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评价不会太高——纪念毛泽东120

作者: 子夏居处



(一)

毛泽东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果他不是人,是怎样的神魔?

网络上的毛泽东,从“五千年才出一个”的中华“第一伟人”到“中华第一恶魔”;从“慈悲远胜释迦牟尼”到“残暴远胜斯大林、希特勒”。从“宇宙真理的无量住持”到“地球垃圾的最后守望者”,评价如此悬殊,无不说明毛泽东确实是上帝造人以来独一无二的存在。

默许民间评论毛泽东,是一大进步。但“极端的歌颂和极端的贬斥”(环球时报语,大意)也让读史者扑朔迷离。

“五十年之内无历史”。如果说这些都是政治评价,那么从1976年算起,五十年即将过去,接近公允的历史评价即将到来。毛泽东,一个一生“狂草”历史的人,不得不接受历史的“正楷”。

水火不容的评价已经说明,未来历史的评价不会太高。

一、史料

“历史延续”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销毁史证、篡改历史、隐瞒历史的就是“历史的罪人”。毛泽东(及其追随者,下同)不仅销毁篡改了本朝的史料,还篡改了民国、晚清的史料。

1. 毁灭、删减史料。如反右、大跃进、文革的大量史实不入地方志,或者语焉不详。
2. 过多的史料被保密。如自然灾害死亡人数、义和团史料也要保密,导致近年来野史频频,真伪难辨。这些史料即使再公开,其真实性也大打折扣。
3. 建政以来就存在“新闻出口转内销”,如朝鲜战争的起因、大跃进时代的外交等等。外国人知道,中国人不知道;香港知道,内地不知道。
4. 屏蔽前朝历史,破坏了“新朝为前朝修正史”的传统。如80年代前屏蔽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屏蔽了国军抗战的历史等等。
5. 连自己的历史都要屏蔽,《毛泽东全集》至今难以问世。须知马恩列斯、蒋介石、胡佛都有全集。毛泽东真成了“见首不见尾”的“神龙”。

不尊重历史、不敬畏历史的人,历史只能用最坏的考证作为定评。如大跃进、文革的死亡人数。

二、开国

开国建朝是毛泽东的最大功劳,任何后继者不敢全盘否定开国皇帝。但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许多历史并未厘清。

1. 关于依靠苏俄推翻民国的革命和代价;
2. 关于“湖南农民运动”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3. 关于“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的抗日;
4. 关于“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残酷内战;
5. 关于“马列主义”的理论基础和“一边倒”的苏联体制。

未来的史学家不会永远重复“成王败寇”的陈腐理念。

三、领土

毋庸置疑,国家领土比前朝小了。近代并不推崇“扩疆”,但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丢失祖宗领土,史书上无法歌颂。

1. 1945年,蒙古国独立问题;
2. 外兴安岭等北方领土问题;
3. 藏南、缅北领土问题;
4. 钓鱼岛、夜莺岛及南海诸岛问题;
5. 其它问题。

比丢失领土更甚的,是放弃权利主张、私相授受的问题,是耽于内斗、不争国权的问题。

四、人口

“丁户繁增”是古代国家兴盛的标志。然而近代正好相反,“人口爆炸”多发生在贫穷落后、专制闭塞的国家,是“不好”的标志。

1. “批了一个(马寅初),增加三亿。”目的是企图用人海战术建设社会主义,再搞一次“人民战争”。只管“人多力量大”,不管“人多肚量大”。
2. 即使在当时,分裂工农的户口制也是违宪的。目的是用大部分人做塔基,先堆出一个“光辉形象”来。其危害,可谓是“泽被后世”。
3. 好大喜功,不惜民力。毛泽东频繁发动“生产运动”“政治运动”,消耗的人力物力无法计算。
4. “把生产搞上去,把人口降下来。”然而为时已晚。所用的政治惩罚、经济处罚等手段一直延续至今,只管政绩达标,不管比例失调。操弄人口如儿戏。
5. 在“人头哲学”者眼里,只有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素质、人口分布、人口效益无从谈起。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毛泽东用民像用物一样。

五、民生

毛泽东也自称是“三民主义信徒”、“孙中山的学生”,那么他的民权记录、民生记录如何?

