腳力差不多,請問資產階級怎可能從一百多年的勞苦階級身上,壓榨出比四千年間的勞動者的血汗總和還要多的血汗?

請注意,我並無否定中世紀的、以及資本主義初期的雇傭勞工有被慘酷剝削的可能,我之“請問”,是針對馬克思、恩格斯該名言指實的“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 該名言所指乃許多大機器相繼發明的十八世紀初至十九世紀以來的時間段,該時間段是資產階級青春勃發期的開始。

 

(2)、資產階級如何產生、如何發財成長

 

資產階級統治究竟是如何在一百年間創造出“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的社會財富呢?這應該追查一下。

早在封建社會初期,就有小資本及雇傭勞動了,但歷時千年,小手工作坊,小手工業廠硬是無法大規模地生產,硬是無法孕育出資產階級。

查看近代世界史,資本家應該是五百年前的貴族脫胎換骨轉化而來,他們把小手工作坊,小手工業擴張為工廠,把許多農田,擴張為資本主義式農場,他們使資本不斷增殖的武器,是大集體統一經營 (這類似中共的人民公社經營或中共的舉國體制經營的小型化,區別是經營所得,前者為資本家私有,後者為“黨有”卻欺世騙史說是“集體公有”。)兼壓迫雇工加時加速工作。雇工被壓迫加時加速工作,這應該算剝削雇工的血汗了。但這時的資本家群,仍談不上是資產階級出生,嚴格而言,他們還只是中產階級 (誰要稱他們為稚嫩的資產階級也無妨)。擁有大資本的資本家,眾所周知是首先從荷蘭、英國的商人中產生,他們發大財並非靠剝削雇工,而是靠奔走於波濤洶湧的海洋從事商業,而航海及從商,令他們眼界開濶,見識廣博,且有拚命精神,他們看到了文藝復興運動中各種機器 (如播種機、收割機等)發明出來,可變革、提升生產力,他們因而也插足工業農業,出而買廠辦廠,租地搞機械化農場、豬牛羊畜牧場等,這引發了著名的“羊食人”的圈地運動及工業的蓬勃發展,並吸引大批舊貴族脫胎換骨轉化為新世代的資本家,這時,偉大的瓦特蒸汽機等又發明出來,生產力驚天動地般提升,資產階級才算誕生了。這時資本仍需要雇傭勞動,但資本增殖,明顯不是依靠壓迫工人延時加速勞動,而是依靠創新技術及大機器之高速運轉,亦即充份利用了商品價值規律衍生規則1。利用該規則1,可使資本家大賺兼使工人“少勞而多得”(我的本文上篇對此已作出充份論證) ,這也就不存在工人遭受慘酷剝削了。在此大概還應該指出:倒是那些在創新技術、大機器生產汹湧而來時勢中仍依靠压迫雇工加時加速工作的小手工作坊,小工廠,它們為商品價值規律衍生規則2所制約,絶不可能不破產倒閉。換句話來說,以慘酷的手段搞剝削、壓迫雇工加時加速工作的資本家們,用不著工人搞革命去打倒,資本主義的生產進程,自會令他們破產倒閉以至灰飛煙滅。

論說至此,應可明白:僱傭未必有剝削,僱傭往往是僱主、僱工雙贏,僱主通常要贏特多,僱工贏太少和僱主贏特多可爭吵、可抗議、可談判,惟贏特多並不等於狂吸了僱工的血汗;就因此,我們只可以說資本增殖的生產至今仍需要雇傭勞動,而不能如馬克思般說 “資本增殖的條件是雇傭勞動。”至於馬克思所宣稱的“資產階級……用公開的、無恥的、直接的、露骨的剝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蓋著的剝削。”則全屬胡謅鬼扯!

商品價值規律非常重要,謹請讀者再細看說明圖表:

商品價值=商品的交換價值;商品價格不等於商品價值,商品價格會環繞商品價值上下浮動。

 

商品價值規律 (常被簡稱為價值規律):商品價值制造一件商品的抽象的人類必要勞動量來決定。

 

商品價值規律衍生之規則1: 誰能以創新技術在人類必要勞動時間內幾倍生產出同類商品 (即幾倍減少同類商品內含的人類必要勞動量),誰就能約幾倍獲利;這規則自發調節社會資源的分配和自發剌激技術革新。

 

商品價值規律衍生之規則2: 決定商品價值的人類必要勞動量,作為量度標尺是會變動的,當創新生產力汹湧而來時,原本的含有人類必要勞動量的商品,會變成內含少於人類必要勞動量的商品,通俗而言,該商品即變成蠢人或懶漢制作的商品。

 

商品價值規律還有衍生規則3規則4但與本文題旨無關,在此免提免議。

 

【 在此要順便指出兩點:

  •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章解釋商品二重性時,是說到商品價值規律的巨大作用的,但在探討“剩餘價值”時,他卻揣着明白裝糊塗,只談資本家如何压迫工人加時加速工作,絶口不提資本家如何利用商品價值規律而令工人可以“少勞而多得”、兼且勞動強度越來越輕。筆者敬請應克復等優秀學者,徹底清除中共灌輸之毒,不要再說馬克思品格高尚、論證嚴謹等話;

     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陳雲等中共巨頭,可算至死也不懂商品價值規律,鄧小平在他1992年南巡之後,可算朦朧知道了商品價值規律,但他要堅持共黨專政,亦即未算很了解商品價值規律。中國六十年代只有顧准、孫治方算是了解商品價值規律,但他們人微言輕,難救時弊。顧准提到計劃經濟也可以搞市場經濟,應該屬於太善意的幻想。哈耶克論證計劃經濟乃通往奴役之路,其論證迄今仍無人能顛撲破之。】

 

 (3)、 資產階級有人性有才智

 

馬克思宣稱“資產階級的靈魂是資本……”“資產階級冷酷無情,唯利是圖……”,這看去活潑生動,似乎精准定義,但他接着說“(資本家)狂熱地追求價值的增值,肆無忌憚地迫使人類去為生產而生產。”又指資本家是吸血鬼,宣稱“資本由頭到腳流著血污和骯髒的東西。”這就啟人疑竇而要細想了。

筆者認為,說“資產階級的靈魂是資本……”這是欺世妖言,道理是它把人予以物化,完全抹殺了資產階級的人性 ( 謹特別指出:整部馬克思《資本論》幾千頁,竟然很難找到“人性”二字)。該話應顛倒過來才符合事實:

資本的靈魂是資產階級……”

 

說資本唯利是圖,不算過份,簡直精准,資本的確唯利是圖。但在馬克思筆下,資本簡直不是唯利是圖而是唯剝削、唯吸工人血是圖,他定義 “資本由頭到腳流著血污和骯髒的東西”, 魔鬼般肆無忌憚,瘋狂於吸血剝削,無可藥救,這就荒謬至極。

    作為財物的資本,不會思想,更不會複雜地思想,但作為資本的靈魂的資產階級,卻比諸葛亮聰明千萬倍,再有,作為單個的資本家,他有可能眼瞎耳聾腦死或良心喂了狗,但作為整個的資產階級,不可能眼瞎耳聾腦死,他逐漸會看到想到:把勞動者都餓得、累得、壓榨得手軟腳軟,勞動力市場萎縮崩潰,資本家手上的商品賣不出去,資本也休想能增值而只會萎縮,這是一個初中生也會看到想到的問題,在百多年間引領社會創造出的財富比四、五千年歷史創造出的財富總和還要多得多的資產階級,怎可能看不到想不到這個初中生也會看到想到的問題?而看到想到,亦即資本要增值必有所忌,必有所憚。它最忌憚的就是社會動盪萎縮,人口日減或人人手上沒錢。事實上所有先進的資本主義社會,每當經濟危機爆發,大批工人失業,沒飯吃,資產階級政府必定日日派飯救濟,想法不讓人餓死,再想法安排工作,這一點是大清皇朝極卑鄙無恥極惡毒抗阻西方文明進入中國的外交官劉鍚鴻也親眼目睹的➍,這足以證明資產階級並非魔鬼,很有人性,其唯利是圖是明智地唯利是圖。

資產階級最偉大、最可歌可泣的才智,表現在它一走上歷史舞台,就要求法權保護。在以往,即在中世紀及以前,講到法,粘連着的是刑,即國法是只管刑罰、刑禁人民不得亂說亂動的,資產階級殺出來,則訴求法粘連着權,即要求立法捍衛公民的人身權、自由權、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權、言論自由權、問政干政權等等➎。立這些法,實即削奪王權、官權,不準官府欺侮百姓,不準官府亂收稅費,不準官主而要民主,當國王、權貴們拚死拒絶時,資產階級也拚死對抗,不惜訴之戰爭,不惜把國王、權貴送上斷頭台。這場訴求資產階級法權之戰,打了百多年而打贏了,因為發明創造的專利權獲得保護,內燃機、電動機、發電機、電燈、電話機、電影機、無綫電等等才紛紛面世,因為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各種工廠越辦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先進……

【必要指出,歐美資產階級的偉大光榮,不等於中國的資產階級也有此偉大光榮。中國的資產階級太年輕幼稚,曾給中共騙得昏頭昏腦找不着北,再後更被中共滅了 (最典型的代表是黃炎培、卢作孚) ,毛就曾窮凶極惡地叫囂: “要讓資產階級斷子絶孫!”毛死後,中國的資產階級借助改革開放重生,卻又心魂不定,不敢支持民主運動,不訴求資產階級法權保護,竟卑劣地以為“跪舔”黨官,搞官商勾結即可生存發展,以至紅色白痴包子上台,中國的資產階級幾乎再次被消滅。】

