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回顾:2023年中国的外交博弈 (音频)

作者:陈奎德 李恒青
 
 
专栏 | 中国透视:年终回顾:2023年中国的外交博弈
2023年5月19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西安市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
法新社图片

主持人:陈奎德

座谈人:李恒青先生,经济学家與政治评论家

 

一、2023, 以“突围”为枢纽的中国外交

2023年,全球外交活动频繁,国际会议众多,这一方面源于三年新冠大流行束缚了外事交往。疫情停摆后,人类大解放,外交活动也就络绎于途。但对大陆中国而言,外交的活跃还有其特殊的原因。因为近几年,特别是自武汉爆发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造成空前人类灾难以来,北京当局受到很多国家,特别是美国及西方民主国家为核心的国际主流社会的围堵和孤立。习近平在20大巩固自己权位后,急于摆脱这种孤立的国际地位,其核心宗旨就是突破西方的围堵,从而展开了大规模的“突围”外交。这是习政权2023年外交主旋律。

1)密集的“突围”外交

实际上,二十大甫一结束,习近平就迫不及待,从2022年10月31日起就开始接连五天接待四名来访的外国首脑:包括越南共产党总书记、巴基斯坦总理、非洲坦桑尼亚总统;以及德国总理

舒尔兹。之后,更发起了一系列外交攻势,企图营造一种“万国来朝”的非孤立景象。

2023年初北京开始 发起的一系列外交突围及外交攻势,它的主要目标是什么,以及美国与西方如何反应?

2022年12月,邀请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访华。

2023年3月6-10日,北京促成沙特与伊朗复交。

3月20日习近平访问莫斯科,欲与普京推动“百年未有之变局”。

3月27日起,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马来西亚总理安华应邀参加博鳌会并访华。

3月30日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并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3月31日日本外相林芳正访华。

4月5-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华。

4月16-19日中共国防部长李尚福访问俄罗斯,与普京及国防部长绍伊古分别会谈。

 目标:

i习近平王毅外交的第一号核心战略是拆解美国与欧盟。

ii他们的第二个目标是拉拢发展中国家,意图组成以中、俄、朝、伊为轴心,以部分亚非拉国家为外围的轴心国联盟,以对抗世界民主同盟。

 

2) 第一波“突围”受挫

但北京的外交攻势的外交攻势很快遇到挫折:

  马克龙事件 

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中国,习近平待若上宾,殷勤款待。马克龙飘飘然之际,称 “”欧洲必须战略自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及避免被卷入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可能发生的对抗”云云。

马克龙言论一出,欧洲舆论群起批评,欧盟重申对中共的强硬政策。 马克龙之后,法国国会代表团随即访华,灭火救灾,挽回法国声誉,扑灭马克龙的言论祸乱。

七国集团(G7)外长会议4月18日闭幕,使用2022年声明中没有的强硬语言声称: “我们认知到向中国直接表明我们忧虑的重要性”,”宣布台湾和平是全球安全“不可或缺的要素”,敦促中共“负责任”地行事,不要进行“威胁、胁迫、恐吓或使用武力”。

声明谴责中国胁迫台湾的行径,以及俄罗斯扬言要在白俄罗斯部署核武的威胁.

要言之,作为西方代言人的G7外长声明,明显比过去更加强化了对台湾问题的鹰派立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马克龙访华试图逃避维护台海地区安全责任有关。

即是说,马克龙访华的外交言行导致的反弹反而加强了欧盟甚至整个西方对北京强硬的立场,马克龙南其辕而北其辙,其言行适得其反。

 

 卢沙野事件

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受访的外交事故(他否认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14个联合国成员国的主权国家地位):中共的魅力外交攻势全盘失败。中共的欧洲外交陷入危机。

卢沙野言论捅了马蜂窝。乌克兰总统的顾问强烈谴责卢沙野的狂言。法国外交部4月22日深夜对卢沙野的言论表示“惊愕”,并要求北京澄清卢沙野的说法是否反映中国的立场。

卢沙野事件后,近八十位欧洲议员致信法国外长科隆纳,要求宣布卢沙野为“不受欢迎的人”。

所有现已独立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起而反对,法国外交部起而反驳自己的总统。

卢撒野发言的外交后果:

i北京作为俄乌战争调停人的信用和身份丧失!

