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疫苗“防发病”而非“防感染”

作者:陈品洁

专家:中国疫苗“防发病”而非“防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邵一鸣8日表示,中国疫苗定位为“防发病”而非“防感染”,打完疫苗之后感染的可能性仍存在。专家指出,现行的新冠疫苗都是基于预防症状的有效性进行批准,而非预防感染;也有专家认为世界卫生组织批准中国疫苗是为“先求有再求好”。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邵一鸣,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期间回复中国媒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的新冠疫苗定位是二级预防,保护率是针对发病而非针对感染,“所以会有一些人打完疫苗也可能被感染。”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导内容,邵一鸣解释,疫苗的保护作用分成三级,最理想的一级预防是“防感染”,可以保护接种者不受感染;二级预防是“防发病”或是“防重症”,使轻症不变成重症导致死亡;而三级预防“防传播”,代表即使感染但体内病毒量低,难以传染给别人。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流行病学专家黄志环(Jennifer Huang Bouey)向本台解释:“疫苗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都是针对新冠病毒的症状,因此在现阶段,所有批准疫苗的决定,是基于预防症状的有效性,而不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性)。”

不过,目前中国广东省面临新一波疫情爆发,《每日经济新闻》报导有4名患者注射了第一针新冠疫苗,尚未接种第二针就感染新冠病毒。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资料,接种疫苗后通常需要约2周时间才能建立保护作用,但仍有少数接种完后仍感染的“疫苗突破病例”(breakthrough),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發布的新冠疫苗“突破病例”最新数据,截至4月底1.01亿个已完成接种者中,仅有10262个突破感染病例。

黄志环表示:“疫苗的效力相对较低时,需要相对较高的人口复盖率才能获得群体免疫,在达到群体免疫之前,疫情仍有可能爆發。”

在广东省,5月26日至6月5日期间共新增114例新冠肺炎患者,主要都是感染印度变种病毒。当局除了在多个城市开展全民核酸检测之外,广东铁路也宣佈从6月7日起升级离境管控措施,旅客必须出示要求期限内的阴性核酸检测结果才能乘车。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邵一鸣。(视频截图)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邵一鸣。(视频截图)
 

在此之前,邵一鸣曾透露中国正在针对新冠变异病毒研製新一代疫苗;中国科兴控股董事长尹卫东也在4日透露,中国官方已批准科兴疫苗紧急使用的年龄范围扩大到3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目前中国大力推动新冠疫苗接种,不过在大量施打中国疫苗的国家,仍传出确诊数飙升的消息。根据路透社报导,阿联酋和巴林日前感染人数再度攀高,开始为接种过中国疫苗的居民提供辉瑞疫苗“第三针”加强施打。

尽管中国疫苗有效率遭到外界怀疑,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已批准中国国药、科兴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现在纽约行医的何岸泉眼中看来,是“先求有再求好”的心态。

“中国疫苗有效率很低,但不是零,确实有很多国家不可能即时得到先进的疫苗,世卫组织认为有比没有好,能够让这些国家先用上疫苗,至于疫苗有效性怎么样,好坏先不说。”

世界卫生组织回复本台查询时,仅重申在批准疫苗进入紧急使用清单(Emergency Use Listing, EUL)的条件评估,包含疫苗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风险管控计划,以及运输和储存中对低温的要求。中国疫苗属于灭活疫苗,只需常规低温保存,便于运输、储存、保管,有利于医疗条件欠佳和较落后的国家,目前已获得全球数十个国家紧急授权使用。

—— RFA
本站刊登日期: 2021-06-09 07: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