 

另外,要指出,資本既然查實是過去的人類勞動,怎可能“由頭到腳流著血污和骯髒的東西”?按理資本天然地還有人性一面,不作如此想,就無法解釋何以那麼多資本家致力慈善事業,何以諾貝爾要設立諾貝爾獎金、微軟大王蓋茨等又何以會捐出全副身家。馬克思沒理由看不到這一點,因為他作過研究而讚賞的烏托邦的試辦人歐文、傅立葉、聖西門等,就是品格高尚的資本家。筆者認為,馬克思拒絶正視資本也有乾浄神聖的一面,緣於他首先是革命家(準確而言乃“革命狂徒”),其次才是學者(恩格斯語),他不是品格高尚,而是良心喂了狗,他病態地渴望天翻地覆,渴望流血大革命。

 

(4)、資產階級是詛咒不死的

 

在《共產黨宣言》中有如下一段話:

現代的工人……並不是隨著工業的進步而上升,而是越來越降到本階級的生存條件以下。工人變成赤貧者,貧困比人口和財富增長得還要快。由此可以明顯地看出,資產階級再不能做社會的統治階級了,再不能把自己階級的生存條件當做支配一切的規律強加於社會了。資產階級不能統治下去了,因為它甚至不能保證自己的奴隸維持奴隸的生活,因為它不得不讓自己的奴隸落到不能養活它反而要它來養活的地步。社會再不能在它統治下生活下去了,就是說,它的存在不再同社會相容了。

 

這一段話馬克思寫於1847年,談不上是惡毒的捏造,事關當時歷經幾十年多次的經濟危機,確實社會上貨物堆積如山,但賣不出去,很多工廠倒閉,太多人失業、赤貧,要乞食或去搶劫,人們普遍恐慌、迷茫……

但時至馬克思死前的1868年,甚至時過百年,《共產黨宣言》中以上的話仍不刪去,那可就談不上不惡毒地危害社會了。原因是到了1868年,英國的工人勞動時間在縮減,工人工資則呈現了增長之勢,亦即顯示工人工資有了提升至勞動力價值綫以上的勢頭,另外,有些國家採用了由國家主持的福利規劃,諸如失業保險法、健康保險法、禁止雇用童工以及其他的福利法規已開始制訂,以防阻工人階級淪落至貧苦無告的困境;刁鑽者或許會說那是工人的抗爭迫使資產階級讓步,好呵,資產階級肯被迫讓步不就是有所忌憚嗎?以上情況,馬克思是看到的,這時他的《資本論》尚未脫稿,但他故意視而不見,避而不談。

再有,接著反壟斷反托拉斯立法又出現,教育、醫療、學術、文物保護等等逐漸由國家主辦、協辦,這可不是工人的抗爭所迫,明顯是資產階級自我限制的自為之舉。這些明顯顯示,資產階級作為統治者,它不再恐慌、迷茫、躺平,它振作起來,它除了充分利用“市場的無形之手”,還開始不斷採取政治措施要消解經濟危機了。就因此,資本主義雖然經歷過多次週期性危機,然而它卻從未至於土崩瓦解。浸至近幾十年,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機器出現向小型化、向價廉方向發展之勢,這為小企業主提供新的發展機會,還有服務性行業的穩步增長,也遏制了製造業的發展勢頭,聯合股份制的創立,更使資本從私有化走向類似社會化,這影響尤其深遠巨大。如此種種,明顯讓大量的無產者升級進入中產階級,並使馬克思的社會將只剩下一些壟斷性的大企業的斷言落空。可以這麽說,資本主義社會還有許多弊病要克服,但它不是一天天爛下去,而是不斷去故納新,一天天好起來,越活越生機蓬勃,那是世間非盲非癡者都看得到的。

馬克思存心惡毒,宣稱資產階級不能統治下去了,但他倒也未敢說資產階級將何時被打倒,可笑他死後過了三十多年,他的徒子列寧在重彈馬克思的老調時,竟宣稱資產階級已是死屍,有待掩埋,更宣稱蘇維埃加電氣化,就是共產主義,亦即蘇聯人過二十年就享受到共產主義了 (這些言論詳見於蘇聯電影《列寧在一九一八》) 。在列寧成為死屍之後又過三十多年,馬克思的徒孫毛澤東,則又再次宣告,東風壓倒西風,五十年內外至一百年內外,中國人就可望見共產主義了……曾孫輩張春橋接著又狂言: 無產階級要對資產階級實行全面專政!可笑又近百年過去,證明這些全都是偉大的空話、屁話,是絶無法兌現的騙人鬼話。

為什麽無法兌現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馬克思(及其跳蚤臭蟲般的徒子徒孫) 對資產階級的定性不符事實,他的幾千頁的《資本論》邏輯混亂,充斥謬誤。本文上篇我已雄辯指出其“剩餘價值學說”的天大破綻,這裡謹又增加指出一點: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很認真地(實際毫無證據地)談到無產階級會由自在階級進化為自為階級,他居然無隻字談到資產階級也會由自在階級進化為自為階級,這是一個深明黑格爾辯證法、深明對立統一規律的學者絶不可能犯的致命之錯。如果說馬克思死前資產階級進化為自為階級還未够明顯,那麽恩格斯、列寧、毛澤東、張春橋等成千上萬徒子徒孫則應該都看得很清楚了,居然也無一人談到資產階級這一偉大的進化。

近二百年的歷史證明,一代代共黨黨魁效法巫婆神棍再怎麽瘋狂污衊、詛咒,也是無法把資產階級詛咒弱、詛咒死的。

完全忽視資產階級也會由自在階級進化為自為階級,這是《資本論》的致命大錯。

“剩餘價值學說”的大破綻,以及看不到資產階級進化為自為階級的致命大錯,僅此兩點已可見馬克思及其徒子徒孫對經濟活動、對社會、階級的觀察力,和四川的白痴五毛黨周帶魚相差無幾。

 

四) 馬克思對無產階級的定性不符事實

馬克思還有第四個重大觀點—-對無产阶级的定性,一直未遭受嚴厲批判,這觀點談不上閃閃發光了,但仍如鬼魅邪祟般迷惑着中國億萬自以為聰明的毛左白痴、窮知青、窮工農,因而也必要一談:

 

這是很令筆者驚訝和憤慨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把對立統一玩得出神入化,他對資本的運動G—W—G’洋洋灑灑分析得很長篇,可他對於與資本運動對立統一的勞動之運動,卻不相應地作出長篇大論的分析,他甚至連極簡單的公式也欠奉。筆者認為:與資本對立統一的勞動,也有一個運動公式,即 L─G─L’, 勞動者把自己的勞動力作為商品出賣,也有一個內在衝動──自我保存、自我增值!勞動者同樣自私自利,同樣唯利是圖,勞動者不但要養活自己,還要養活自己的老婆兒女。亦即L’要大於L。勞動力價值規律就體現出 L’要大於L。由此分析下去,文章勢必高潮迭起,比如:L’竟小於L,勢必引發窮人發窮惡、引發工潮、暴亂,再又:倘L’竟小於L,也絶對要令資本的運動G—W—G’落空而變成G’要小於G。經濟危機會令單個的資本家惶惶然,但作為社會總資本的人格化的資產階級怎會看不到G—W—G’和L─G─L’命脈相連,同生同死?這非常清晰的與資本運動對立統一的勞動之運動,為什麽馬克思隻字不談?倘認為這是馬克思的粗心疏漏,請吹捧馬克思主義者及某些不懂裝懂的批判馬克思主義者不要再鬼扯胡說馬克思主義邏輯嚴謹、嚴絲密縫、無懈可擊!我認為馬克思絶不是粗心疏漏,事關馬克思非常清晰談到無產階級會由自在階級進化為自為階級,他居然又無隻字談到資產階級也會由自在階級進化為自為階級,這真是無獨有偶,足證他蓄意制造“革命理論”,凡不利於其“革命理論”的事實,他都予以“粗心疏漏”。

