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6年10月10日,是中國民國105年國慶。作為中華文明近代以來最重要的政治遺產,中華民國的持續存在,她的 憲政法統,她的 民主轉型,為當代中國人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選項。不久之後,當潮流湧起,我們必將面临又一次偉大的歷史抉擇。為此,本刊特重發此社論以紀之。
分类存档:陈奎德
毛泽东的大饥荒和文革
毛泽东遗产和当代中国-文革五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於2016年6月24日至6月26日在美国洛杉矶召开。这是迄今为止一场关於文革研究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研讨会。来自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六十多位学者参会。 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陈奎德发表主题演讲,分析了毛泽东的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之间的关联。
说古论今看两会
作者按:近闻共产中国“贿选“了,不由惊诧莫名!从无选举,何来贿选?当局又对汉语实施了一次创新。特检出旧文,看看过去的选举与贿选。对于民国初年那一段议会政治,有人常用于举证中国根本就不宜于民主宪政。而笔者看到的,恰恰相反。当年的中国国会两院,洋溢着比当下中国的两会活跃千百倍的自由精神,进行着生气勃勃的政党政治的民主试验。无论在代表的选举方式、权力功能的分殊,代表的素质,言论自由的程度,特别是没有如中共一样绝对凌驾于国会之上的“太上皇”,都大大强于今天两会。
我们没有根据以一次的成败来断言历史取向。一次失败并不必然证明二次、三次必然失败。况且,那次失败,一些偶然的原因(如宋教仁的被害)是占了相当大的分量的。
台港藏維蒙:離心大逃亡
編按: 2019年香港百萬人反送中大遊行,年底分區選舉建制派的慘敗,2020年台灣大選抗共陣營的輝煌勝利,2020年香港以及全球民主國家反抗港版國安法的偉大抗爭,2020年美國總統簽署維吾爾人權法案,標誌著大中華的多個边缘地區挑战中共統治中心,已漸成基本态势。北京草木皆兵,章法已亂,野火無時無地不可抑制地蔓延開來。……
倘若俯瞰印太地區,從更寬闊的視野,不難發現,平衡並制約恐龍黨國、環繞大陸中原的多重環形圈正在逐步成型:
台港藏維蒙……,這是緊貼中國大陸邊緣線的離心鏈條。逐級外推,則是第一、第二和第三島鏈。(本刊首发)
纪念匈牙利革命六十年
1956年10月30日,纳吉宣布放弃一党制度,实行自由选举;同时,他还要求苏联自匈牙利撤军。31日,苏军开始撤离布达佩斯和其他城市,11月2日,纳吉谴责了东欧共产国家的军事防御体系,并宣布匈牙利中立。
这就超出了赫鲁晓夫改革所能容忍的限度。11月4日,赫鲁晓夫在毛泽东、周恩来等的支持下,悍然派遣苏联装甲部队开入布达佩斯和其他大城市,严酷地镇压了匈牙利的独立运动。当天,纳吉就被赶出政府,并于随后被驱逐到了罗马尼亚。在苏军刺刀下成立的以卡达尔为总理的新政府,虽然继续了纳吉的一些政策,但卡达尔明确宣布:他的党将保证一党制度,匈牙利将保持与苏联结盟,苏军将留驻匈牙利直至秩序恢复。
舉世已無索仁兄
這一傳統中常常自然迸發出來的句式是:我是誰,何以有資格在精神上淩越他人?倘若我處在那個位置,我會怎麽辦?我的表現是否會比這個千夫所指的人好一點?
這顯然同他的東正教信仰有關,廣義地說,與宗教感有關。
我遇到過很多極其聰明的中國才子,才智過人,言辭犀利,橫掃千軍。但是,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的才智永遠是向外的,對准他人的。他們的炮筒,總是淩厲的指向外界,卻從來沒有想過,調轉方向,對准自己。他們似乎天生就不可能提出一個反躬自責、設身處地的問題,似乎天生就缺乏這一精神向度。
然而,這一精神向度是極其關鍵的。在我看來,內省的精神與能力,自我批判的心智類型,是知識分子最爲本質的特征,是其“核”。缺乏這種精神向度者,談何知識分子?缺乏這種精神向度的國家,談何自我救贖?
