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锥之地 相夺何急? (音频)

作者:陈奎德 文贯中
 
碧桂园公司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未完成的住宅楼。摄于2024年2月1日。
路透社图片

主持人:陈奎德 

座谈人:文贯中博士,美国三一学院荣休教授

 

一、多管齐下,泡沫难救

众所周知,自从中国的超巨型房地产企业如恒大等破产、爆雷以来,中国的房地产业就成了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房地产泡沫,成了中国经济最大的一头灰犀牛。中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试图阻止其崩盘,尽量使它软着陆。

新华网报道,5月17日,中国国务院组织召开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出台新一轮刺激房市的举措,包括降低首付、二套房贷可转为首套利率、政府收购商品房转作公租房、以旧换新等官方刺激措施、推高地产股价等,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定调以“去库存”作为调控房市的重点。5月出台的这些措施,被官媒称作史上规模最大的房地产救市政策。但是,所有这些措施,开局就不利,一个多月过去,各地城市房价未见起色。房市仍然低迷,跌跌不休。

房地产爆雷似乎是迟早的事,还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解救之?

 

二、黔驴技穷救房市,宅基地皮变王土

习政府救市的多种方案未能奏效之后,他们把眼睛盯住了农民。

中国的安徽凤阳、江苏南通、湖北鄂州等多个地方政府,近日同时出台鼓励农民放弃宅基地进城买房的政策。安徽凤阳县政府在微信公众号“中国凤阳”发布,从6月20日至今年年底,自愿放弃宅基地安置进城购房的农民,可以得到5万元的一次性购房奖励。江苏南通市在微信公众号“南通发布”也公布“通十条”政策,加大购房补贴至购房款总额1.5%作奖补,愿意放弃宅基地购房的农民可以获得的奖补更大。

地方政府用补贴和购房奖励等手段吸引农民退还宅基地进城购房。这种把农民作楼市救援队的做法,成为中国社交平台最热门的话题。

何以目前出台这一征召农民进城购房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可行性如何?

倘若强制推行此政策,它可能造成怎样的经济与社会后果?

该政策的前景如何?

1)表明政府的“5/17 救房市的新政业已破产

新政——降低首付、二套房贷可转为首套利率、政府收购商品房转作公租房、以旧换新、推高地产股价“ 等官方刺激措施——均为指标不治本,没有能扭转目前中国房地产供需失衡的基本态势。

政策评论人张建平表示,地方政府的新政策等于是宣告“517”救楼市新政不能救活房地产市场。

2)中国式的“自愿交换”

各地官员说是鼓励农民“自愿退地”。即是说,鼓励农民自愿以宅基地换取几万元补贴而进城买房。但是,这是自愿的吗?在1949年之后的中国,什么是“自愿”?当年,让农民参加“互助组”,参加“合作社”(初级社,高级社),参加“人民公社”,不都说是他们“自愿”的吗?然而,你不“自愿”入社试试看?

倘若坚持不“自愿”入社,你将成为化外之人,将不再是“人民”。就将变成“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了。你敢吗?

这种以几万元补贴交换农民宅基地的政策, 将重演当年中共号召农民加入合作社、人民公社,重演前些年拆迁房屋强迫收地的那一幕幕场景一样,由于官民对“自愿”的解读不同,新政策最终将演变为新悲剧。

曾经当过中国第一代农民工的张建平说:“要知道农民的房子是几代人都是血汗建造给自己的家,给5万元补贴收回宅基地,完全是对农民财产权利的不尊重。所有的自愿到最后都一定会变成非常血腥,不自愿也得自愿的情况,以前这些拆迁不都是趁火打劫吗? 这种操作在中国也是有的呀。1949年之后,中国的农民一直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农民的合法权益一直得不到保障,国家发展到这个程度,每年的财政收入将近22万亿,但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其合法权益却不会得到尊重。”

几代均是农民的桑先生表示,虽然农村的生活环境不好,收入也不多,但宅基地是祖宗留下来的土地,不会因为有补贴退还给政府。

桑先生说:“农村宅基地就是栽水稻的地,以前老祖宗留下来的就是用来种点蔬菜之类,老一辈去世后有安葬的地方。肯定不会退,我不会在城市买房宅,因为城市的房卖得贵。”

这种以农民获购房补贴交换其宅基地的政策,甫一出台,就遭致舆论批评,反弹相当强烈。

3)国进民退的农村版

以小补贴换宅基地的新政策,事实上是配合国进民退的大方向,同时也为地方官员提供可以自己谋私利的可操作空间。

在现在中国房地产的形势下,我们不妨可以推演一下农民进城买房的可能性最大的情形和后果。譬如,他在城里买一套房子60万元,不久就会跌到30万,他就欠了银行的债了。房子必定断供。以前他还可以回农村,现在连农村也回不去了,落脚之地没了。这不是活活把人逼上绝路吗?

评论员季风说:“天下之大,莫非王土,这说的王就是共产党。除了这点自留地,现在很多东西都归集体所有了,而宅基地就属于自留地。他们(当局)想的是一步一步的让私产变成公产,能收回的尽量收回,变相的国进民退吧。偏僻农村的地不值钱但郊区农村的地就值钱,5万元把你几百平米的宅基地收了,你觉得不好吗?然后卖300万、500万甚至1000万一亩。变公有制的公有财产,然后再变成权贵们的私产,很多地方政府都这么干的。”

把农民唯一能立足的宅基地收回,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最后的立锥之地。等于是把仅存的农民安身立命的仅存的蜗居处褫夺以尽,断绝了自己以及子孙后代的根基。不难想象的情景是,21世纪流离失所的游民社会在广袤的东亚大陆的兴起。那是怎样一幅不堪设想的社会图景。

北京政权为了拯救房地产危机,而不惜牺牲农民最后一丝生计和天地。为掩盖和消解一桩错误和恶政,不惜用更大的恶政甚至罪行来掩护,这是1949年以来一系列灾难产生的基本逻辑。看来,他们已经很难逃脱这一逻辑的诅咒了。

4)“城镇化”的歧路

中国政府的一些政策制定者和辩解者认为,上述以小补贴换宅基地的政策,不失为一种中国式的中国现代化道路——城镇化的道路。这种非自然的,非市场经济逻辑驱动的、带有很强烈的行政干预性质的国家行为真是可行可欲的城镇化之路吗?

答案是否定的,而且也必定行不通。

“这不是要断掉后辈的根基吗?这是让我们农民永无安身立命之所,让我们农民永世为奴。”

要把“韭菜”连根拔起?中国推新规负评如潮。

 

三、最后的杀手锏——征收房地产税?

不难预料,退还宅基地救房市的做法最终将以失败告终。它是一条不可行的死路。

有官员和学者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目前是无解的。唯一的最后出路就是征收房地产税(property tax),从而把那些有两套房或两套以上的人的财产挤出来,以挽救房地产危机。

征收房地产税所涉及的社会阶层及其社会能量、政治能量?

这是一条可行的办法吗?它可能造成怎样的社会后果来自政治后果?

 

—— RFA (中国透视)
本站刊登日期: 2024-06-27 17:23:14

关键词: 中国房地产,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