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是将中国送进“世界一流高铁大国”行列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几乎凝聚了“中国模式”的一切特点,涉及了今天中国在知识产权、政府投资及危机应对等方方面面的品质。 7・23甬温铁路特大交通事故撕去的不仅是中国高铁的堂皇包装,更是“中国模式”的华丽外衣。
分类存档:何清涟
3亿多“中产阶级”为何消失了?
但就在中国政府准备核实个人收入准备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年收入6万至50万元的3~4亿中产阶级突然消失了,月收入在3500元以上的中国人仅剩下 2400万人。GDP总量号称世界第二的中国,在总人口当中,居然只有不到2%的人能够承担光荣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职责,其中的少部分人还成为成为世界奢侈品市场的消费支柱——这些人当真是“任重道远”哪。
请留住西藏
西藏人丹增先生呼吁说,“请留住西藏”。我想,这“留住西藏”包含两重意义,一是留住藏族人民的心,这比留住人身更具有实质意义。北京要想真正挽留住西藏,要真正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停止将西藏人民心目中神圣的寺庙与神山当作“旅游资源开发”。二是要为西藏人民留下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其上的山山水水,立即停止掠夺西藏的矿产,不要将汉族人民正在承受的环境灾难扩大至西藏地区。
被“数据迷宫”绕晕的北京
话说中国的数据迷宫,其实并非海外“反华反共势力”营建,而是北京自个倾力倾情打造。不幸得很,近年来北京营造的数据迷宫,越来越不能迷惑住外国人与本国国民,倒是官府自身经常被那迷宫折腾得晕晕忽忽,温家宝总理至少被绕晕过好几次。
危机意识与未来的政治蓝图
面对不可避免下滑的经济增速,北京深感惶恐。官民矛盾、资本与劳动的矛盾日益尖锐,泄愤型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一不留神,就会形成广东增城那种事先毫无征兆的大规模事件。
中印比较是本厚重的书
中国现在不拿自己与文化历史地缘及社会发展水平完全不同的欧美相比,愿意与同处亚洲的印度相比,算是将对自身实力的认知从云端里拉回到地面上了。但印度与中国一样,是本厚厚的大书,这种比较要花工夫。
艾未未事件最大作用是让西方社会放弃幻想
中国著名艺术家维权人士艾未未在北京机场被拘捕后,引发国际间对中国人权现状的关注。六月二十二日晚,艾未未在被关押八十一天之后,中国当局却出人意料的让他交保释放,北京为何突然改变态度,获释后艾未未也与往常大胆直言的作风不同,对媒体保持沉默,令人关注。
新华社的白日梦
毛泽东当年曾说过“让新华社将地球管起来”的豪语,新华社始终被这个白日梦所激励。如今,新华社从规模上、人员上确实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正利用可以大把烧钱的优势向世界铺天盖地地宣传。
“面包契约”为何失灵
从当局的应对方式及其对矛盾性质的认识,说明中国政府缺乏的不仅是“社会管理能力”,甚至对中国当前的社会矛盾的产生根源都缺乏正确的认识。这种将民众逼至生存绝境的统治成了社会戾气之源,使中国社会求安定而不可得。
北京为何不“攘外”了?
目前北京被日益尖锐的国内矛盾所逼,不得不重拾“韬光养晦”之策。用英译文的意思,这一韬光养晦之策就是在弱小的时候“隐藏野心,收起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