1. 大批开国元老、党政干部、知识分子、升斗小民死于各种运动,是非战争时期政治死亡最多的时代。解决的办法是“母亲错打儿子”。
2. 阶级成分,户口限制,国家体制。毛泽东时代国民不能迁徙,不能选择,更缺乏言论自由,是“被解放后”人身限制最多的时代。解决的办法是“只有阶级敌人才感到不自由”。
3. 瓜菜代,浮肿病,饿死人,人吃人,触目惊心的三年困难是历史绕不过的话题,是近代史上经济死亡最多的时代。解决的办法是“忆苦思甜”,寻找更苦的例证。
4. 粮票、油票、肉票、布票乃至大粪票、尿票、“月经带一条”(平桥供销社,网络有图),其中粮票又分全国粮票、地方粮票、粗粮票、细粮票、火车专用粮票、半两粮票,是社会主义国家票证最多的时代。解决的办法是“平时吃稀,忙时吃干”。(毛主席语录)。
5. 唐山地震,拒绝外援;昭通地震,隐瞒不报;板桥水灾,被评为全球非自然灾害死亡最多事件。毛泽东时代灾难并不少,不报道而已。是突出政治、漠视生命的时代。解决的办法是“死亡事小,批邓事大”。

“民为贵,君为轻”,在反孔的毛泽东眼里,不屑一顾。文化革命,“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官方如此评价,可想而知。

六、经济

1. 毛泽东搞阶级斗争的1962—1976年间,正是西方高速发展、四小龙突兀亚洲的时代,毛泽东却忙着批“唯生产力论”,奠定了中国再落后三十年的基础。
2. 毛泽东照搬斯大林的计划经济模式:重、轻、农,人民公社(集体农庄),国有化……现已证明,弊病很大,必须改革。
3. 毛泽东的经济口号:大办合作社、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大办公共食堂、大炼钢铁、学大寨大庆,“大搞**运动”、“大兴**之风”……证明他的经济思想不是科学管理,价值规律,而是群众运动,大哄大起。所谓“五风”就是:官僚主义、强迫命令、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4. 毛泽东的政治运动、两弹一星、文化革命……证明他为了政治,随时可以牺牲经济。即所谓“算政治账”,“警惕以生产压革命”,导致五年计划不过是个摆设。
5.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朝鲜战争导致“巴统”(巴黎统筹委员会)和联合国制裁,中国经济陷于孤立,不得已而为之。但毛泽东不是积极破冰解围,而是追求“既无外债,又无内债”,把经济当政治搞,违背经济规律。

作为从战争中走来、酷爱线装书、不愿出国(两次)的师范肄业生,即使说他不懂经济,也不是贬斥,关键是他不让懂经济的人放手去做。

七、人文

毛泽东一生以文化自诩,羽扇纶巾,口吐莲花,指点古今,讥讽不断。连政治运动也标榜为“文化”革命。但治下的文化难以恭维。

1. 大跃进、城市建设、文革所毁文物,超过八年抗日、三年内战。有的永难恢复(如北京城墙),有的被当今纳入“民族复兴”,拆了真的,再造假的,“破四旧”断档了传统文化。
2. 大量文学作品图解政治,服务运动,无一部可称为中华瑰宝,世界名著。大家都夸赞杜甫、鲁迅、果戈里“深刻揭露了黑暗现实”,但没有一个人敢直陈自己的现实。
3. 电影、歌剧、舞蹈、戏曲、曲艺、古玩、民歌……清明上坟都是封资修,除了烈士有英灵,谁都没有。全国只剩下“三战七戏”(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七个样板戏),文化革命成了文化扫荡,革命者成了清教徒。
4. 农村连《三国》《水浒》都看不到,干部却要背着行李卷儿到县城开“三干会”,批宋江,批孔丘,批董仲舒;挺商鞅,挺韩非,挺桑弘羊。(懂吗?)这种纯粹“卖拐”式的文化批判,忽悠了中国几十年,一直忽悠到铁岭等大城市。
5. 从此形成被讽为“党语”的官场文化:假大空。这正是毛泽东曾经厌恶的“党八股”文化。“党八股”为王明服务不行,为伟人服务可以。

颇为讽刺的是,被大陆称为“文化沙漠”的香港,文革之后,掀起了二十年的崇拜潮。港片、港星乃至港腔港调,大陆的“赤地文化”真成了“文化赤地”。更为讽刺的是,今天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文化不能出口,出口的是被他打倒的“孔二先”文化—孔子学院。

八、教育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毛泽东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何止出不了大师,人的个性也很难得到发展。

