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战令世界秩序生变 美国遏制中国得道多助

作者:孙承
拜登总统5月20日抵达首尔后在韩国总统尹锡悦陪同下参观三星集团平泽半导体工厂。(美联社照)

拜登总统5月20日抵达首尔后在韩国总统尹锡悦陪同下参观三星集团平泽半导体工厂。(美联社照)

在已长达近三个月之久的乌克兰战争仍在继续之际,拜登总统星期五启程前往亚洲访问,充分显示出美国对亚洲安全的重视。

俄罗斯挑起的这场全球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入侵令美国和欧洲的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美国的领导之下,北约不仅继续东扩,还大有成为一个全球军事联盟、将威慑力投向亚洲之势。在乌战之后的一系列围绕强化美欧关系的穿梭外交之后,美国最近不失时机地将重点转向亚洲,进一步夯实一个从北美到欧洲,从东亚到东南亚合纵连横抗衡中国的统一战线。

欧洲大举转向

美国拜登政府自执政伊始就竭力致力于打造一个民主国家的联盟对抗中国。拜登总统多次强调21世纪民主与专制的较量,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都相信“专制是未来的潮流,民主无法发挥作用”。然而,乌克兰战争的爆发使价值观之争再次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但在战争爆发前,一些欧洲国家有时似乎在中国问题上常常会发出与美国的不同声音。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拜登总统上任后不久就曾警告说欧洲国家不应选边站,称德国希望避免形成阵营,“如果我们说这边是美国、那边是中国,并围绕着一边或另一边分组,这对很多社会来说不公平。”此外,法国总统马克龙本月初也曾表示,虽然欧盟因共同价值观和华盛顿立场更为接近,但不应该和美国合伙对付中国。他在出席美国智库的一个视频讨论会时说:“合伙对付中国的局面,也是最有可能发生冲突的境况。对我来说,这样做适得其反。”

观察人士注意到,乌克兰战争令很多本来在安全问题上就高度依赖美国的欧洲国家似乎开始彻底倒向美国。

在上个月初的中欧峰会上,双方在任何重要问题上都没有取得进展,其中包括乌战、立陶宛和中国对欧盟议会议员的制裁。美国咨询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中国事务专家、德国马歇尔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诺亚‧巴金(Noah Barkin)透露说,在这次峰会上,中国被告知 “你现在不做或不说的,你的沉默,你不使用的话——所有这些都被理解为对俄罗斯的支持。这将对你们的地缘政治地位产生长期影响,”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张彦(Ian Johnson)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德国目前新政府与默克尔战前的政策截然不同,虽然很多欧洲国家的中国政策在战前就已经开始转变,但是这场战争加速改变了欧洲的政策基调,“为中国影响欧洲的努力钉上了棺材的最后一颗钉子”。

德国《每日镜报》一篇颇具代表性的评论以"光认错还不够 - 德国必须做出明显的行动"为题,呼吁德国政界在面对眼下的全球危机时,切勿左右摇摆地站在美国和中国之间,而是应该坚定不移地站在美国一边。该评论说:"美国人很早就意识到,长期而言,中国崛起绝对不可能是和平的,必然伴随着冲突。"

中国的政策研究机构最近也警告说,中欧关系急转直下,而今年的俄乌冲突又为双方关系横添变数和挑战。

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和上海欧洲学会上星期发布的《欧洲对华政策报告(2021)》说,2021年是欧盟对华政策具有转折性的年份,其对华政策意识形态化倾向更加明显。

上星期另一篇题为《欧盟的大国和地区政策(2021)》的报告颇为担忧地说,尤其是随着乌克兰局势的恶化,北约可能得到重新激活,欧盟对美国在安全上的结构性依赖可能进一步加深。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教授黛博拉·拉尔森说,欧洲的立场现在无疑已发生变化。她对美国之音说,虽然这并不是完全因为乌克兰战争,但是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很明显站在俄罗斯一边,令例如波兰这样的国家感到不满。她说:“波兰领导人是该地区唯一一个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国家,但中国对乌克兰入侵的问题的立场已经改变了它对中国的态度。”