筆者不是吃政治經濟學飯的,無意去演繹勞動運動公式:L─G─L’,只是粗略一想,也可看出勞動運動的公式中,無產階級之無知大眾,是不理會資本的運動、資本的死活的,無產階級中之聰明小眾,則會關心之,但他們是無産者,生活艱難,能力有限,實難給資本的運動救助什麼,至於資本的運動 G—W—G’,資產階級卻必要理會、必要關心勞動運動L─G─L’, 資產階級耽心、害怕L’竟小於L。明乎此,即可窺測出一個深刻意蘊:由無產階級來專政,勢必搗亂社會生產,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馬克思妄顧事實而要制造一個“革命理論”,也就相應要制造出一個承擔革命任務的階級,他無法制造,但他賊胆包天,敢捏造事實、編造理據地指定:他指定這個承擔革命任務的階級,就是無產階級。今天我們必要揭穿其荒誕。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只是稍略“論證”資產階級如何狼心狗肺,是肆無忌憚的吸血鬼,已不能統治社會,便無須論證地斷然宣告無產階級是革命、先進、偉大的階級,將取代資產階級統治世界,筆者還記得第一次閱讀該《共產黨宣言》時便發笑:這等於稍略論證哥哥是混蛋,即可宣告日常屁顛屁顛跟著哥哥跳的弟弟是偉大的改天換地的英雄!或等於稍略論證一間房屋不是白色的,便即宣告該房屋絶對是紅色的。當時文革正如火如荼,筆者當時正陷身牢獄,自然只能心裏發笑。這一問題請好事者別罵我輕薄為文詆毀馬克思,無產階級何以偉大,何以先進,我其後十年細心查看過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著作,發現的確根本未作過任何論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著作浩如煙海,要確切查實他們從未論證,實在是一大難題(純粹論哲學、政治經濟學,毛澤東只配稱為馬克思主義的跳蚤臭蟲,可免提毛澤東思想給該主義貢獻了什麽),不過,天可憐見,中共曾組織了一大群靠馬克思主義吃飯的人做過這個工作,出版了煌煌巨著《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工人階級》(工人階級通常等同無產階級,也可視之為無產階級之中最優秀的精銳部份),有心人士請細心查看一下,該書中保證沒有工人階級如何偉大、先進的論證,只有工人階級是大機器生產的產物,人數越來越多,因而就是最先進最革命階級的宣告。難道靠三言兩語的宣告就可以稱為科學?一個人要承繼皇位,要證明他是龍種,孕育於鳳胎,資產階級出而統治世界,要以它擁有蒸氣機、內燃機等等發明創造,能創建及不斷改善生產管治鏈,善於生產經營,有學問、有財富、又敢潑天胆色要求法權保護等先進性,至於無產階級有什麼?你馬克思總得論證一下吧!邪,沒有!就是沒有!絶對沒有!

‧新中國的工農兵大眾,只在宣傳畫中才活得有神有氣,實際上他們沒有選舉權、問政權、講真話權、看真相權,活得像奴隸、白痴。

 

)、沒有論證也可以看實際,好!我們就看一看實際吧:

 

資產階級無意中造成而又無力抵抗的工業進步,使工人通過結社而達到的革命聯合代替了他們由於競爭而造成的分散狀態。於是,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佔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共產黨宣言》)

‧這幅諷刺畫,妙在很符合中共黨要求,活畫出了中國人民享用充饑畫餅時的歡笑。中國的工人階級在五年大饑荒年月(1959—1963)有黨照顧、得免餓死,應該也曾慶幸而歡笑不巳。

 

說一間廠或一個城市的工人為其工資低於勞動力價值而聯合罷工、請願,這是很可能的,這一類的罷工、請願,確實很多,但一國的工人聯合罷工、請願的事則極少發生,至於多個國家的工人聯合罷工、請願的事則絶無。列寧曾以吃奶之力呼籲歐洲工人聯合起來反對各國的資產階級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可笑各國的工人黨團,全都視列寧放他娘的狗屁,各國的工人、無產者組織都鐵了心肝支持本國的資產階級參戰,為什麽?原因就是進入二十世紀,歐洲的資本主義已發展得相當充份,各國的工人、無產者都深切體會到,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命脈相連,同生同死,本國的資產階級完蛋了,本國的工人、無產者也將失業、餓死!絶不可能出現資產階級滅亡而無產階級勝利的事。

我們尤其應該看一看中國的實際,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時間太短就被蘇俄灌輸進來的共產革命摧毀了,中國的工人階級簡直談不上已有階級意識,更談不上明白世潮何去,他們大致上還是小農腸肚、小農靈魂,卑鄙而猥瑣。

 

請認真欣賞一下中國的工人階級如何卑鄙而猥瑣吧:1959-1963年,中國農村餓死三千七百多萬農民,中國的工人階級吃喝著農民耕種出來的糧食,請問有哪一個工人跳出來為農民的悲慘鼓呼過?請問有哪一個工人曾組織過賑災?沒有!完全沒有!絶對沒有!我們看得到的是中國的工人階級分子個個都在暗暗慶幸自己有分配口糧可苟延殘喘。這算不算中國的工人階級自私自利至良心喂了狗?再有,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大批工人階級當家作主的企業查實資不抵債,請問有哪一個工人階級優秀代表以及對青春無悔的特革命知青,肯挺身而出為自己有份虛耗公有財產而負荊請罪或請罪自殺了?沒有!一個也沒有!當企業宣告破產完蛋,痛哭者不少,但我們驗看眼淚,千滴萬滴都是哭自己倒楣,沒有半滴哭自己參予蹧塌了屬於全國人民的財產,如此的中國工人階級,掃進垃圾桶還嫌弄污了垃圾桶! 請看官不要以為筆者是黑五類子女,實話實說:文革時公安局、專案組曾分別派三批人馬千里追查筆者的家庭出身,鐵證如山查實就是貧農,成長于純正的工人階級家庭,筆者在此是辱及父母也不顧,直面人生說真話。或許有工人會說,工人階級是中毛毒受騙的,不應苛責。不錯,的確是中毛毒受騙,但受騙就可免責?受騙而害死人可不可以逃免判刑、搶斃?工人階級閣下有此受騙可免責的念頭,恰好印證工人階級天生一副不負責任的品性。

 

三)、馬克思指定無產階級是埋葬資產階級的革命階級,還有一條“理據”: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無產階級的人數越來越多。

說實在話,這一條“理據”在百年間無人非議,似是真理,可就在百年剛過去的時候,即隨着蘇東波崩潰,奇蹟卻發生了:1999年11月30日俄國《獨立報》刋發出塵封80年的普列漢諾夫的《政治遺囑》,普氏學養高深,是俄國馬克思主義的教父,其遺囑有如下一段文字:

我反復考慮了許多問題,終於決定把早就因其新意而使我激動,又因缺乏論證而使我惶惑的東西表述出來。我認為,馬克思所理解的無產階級專政無論現在還是未來,永遠不能實現,其原因如下。隨著高效能的複雜的電動新機器的使用以及隨之而來的其他科學成就的運用,社會的階級結構將變得對無產階級不利,而且無產階級本身也將變成另一個樣子。那個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失去的無產階級的人數開始減少,而知識份子就其人數和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而言將躍居首位。目前還沒有人指出這一可能性,雖然客觀的統計資料表明,從20世紀初起知識份子的隊伍相對來說比工人隊伍增長得快,直到現在知識份子仍然只是資產階級的”奴僕”,社會中一個有著獨特歷史使命的特殊階層。知識份子作為社會中最有學識的階層的使命是把教育、人道和先進的思想帶到群眾之中去。知識份子是民族的榮譽、良心和頭腦。我毫不懷疑在不久的將來知識份子將從資產階級的”奴僕”變成一個異常有影響的特殊階級,其人數將急劇增長,其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是提高生產力、研製新機器、新工藝和培養有很高學識的工人。

知識份子在生產過程中作用的提高必然導致階級矛盾的緩和。格外合乎知識份子心意的歷史社會哲學範疇是:道德、公正、人道、文化、法。這些範疇都包含兩個方面:既有普遍的一面,又有階級的一面。如果後者,作為階級矛盾的功能,可能經受革命的飛躍並形成占主導地位的觀念的話,那麼前者完全取決於物質生產的水準,因此是一直向前發展進化的。在很大程度上來說知識份子正是這一面的體現者,而這一面的性質是全人類的,它將對社會各個階層發生有益的影響,緩和階級矛盾,發揮不斷增長的作用。因此,物質進步的主要後果之一是上述範疇階級一面作用的下降和普遍、全人類一面作用的增長。例如,人道在今天被看作是人的價值觀及其幸福和權利的體系,在未來其範圍必然將擴大為對愛護一切生物及周圍自然界必要性的認識,而這也就是這一範疇全人類一面作用的發展和增強。

生產力的巨大發展,知識份子人數的增長將從根本上改變社會環境。為了操縱複雜的機器,將要求工人有更多的知識,工人不再是機器的附屬物。勞動力價值,因而工人的工資必然要提高,因為這樣的工人的再生產將需要投入更多的經費。複雜的機器排除了童工的使用。工人就其教育程度、文化程度、世界觀來說已提高到知識份子的水準,在這種情勢下無產階級專政將是荒謬的。這是什麼言論?是背離馬克思主義嗎?絕對不是! 我相信,在事態發生這樣的變化時(如果這發生在馬克思生前),馬克思本人也會立刻放棄無產階級專政口號的。

【黃琉注:這段引文很長,是為免被人質疑我斷章取義,有所歪曲,其實讀者只要特別注意特黑字體一段已足够。】

 

 

‧普列漢諾夫像,他導師、兄長般引領列寧名震西歐、俄國政界,列寧曾非常敬仰他,後因他反對“十月革命”,他指斥“十月革命”是反馬克思主義的,且斷言“十月革命”遲早必定失敗而遭列寧臭駡。他1918年六月去世。

 

這個《政治遺囑》沒有什麽人質疑是託名偽造,而就算是偽造的,也發人深省,最低限度也令人悚然驚覺一點:凡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國家,無產階級的人數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很多無產階級者能升學至學士、碩士、博士或奮鬥升級為中產階級者。另外,一般工人每天的勞動時間更不是如馬克思所說的越來越長,而是越來越短,至今短少至少於八個小時了,勞動的強度更呈越來越輕之勢。就此一點,亦足可證明馬列主義是欺世狂言,國際共運必慘敗。

 

四)、馬克思把無產階級抬舉、歌吹為革命階級,將埋葬資產階級、將領導人類走向共產主義天堂,按道理他應該很了解、很尊重無產階級大眾了吧?但我們細看他的分析、論辯,他的抬舉、歌吹,是空洞的,亦即極其虛偽。

此中道理是:無產階級大眾憑藉什麽存活於世?憑藉的就是擁有勞動力。勞動力可以買賣,自然也就是勞動者的私有財産,勞動者可以出賣自己的勞動力,馬克思對此是作過充分研究的,但勞動者肯不肯讓自己的私有財産一一勞動力一一被公有化,以及勞動力能不能被公有化,還有勞動力被強制公有化之後勞動者等不等同馴服工具、等不等同奴隸,這一連串問題馬克思卻未作出過一絲一毫的研究,他應該是發夢也未想及這些問題,而他居然就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悍然宣告:“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這算是尊崇無產階級大眾,還是侮辱、甚而至強奸了無產階級大眾?

