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11:文明的命運

今天,九月十一日,是2001年震撼世界的9. 11事件19周年。面對這一歷史性時刻,筆者曾寫了一系列反思和瞻望。雖事過境遷,似仍未過時。有的預言甚至不幸或有幸而言中。茲擇其五文,未加修改,刊布于此,以紀念這一攸關人類命運的歷史事件,以悼念在9. 11中喪失的那些美麗的生命。

六四 : 穿越代際 穿越左右

這些交相迴響的聲音,飄拂翺翔在歷史性的各代上空,聲氣相求,代代呼應。從九零後這一代開始,一代一代向上回溯,一直上溯到天安門母親一代:六四,已經穿越了代際,跨越了代溝。作為一種神聖性的資源,她已經橫貫于中國幾代人的精神天空。
這些穿越代際的無畏聲音,澄明了一個自然律: 恐懼感,並非先天的生物性遺傳特征。而良知與正義感,則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本能。
蔭庇六四責任者們的大樹正在枯萎,落葉飄零。樹將倒而猢猻散。猢猻們紛紛與當年事件撇清干系。
在時間點上,已經成熟。六四,已成長爲一個最大公約數。六四,已升華為中國的神聖性符號。(本刊首发)

陳奎德聲明

特聲明如下:我從未自己開過微博,遑論在新浪開微博。所謂“陳奎德新浪微博”是虛假的,與我本人毫無關係,系某些人或某組織出於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設,望讀者諸君慎思明辨,切勿受騙。專此公告,望各周知。(本刊首发)

哭子明——纽约《陈子明追思会》书面发言

子明及其同仁以高度的創意、精妙的政治技巧和卓越的商業才能創造了一種新的民间組合模式,在現代世界史上,堪比1956年匈牙利的裴多菲俱樂部,堪比197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77憲章簽署群體,堪比1980年代波蘭的團結工會。它雖被坦克所摧毀,但卻載入了歷史。
自那之後,鐵窗、寒流、沉思、寫作……。秋去冬來,四分之一世紀過去了。
這些年裡,我們看見了太多的世態炎涼:當年的“屠伯們,逍遥复逍遥”。昔日的“戰友”們,一個、兩個、三個、四個……,轉過身去,降身以求,曲學阿世,唱起了變調新曲。
然而,我們的子明,淡然處之,依然故我,卓然站立,傲然江湖。 (本刊首发)

大勢滔滔:軍隊國家化

編按:今天八月一日,是中共建軍87週年,特發舊文,以申張中國軍隊的國家化。××××××××××××××××

縱覽全球,在21世紀,有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政黨,任何一個政治組織,是公開反對「軍隊國家化」主張的嗎?筆者孤陋寡聞,但就我的見聞範圍,除了中國共產黨之外,答案是沒有。就連鼓吹「先軍政治」的流氓軍國主義國家北韓,也不敢宣傳該勞動黨壟斷軍權的「黨軍論」。
甚至,就是在中國,如果查看一下中共主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也不敢明文寫上中共報刊鼓噪的「党指揮槍」,即「黨軍論」——國家的武裝力量須掌握在某個政黨手中——這樣的詞句。該憲法所載的有關條文是:「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屬於人民。」
因此,即使在中國,反對軍隊國家化,也是違憲的行為。

杨小凯:经济学家的宪政理念

一个创立学派并在世界前沿研究的经济学家,一个少年时代就以一篇文章震动中华的呐喊者,一个系狱十年的政治犯,一个积极推动中国宪政演化的思想者,一个在晚年皈依耶稣的虔诚基督徒,这五种身份,重合在一个人身上,其概率极小,几乎等于零。倘若能它真的发生,则可能是一桩奇迹。
然而,它确实出现了。奇迹创造者的名字——杨小凯。

承命於危難 傳薪自道統

在這裏,我還想特別強調天安門民主大學自身的獨特傳承,她的特別定位:
首先,本大學直接溯源於1989年六月三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創立的天安門民主大學,是她的生命傳承;
第二.本大學致力於繼承1937——1946年中國西南聯大的精神,承接這所近代中國最偉大大學的理念與傳統;
第三,本大學認同並守護蔡元培時代兼容並包主義的北京大學的寬闊胸襟;
第四,向古代中國的偉大傳統回溯,本大學精神的脈絡可追溯到孔子創立的“有教無類”的私學教育傳統,東漢時期太學生學潮以及明代東林複社讀書人抵抗暴政的傳統,以及白鹿書院、嶽麓書院……等民間辦學的傳統;
最後,第五,我想特別提到一所西方大學——德國的柏林自由大學。…….(本刊首发)

道成肉身:劉賓雁的受難與救贖

“殉難”本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道德重量極大的沉甸甸的壓底的東西。劉賓雁本人過去信仰了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又受到俄國理想主義的召喚,他精神上潛在地就有了某些東西了。然後1957年他第一次受難——我稱它為賓雁的第一次洗禮;1987年他與方勵之、王若望三人被開除出黨,全國震動,這是第二次洗禮。通過這兩次受難,兩次洗禮,他的精神,震撼了中國人心靈。我特別記得鄭義當年有句話:第二次聽到劉賓雁又被開除黨籍了,“為什麼偏偏每次都是劉賓雁代替我們挨槍子兒,替我們受難?賓雁,為什麼總是你?” 這種蒙難、殉道,在中國人心中是非常大的一個震撼,它就使得這個人超拔出來了,道成肉身了。

《浴火重生》閱後——祝賀陳子明王之虹榮獲《劉賓雁良知獎》

《浴火重生”天安門黑手“備忘錄》,書如其名,它所聚焦的,是《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以及陳子明和王軍濤及其同事一批人:他們的背景,他們的理念,他們的活動,他們的遭遇,他們與1989年民運的關係。
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一大批參與者被判刑羈獄。其中刑期最長者是陳子明和王軍濤,均爲十三年。雖然部分海內外觀察家對此重判頗感驚異。然而,對於瞭解他們,對於瞭解社經所團體的人而言,是不會覺得奇怪的。因爲這合乎北京當局一貫的思維邏輯,也合乎社經所團體對自己的角色的承諾。
天安門事件十五年後,他們及他們的組織〞社經所〞團體的活動,壓縮在這本書裏,回響著當年遙遠的喊聲呼嘯聲和履帶聲、映射著已漸模糊的人頭攢動青春面容血淚迸湧,鑄成了沈甸甸的回憶。(本刊首发)

【審毛之一】毛的晚年悖论及其遗产

所有毛的这些来来回回,反反复复,都源于那种“体制的主要缔造者和象征符号号召反对该体制”所固有的非自然性、矫伪性和不彻底性。上述根本矛盾也就是毛被他自身点起的一把火弄得左右支拙,在文革中起起伏伏,艰难地玩弄平衡的内在原因。其实,毛那个自命不凡的头脑恐怕一直就没有想清楚的是,他批判大官们享有的“比资本家还厉害”的特权,反求诸己,他自己的特权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毛自己正是“最大的官”。没有迹象表明他对此曾有过哪怕是丝毫的自我反省,更别说自行放弃这些特权了。而且,简单的事实是,如果没有那些“官”们,他本人如何可能当上“最大的官”?没有这个体制,他什么都不是,不过湖南一教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