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年前的“四五”天安门运动与文革结束

作者: 陈奎德


 
四五天安门事件”
 

今天,2020年4月5日,是第一次天安门事件发生四十四周年。该事件是中共建政以来中国民众第一次公开大规模宣泄对毛泽东暴政的不满和抗议。它实际上是预示文革失败以及中国下一步转向的前奏曲。

文革后期,内外交困的毛泽东不得不部分恢复旧秩序,在周恩来帮助下,打开了中美关系及搞垮了他的文革盟友林彪。在一段时间内,他依靠周恩来,起用文革初期被打倒的邓小平主持政务。于是,政府与经济管理由周、邓为首的务实的旧官僚负责,而宣传舆论与文化教育由毛夫人江青为首的上海帮文革新贵负责,形成“左右”派系对峙共管的格局。

邓小平恢复全国秩序的整顿措施必定涉及对文化革命的部分否定,这当然引起了江青一派文革得益者的反对;而文革作为毛后半生的主要事业,无疑涉及他的历史地位和评价。因此毛虽然在两派之间搞平衡,但本质上是为江青的“四人帮”撑腰的。其中更重要的是,两派谁胜谁负还涉及到毛之后权力由谁继承的问题。

于是,一场冲突终于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毛支持江青等首先公开批判邓小平,指责他否定文革。接着,发动了所谓“批林批孔”运动,在毛的纵容下,毛妻江青等组织人马在全国“评法批儒”,“批周公”,“批党内大儒”,矛头直指周恩来。

 

周恩来当时已经病入膏肓,自从1975年初他在人大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纲领后,就一直卧床不起,直至1976年1月8日去世。当时,不得人心的江青一伙禁止人们的追悼活动。但是到了1976年4月5日清明节这天,数以十万的民众不顾阻拦,涌到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附近,用花圈和诗歌汇成了白色的海洋。人们向周恩来致哀,支持邓小平主持政务,强烈表达对“四人帮”的抗议,并宣称“秦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矛头直指毛泽东,直指中共的专制。这次事件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公开民意表达。当天晚上,当局出动几十万民兵,手持棒棍,血腥镇压了群众的这一集会。

这就是著名的1976年“四五天安门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周是作为替代毛的政治符号而被启用的,是作为毛的竞争性对立形象而出现的,由于不可能直接反毛,因而颂周就成了反毛的基本方式。不容否认,“两害相权取其轻”,周式的官僚体系的专政仍比毛式的血腥暴民专政好许多。四五事件蕴涵的反毛情绪,预示着毛时代已经进入尾声。

毛之死与文革终结

“四五天安门事件”之后,中国政治大倒退,日益黑暗。当时主政者的一系列荒谬措施引起了天怒人怨。中国民间与极左的当权派之间的鸿沟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不久,1976年7月,唐山发生大地震,死了几十万人。按中国传统看来,这是变天——即皇朝崩溃的前兆。果然,地震之后两个月,毛泽东于9月9日驾崩。一个历史的机会出现了。

1976年10月6日,务实派的元帅叶剑英等与毛钦定的倾向折衷的接班人华国锋联手,用非常手段逮捕了毛的遗孀江青为首的文革派上海帮。这件事标志着文革真正彻底结束了。同时,也标志着毛泽东时代的正式终结。

在毛时代结束与新时代的方向获得确立之间,有一段扑朔迷离的时期。中国究竟走向何方?成为全社会上上下下都关心的问题。在这种时候,文革后期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中经历的痛苦思考和探索有机会展示它的基本成果了。这一成果的核心,就是民主。它的具体外化,就是著名的“西单民主墙”和民办刊物的出现。

 

本站刊登日期: 2020-04-05 12: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