指出這一道理,絶非筆者刁鑽刻薄往雞蛋里挑骨頭。眾所周知,為消滅私有制,蘇共曾搞大農莊,結果在烏克蘭就餓死幾百萬人➏,毛澤東曾逼迫中國農民搞人民公社,結果幾億農民慘變農奴,餓死近四千萬人,毛再又搞“知青”上山下鄉運動,把二千萬年輕人的勞動力強制公有化,結果是 “知青”慘遭變相勞改!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想法脫逃退出上山下鄉運動。

有人或許會說:公有制是好經,搞糟了那是一層層的地方歪嘴和尚把經唸歪了。這是智力太低者的鬼扯,請明白,物有其性,法有其則,“公有”既然要化,又要成“制”,那就家只準有一個婆婆,黨只準有一個核心、一個領袖。事實上一國倘有兩個領袖,也就裂變出兩種公有制,三十個社會主義國,也就有六十多種公有制了,這如何達至世界大同?共產政權中狗咬狗骨、你死我活、內鬥不息的原因就在於此。很明顯,公有制有兩種已是天大笑話,倘六十多種公有制並存,那末“公有制”大可稱為狗血淋漓制了。

再有,勞動力被公有化,依邏輯、依法理,當然也必要剝奪勞動者的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論自由、遷徙自由,甚至還慘烈至要剝奪勞動者性器官的蠢動自由 (指強制節育而幾十年搞結紮輸精管、輸卵管),這應該是馬克思發夢也未想到的,自然也是昏頭昏腦、屁顛屁顛跟著共產黨走的幾代熱血人、貧苦人從未想到的。其實蘇俄、中國的無產階級應該想到,因為列寧曾雷霆萬鈞的宣告過:“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是……不受任何法律約束的政權。”(《列寧選集》第3卷,第623頁)這就是說,無產階級專政無法無天,黨要殺你就殺你,黨要你做“叛徒、內奸、工賊”你就得乖乖就任,不准你喊冤,別鬼扯你“聽黨的話奉公守法”! 再有,公有制必定要實行極權主義,早在五十年前,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就指出:”極權主義是人類歷史上一場最深刻的政治革命,其原始目的是以國家機器來改造人性。在此之前,任何政府——不論是民主還是專制——都只是專注於管制人民的行為,極權主義還要管束人民的思想和信仰。一般的威權統治只是治‘行’,極權政治則要治‘心’。

‧公有制必須統一思想的生動圖像。

 

 

人民公社之終於解體,毛澤東屙出的臭狗屎──“知青上山下鄉運動”之終於全綫崩潰,以及國營企業之紛紛虧損累累或破產倒閉,等於鐵證如山證明:城市的、農村的無產階級大眾、以及一出娘胎就一直遭受中共文化洗腦的幾代青年人,全都在迷迷糊糊中贊同別人的財產 (包括勞動力)“公有化”,一旦自己的財產(勞動力)被“公

 

 

有化”,也就人人深惡痛絕,呼天搶地哭嚎。

 

這個問題請恕筆者不作更多論說了,有心研究者請去檢視人民公社如何產生,如何衰落、滅亡,即可洞若觀火。若嫌人民公社資料太多,研究太耗時,筆者建議你也可看曾任《炎黃春秋》主編的吳思的一篇超級妙文:《我的極左經歷》,(此文上網可輕易找到) 它非常精彩生動地說明了勞動力不願被“公有化”,勞動力被強制 “公有化”, 只能施行“謊言欺騙”+暴力壓迫,從而使勞動變成奴役。勞動者被強制為奴,也必定令勞動者以怠工、牛步動作來反抗,而期望被奴役者不斷貢獻其才智(技術改革、創新的能力),自屬緣木求魚,亦即勞動力被強制 “公有化”,經濟活動中起着偉大作用的商品價值規律,慘遭閹割,這真是他媽的 “欲煉神功,必先自宮”!。

 

五)、資產階級受孕於源起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受教於大地理發現,發跡於在大海洋從商,它在英國引領工業革命,又在法國、美國引領了推翻封建專制、力争三權分立,實行民主、自由、法治、人權的社會大革命,它有雄才大略,是先進階級,它絶未衰朽,這是五百年近現代史可予充分證明的。至於無產階級如何厲害,則在一百年間只有一项“成就”為證,那就是它曾以暴動搶奪了蘇俄江山、中國江山以及東歐多國江山,從而巍然壘起了一個社會主義紅色陣營。這算得上搶劫有術,很了不起了,但可惜它並非先進生產力,也就沒有先進生產關係的訴求,無產階級專政因而在東歐似封建屬國,在蘇俄、中國則類似皇權變種復辟,它只會奴役國民,使國力越搞越弱,以至七十年內社會主義紅色陣營全綫崩潰。

 

黃琉插叙語:

五千年間的人體器官變化極微極微,談不上有什麽質變,無產者的勞動力也就談不上有革命、質變、重構新的生產關係及新的上層建築之要求,就因此,無產階級談不上是先進生產力;至於高科技、大機器能使產品十倍、百倍、千倍地產出,這自然就是生產力的巨變、質變,亦即這生產力要爆發革命,而要實現這個巨變、質變,也就得衝破舊生產關係的桎梏,並給它一個可以充分巨變、質變的新生產關係,由於高科技、大機器等新生產力是資產階級所發明、所掌握,且是資產階級的命根、靈魂,因而創造出新生產關係的使命,也就天然地落在資產階級身上,而資產階級也確實拚力以赴,在英國發動了“光榮革命”、“大憲章運動”、在法國發動了吊死皇帝、高歌人權的大革命、在美國發動了“獨立戰争”、在日本發動了“明治維新”、在中國發動了“辛亥革命”及宋教仁領銜的憲政運動等等。

 

在東歐巨變中,紅色中國得免崩潰,靠的是很及時地緊抱住“美帝”的大腿“走資,向錢看”,我們回眸細看中國三十多年改革開放,頑強重生、崛起、引領中國走向繁榮的,是民營企業家,即中國新生的資產階級(不應包括以權力尋租而暴富的黨官們,因為他們手上的錢無助經濟發展,談不上是資本、資產,吉拉斯把他們稱為“新階級”,筆者認為最好把他們稱為紅色權貴階級) ,至於中國原本的無產階級大眾,則只懂哭哭啼啼“下崗”(也有小眾下海成功而厠身資產階級),慘變成“弱勢群體”,更甚而慘變成“低端人口”,在城市被驅逐掃除,以免令紅色中國丟臉。

這真是嗚呼哀哉了,中國無產階級談何先進、談何偉大!

其實這還未算丟臉丟到盡,歷時七十多年水落石出,世人赫然驚覺,搶奪得中國江山,號稱社會主義,掛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招牌的集團,其實並非無產階級的先鋒隊,而是一伙拿蘇俄盧布、武器,為蘇俄效命的地痞流氓惡棍,他們以共產革命的名義,把全國民眾搶掠、棍騙成窮光蛋,再又以改革開放的名義,把共來之財產化為他們紅二代、紅三代的私有財產,至如今真相己經朗若白晝了:中國凡掌有一點點實權的黨官,個個都貪墨賊成百萬富翁、千萬富翁,至於朝堂上黨官,更個個都是億萬、百億萬富翁。這麽個竊國賊黨,就因為手拿着槍桿子、刀把子,居然還天天在公然撒謊,說它是無產階級黨,說它在捍衛無產階級的江山,誰敢非議即予關管殺。中國真正的天天累死累活、憂柴憂米的無產階級民眾,你們算不算被欺侮至“入心、入腦、入魂”?你們若還拜伏在這竊國賊黨的謊言加暴力压迫之下,你們算不算把四千年的列祖列宗的臉也丟盡了!

 

六 )、當弄清楚、看明白無產階級沒有先進性,談不上是偉大的階級,我們應該如何評價、定義這個階級呢?