自由主義在中國文革中的萌芽
限於篇幅,不可能全面討論文革中自由主義萌動的全貌,只擬從如下幾個關鍵性的脈絡和人物切入,描繪並闡述其概貌。
1)對等級制和血統論的反彈:人的尊嚴與眾生平等——「個人」的發現——人道主義、人性論的破土而出——人權理念——遇羅克《出身論》的核心。
2)對失敗的公有經濟的反彈:觸目驚心的懶人社會和赤貧狀況——從命令經濟到市場經濟、《從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顧准的思考——楊小凱等(關於產權)的思考。
3)對秩序失范、對國家恐怖主義的反彈:從革命民主主義到法治主義——法治觀念的萌動——李一哲大字報。
4)對政治迫害泛化的反彈:人人自危——囚徒困境——權利法案(含產權問題)——憲政思想——普遍寬容——從楊曦光到楊小凱的心路歷程。
穿越大劫火 修得同船渡
五十多年前,在暴政驅迫下,達賴喇嘛率領一衆藏人出離故園,這一哀絕慘痛的悲劇,這一宗教與文化流亡的血與淚,卻不期然地澆灌出了一部人類歷史上罕見的靈性遠播的史詩,一路把其神秘信仰的火種從世界屋脊墜落、散佈、燎原至全球,這是人性與神性交相輝映的璀璨征程。 毋庸置疑,二十世紀这一故事,勢將載入世界史冊。就此而言,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已經成了佛教史上的一位劃時代人物。從此,佛教由一個地區性的宗教變成世界性的宗教,達賴喇嘛尊者由一位西藏的宗教領袖變成了世界性的精神領袖。 中國古諺有云,“五百年修來同船渡”,既然命運把西藏文化與中國文化這兩個源遠流長的文化在空間上連接在一起了,那麼,宿命般地,達賴喇嘛尊者與西藏文明,就將在中國文明通向神聖性的歷史進程中,扮演某種天命所歸的角色。這也是對中國文明的一種靈性啟示。
毋庸諱言,目前漢藏的總體關系正處於一個困難的階段,但是,從一千多年雙方關系的長程歷史眼光看,毋甯說目前狀況只是一段短暫的歷史插曲。不得不客觀地承認,這一困難主要導源於中國內部自二十世紀下半葉以來發生的天崩地裂式的“文明出軌”。目前,這一“文明出軌”已經呈現出“迷途知返”的徵兆,中國重回人類文明正道已經勢不可遏,那一文明復興的節日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了。(本刊首发)
遇羅克:紅色中國爭人權的先驅
編按: 今天是3月5日,是遇羅克殉難46週年紀念。——
遇羅克因為撰寫《出身論》於1968年1月以「現行反革命罪」被判處死刑,1970年3月5日被槍決。年僅27歲。
遇羅克是為千千萬萬「賤民」殉道而死的,是為中國大地上的人權殉道而死的,是為未來的自由民主平等的中國殉道而死的。在這個意義上,遇羅克雖然只活了短暫的27年,但他已經不朽了。
殉道者的生命樂章
陳子明的逝世,是中國重要的當代事件。
作為一位創造者,他參與創造了當代中國的真正政治。
作為一位組織者,他組建了社經所及其衍生組織等多個政治性和文化學術的獨立社團。
作為一位思想者,他在牢獄中以及牢獄前後的十二卷著作,將在中國現代思想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作為一位殉道者,他以受刑入獄而為中國現代最重大的事件1989年民主運動的道義辯護,彰顯了為民族承擔大苦難的崇高德性,從而昇華至中華道統的“立功立言立德”的不朽境界。
他的離去,是中國憲政事業的損失,是中國自由思想界的損失,更是中國精神領域的損失。
他的政治事功及其思想,已經進入了歷史中國,同時,必將進入未來中國。
(本刊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