ii激怒欧盟重估对华战略

卢沙野的言论使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何塞·博雷利表示:“中国大使关于前苏联国家的主权和存在的声明是我们将在中国问题框架内讨论的内容。理事会将开始讨论中国问题,以便为欧盟做好准备,也许在6月将重新评估和调整我们对中国的战略”。

iii,芬兰加入北约。

芬兰4月4日正式加入北约,成为第31个北约成员国。 欧洲的地缘政治版图引人注目地改观,声称要阻止北约东扩的普京的战争,促成了北约东扩。

iv,是俄国宣布将一直为其辩解的匈牙利列入“敌对国家名单”。匈牙利作为在欧盟内策应北京与莫斯科的刺头,其作用正在削减。

v,德国外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打脸中共。

vi,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

 

3) 西方的进一步外交反击

G7峰会

2023年5月19日到21日,包括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和欧盟在内的主要发达国家领导人,在日本广岛举行G7峰会,作为东道主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Fumio Kishida) 还邀请了韩国、澳大利亚、巴西、科摩罗、库克群岛、印度、印度尼西亚、乌克兰和越南等国领导人出席这次峰会。这是全球最重要国家力量的济济一堂的首脑会议。

近在咫尺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未获邀请,显然因为它正是此次G7峰会针对的目标。

 

北京的退缩

此后不久,中国驻欧盟大使表示,北京可以支持乌克兰收回其1991年划定的全部领土的目标,其中包括2014年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半岛。这是其重大的外交立场转变。后来,中国的特使李辉还去欧洲会见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不久,半岛电视台网站6月27日报道,在接受半岛电视台和其他几家媒体的采访时,当中国驻欧大使傅聪被问及是否支持基辅收回失土的目标,包括收回所有被俄罗斯占领的其他乌克兰地区时,这位中国高级外交官说:他 "看不出 "有什么理由可以反对乌克兰重新获得它在1991年独立时获得的所有领土。

当时,北京的外交风向似乎在渐渐转向。
有观察家分析,指出此事可能与上任不久的前外交部长秦刚有关。人们认为秦刚较为亲美反俄,当时的外交转向可能与他相关。然而不久,秦刚就于6月25日之后失踪了。这一政策转向只持续了很短一段时间。秦刚失踪之后,中国在俄乌战争的立场又向亲俄的方向回归。这至今仍是一个外交谜团。


维尔纽斯北约峰会

7月11-12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了北约峰会,这次峰会是北约的一个里程碑。
此次峰会上,北约31个成员国发表声明,对中国发出了迄今最强烈的谴责。 “中国致力于颠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包括太空、网络和海洋领域。”
北约强调反对中国威胁台湾,反对中国在该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军事集结。
公报中指责中俄两国不断深化的战略伙伴关系。

 

美日韩戴维营峰会

8月18日,美国总统拜登和韩国总统尹锡悦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戴维营举行了历史性峰会,日韩摒弃历史恩怨,联手一体,与美国结成战略联盟——三边框架。加强了三边合作伙伴关系,并誓言在地区危机期间做出三边联合回应,并聚焦来自中共和朝鲜的威胁。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事件。
“对我们三国任何一方的任何挑衅或进攻将触发这个三边框架决策程序。” 这实质上已是三边联盟了。

4) 擂台: 金砖国家峰会  vs G20 峰会


由于过去五年外交形势急剧恶化,北京亟需一个国家平台,能够与美国领导的G7以及G20分庭抗争。因而,习政权意欲提升金砖集团的国际影响力,主要是为了应对美国西方的压力。

升级金砖集团,重要一步就是扩容。在8月22-24日于南非召开的金砖峰会上,增加了6个国家。

 

对抗G7,G20?不可能的使命

国际俱乐部,通常源于其成员的共同经济利益(比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或者共同的安全诉求(比如北约),或者共同的意识形态(比如G7)。

金砖集团国家在政治体制、发展阶段、地缘战略、国际关系,几乎所有方面都不尽相同:

巴西、印度、南非实行民主政制;中国、俄罗斯则被认为是威权体制。

这次扩充了六个国家:伊朗、沙特、埃及、阿联酋、阿根廷和埃塞俄比亚,于是金砖国家就有六个民主政体、两个专制政体、两个君主专制政体和一个神权政体,其中仍是民主国家占居多数。况且金砖内部印度与中国乃宿敌,而印度与俄国又素有友邦渊源,是故北京难于在金砖内颐指气使,为所欲为。

