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南北议和的结果是清帝逊位,以禅让模式终结当时统治中国的清帝国。清帝《逊位诏书》成为帝国主权转移至民国的重要合法性文献,对中华民国建政意义深远。作为原帝国所辖领土的辽阔的边疆民族地区因此被当然合法地纳入民国法统之下,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一个完整继承清帝国的主权国家。然而西方列强及国内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图谋瓜分、分裂中国的野心不死。因此,在辛亥革命中,中央、边疆民族与列强及分裂主义之间展开了关于中华民族宪政合法性及国际承认的政治博弈,虽然最终我们基本捍卫了领土主权完整,但仍需保持警惕,应建构我们自己的理论话语以应对西方的理论挑战。
分类存档:历史
美国人在反思罗斯福新政
奥巴马政府在金融危机中上台,从金融救市到汽车业接管,其政策颇有点罗斯福新政的味道。上台伊始,失业率为7%强。在提出银行救助法案时,奥巴马保证说,如果法案得到通过,失业率绝对不会超过8%。可是不到一年之内,失业率却跃升至两位数。与三十年代不同的是,美国今天还面临着全球化背景下来自世界各国的激烈竞争。此情此景,人们去重温罗斯福时代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美国往事——独立宣言的诞生
北美的英国官员也把北美独立的消息送到了伦敦。八月中,《独立宣言》全文出现在英国的各大报纸上。几天内,它被翻译成了欧洲各国文字,传遍了整个欧洲。英国王室和议会没有公开评论《独立宣言》,但民间人士议论纷纷,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反对意见中最多的是对北美保留奴隶制的谴责。他们评论到:“世界上最荒唐的事,莫过于一个北美革命者右手签署着《独立宣言》,左手拿着鞭子抽向满眼恐惧的奴隶。”一份报纸则说:“当他们还没有释放自己的奴隶时,有什么资格宣称‘人人生而平等’?”
在历史面前,需要诚实
章怡和问:“原来的人去哪儿了?” “都饿死了。章老师,整整一个村子都是黄尘滚滚,不见行人哪。” 这位来访者告诉章怡和:他成了孤儿,自己立誓——长大后一定要写家史,写饥饿史。几十年来他一刻不曾忘记当年的誓言。他对章怡和说:“我要提前退休。”遂指着图上那间小屋说:“我要回到这屋,开始写往事。我家的往事写完了,就写邻居的;我们村写完了,就写邻村的。一个村、一个村地写下去。”……
我与中国思想史研究
我们可以说,“哲学突破”在中国是以“心学”取代了“神学”,中国思想的一项主要特色由此奠定。后世程、朱、陆、王都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 先秦诸子的“哲学突破”是中国思想史的真正起点,支配了以后两千多年的思想格局及其流变。“哲学突破”的历史背景是“礼坏乐崩”,也就是周代整体秩序的崩解。为了认识“突破”是怎样发生的和“突破”后中国思想为什么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途径,我们必不能把思想史和其他各方面的历史隔离起来,进行孤立的处理。政治体制、经济型态、社会结构、宗教状态等等变革都是和“哲学突破”息息相关的。……
中国媒体冲破禁忌谈大饥荒:温家宝曾预示着薄熙来的倒台
中国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人为造成的大饥荒曾导致数千万人死亡,但中国官方对这一饥荒的事实始终讳莫如深,不敢正面承认,也不许媒体报道。而更有以薄熙来为首的极左派官员学者和不知真相的民众企图抹杀大饥荒的事实,对所有揭露大饥荒的人进行打击和侮辱。自从薄熙来事件后,中国舆论似乎出现某些宽松的迹象。南方人物周刊五月二十一日以“大饥荒”为封面公开报道和评论这一时期中国发生的灾难。法国世界报加拿大学者均注意到该周刊的新动向并及时给予报道。6 月1日的界报网站刊登一篇题为“中国一家周刊冲破60年代中国大饥荒禁忌” 。
一个共产主义乌托邦的兴衰——公共食堂和《食堂报告》
如果说,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毛泽东头脑发热,制造了这场灾难,由于想把经济建设搞得快一点,但是没有经验,结果是好心办了坏事,破坏和损失虽然很大,但情有可原,可以理解。这不仅从当时所有中央领导都自觉自愿地支持大跃进、全国上下踊跃响应可以证明,也从毛泽东最先发现了“共产风”问题加以纠正可以得到解释。那么,到了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等提出批评,就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就是大逆不道,不能容忍,《食堂报告》也成为山上山下、会内会外,配合彭德怀向党进攻的一个方面,必置死地而后安。除了维护自己的权势、地位和面子以外,别无其他解释。现在,很多材料仍以好心办坏事论之,够吗?至于为了维护党的团结云云,不仅显得苍白无力,而且极具辩护和说教的性质。难道毛泽东的权位高于人民的利益,党的所谓团结大于民族的命运。
所有发生过的,都不会轻易消失
任何已经发生过的事情,都不可能轻易消失,都在某个地方被记载下来。我说的不是记载在天上,而是记载在大地上,成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前提,成为我们呼吸的空气。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也是这样。曾经的暴力,曾经的血腥,曾经的尸陈遍野,受伤者的呼叫,无辜者的呻吟,被饿死的人朝向天空绝望的眼神,浑身青紫倒毙在操场上的女老师,所有这些,不可能被一场大雨冲去,十场大雨也不行。所有的山水、河流、树木,灯柱和夜空,所有的道路、通往过去的和朝向未来的,它们都看见了。
唐山大地震废墟上的抢劫风潮
35年,许多事情都渐渐淡漠,唯有唐山大地震,如同一道永久的伤痕,深深地镂刻在许多人心里。本文作者当年曾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在文中,他以亲身经历和感受,全景式记录了震后惨状,披露了灾难之后除哀悼、救援外的另一种赤裸裸的历史真实。
中原逐鹿的人文思考
同样是殖民征服,英国人租借中国广东的一个海边渔村,99年后还给中国的是被赞美为东方明珠的香港。现在内地许多有钱人怀孕之后跑到香港生孩子,目的就是要让自己家的孩子变成一名香港人。道理很简单,香港人活得更自由、更有尊严也更有价值。但是,我从来没有听说有那个广东人、北京人、香港人、台湾人、美国人,专门为了生孩子或者为了考大学而来到河南的中原地区。今天的中原人远远没有被英国殖民征服过99年的香港人活得有自由,有尊严,有价值。(本刊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