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宪政钟声响起——新年献词

年终,国际舆论对2008中国划下了四大惊叹号:西藏骚乱,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经济滑坡。不过,笔者的预感是,几十年后,倘若人们回望2008,首当其冲铭刻青史的,却是另外四字:零八宪章。这份承载重叠共识的精神宣言,是公民社会的粘合剂,自然,更是一次公开负责的政治行动,同时,还是改善中国外交境遇的治本之道。各种不同观念、思想、身份的人的实名签署,大家以自己的信誉乃至安全做担保,公开其重叠共识,凝结成沉甸甸的分量,引发更广泛的宪政共鸣,这就指向了未来。

【刘晓波辞世3年】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刘晓波《未来的自由中国在民间》序

这是作者为刘晓波先生2005年出版的书所写的序言,现刊载于此,纪念小波辞世三周年。 笔者对历经沧桑的刘晓波以及坚守在那片“风雨如晦”的大地上“鸡鸣不已”的他的同道们,对于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世纪”勋业,不由自主地由衷钦佩,并怀有深挚的敬意。远在海外,眺望神州,雾气重重,晨曦微露,笔者相信,未来的自由中国正在中国的广袤民间静静地萌动,她冒出山林的那一天已经不会太久远了。

从外交知情权看中俄密约

1999年底,中俄两国首脑签订了秘密的《中俄全面勘分边界条约》。对此,人民日报只作了简短报导,没有提及条约内容,中国人完全懵然不知该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只是在近一年之后,透过多种渠道的搜证,才有海外媒体将此条约的基本内容曝光。

回儒恩怨

“张承志现象”所以引起我们的兴趣,不仅由于他是中国本土伊斯兰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同时也在于他流露出萌芽状态的信仰不宽容和中国式的原教旨主义色彩,对于中国的未来,这二者都是值得高度关注和警觉的。

《纵览中国》发刊词

普林斯顿中国学社主办的《纵览中国》网站,值此历史性震荡的时刻,应运而生。
本刊将竭其所能,承前启后,尽到中国知识分子的言论责任。其基本目标,是建构海内外独立的中国知识人的一个思想平台,一个富于包容性的有效的国际论坛,一个沟通中国境内外观念和价值的精神桥梁,从而呈现中国独立知识界的观察与运思。恳请各界明鉴,共襄义举,守望相助,应对时艰。殷殷之愿,谨此布达,是所至望。

点评克林顿对华政策

虽然克林顿时代的政治经济成就有目共睹,然而以克林顿在对华政策上总是显得摇摆不定、犹疑不决,使整个政策缺乏内在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缺乏中心理念和长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