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和平峰会 擂台东西展开 (音频)

6月15日和16日在瑞士举行的有关乌克兰的和平峰会,虽然不是如二战结束前夕的雅尔塔会议那样能够划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但是,此会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界碑。它基本上明确划分出了立场对立的两方阵营。特别是对北京而言,瑞士峰会迫使中共脱下了伪装中立的外衣,清晰地显露出了支持俄罗斯的真正面目。因此,这次会议,不仅让世界又一次站队,同时压缩了北京的外交空间。这次会议使北京与北约与乌克兰彻底翻脸,同时,由于西方加强了对乌克兰支持的力度,特别是财政支持的力度,战局向乌克兰方向倾斜的可能性增强了,这一趋势使北京筹划组织的另一个和平会议成功的希望愈发暗淡了。

誰是鴉片戰爭真正的替罪羊?

晚清兩次最重要的對外戰爭,一次是鴉片戰爭,一次是甲午海戰。大家都知道,甲午海戰失敗最大的替罪羊是大清的中堂李鴻章,因爲是他代替朝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那麽鴉片戰爭最大的替罪羊是誰呢?有人説是林則徐,有人説是琦善,其實都不是,而是兩朝帝師和兩江總督牛鑒,因爲他出席了中英南京談判,代表道光皇帝和英國人簽訂了南京條約。

俄中帝国 —— 梦魇还是幻想?

有国际观察家指出,“我们正见证一个洲际变迁”,世界将出现一个“俄中帝国”。

的确,中俄两个核大国正在当前国际乱局下的联手,无疑这是对现存国际秩序的巨大威胁。如果这两国整合成一个专制的"俄中帝国“,这不啻是全人类的巨大梦魇。

但是,目前的俄中联手具有临时性和个人性,仅仅是权宜之计。重要的是,从历史文化以及两国之间的重重恩怨看,俄中两国没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和历史,共同的意识形态。一个自我认同为欧洲囯家,另一个在过去自命为天下,以后遭遇欧洲之后,东亚儒家文化圈的腹地。这样两个异质性极强的国家,要构建出一个“俄中帝国”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穿越三十五年的六四屠杀 (音频)

2022年习近平野蛮残忍的动态清零政策,刺激出了白纸运动,并以极高速度唤醒了中国人的六四记忆。动态清零和六四真相,成了连接白纸人和六四人两代的链条。中共为何走到今天这种“民怨沸腾,全球孤立,人类公敌“的地步?梳理从六四屠城到白纸运动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清晰发现,自六四大屠杀后,中共为挽救其统治的合法性,实际上一直在通过强加于中国人和世界的灾难,用硬刀子和软刀子屠杀中国人并威胁世界秩序,至残酷的大疫情及其动态清零政策,升至顶点。所以,只要我们还有健全的历史记忆,那么称 歌哭生死的“动态清零“暴政化成了拖长时限的”六四屠杀“是有其事实依据的。

八章祭六四

百年中国人的基本诉求和命运,戏剧性地浓缩在天安门那几十天的时空中。那是一个悲怆的历史舞台。六四,是中国的十字架,是国人必须背负的十字架。只有由六四的血凝成的十字架高悬在国人的精神天空之上时,才是中国逃过大劫,获得救赎的最后机会。

一位“叛教者”的心路历程

当前,西方文明正在受到三种来自不同方向、但却彼此相关的力量的威胁:

1)以中共治下的中国和以普京治下的俄罗斯为代表的大国威权主义和扩张主义,死灰复燃;

2)全球伊斯兰主义的兴起,这是一股能动员大量民众反对西方的力量;

3)西方自身所谓的“觉醒”意识形态,其病毒式的传播正在侵蚀下一代的道德品质。

怀念苏绍智夫妇

5月27日,是敬爱的苏绍智老师 (1923.1.25~2019.5.27)去世五周年纪念。这个日子,离他老伴胡鑑美老师的忌日也不远,本文就算对二老的共同怀念吧。最令我们佩服,也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做为前社科院马列所长,他始终坚持科学态度,从原本单纯的马克思信仰者(甚至迷信者),逐渐转化为马克思理论的研究者(参见《苏绍智先生生平》),能突破《资本论》原有理论缺陷的迷思,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即在未来可预见的数百年内(甚至永久),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以及伴生的民主政治和法制规则),不但会继续发展,而且应该(也必将)扩展到全球各个角落,不因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而有本质区别,从而带动世界经济,攀登到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