 

如此比较,南非金砖峰会不久在德里印度召开的20国集团峰会(G20)就使金砖峰会黯然失色了。这次20国集团峰会,G20囊括全球85%经济产出、75%国际贸易总量与三分之二人口, 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压倒性地把金砖远远抛在后面。这次G20 峰会还把拥有55个成员国的非洲联盟(African Union)升为常任成员,与欧盟(EU)取得同等地位,剥夺了中国或金砖代表“南方国家”的话语权,这不啻是对南非金砖会议的碾压。

 

更具讽刺意义的是,金砖内的三个重要国家印度、巴西和南非的领导人都出席了德里开的G20 , 并且接下来三国都依次担当G20 的东道国。显然它们都把G20看得比金砖重要。这让北京情何以堪!所以习近平畏缩却步没有脸面出席他历来都参加的对他而言最重要的国际会议——G20  峰会,完全可以理解,值得同情。

 

“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 vs. “一带一路

美、欧、印度和中东国家9月9日在G20签备忘录,建立“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用海运与铁路联结南亚与中东、欧洲,和一带一路别苗头。值此时刻,意大利又退出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对北京历时十年,一手打造的一带一路计划是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这条海陆运输走廊全长超过4828公里,将有助于促进贸易、提供能源和改善数字链接,而参与该计划的国家包括阿联酋、约旦、以色列及欧盟等国,可望将欧印间的贸全易扩大四成。

 

上合组织视频峰会等而下之

而更早于7月4日召开的上合组织视频峰会就更不足道。本来北京绕开莫斯科而把俄国后院中亚五个“斯坦”国家拉来开会,挖了普京墙角,让北京占据了新地盘,自以为得计。孰知“斯坦”国家似乎并不买北京的账,其中最大的哈萨克斯坦反向西方抛出橄榄枝,最近表态赞成美国西方制裁俄国,拉近了与西方的关系,北京对此瞠目结舌,不知该说什么。

 

有人谓习近平的缺席G20表明它放弃了二十国集团,正在建立另一种世界秩序。但从目前G20 与金砖的优劣、强弱对比看,从中共与“天下围中“的国家的力量对比来看,把习的另类“世界秩序“说成是海市蜃楼都明显抬高了它,也许“黄粱一梦”比较贴切。

 

5)越南成为香饽饽

在美中的地缘政治激烈竞争中,越南成为双方争夺的香饽饽,竟意外坐收巨大的国家利益。它左右逢源,智走钢丝,渔翁得利。

 

拜登访越

美国拜登总统9月10日对越南进行了访问,双方也就此将两国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使得美越关系处于中越和俄越关系同一的最高水平之上,这也标志着越南战争结束半个世纪之后,美越两国关系得到全面的升华。

9月23日美国和越南政府正在就两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军售案进行谈判,这笔交易一旦达成,不仅会令北京感到不安,而且也将打击俄罗斯这个越南传统的武器供应国。对美国而言,这是一笔一箭双雕的交易。

 

日韩近越

东协各国是美、日、中竞相争取的盟友,其中越南近来更备受“宠爱”。十一月底,越南国家主席武文赏到日本进行国事访问,与岸田会谈中决定要把将日越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此前,越南去年与韩国已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美越则是今年九月美国总统拜登访越时签订;不过,早在十五年前越南就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访越

就在武文赏访问日本不到半个月,12月12日习近平就赴越南进行国事访问,并与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阮富仲签署了36项合作协议。习访越当然是要阻止越南和美国越走越近。这次越中共同声明的中文版使用了“中越命运共同体”一词,但越南官媒报道是用“未来共享共同体”来表述。其微妙差异,耐人回味。

 

越南的竹子外交

只是不管对哪个国家,越南都未松口建立军事同盟关系。越南坚持“四不政策”: 不加入军事联盟、不与其他国家军事结盟以对抗第三国、不允许外国在越南境内建立军事基地、在国际上不使用武力。即使越南允许美国航舰到访,也买了美国F-16战机,但对与美、日形成军事盟友关系仍保持谨慎。

中越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未能缓和中国对越南领海的觊觎。中越的地缘政治紧张关系是历史性的长远的,而其意识形态的共同利益则不具有长远性,且与各自国内政治的变迁相关。