查看五百年近現代史,無產階級的前身乃貧苦的僱農、農奴以及城市的貧民、破產的手工業者、命乖運舛而破敗的地富士紳等等,他們純粹為生存而出賣勞動力,追隨資產階級。資產階級發動的工業革命,以及推翻封建專制、呼嘯“自由、平等、博愛”的人權大革命,無產階級都參加了,當時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被併稱為第三等級而名垂青史。至十九世紀,兩大革命大致勝利,制憲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資產階級成了統治階級,但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並非無產階級的迫切要求,其迫切要求(亦可稱之為無產階級的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 是其勞動所得,必要大於其勞動力(這也是私有財產) 之所賣出,亦即力争勞動之運動規則L─G─L’中的L’要大於L,為此十九世紀爆發了連場的無產階級要求人權、公民法權、改善生活、改善工作環境的政治訴求和暴動,經過約七十年的對抗,歐美的資產階級開始正視無產階級的要求,它力謀消弭階級對抗、消解經濟危機而作出了很多改革。而歐美的無產階級因切實感覺到其勞動所得常爬行在其勞動力價值綫上,並感受到資產階級是自己的大哥,這大哥確實雄才大略,確實先進、偉大,階級對抗也就日漸衰弱了。這一點我們回看十九世紀末法國工人階級分裂為兩派即可明瞭:以布魯斯、馬隆為首的多數派,就堅決反對搞“暴亂”,而以蓋德、拉法格為首的少數派,接受馬克思主義,但僅過幾年,這少數派也把馬克思主義當作狗屎抛棄而搞議會鬥争了。話說至此還必要指出:所謂的“無產階級由自在階級轉化為自為階級”,應該以歐美工人階級改走議會鬥争為轉捩點。更要澄清一點的是:巴黎公社之所以產生,是亡國危機所促成,各階級熱血者參加起義,為的是反帝制、訴求共和、拯救法國,亦即它並無訴求無產階級專政之意,它也無實行共產之意,巴黎公社並無搶掠銀行、工廠、店舖以打倒、消滅資產階級之公告、行為,即為鐵證。把巴黎公社扭曲為“無產階級專政的首次嘗試”,這只是馬克思的胡說鬼扯;至於歐仁‧鮑狄埃創作的《國際歌》,被宣稱為無產階級戰歌,則是馬列狂徒欺世騙史玩出的鬼把戲,事關巴黎公社由產生至失敗,英雄們拚鬥、赴死唱的戰歌是《馬塞曲》,不是《國際歌》。《國際歌》歌詞查實发表於1887年,作曲家比埃尔•特盖脱看到該歌詞而谱曲,1888年七月才第一次在里爾演唱,亦即該歌於巴黎公社失敗之後近二十年才產生,《國際歌》呼嘯要消滅乾淨的寄生蟲、毒蛇猛獸,乃指擁護皇權專制、不事生產勞動的權貴、僧侶等 (論政治地位、經濟地位,該等權貴、僧侶類似如今以權尋租的各級中共黨官、黨眷及其馬弁狗腿階層),歌中的“英特納雄耐爾”,法語是internationale,本義“共產主義”,而是 “國際主義”,當時的“國際主義”,訴求的是自由、平等、博愛、人權、法治,這些以現代詞語來概括之,也就是“普世價值”。為此,追求民主、自由、法治、人權,要推翻一黨專政、力争憲政的英雄們,仍可以拚鬥、赴死之時,悲壯豪唱該《國際歌》

高屋建翎地觀察,概括而言,無產階級是追隨資產階級而產生的階級,資產階級是強兄,它才有資質做資本的靈魂;無產階級是弱弟,它弱而又勞苦,應予尊重、應予多些關懷,但我們也必要承認“存在決定意識”,無產階級天生不負責任的品性,它沒有先進性,也就根本談不上建立什麽先進制度、先進社會。

 

‧這是1936年6月13日德國洛姆福斯船廠的工人向親臨船廠視察的希特勒行納粹敬禮。只有一位名叫奧古斯特・蘭德梅賽的工人拒絶示敬,請問他一人算是無產階級,還是那成千上萬人算是無產階級?面對這畫面,聯想文化革命的十年紅色恐怖,應可聯想到中國的無產階級是什麽貨色。

 

至於蘇俄、中國、柬埔寨、朝鮮等落後國的無產階級,我認為是不值得評議的,事關這些國家在軍伐割據、爆發政權大争奪時並未產生工業革命,資產階級還稚嫩如孩童,也就談不上無產階級己經產生,這些國家的所謂“無產階級”,其實只是皇權專制打造的地痞流氓、農奴階級分子、及貧苦農民階級分子。把這些國家的農奴、農民、地痞、流氓的暴動、奪權成功稱為無產階級革命,徒然搗亂歷史叙事,也是對標榜從成熟的資本主義發展規律研究中產生的馬克思主義的猥褻淫嫖。

至於中國的在中共建政後形成的無產階級,他們連組織工會的權也被剝奪,腦袋仍一塌糊塗。他們給馬列斯毛的惡毒迷湯迷惑而大夢不醒。史學名家黎澍曾說過,毛澤東的改造知識份子政策,是制造偽君子,真是旨哉斯言!至於毛的“知青”“要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自更屬把中國人打造成奴隸階級的暴政。概括而言,中國的有識之士被扣上右派帽子給打压得人命危淺、沒法吭聲启蒙民眾,中國的工農根本談不上有什麽階級意識,更無個性解放、自由人權等觀念,他們以為自己是主人翁,他們實際上從未做過主人翁。所謂的“無產階級專政”,在共黨造反之前及在攘奪國政之初,頗能騙人,特別能騙沒腦的貧苦人。近年網絡名士陳奎德指出,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該共產騙術欺蒙三世,應該再難欺蒙下去了。願我國人認真探討、互相傳告:當地主、富農、資本家都被搶光、殺光之後,革命的黨、政府、軍隊能否吃西北風而存活?不能! 既然不能,則靠誰來養?在紅色割據時代是靠剝削、搶掠中農、貧農,這導致割據紅區全都經濟崩潰,紅色黨、軍被迫倉惶“長征” ➐;在“解放”後,則靠“公有制”,亦即靠剝削、搶掠無產階級的私有財產──“勞動力”。概括而言,過去、現在、將來都不可能有“無產階級專政”,只有“無產階級被欺騙、被奴役、被專政”!凡叫囂“無產階級專政”者,不是國賊權奸,就絶對是混蛋糊塗蟲!至於馬克思的極漂亮話:“無產者在這場鬥爭中失去的只是鎖鏈,而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則請每一個無產者都好好品味一下,你年少時是戴着什麽鎖鏈生活的,鬥爭至而今老了、做鬼了,你得沒得到“整個世界”?你是不是一寸土地也沒有得到?你是不是連講真話、看真相的權利也喪失了?你是不是並無犯罪犯錯,卻被 “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回顧近現代四百年史,這應該是最強烈的諷刺:

“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馬克思語,也是世人共識。

 

所謂的無產階級黨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制造的屠殺、寃獄、人道災難等罪惡,比過去一切世代制造的全部罪惡總和還要多,還要大。

——黃琉語,相信也將是世人共識。

 

另外,把一生獻給共黨,卻被黨折磨一生的何家棟,死前說出的一句話,也是警世洪鐘:

 

“革命是自由的兒女,但卻是專制主義的父母。”

 

這是無產階級的“救世主”馬克思、列寧絶對說不出的,更是從馬列主義中只學到“階級鬥爭”四個字的帝王僵屍毛澤東絶對想不到的!他們何來什麽偉大、光榮、正確?!

 

無產階級的出路,應該是與資產階級合作雙贏,力爭工資在勞動力價值線之上行進,有才者爭取進入中產階級,說不定將來世界的領導者就是中產階級;有經商、辦廠能力者爭取成為資本家。在此請容我再次重申:還是自在階級時期的資產階級,或許有剝削,但當資產階級進化為自為階級,也就談不上有“剝削”了,所謂的“剝削有功”也是對資產階級的砌詞侮辱。時至今日,無產階級更必須明白:凡中國人必須在心中為資產階級徹底平反,資產階級使其資本增值已不是靠剝削➑,而是靠不斷地生產技術大革新,換句話說:資產階級是引領生產技術飛速發展有功!是組建及不斷更新生產最高效管治職能鏈有功!是推動全社會的勞動力價值線逐級跳升有功!

 

 

三) 概括語

 

好了,這篇文章寫得太長了,謹再概括幾句以結束之。

 

  • 馬列主義确實漏洞百出

 

曾入心入腦入魂拜服馬列主义的中共高官李慎之,晚年曾寫下這一段話:

我……從小學到大學受的是完整的正規教育。中學畢業以前也看過《資治通鑒》這樣的大部頭書。然而只要一接觸到馬列主義的通俗讀物,就立刻為之吸引而折服。第一是覺得它的道理新,第二是覺得它的體系廣大而完備,第三是覺得它的論證嚴密。真是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的大學問,它把什麼問題都回答了,都解釋清楚了。中國的古書,還有我耳聞目睹的洋書,壓根兒就沒有能與之相比的。雖然現在再看這些書的時候,能看得出其中漏洞百出,但是我年輕的時候,是完全沒有這個能力的,只有欽佩讚歎,以致頂禮膜拜。”

——《革命壓倒民主》,《李慎之文集》上卷,第153—154頁

 

李慎之是在“新中國”重新高舉起自由主義大旗的領軍人物,他學養高深,落筆雷霆萬鈞,他說他如今終於看出馬列主義漏洞百出,這是天下有識之士應該認真注意的。

馬列主義確實漏洞百出,但我們有沒有必要全部都予以揭露攻打呢?筆者認為無此必要,道理是:一、打蛇可以打三寸,馬列主義的核心、命根,是“剩餘價值學說”,我們能刀劍刺穿該“學說”之奸偽詐,斷頭毒蛇也就掙紥不了幾下了;二、去批判一個漏洞百出的學說,等同去一個積穢二百年的糞坑疏爬搞清掃,這工作太苦太臭了,沒必要;三、馬列主義有不少“精警妙句”,頗能迷惑人,似必要批判之,但筆者認為有腦者肯細心思考,必能看出其錯漏,而誰學會獨立地細心思考,誰就等於給人世間貢獻了一個智者。

