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自由谈」沙龙纪要与缅怀
乔治先生在巴黎「自由谈」沙龙演讲。(安琪摄)
惊悉法国人文科学领域的资深编辑、出版家、评论家、翻译家、音乐广播节目制作人乔治·利伯特(Geoges Liebert,1943.4.22-2025.1.24))先生不幸病世,深感惋惜。
乔治.利伯特的追思仪式,昨天上午在巴黎岛中岛圣.路易教堂举行,其亲友和法国文化学界、广播音乐出版业、媒体等名士,以及曾聆听他在巴黎「自由谈」沙龙演讲的朋友等数百人聚集在一起,场面隆重肃穆,温馨感人。歌唱家Isabelle Fremau的告别圣曲,委婉清丽,生命之光激荡,慰藉心灵。
作为法国著名知识分子,乔治先生早在1968年就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先后在卡尔曼-莱维出版社 (Editions Calmann-Lévy) 担任读者兼译者;常年担任伽里玛(Gallimard)和阿歇特(Hachette)出版社的图书总监。
值得庆幸的是,乔治工作伊始就成为法国高等实践学院思想家雷蒙.阿隆(Raymond Aron,1905—1983)研讨会成员,并于1969年与他人共同创办了与之相关的知识分子季刊「Contrepoint」,出任主编。在此基础上,他在1978年创刊的「Commentaire」出任编委长达近三十年(2007)。
这样一种开端和延续,使得乔治在文史哲、政论、艺术评论等方面齐头并进,成就显赫。1977-1989年,他在阿歇特创办了致力于人文科学评论的「Pluriel」馆藏图书文集,主持出版了200部作品。期间,他与Jean-François Revel共同担任Éditions Laffont的“Libertés 2000”丛书总监。
乔治著述甚丰,创作发表了数十种著作和许多重要论文,他的各种文章出现在法国主要杂志和报纸上:Contrepoint、Combat、Le Quotidien de Paris、Le Figaro、L’Express、L’avant-scène Opéra、Diapason、Commentary等。
乔治对音乐充满热情。作为一名音乐学家,他是瓦格纳的权威鉴赏家,曾出版了一本关于管弦乐指挥的著名著作。自1980年起,乔治担任 France-Musique 的节目制作人长达三十年之久。他曾制作了多个节目探讨作家与音乐的关系,如尼采、马塞尔·普鲁斯特、保罗·瓦莱里、萧伯纳等。
乔治的「尼采和音乐」(1995),是研究尼采的经典著作。尼采说:音乐“真正具备了能直接与我们的内心‘对谈’的特质, 一种语言的特质, 并且是一个发自内心深处的语言。”
2023年9月30日,巴黎「自由谈」沙龙荣幸邀请乔治先生莅临沙龙,做题为「尼采――在音乐与词语之间」的法语演讲,旅法学者学人、诗人作家、钢琴家、艺术家、独立策展人、出版人和媒体人士等共15人出席。
乔治的演讲精彩丰富、生动有趣,他渊博的学识,深厚的人文素养,以及专为本期沙龙活动特制的由尼采作曲的钢琴演奏专辑(从未问世),作为背景音乐穿插在演讲中,触动心灵,引人遐想。沙龙讨论互动气氛热烈,那一刻,尼采彷佛在我们之间。
长期以来,公众只知道尼采是一位哲学家,却忽视或低估了他与音乐的深厚关系,以及他年轻时想成为一名作曲家的抱负。乔治说:尽管他没有真正实现自己的野心,但音乐仍然是这位哲学家思想的永久源泉。
感谢乔治,让我们感受尼采精神中的音乐语言!感谢乔治的夫人、沙龙朋友祯怡女士的协助支持!
乔治享年82岁,他为人随和,谈吐优雅,内涵丰富。他一辈子纸笔信笺不离手,从不用手机和电脑,讷于言的夫君与他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颇感欣慰。两人书信往来伊始,弥足珍贵,本想天气转暖再相聚畅谈,万没料到竟成永诀。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伊曼纽尔·托德(Emmanuel Todd),在追思中深情回忆与乔治的相识相知与共鸣,并说“乔治是属于十九世纪的”。
是的,乔治――这位堪称伟大的法国人文科学的集大成者,他带走了一个时代。
无尽缅怀,逝者安息!
2025年1月31日于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