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葬礼的特殊气氛中一起露面的这些老人使阮纯诗忽然觉得一个被掩盖的世界开始浮出水面,以往只是零零星星听说的那段历史在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身上变得生动起来。从那以后,她就把追踪这些人物,用纪录片的形式重现那段历史作为自己的使命。有别于常见的政治性和揭露性的文献纪录片,阮纯诗的作品力图从个人生命的角度用一些实验性和超现实的手法来表现历史,这可能和她在西方受的教育有关。此外她对细节的处理非常细腻和敏感,用蒙太奇突出形体,动态和气氛,表现了女性叙述重大历史事件时的特殊视角。
分类存档:程映虹
改“南中国海”为“东南亚海”?–在河内感受“反华”气氛
和中国一样,在越南,在公共场合游行和抗议表达民意的事件一方面很罕见,另一方面又不是没有,而且一旦出现就比较受关注。越南的这类事件和中国一样,多半是对土地征用,劳资关系和地方政府施政或执法过程的不公的抗议,从来不涉及在国家层次上更具有政治意义的公共话题。所以,和中国的反日反西方游行一样,这类“反华”游行一开始往往不是官方授意,就是默许。越南官方对最近的抗议事件的“软性制止”就说明官方对民间民族主义的操纵和利用已经到达了一个限度,接下来就要考虑其消极作用了。(本刊首发)
“好莱坞最新大片”:《中国2011:高铁追杀》
悟出一个深刻的哲理:只要你把黑社会看作白社会,所有的问题就都不存在了。但这个里黑面白的社会必须至放在强烈的猩红色之下,人的视觉才不至于看出其表里的反差。(本刊首发)
两个传统两种结果
在中共成立90周年之际,在国际共运的背景下,如果把1921年的中共和2011年的中共对比的话,那么很明显,最有意义的对比是当年一手帮助建立中共的苏共早已瓦解,而中共不但仍然存在,而且中国的“崛起”无疑在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上有利于它的继续掌权。
河内印象
在私有化,市场化和经济文化交流国际化上离中国差得还远的越南,在国际信息上竟然如此开放?难道它不担心这些西媒和华媒的颠覆性作用吗?越南人回答说,多数节目在你看之前,政府当然已经看了。有时候,对有些涉及越南的外国新闻或评论,官方会在屏幕上加一行小字,要人民不要相信,但一般不干掐掉节目的事情。再说,普通越南人能看懂这些外文节目的毕竟不多。(本刊首发)
从越南政治宣传画中的法美中侵略者说起
这两张画面上,形象猥琐的中国(最右边一个)都和形象凶恶的法国殖民主义和美帝国主义放在一起。文字说明都是“敌人终将被打败”。第二张画面的历史年代说明,越南1954年赶走法国人,1975年战胜美国人,1979年打败了中国人。 按照这份年表,那么中国就和法国美国一样,都是侵略越南的,至少在20世纪是这样。而作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越南的兴起就是在打败这些侵略者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三次战争串联起来,构建了官方的越南民族主义历史叙事的主要线索,渗入了民族的历史记忆。(本刊首发)
枪杆子里面出文化?
刘源本人根本不是职业军人,他作为“我们自己的子弟”,由党安排进军队,并授予最高军衔。他这样一篇空谈文化的文章不但告诉人们他不懂文化,而且也差不多告诉人们他很可能也不懂后勤,所以只能当“政委”。因为如果他真的懂后勤,是一个兢兢业业从下士做起或者从军事院校毕业一级级爬上来的职业军人,他应该对任何专业都有起码的尊重,至少懂得对重大问题有兴趣是一回事,在公众场合发言是另一回事。而对自己一知半解的问题不但大发宏论,还把“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的头衔拿出来,这种亵渎文化辱没军队的事情,我想北洋军头是不会干的。(本刊首发)
发掘和弘扬天安门事件的普世意义——与何晓清谈哈佛六四课程与研讨会
22多年来,六四在中国人中日益受到冷漠和回避,却让这些哈佛学子如此忘情,这充分说明这段历史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属于世界。这种超越中国国界的普世意义将使得六四在相应的人类经验中永存。
红歌是邪教大发作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过四次邪教大发作。前三次是义和团,大跃进和文革,最近的红歌运动则是第四次。 红歌声中,北京一些大学已经要求学生向党表忠心。这样下去,文革的忠字舞伴着震耳欲聋的迪斯科在天安门广场上演的日子,可能已经不远了。(本刊首发)
请神容易送神难—红歌运动的前景
红歌运动之可怕,主要并不在于其内容,而在于其形式。当年纳粹就是用贝多芬和瓦格纳雄壮的音乐压倒了所有靡靡之音的,就是用这种娱乐霸权巩固了他们的政治话语权的。一旦话语权在手,今天是唱红打黑,明天可能变成唱黑打红,反正天下只有一个声音,一切都根据当时当地的政治需要和策略考虑。不要忘了希特勒上台后第一个清洗的就是极左派的冲锋队。(本刊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