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选举又要作弊了

20日下午,十九大主席团将“两委”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提交各代表团酝酿。按照程序,各代表团由21日开始一连3天对预选人名单进行酝酿、预选,24日将选出新一届中央委员、中纪委委员。
注意到了吗?这次“两委”选举,又要进行两次!你说怪不怪?五年前的十八大,“两委”选举就进行了两次。 这次十九大,当局一定是重施故技。请读者明查,抓它个现行。(本刊首发)

十九大快评

当局假借举办大型活动或会议之机,一方面竭尽铺张奢华之能事,显示其经济实力;一方面实施准军管准戒严的非常管控,操练国家机器的镇压功能,震慑民众,炫耀其不受约制的专制权力。这是对人权与自由的公然蔑视和挑衅。一切珍视普世价值的人们,包括自由世界的领导人,如果还不能从中看清中共政权的本来面目,还感受不到这样一种强权的崛起对世界自由与和平的巨大威胁,那未免就太麻木不仁了。(本刊首发)

中共十八大的常委班子是怎么产生的?

5年前的十八大,对于政治局常委会的组成,会前也有过各种猜测,会后又有各种分析解读。绝大多数分析都是基于派系斗争的角度。我以为这种分析未免牵强附会。在我看来,十八大新常委班子其实更象是论资排辈,按年龄划线的产物。今年的情况大不相同,十九大的常委班子组成方式自然也大不相同了。(本刊首发)

北戴河会议开过了吗?

被马云买下的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今日发文称,今年北戴河根本就没开会。我觉得这则消息比较可靠,因为它一来和上述官媒对若干高官人在外地的报道相吻合,二来它符合习近平一派的利益。如此说来,反习势力连最后反击的机会都没有了。(本刊首发)

解读新华社关于中共十九大会期报道

有一点值得注意。先前有人说,十九大的正式文件不是要写上“习近平思想”,而是要写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这篇新华社报道倒是提到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过却是挂在了“党中央”的名下。既然已经挂在“党中央”名下了,日后要再改口,转而挂在“习近平”名下就不大容易了。如此说来,未来十九大要写上“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就很难了,要写上“习近平思想”就更难了。这是否表明,习近平试图强化个人独裁的努力已经遭受到某种挫折呢?值得进一步观察。(本刊首发)

独裁者是怎样炼成的?

习近平的情况与毛泽东不一样。习近平打算建立的独裁,从一开始就不是建立在大量自愿支持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普遍恐惧的基础上。这就是为什么他要霸王硬上弓,直接采用强制手段迫使全党就范。这也就注定了习近平的独裁从一开始就比毛泽东的独裁更脆弱。(本刊首发)

从若干小事看刘晓波的人品

除了零八宪章签名运动之外,刘晓波还带头发起过多次联名信呼吁书一类集体行动。刘晓波之所以能成为这些集体行动的主要发起者组织者,除了他思想敏锐、笔头快之外, 那也是因为他有亲和力,人脉广,可信赖。国内的海外的、华人洋人、体制内体制外、老年中年青年、学术界文化界法律界新闻界、民运人士维权人士独立作家艺术家,很多人都愿意和他打交道,愿意和他合作。虽然说对刘晓波不满者也不乏其人,但平心而论,在异议阵营中的头面人物中,又有几个--如果有的话--比他更孚众望、更有人缘呢?

丧钟为谁而鳴

从天安门广场上的叱咤风云到沈阳军医院的孤独离世,刘晓波的命运绝不仅仅反映出中国民主的困境,它也是对世界的警报。28年前,谁能想象到今天的世界竟变成这般模样。照这样的趋势下去,28年后的世界不堪设想。丧钟为谁而鳴?但愿刘晓波之死能成为扭转的开端。

纪念“六四”的四层意义

“六四”还不是过去完成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我们的集会,不但具有纪念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抗争的意义。
埋葬中共暴政,埋葬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强权,任重道远,我们的抗争无比艰难,也无比神圣,无比光荣。对自由的渴望深深地植根於人心之中,它永远不会熄灭。自由民主好比不死的凤凰,它可以失败一百次一千次,但每一次它都会浴火重生。相反,共产专制只能输一次,它一旦倒下, 就再也爬不起来。只要我们不屈不挠,坚持抗争,最终的胜利必定属於我们。(本刊首发)

王岐山要打击郭文贵的保护伞了吗?

郭文贵还说,6月10-16日会通过“明镜火拍”发布经认证的有关海航的重大曝料;如对方执迷不 悟,6月16日左右或会作出重大路线转向;十九大胜利召开可能性非常小。

财新的报道在客观上对郭文贵有利,那为什么他们还要发表这样的报道呢?依我看来,因为财新的报道明确暗示郭文贵有强大后台,因此这表明王岐山一派要 对郭文贵的后台们下手了。这和上个月30日香港东网文章“习、王、孟达成一致,严惩郭文贵在境内的保护伞”彼此呼应,互为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