究竟如何才算“細心思考”呢,筆者謹舉例說明:

 

    莊子說過:“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現在人們以此話轉換為一條趣味題:一條一尺長的棍棒放置在一個綫劃圓圈中,每一次把它從圓圈內拉扯出一半,請問拉扯多少次,可以把棍棒完全拉扯出圓圈?因為定明棍棒一尺長,驟眼看這條題很容昜,但循名責實,實際上你拉扯千萬次、或者拉扯億萬年,棍棒仍然未完全拉扯出圓圈。原因是“拉扯一半”的規定性是荒謬的,是無法操作的。

 

 馬列主義的不少“精警妙句”,我們肯循名責實,同樣可立即發現其為神吹鬼扯。比如:

 “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的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共產黨宣言》)

 

學養高深、可敬可佩的李慎之、阮銘都曾銷魂拜服這一馬列主義的“精警妙句”,但我們循名責實,質疑該“联合体”上下左右有無政府、法院、醫院、病人、男鴨、女雞、奸夫、淫婦、奇才、白痴等等,整個“精警妙句”也就是空洞的騙人鬼話了,其“精警美妙”,恰如托起黑暗皇朝鐵閘,讓西方文明照射入華夏中國的偉大國士郭嵩燾所描述:“舞空槍於煙霧之中,目為之眩,手為之疲,實則一無所見。”➒

 

又比如:

 

 “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第831-832頁。

 

我們循名責實,大可以質問馬克思該句語的第一句: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美許多國家己紛紛制定反壟斷、反托拉斯法,還談何“生產資料的集中”? 至於全社會的僱傭勞工,他們出賣勞動力全都是為自己生存,而表現形態則為各自的老闆而勞動,這又談何“勞動的社會化”? 拆穿該句語的第一句是偽劣假語,馬克思該整個句語也就是放他娘的狗屁了。

 

又比如:

 

有人會不服氣說,竹籮漏洞百出就裝不住水,馬列主義如果漏洞百出,按理也打不起水,但列、斯、毛的革命都曾勝利了,其中應該有真理。

我們倘學會循名責實,即可洞明:蘇聯之建立,並非馬克思主義、《資本論》的勝利,而是沙皇帝制的墮落復辟;新中國之建立,同樣並非馬列主義、《資本論》的勝利,而是大清皇朝給粉擦、裱糊為紅色,其八旗軍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

 

又比如:我們說“無產階級專政”要不得,馬列毛奴馬上會叫駡:

無產階級專政要不得,資產階級專政是少數人压迫多數人,那就更要不得!

我們循名責實,認真地思索一番,即可看出,資產階級專政是馬列毛的惑世捏造,查實這世界從來未有過資產階級專政,只有資產階級統治、資產階級主政。資產階級主導的政府、議會,總是允許其他各個階級議政、參政的。我們肯追本溯源,資產階級原名是第三等級,那是包括有勞動力可出賣以求生的有智窮苦者、有力窮苦者、以及餓得半死的乞丐、娼妓、准罪犯等等無產階級大眾的,真正欺压、侮辱、傷害無產階級民眾的,只是部份或某些大亨、濶少、千金小姐,把他們當作整個資產階級,這是以偏概全,是一竹篙打死一船人,是中了共產賊黨的挑撥離間計、即慘遭毒害。筆者敬請關心社會、民生者,好好看一看最能反映資產階級特質禀性的法國大革命產生的《人權宣言》,該宣言要求的每一條法權,都要求給予“所有人”,絶無一條要求只給予有錢人。

 

另請注意,思想家顧准說過:“革命的目的,是要在地上建立天國——建立一個沒有異化的、沒有矛盾的社會。我對這個問題琢磨了很久,我的結論是,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國,天國是徹底的幻想;矛盾永遠存在。所以,沒有什麼終極目的,有的,只是進步。”(《顧准文集》第370頁)他在另一文中又說:“至於弊病,哪一種制度都有,十全十美的制度是沒有的。這個人世間永遠不會絕對完善,我們所能做的,永遠不過是‘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顧准文集》第363頁)。

 

2、如雞巴老痿廢殘,馬列主義已無應戰力

 

筆者在讀中學時候,老師講說馬列主義,總愛不斷說到馬列主義不怕挑戰,越戰越強,是戰無不勝的戰鬥學說。

很可憐,從青年至如今衰老,我親眼目賭馬列主義的徒子徒孫們害怕挑戰,逃避挑戰。

 

南斯拉夫的吉拉斯情願坐牢不做副總統而寫下的《新階級》,痛斥“無產階級專政”不是消滅階級致力世界大同,而是制造出一個以權力剝削、奴役人民的權貴新階級。這是凌厲的挑戰,蘇共及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竟無一人敢面對,該書約在1962年譯成中文在中國出版,中國一千四百多個馬列學院,養育着幾十萬、幾百萬馬列主義的徒子徒孫➓,可憐同樣無一人敢駁斥吉拉斯!

 

海耶克1944年写出的《到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已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些集体主义的祸害赤裸裸地描述,他也明确指出“社会福利、福利国”的可怕,且以“冷的社会主义”形容社会福利,並喻之為 “温水煮青蛙”、斥之為“包着糖衣的毒药”。該《到奴役之路》出版後轟動全球,可憐馬列主義的徒子徒孫們全都裝聾作啞,沒有一個敢出而反駁。

‧一九四八年海耶克在伦敦经济学院教书的课堂上。(Getty Images)

再有,派普斯(RICHARD‧PIPES)著的《共產主義實錄》,收集、揭發出全球各種共產主義的滔天罪行,同樣,全球沒有一個馬列主義者敢反駁否認,可憐全球千百萬馬列主義的徒子徒孫,慘變成了馬列主義的臭蟲跳蚤!

 

 

3澄清:階級抽象概念,不能切割落實

 

論說至此,筆者要鄭重地指出一點,有文字可考的人類社會,已存在至少四千年至幾萬年,至於階級這一概念,出現才幾百年,那是由於社會學者們在研究社會時,感覺在肆應社會的各種變動時,總是人以群分,他們因而抽象出階級的概念,用以加深對社會的研究。所謂階級,你只能朦朧感覺其存在於人類社會中,要看到、摸著一個階級,那是誰也做不到的,這一抽象類似水果的抽象,但比水果之抽象更朦朧,因為你可以拿出一個梨子來指實其是水果之一,但你指實張三李四由出生至死亡是資産階級之一分子,則豈有此理,極不科學。階級是從人類社會中抽象出來的概念,任何階級的人都有人性,馬克思主義、尤其是毛思想強把階級截然切割落實,切斷階級間相通的人性,標簽落實誰是資産階級分子、誰是無産階級分子而瘋狂強調階級鬥争你死我活,那是反科學的,絶對是挑動群眾鬥群眾的惡毒權術,這一點如今已為世人深惡痛絶以致頗有人否認社會有階級存在,本文筆者認同社會有階級,有階級矛盾,只是為著學術探討,這與社會管治無關,請讀者別誤會我仍陷溺於毛的階級鬥爭權術糞坑而爬不出來。

 

  • 馬列主義能否枯木逢春,僵屍再起?

 

公元2000年,江澤民在廣東高州縣突然提出 “三個代表”思想,該“三個代表”摒棄馬列主義,不提“階級鬥爭”,不提“無產階級專政”,主張讓資本家入黨,至2007年,有170位新老毛左聯名上書胡錦濤,痛斥江澤民大搞修正主義。新老毛左如何批判江澤民,我們當然不必理會,只是為免有人誤以為我與江派觀點雷同,我想我應該在此申明:A、江是感覺馬列主義臭了,難以令人信服,故避談,我是緊緊咬住馬列主義予以刺戳抨擊,指出其學說行奸使詐,邏輯混亂、破綻百出,亦即我之文章,也是對批江的新老毛左的批倒批臭;B、江無根無據胡吹鬼扯中共如何先進,如何應該永遠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拉屎拉尿,我則是舉證分析中共是貪墨賊治國黨,指出其如何欺世惑民、荼毒社會,罪惡滔天。

江澤民已死,他的瘋魔一時的“三個代表”似已陪同火化,現今當紅得勢的是 “習近平新時代新詞語思想”,該“新詞語思想”似要挽救馬列主義毛權威,可憐折騰了十多年,該等空洞無物的“新詞語”制造出的全都是爛尾工程,世人應可確信:剩餘價值學說、馬列主義在中國氣數已盡,難再騙起什麽滔天巨浪了。

令人吃驚及感慨不巳的,則是馬克思主義近年竟在美國、西歐悄然崛起,這一奇特怪異的馬克思主義換地借屍還魂現象,引起了才情驚世的巾幗英雄李南央的注意,她在YOUTUBE作出了很精彩的揭示,黃琉無意也絶不可能包打天下,敬請讀者去看一看她的演講,另外,再又檢附網絡驍將曹長青的一篇文章於本文之後供參考,謹請天下有識之士都來認真注意、研究這一問題,制止妖邪換屍再起。

 

  2014,2,28——2025,1,4

 

 

 

 

 

 

 

 

 

 

 

 

下篇 注釋

 

  參看楊繼繩:《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

➋ “三千年後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出自唐 羅隱《黃河》詩句,原詩如下:

  莫把阿膠向此傾, 此中天意固難明。

  解通銀漢應須曲, 才出昆侖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帶小, 仙人占斗客槎輕。

  三千年後知誰在? 何必勞君報太平!