1. 从“扫盲识字班”、“工农速成班”到“大家都来学”的工农兵大学。扫盲无可厚非,但“王大学”最终表明,工农教育要的是“有一点文化的廉价劳动力”。今天毛的崇拜者谁愿意标榜自己是“工农兵学员”?
2. 从“学雷锋”、“学草原英雄小姐妹”到“学黄帅、张铁生”,学校教育要的是“合格的万能螺丝钉”。
3. 从党校、“五七干校”到“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干部、党员教育要的是一支“不理解也要执行”(林彪语)的别动队。
4. 有党课,没有普法课;有哲学课,没有自然辩证法课;有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没有传统文化学习班;有“一分为二”讲座,没有形式逻辑讲座。国民教育行政化,全国人民格式化,是秦始皇的“以吏为师”。
5. 从“给右派老师提意见”、“插红旗,拔白旗”到“批判反动学术权威”,青年学生成了阶级斗争的最佳工具。

教育官本位,是毛泽东留给后世的负资产,是教育的转基因。

“一工交,二财贸,倒霉不尽嫁文教”。毛泽东时代是一个没人愿意当教师、尤其不愿当语文教师(怕犯错误)的时代,是一批批民办、代教滥竽充数(他们也辛苦,好人,但很多不称职)、几十年不能转正的时代。这样的教育能好到什么程度?

九、邦交及其它

军事、外交、民族、宗教,是中国的“四大禁区”,他人不便妄言。但可以肯定,在全国政治、经济一片极左的情况下,四大禁区不可能“绝对正确”。其后的军事落后、外交孤立、民族矛盾、宗教纠纷不可能不受到毛泽东时代的影响。

1. 外交政策,从“一边倒”到“左右开弓”到“另一边倒”(倒向苏联—反帝反修—联美抗苏),是“与时俱进”还是一错再错?
2. 抗美援朝、中印战争、珍宝岛之战、金门海战,得失如何?
3. 不计成本的援外,大无畏的革命输出,结果如何?
4. 所谓的反修防修,所谓的阿、古、越、朝、柬小兄弟,如何评价?
5. 怎样看待当年的对台政策?成功还是不成功?是否错失良机?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毛泽东反对苏美两霸,声称“永远不称霸”,其实他老人家何尝不想当当第三世界的霸主,以完成“世界农村包围城市”的“地球梦”。无奈时不利兮骓不驰,“世界革命中心”奈若何。

十、政治

毛泽东是政治家,如何评价他的“千秋功罪”,最大的分歧也在于此。不管你现在下何等结论,都有几亿人“不同意”。我们只能从一个侧面探窥伟人的政治品质。

1. “……与人斗,其乐无穷”。毛泽东留给后人的是“斗争哲学”,不仅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而是斗争一切;不是“不得已而斗”,而是主动去斗,从“三斗”中寻找无穷乐趣。坐在主席台上,指挥或观看斗争、斗人或互相缠斗,古罗马、晋灵公有所不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毛泽东留给后人的是一个“唯政治”的理论体系。融马列之用,有商韩之风。不要宪政,不要法治,不要政治局。“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独立寒秋”就可以“指点江山”,“搅得周天寒彻”——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3. “……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毛泽东留给后人的是一个“宁容帮派,不容党派”的政治体制。以派站队,群众斗群众;以线划人,官员斗官员。纵横捭阖,如鱼得水。“今日长缨在手,敢叫日月换新天”;“胜似闲庭信步,倒海翻江卷巨澜”。——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4. “要敢于‘反潮流’”。毛泽东留给后人的是强烈的“英雄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加个人英雄主义。不怕孤立,绝不认错,坚信“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美帝苏修联合国,全不怕;亲友战友老朋友,全不吝。“冷眼向洋看世界,俱往矣,粪土当年万户侯,全无敌”——?尼克松:“孤立的愤怒者。”
5. “人有病,天知否?”毛泽东留给后人的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悲剧形象。想当初,季子正年少,问苍茫大地,数风流人物;更喜岷山千里雪,自信人生二百年。及至公瑾当年,红雨随心,青山着意,一唱雄鸡天下白。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挥手从兹去,烟雨莽苍苍。马蹄声碎,残阳如血。怅寥廓,西风烈。我失骄杨君失柳,国有疑难可问谁?”——流水落花春去也,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最简单的办法,是尊重他本人的意见:马克思加秦始皇。国际上与马克思比肩而立,国内与秦始皇并称二圣。马克思主义的处境就是毛泽东的处境,秦始皇在国人心目中是什么样子,毛泽东就是什么样子。

毛泽东驾崩的前一分钟,也无人敢惹。逝世后曾几何时,他的妻侄、重臣即被同样的重臣披枷带锁。那一天,举国欢腾,万人空巷,白酒脱销,彻夜狂欢:

“美酒飘香歌声飞,
朋友啊,请你干一杯。
胜利的十月永难忘,
杯中洒满幸福泪。
……”

