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零八憲章十週年】當憲政鐘聲響起

上蒼擲下骰子,魔幻的硝煙散去:2008年中國,破土而出,全球瞠目結舌。年終,國際輿論對2008中國劃下了四大驚歎號:西藏騷亂,汶川地震,北京奧運,經濟滑坡。
不過,筆者的預感是,幾十年後,倘若人們回望2008,首當其衝銘刻青史的,卻是另外四字:零八憲章。改變外交處境的樞紐,是國家定位。是內政,是善待自己的國民,是走向零八憲章。

六四人: 重塑中国

自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中国社会内外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六四人”。它包括:天安门一代 、天安门母亲、因六四而改变一生命运者 、香港维园秉烛者、六四传薪人等。 这一“六四人“ 群体,精神上受过六四洗礼,种下了共同的六四情结,拥有了共同的“六四基因”,啜饮了“八酒六四“这杯烈酒。这杯酒,经年累月,在沉默与黑暗中发酵……。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职业,甚至具有何种不同的政见派别,中国内外的六四人,虽然他们外在与常人无异,不显山,不露水;然而,一旦极权的裂口撕开,一旦历史的集结号响起,全国全球的六四人,心有灵犀一点通,久蕴心中那口发酵的六四酒,将如冲塞的香槟,喷薄而出,汇聚成巨大的政治能量。(本刊重发)

读《萨哈罗夫传记》

今天,五月二十一日,是前苏联物理学家、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萨哈罗夫冥诞97岁纪念日。作为苏联的\”氢弹之父\”, 萨哈罗夫地位尊崇,应有尽有,本可平安一生,坐享荣华富贵。他为什么抛弃了这既有的舒适、尊荣和纷至沓来的名誉地位,而把自己投身于深不可测的命运黑洞和巨大风险之中,随时都有生命之虞。

其实,说来也并不复杂,开启了萨哈罗夫一生坎坷命运阀门的,主要是其精神上的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最基本的人类良知和负罪感,二是由科学探索培育起来的追求真理的执著及其有效的方法。(本刊首发)

紀念光緒戊戌變法《明定國是詔》頒布兩甲子

120年前的今天,1898年6月11日(農曆四月二十三日)經慈禧核准,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表明維新決心。戊戌變法由此開始。自此,中國的近代歷史與這一天息息相關,它開啟的政治主題,興興衰衰,綿延起伏,至今未息。(本刊首发)

中国人,从臣民到公民

“公民”这一称谓,在历史上恐怕没有任何时期比法国大革命时期叫得更响亮,流行更广泛和更加意识形态化了。但是人们注意到,正是在这一时期,法国人的公民权利受到了相当大的侵害。
原因何在?盖因把公民的第二要义——政治人涵义、多数民主制的涵义——放到了高于一切笼罩一切的地位。用卢梭的话说,需要强迫人们“自由”。即,把多数人的政治信仰强加于全社会每一个成员。于是,在革命高潮时期,变成了”多数人的暴政“。
这里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宪政传统。粗略地说,在这方面,英国人是幸运的,在走向现代政治秩序的历史流程中,他们是先有宪政,后有民主。法国人则相反,先有民主,后有宪政。法国曲折的政治历史,很大程度要归咎于他们的这一演变顺序。

推倒柏林牆

今天,2016年11月9日,是柏林牆倒塌27週年。
極權主義的言禁與謊言,相當於在空間與時間上建造「柏林牆」。
在空間上,社會被「柏林牆」分割為一個一個隔絕的小方格,一旦在某地發生一事件,對單個個人而言,或者是親身經歷,或者是一無所知。
在時間上,歷史被「柏林牆」切斷而不具連續性。上代人捨命探索所獲得的智慧經驗,下代人茫然不知,從零開始。歷史變成無法積累的幼稚的碎片。
因此,說出真象,自由放言,正是推倒極權主義的「柏林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