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愿当庭释放,据说开创了中共统治以来50多年中政治犯判缓刑并获当庭释放的先例,只不过不是以无罪释放的形式,而是戴了帽子:缓刑,取保。……我一心巴望着上诉,通过省级法庭找回正义公理。当然这也是幼稚梦。缓刑的四年中,我生活在双重阴影之下,一重是当局的有罪判决和随时随地的传唤;另一重是自责。我对自己的软弱久久无法释怀,为自己做了违心的的事愧悔难当,殊难谅解。痛定思痛,才终于想清楚了,我做的是思虑周全后的选择,是自己愿意的,是身不由己情非得已特定情形下的自保,于人于国无害,我的决定不伤害谁,有受害者也是我自己,无论欢乐痛苦,无论荣耀耻辱,都自己承担,不必把自己放到他人的和历史的眼光中去审判,搞得失魂落魄。(本刊首发)
分类存档:杜导斌
亲爱的露茜
2015年9月15这天,据说是世界民主日——
《南方都市报》以一个整版的黑——
隐喻了这块大陆————
整版的黑,震惊世界——
径直绕开了一切敏感词——
迎接开除和手铐(本刊首发)
是不是因为英国人种优越?
关键是,我们在探讨英国成就时,从逻辑周延的角度讲,需要先采用排除法,把那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排除掉,然后找出的原因将更有说服力。……
在清除了自然条件优越论和人种优越论两个路障之后,下面,我们将探讨英国文明成就的成因。(本刊首发)
反思英国文明
千把年前零星的、偶然出现的四大发明,怎么能与持续不断的四十个、四百个、四千个大发明相比?对比英国,我们到底是应该整天关起门来作揖,高唱五千年文明灿烂辉煌呢,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反思自身的不足,然后见贤思齐,奋起直追?
评杨恒均的“投共”
<h1><img alt="杨恒均" src="http:// […]
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和建议
公共文化服务是当前世界范围内行政学领域的显学,也是政治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创新。当我们讨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必须将它放在“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的背景中去界定。简明地说,公共服务体系主要是指承担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责的政府,也包括非政府公共机构。对人类的绝大多数国家和社会来说,公共服务堪称全新的观念,是由三个观念逐渐发展而来的:
一是统治的理论。
二是旧的公共行政理论。
三是公共管理理论。
相对于上述三种观念,公共服务理论,堪称最新的行政学理论。(本刊首发)
请张晓明先生摆正自己的位置
张晓明把假普选与真普选之争说成是“一个更多的是考虑怎么规范中央和特区关系的制度要求,一个更多是考虑是否有利‘自己友’成为候选人”,可以说完全是颠倒是非黑白。香港是自由体制,反对派的任何主张都需经公众舆论批评,经民众投票表决,没有民意支持就是白搭。香港即使实现真正的普选,谁当选也取决于香港人民,民主派无法做局以保证自身和“自己友”必定当选,无法剥夺共产党的“自己友”享有平等机会。倒是共产党中央主导的假普选,才真正是为了保障“自己友”稳赢不输,不给民主派获胜的机会。普选不过是把选择特首的权利归还给香港人民,又不是由民主派所得而专,共产党为什么要极力反对?说白了,不就是对“自己友”在公正选举中获胜的几率没把握?(本刊首发)
贾灵敏——从废墟上站起来的女英雄
2013年6月1日,我与贾灵敏老师相识在宋庄。虽然早闻贾灵敏大名,也曾在微博上声援过她,但见面后贾老师的一个举动让我一下子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当天饭桌上我的一位友人说,贾老师为全国拆迁户维权的事,感人至深,经常自费赶到现场,有时从郑州到长沙、无锡等地,上千公里,为节约钱只能买站票,非常艰苦,主动提出自己拿出一万元给贾老师。没想到,贾老师没半点犹豫,当面就婉言谢绝了。(本刊首发)
反思《新青年》留下的精神资源(下)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自由和人权的观念,这些观念从何时开始进入国人话语中的?这个问题,《北大教授与〈新青年〉》没有提供答案。但是,这本书仍然挖掘出不少自由人权的精神遗产。(本刊首发)
理性的反抗就是合作
许志永一案已经进入二审程序,丁家喜案即将开庭审理,江西刘萍、李思华、魏忠平三君子案一审审而未判,郭飞雄一案也未见宣判,当局对“新公民运动”的打击究竟如何收场?虽然台湾学生反“服贸协议”成为国际焦点,不过,我们也不应该忘了还身处冤狱之中的数位“新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