(黃琉注:阿膠,具有把水澄清功能之物品。這首詩不是真的賦詠黃河,而是借事寓意,抨擊和譏諷唐代的科舉制度黑暗及當權者的奬功許諾欺詐。而拿這首詩來諷刺共產主義,亦十分恰當。)

派普斯的《共產主義實錄》第55頁描寫了列寧如何組建管治縺:

“……首先是國家政治機構方面的問題:有許多事是出乎列寧意料之外的,其中之一就是出現了一個人數眾多、自私自利、難以控制的官僚集團。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國家只不過是那個擁有生產手段的階級的工具,它沒有自己的利益。這種說法,表現出對人類政治史的極端無知。因為,有大量的歷史證據可以證明:從古埃及“法老”的時代起,國家官吏就是善謀私利,形成一個利益集團,在許多方面實遠甚於資產階級。列寧為實現其本人的政策,必須任用一批幹部,於是蘇維埃的官僚機構迅速膨脹起來,這種情形使列寧大為吃驚。共產黨,通過國家的政治機構,把全國各方面的事務統統置於自己的管轄之下。他們把大大小小的工業設施、零售商業和批發商業、運輸業和服務性行業、各級學校以及其他的文教機關,統統收歸國營。由國家幹部來代替那些原來私營的企業主和經理,結果這個官僚集團的人數就迅猛增長了。我們只要舉一個例子就足以說明這種情況:蘇俄管理工業生產的機關叫做國家最高經濟委員會,1921年,這個委員會雇用了近二十五萬名員工。而1921年蘇俄的工業生產,已經下降到不及1913年帝俄時代工業生產水準的五分之一。在1928年左右,蘇聯共產黨和國家機關的員工人數高達四百萬人。

另外,學者金觀濤、劉青峰曾對1950年代以來的中國社會有過一個精彩的政治社會學概括:“共產黨的官僚機構比國民黨大十倍,比傳統一體化結構大一百倍。……到80年代初中國擁有4000萬黨員、2500萬國家幹部,這是歷史上聞所未聞的官僚機構龐然大物。隨著國家官僚網達到社會底層,近代以來不斷萎縮的民間社會終於消失,50年代中國社會組織達到徹底的官僚化。”

➍ 大清皇朝1876年派郭嵩燾為駐英公使,劉鍚鴻為副使赴歐,劉鍚鴻人品卑鄙無恥,頭腦極其保守反動,他不斷向朝廷打小報告,痛斥郭嵩燾中洋毒、懷異志、無心肝、丟國臉、崇洋媚洋、是十惡不赦的漢奸,其所舉罪證是郭竟然飲西茶、喝咖啡、穿洋服、學洋語、赴舞宴等等。劉鍚鴻曾秘密突訪英國的濟貧院,頗驚訝、贊嘆西方的裇苦救貧善政,他指出英國各地都有濟貧院,這寫在他死後出版的《英軺私記》中。

➎  關於法刑和法權之區別,在中國這是顾准的卓越揭示,應該感謝他。他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中西之法的重大区别:“这个历史上的法,是明君治天下的武器,法首先是和刑,而不是和权联系在一起的。可是,取法希腊精神的罗马法,以及继承罗马法传统的欧洲法律,法首先是和权联系在一起的。”(《顾准文集》,第316页)在中国,代之以财产所有权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于公民的财产,历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所有权概念。

➏ 1932年–1933烏克蘭餓死幾百萬人,請上網看仲斯(Gareth Jones)報導《饑荒統治俄羅斯──五年計畫摧毀了麵包供應》,另可參看《開放》2007年11號 第6頁。

➐ 紅軍之必要長征,中共黨史一直說是因為反第五次國軍圍剿失敗,這應該是欺世誑言。對此問題,黃琉的《毛澤東詩詞重審》有詳細說明,茲引該書的毛詩長征重審的一段如下:

在毛死前,中共革命史由毛定調編造,蘇區(特別是井崗山、瑞金)一直被神化為革命聖地,蘇區失敗則諉罪於中共中央不聽毛的話,諉罪於王明的“左傾”導至第五次反圍剿的軍事失敗,這個由毛定調的革命史是破綻百出的,它和太多的歷史事實、歷史文物對接不上,甚至是矛盾的,它因而必定要遭受嚴肅學者的詰責攻打。早在上世紀毛死之後,趙小石就在《南京政治學院學報》1988年第1期發表《紅軍長征原因的歷史沉思》一文,質疑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並非紅軍長征的唯一原因,接著馬樹功在《河南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上發表《論中原大戰後南方紅軍向北方轉移的歷史必然性》,它指出中原大戰後,紅軍繼續發展的有利條件喪失(黃琉注:即各軍伐割據産生的“狹縫”)。南京政府不可能容許畿輔之地共産蛇鼠一窩窩,又過不久,單人麟在1996年第5期《甘肅理論學刊》上撰文,清晰銳利地挑戰指出:長征前夕,紅軍根本沒有與國民黨軍進行過主力之間的大規模決戰,雖然處境不利,但主力尚存,戰鬥力猶在,仍是一支完整的軍隊(黃琉注:1973年出版的奧托·布勞恩(即李德)著:《中國紀事》即持此見,參看該書第112頁)。因此,單人麟斷然否定中央紅軍長征的主要原因為軍事失利。他認為,導致紅軍長征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問題。

要明白,以上文章大都在大陸發表,它們落筆不能太尖銳(若把中共的遮羞布全都扯掉文章就不能問世),史實則是,紅色割據區的人民能逃的都逃了,蘇維埃經濟已經瀕臨崩潰。紅軍除了易地求生,別無它途。

➑資產階級在現世代如何沒有剝削,請讀者細看本文上篇對剩餘價值問題的詳細分析。

➒這是中國第一任駐英公使郭嵩燾抨擊南宋至明清士風語。參看《郭嵩燾日記》(三) 第858頁。以郭氏該語評當代習近平詞典思想,尤其精確。

➓ 據阿波罗网记者秦瑞2024-04-16报道:教育部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的数量由2012年的100余家发展到1440多家,而中国的本科院校只有1270所,高职院校有1489所。

⓫請參看考茨基1918年著作:《恐怖主義和共產主義》第八章。

 

 

 

 

 

 

 

檢附文 曹長青:新老“資本論”的五點相同

   作者:曹長青

 

【大紀元2014年07月23日訊】

 

《資本論》作者馬克思如果今天復活,可能沒什麼人熱捧,因為他的反資本主義理論和階級鬥爭學說,早被證明是錯的,並帶來災難性後果。可是一本名為《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的“新資本論”最近問世,卻在西方被熱捧,居然登上《紐約時報》和亞馬遜網路書店的暢銷榜。

該書作者湯瑪斯.皮克迪(Thomas Piketty)是法國經濟學家。一本700頁的學術磚頭能登上暢銷榜,又被媒體報導、學界爭議,比較罕見。

 

所謂學界爭論,當然是涇渭分明的。右派斥這本書仍是馬克思那一套;而左派則讚美這本書揭露了當今資本主義社會貧富不均。

 

雖然作者否認自己是馬克思主義者,但卻承認,他延續的是“馬克思開創的傳統”,連書名都連結《資本論》。從卡爾.馬克思到湯瑪斯.皮克迪,從書的內容和相關評論來看,這兩馬起碼有五點相像:

 

第一,都渲染資本主義貧富不均。

 

馬克思的《資本論》全篇論的是資本,認為資本帶來利潤,利潤代表剝削,由此推論資本主義是罪惡的。

 

皮克迪的《21世紀資本論》則找到新支點,強調當今社會“投資回報率高於薪酬”,導致富者更富,窮者更窮,同樣推論資本主義社會不合理。

 

馬克思譴責“利潤”當然違背最基本常識。如果沒有利潤,或不考慮利潤,誰還會建廠經商?哪還有市場和經濟發展?恩格斯又從哪裡得到錢資助馬克思呢?

 

皮克迪批評“投資回報率高過薪酬”導致貧富差距更大,同樣是不顧最基本常識。投資的回報當然會高於薪酬。可這有什麼錯呢!如果它拉開貧富差距,那這種“拉開”不僅是正常的,更是應該的。投資不僅是投入金錢,更是投入智慧學識。投資能賺錢,投資同樣會有風險。關鍵是“投資機會”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研究股市,成為“巴菲特第二”!