 

就在习近平离开越南三天后,范明正十六日现身东京日本东协峰会,与岸田热情拥抱。这是越南外交的典型作派。

 

6)普习会谈 经营“世界岛“

10月18日俄总统普京访华,与习近平会晤。两国多位部长参会,长达三个小时。两人还进行了一对一会谈。

中俄建立欧亚大陆内循环圈的动因

因中共的“一带一路”计划遭遇困境(欧洲国家全数退出,意大利是唯一曾经加入过,现正在退出),中共出海之大门——东海、台海、南海——长期被三大岛链上锁,所以北京企图耀武扬威“一带”已经困难重重。

所以,既然“一带”不畅,只好内循环“一路”于欧亚大陆。北京莫斯科海权认怂,复归陆权。

 

经营“世界岛“,中俄内循环

占据并固守欧亚大陆这个“世界岛“,习普视之为双方联手的最大轴心腹地。

自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习近平为普京提供了外交掩护和资金支持。

 

中俄虽再次走近,但同床异梦。

俄罗斯随时拿着大量人民币到香港换美元,导致人民币一泄干里。而俄罗斯用人民币换得美元后,又用美元维持卢布汇率稳定。
第二,中国用人民币换得并持有太多的卢布,今年以来,这些卢布已经贬值了30%左右;加上卢布受到制裁,难于在国际市场流通,中国持有的卢布渐成废纸。人民币国际化,遭致双重夹击,开启了贬值化进程。

7)中澳解冻,始于北京让步,且成果有限

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11月4日访华之旅,这是自2016年以来澳大利亚领导人首次访华。

8)习近平赴美参加习拜会和APEC峰会,欧盟首脑访问北京

两场会晤几乎没有成果,各自表述了众所周知的立场,唯一收获是管控冲突的沟通管道得以建立。

9)联合国军司令部成员国70年后首次会晤,对阵反联合国军的俄中朝三敌方

11月14日,联合国军司令部成员、来自17个国家的国防部长和代表应韩国国防部的邀请在首尔举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联合国军司令部70年前建立以来,来自非洲、欧洲、中东、北美和南美的成员国首次齐聚一堂。

这是联合国军和7月27日平壤的三敌军的对峙。当时金正恩迎来俄国和中国的代表团,俄国由国防部长绍伊古率领,中国由李鸿忠率领并转达了习近平给金正恩的信件。

 

17个国联合国军发表声明,重申致力于帮助韩国抵御来自朝鲜的任何攻击。

 

二、结论与前瞻

1)结论

纵观前述2023年与中国有关的主要外交事件,可以清楚看到,遭受围堵与孤立的习近平政权外交,其基本重心都是在试图突围解困,但成果寥寥,乏善可陈,而其遭遇的新的打击与困局,却是日益严重,殊难解脱,已经进入死胡同。

而2023西方的外交,虽然遭遇哈马斯攻击以色列而导致的哈伊战争而出现了的复杂的外交局面,但此事历时不会太长,终会平复。然前几年形成的外交与地缘政治格局:一个印太战略:两极对抗、三边同盟(AUKUS)、四方机制(QUAD)、五眼联盟(FVEY)。再加上美日安保条约、美韩华盛顿宣言、台湾关系法、台湾政策法……。其中美日澳印四方机制是基石和关键(现在韩国加入四方机制就扩展为五方机制了),美澳英AUKUS三边是重要军事同盟(日本也考虑加入),美英澳加新五眼联盟则是基础情报联网。所有这些叠加起来,组成了天网恢恢的印太安全网络,足以抗击任何轴心国家的挑战而绰绰有余了。

 

2)前瞻

2024新一年中国外交的软肋:

  1. 经济消退,撒币外交消停,外交更加失去动力。
  2. 与美、日、韩、澳、印及欧盟相比,北京军事处于劣势。目前仅仅靠俄乌与哈以两场战争可躲过直接面对西方。两战任何一战结束,都是北京的噩耗。
  3. 在亚洲,大陆与台湾争取加入CPTPP的问题将有炙热斗争。
  4. 中俄朝伊轴心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及军事实力方面远不及美欧日韩澳印……实力差距将拉大。
—— RFA (中国透视)
本站刊登日期: 2023-12-21 13: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