(二)

不知道西方的政府、政党是不是天天叫喊要落实党和政府的讲话、计划、政策、中心工作,当年的苏联呢?反正中国六十年来一天也不闲着:
认真落实,坚决落实,重在落实,狠抓落实……
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实实在在,老老实实……

看来,凡是积极向上的都是不近人情的,必须强制;凡是腐朽没落的都是合情合理的,人人自觉。社会主义如登,资本主义如崩。

《西游记》中,孙悟空一棒打下去,那妖怪“落在实处”,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只蜈蚣,一只狐狸。因此落实还有个走样不走样问题:

不折不扣,原原本本,原汁原味,一丝不苟……
不掺假,不走样,不打折,不截留……

实际上,声嘶力竭的背后正是落实的艰难。正大光明的,往往落实不下去;落实下去的,已经荒腔走板。

一、宪法

张维迎:只有一条落实的好:坚持党的领导。
贺卫方:落实下去,变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没办法”。

二、政体

工农大众特别是知识分子所盼望的“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原以为是比资本主义还民主、自由的社会主义,结果是“比斯大林还斯大林”“比秦始皇还秦始皇”。

三、革命

工农革命:当初工农联盟是一家,而且农民是主力军,最后落实在工农头上的是“市民户口”“农民户口”。

土地革命:目的是“耕者有其田”,分田地,最后落实在国有化,给地主打工变为给国家打工。

所有制革命:全民所有制依次变成了“国家所有制”“政府所有制”“权贵所有制”“家族所有制”“连那个家族也找不到的所有制”。

四、运动

大鸣大放:目的是“给党提意见,改正党的错误”,最终落实在“全国抓右派,改正知识分子的错误”。

四清运动:目的是“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前期);“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后期)。最终落实在群众身上的是“二次土改:抓四类分子,划阶级成分,没收地富财产”。事实上,后人早已忘记“四清”是清什么了。

文化革命:顾名思义,是“文化”领域的事,最终落实在政治上,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横扫一切党政领导”。

五、政策

庐山会议:目的是“检讨左倾冒进”“肯定彭德怀”,最终落实在全国人民身上的是“反右倾,鼓干劲”“打倒彭德怀”。

上山下乡,支边支疆:原来是“接受再教育”“锻炼几年”,落实在知青头上变成了“扎根农村一辈子”“献了终身献子孙”。

精简机构:李总理时代,国务院精简了三次,结果是扩编了三次,直属部门多了,事业单位多了,具有行政权力的央企多了,借调官员、合同工多了。

六、法律

政党法:落实的结果是:不需要;
监督法:落实的结果是:人大党组未通过,不上会;
新闻法:落实的结果是:难以落实。
改革以来,最早制定的是《食品卫生法》,最后的结果仍然是好制定,难落实。

七、改革

国企改革:目的是搞活企业,让工人、职员活得更好
最终落实在工人群众身上的是“三千万下岗,买断,自谋职业”,落实在厂长经理身上的是“管理层收购”。

股份制改革:目的是让大多数股民增加资产财富,分享改革成果,最终落实在股民群众身上的是“90%多亏损或严重亏损”,“恰似满仓购进中石油”。

城镇化:目的是“住到城里,变成市民,提高生活。”“国民经济产生规模效益”,落实的结果是“这边丢了地,那边买不起房;挤在城边,变成流民”“政府大发卖地财”。

八、民生

社保:从“政府来养老”落实到“以房养老”;
教育:从“背着父母上学”落实到“卖淫上学”;
医疗:从“废除双轨制”落实到“五星级病房”;
住房:从“越涨越调”落实到“越调越涨”;

九、政改

改革一切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这是当年响彻云霄的口号,实质就是是政治改革,体制改革

最终落实在行动上的是“经济改革”,“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有了住房,中国梦就实现了。

十、其它

保钓:目的是保卫领土,反击日本,最终落实在民间的是“砸车”,而且是专砸老百姓的车,政法委的日系车没人敢动;

上访:信访局就是让上访的,落实的办法是截访;

环保:环保局的工作主要落实在收费;

银贷:支持中小企业落实了二十年,大量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

保障房:年年落实,年年开工不足;

四万亿:鬼知道落实到哪儿去了;

三农改革:年年出一号文件,最终落实的情况是“农民真穷,农村真苦,农业真危险”。

……

政策落实:政府落实了六十年,落实的办法是“继续落实”。

—— 原载 : 《華夏文摘》
本站刊登日期: 2014-07-17 16:16:00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