 

三億人口的美國,現已超過一半家庭投資股票,說明投資回報率高,是無數人看到,並樂意投入的。皮克迪拿這個渲染貧富不均,跟馬克思拿“利潤”說事一樣,都意在攻擊資本主義。所以美國網刊《The Week》專欄作家庫珀(Ryan Cooper)把皮克迪的理論稱為“軟性馬克思主義”(The soft Marxism)。

 

第二,都提出烏托邦式解決方案。

 

馬克思針對資本主義的貧富不均,提出共產主義方案:取締私有財產,消滅私有制,建立沒有貧富差別的共產社會。但這烏托邦災難已人所共知。

 

皮克迪針對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的貧富不均,也提出烏托邦方案:全球增稅。由於今天經濟全球化(人們可跨國經商買股票等),皮克迪呼籲組成國際機構,全球追繳富人的稅。標準是50萬美元以上就要徵收80%的資本稅!且不說這種公開搶劫個人財富是多麼野蠻,只是這個全球性收稅,怎麼能行得通?連作者本人也承認這是烏托邦。

 

第三,都醉翁之意不在酒。

 

馬克思寫《資本論》為的不是學術,而是要建構一種意識形態,推動全球共產革命。英國當代歷史學家保羅.詹森(Paul Johnson)在抨擊西方左派的名著《知識份子》(Intellectuals)中設有“馬克思”專章,題目就是“馬克思:批上科學外衣的詩人革命家”,指出馬克思本意不在經濟和科學,他寫的是“不懂資本主義的《資本論》”,目的要把“共產主義幽靈”徘徊到世界。

今天皮克迪寫《21世紀資本論》也不是全然做學問,他也是活動家,要煽動仇富、反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紐約時報》報導說,皮克迪跟奧巴馬團隊很熟,他不僅做客白宮,還奔走於MSNBC和NPR(都是左派媒體)之間。奧巴馬政府的均貧富調子的聯邦預算報告,就引用皮克迪的資料和理論。

 

今年42歲的皮克迪出自左派家庭,他父母曾參加巴黎學生要模仿中國紅衛兵的1968年法國“紅五月造反運動”。在《21世紀資本論》出版前,皮克迪就是政治活動家,曾出任法國最左政黨總統候選人的顧問。《紐約時報》報導說,2012年法國大選前,皮克迪起草了連署書,跟42名同道學者呼籲支持左翼總統候選人奧朗德。

 

馬克思被視為共產主義“造反有理”的濫觴。皮克迪則被稱為美國“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精神領袖。皮克迪曾對媒體說,華爾街“佔領有理”,因資本主義運作不良。從“造反有理”到“佔領有理”,他們都有明確的反資本主義的一致性。

 

所以“紐約基金”(New York Fund)經理舒茨曼(Daniel Shuchman)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的“皮克迪是21世紀復活的馬克思”中說,《21世紀資本論》這本書,“匪夷所思的意識形態冗長說教超過了經濟分析研究”,並建議這位法國教授應該去讀奧維爾的《動物農場》和庫斯勒的《中午的黑暗》。那意思是,去瞭解共產主義帶來怎樣的災難。

 

第四,資料資料上都有虛假。

 

由於“主題先行”、意識形態掛帥,自然在資料資料上,有目的大於真實的傾向。馬克思的《資本論》已被證明,很多資料是虛假的。當年就有兩名劍橋學者發表報告,指出馬克思在使用資料上“有一種近乎犯罪的魯莽”,只是在《資本論》關鍵的第八章,就“犯了四項造假之罪”。在上述《知識份子》中,保羅.詹森更是嚴厲譴責馬克思在使用資料上“帶有偏見地扭曲和明顯的不誠實……編起謊來膽大妄為”,“不只是《資本論》,還包括馬克思的所有著作,都表現出對真相的藐視,有時可是說是輕蔑。”

 

今天這部《21世紀資本論》也同樣存在資料不實問題。英國中央銀行前行長默文.金(Mervyn King)就指出,“這本書的關鍵弱點在於,精心組裝的資料並不能支援皮克迪關於資本主義本質的言辭。”

 

英國《金融時報》兩名經濟編輯(Chris Giles和Ferdinando Giugliano)合寫了一篇調查報導,指出皮克迪的資料有四大類問題(不是四個!),包括來源混亂,張冠李戴,計算錯誤,不給出處等。該調查報導認為:“這些有缺陷的資料為皮克迪的結論提供了虛假支援”。

 

皮克迪對此的回應模棱兩可,說他將來會“完善”(資料)。但強調這不會影響他的書的結論。但原始資料有問題,怎麼能不影響立論呢?

 

第五,都是言行不一的偽善。

 

馬克思著書立說,一生譴責資本主義剝削,可他自己卻一直剝削親朋好友。據《知識份子》一書,馬克思總是糾纏父母要錢。“馬克思因金錢跟家人的爭吵使父親晚年抑鬱而終”。他父親死前在信中還抱怨馬克思不關心家人,只是要錢。後來馬克思又糾纏母親要錢,氣得“母親跟他斷絕一切關係。她痛苦地希望‘馬克思能攢點資本,而不是只會寫關於資本的文章’”。

 

馬克思常年剝削恩格斯更是公開的秘密。他幾乎終生被這位商人戰友養活(恩格斯收入的一半給了馬克思)。保羅.詹森在《知識份子》中說,“兩人之間完全是馬克思這邊在剝削的不對等關係”。但最慘的是琳蘅,她22歲到馬克思家做保姆,一直做到67歲去世,45年間從沒得到一分錢薪酬。保羅.詹森感歎說,馬克思批判資本家剝削工人,但那只屬於薪酬不足,可他家裡的傭人則分文皆無。馬克思連一分錢薪酬都不付,可謂世上最黑心的雇主。更甚的是,馬克思還偷偷佔有了這個女傭,生出私生子。為掩蓋醜聞,馬克思說孩子是恩格斯的,但恩格斯臨死時說出真相。

(關於馬克思的醜聞細節,可閱讀該書的臺灣譯本《所謂的知識份子》。中國江蘇出版社翻譯出版該書時,把馬克思這章全部刪除。沒看過英文原書的中國讀者,根本不知道該書有馬克思這一章。而且該譯本還把書中不符合共產黨意識形態的字眼進行了刪削,同樣沒做任何說明。該譯本主編、南京大學教授楊正潤在前言中大談知識份子的誠實正直,卻隻字不提那麼重要一章的刪節,哪怕婉轉的表達、歉意都沒有。)

 

《21世紀資本論》的作者皮克迪也有馬克思隔代遺傳的言行不一。他呼籲平等,強調人權,可他卻家暴,毆打同居女友。當地警察局記錄,這個女友曾報案,在警局呆到下半夜,並在醫院驗傷。皮克迪的這位前女友可不是什麼女傭,她(奧蕾麗•費利佩蒂)是現任法國文化和新聞部部長。當年打她的男友現在出了大名,但這位前女友還是不原諒。費利佩蒂的發言人說,皮克迪承認曾家暴並因此被捕,但費利佩蒂沒有繼續起訴,因為不想她的幼女由此身心受傷。只好自己忍了。

 

但這樣的馬克思傳人,卻受到西方,主要是美國左派的熱捧。左派媒體旗艦《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格曼就寫過多篇文章,稱皮克迪的書今後十年都重要。耶魯大學教授哈克(Jacob Hacker)和加大伯克萊教授皮爾遜(Paul Pierson)不約而同,甚至把皮克迪捧為“當代的托克維爾”,說1831年法國人托克維爾寫出《論美國的民主》,指出我們的優點,當今法國學者皮克迪寫出美國的弊端。但這兩名美國教授可能根本沒有看懂,托克維爾在書中恰恰是提出“以私人慈善而非政府來協助貧窮人口的主張”,等於強調市場,而反對今天皮克迪推崇的、由政府(高稅收)來達到平等的手段。

 

照現在西方左派的熱捧勁頭,《21世紀資本論》很可能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推波助瀾,左傾的瑞典評委們大概很樂意給馬克思的隔代傳人帶上桂冠。

 

在右派對皮克迪的批評中,以我有限閱讀看到的比較有力度的文章,是法國知名經濟學家、保守派學者索爾孟(Guy Sorman,也譯索爾曼)寫的題為“美國左派和皮克迪的荒唐熱戀”(The Irony of the American Left’s Love Affair with Thomas Piketty)一文。索爾孟介紹說,皮克迪的書在法國及歐洲的反響都不大,因高稅收已使德國、法國、西班牙等資金外流,皮克迪此刻提倡重稅,連歐洲的左派政府都難有熱情。但該書在哈佛出了英文版,卻被美國左派熱捧起來。

 

為什麼美國左派熱捧這本書?因資本主義在全球橫掃般的勝利,讓嚮往社會主義的左派們有一種絕望感。奧巴馬的支持者們想利用這本書大造聲勢,起碼在輿論上扳回一局。

 

作為法國重量級公共知識份子,索爾孟著述甚豐,也寫過關於中國的專著《謊言帝國:21世紀的中國真相》(2011年臺灣允晨出了中譯本)。他的其他專著《印度製造》、《伊斯蘭製造》、《經濟學不會撒謊》、《金融海嘯後的世界影》等也都有中譯本。他對中國有第一手觀察(曾去實地考察),對北京政權有嚴厲批評。他多次到台演講,力挺臺灣,支援中國民主化。

 

在這篇書評中,索爾孟毫不客氣地批評了皮克迪的左傾理論。他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宗教,雖然皮克迪被左派們視為“彌賽亞”,但“作為空想家的皮克迪,沒有為馬克思宗教提供任何新的東西。”“皮克迪在美國被熱捧,根本不是看中他的學問,而是美國左派們要抓一根稻草,結果看中了法國的皮克迪。”即使對法國的左派,都是一個反諷。如果年底皮克迪真得到諾貝爾獎,那這個反諷就更有趣了——資本主義在全世界大勝,反資本主義的馬克思死魂靈卻復活得到桂冠。看西方左派是怎樣鬧世界的吧。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