欧亚盟友携手

上个月,在美国主导下,北约外长会议除了邀请乌克兰外,首次邀请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4个亚太国家参加,并12年来首次修改战略方向和行动指南,重点考虑“中国因素”。此前,北约还在2月份举行拜登政府上台后的首场国防部长会议,美国国防部的一位高级官员指出,由于地缘政治的变迁,北约需要确保将中国问题视为工作重点。

欧盟一反以前尽量不插手亚洲事务的做法,在去年发布的《印太合作战略》和《全球门户》政策文件中则提出要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在地区安全上扮演更加积极和有效的角色。自去年以来,英、法、德等国家已先后派舰艇进入西太平洋。

欧盟外长理事会发布《欧盟印太合作战略报告》在详细阐述欧盟参与印太地区事务的背景的同时,突出强调强化印太地区务实合作和军力扩张。中国军方主办的《中国国防报》说,“这一动向,未来或将对印太地区安全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的政策研究机构最近的报告警告说,欧盟“印太战略”提出要加强在“印太”的军事存在,“这意味着欧盟将其地缘政治抱负扩展至中国的地缘政治敏感地带,将给“印太”地区原本就很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带来新的挑战。”

在倍为敏感的台湾问题上,报告作者称,考虑到乌克兰局势容易让欧洲对台湾产生不切实际的“联想”,2022年台湾议题可能进一步在欧盟及其成员国发酵。

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高级官员、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政策协调员坎贝尔最近指出,欧洲和亚洲合作伙伴之间的参与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欧洲正在向印太地区倾斜,而亚洲国家也对欧洲越来越关注。他说,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乌克兰战争的影响无处不在。

坎贝尔本月初在一次演说中说,还有一个人们没有明说的原因是,亚洲所有国家都对中俄在奥运会前发布的重要声明感到震惊,亚洲国家对此倍感忧虑,并决心以此作为警告,绝对不能让类似欧洲发生的那类军事行动在印太地区重演,力求让乌克兰成为诸多方面的前车之鉴。他说:“这也激发了印太地区很多国家进行更广泛的潜心战略思考。“

尽管中国在乌战爆发后一直竭力强调乌克兰和台湾不可同日而语,但分析人士指出,战争令美国在欧洲的和亚洲的盟友和伙伴们再一次清晰地意识到威权国家的危险,担心台海地区有一天也会爆发一场恶战。美国前白宫国安会亚太事务高级主任迈克尔·格林对美联社说,美国在欧洲的和亚洲的盟友第一次意识到了他们共同面临着风险,在战后时代,第一次出现了美国在欧洲的盟友和在亚洲的盟友真正走到了一起的局面。

鉴于与中国的经济联系,韩国多年来一直在中国问题上十分谨慎,但最近几个月的一系列迹象显示,韩国越来越愿意站在美国一边。韩国最近高调宣布加入北约网络组织。这一总部设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组织被中国定性为一个积极投身网络攻击的国际军事组织。

星期五,韩国总统尹锡悦在与美国总统拜登共同视察三星电子平泽半导体工厂时又宣布,愿同美方构建经济安全同盟。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中国问题专家张彦说,很多国家疏远中国并不是因为美国对他们施加了影响力,而是中国自己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所致,中国拙劣的战狼外交等令很多国家反感。他说:“所以我认为与其说这是美国外交多么出色的结果,不如说更多的是中国自取其辱。”

冷战式的围堵尚难实现

尽管拜登总统此次首次亚洲行或被认为是一次在印太地区围堵中国之旅,但分析人士指出,鉴于中国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国际社会很难形成类似冷战时期对前苏联的包围圈。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拉尔森说,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整个世界体系,而前苏联则不然。此外,跟中国相比,前苏联也更加公然咄咄逼人。她对美国之音说,冷战期间美国可以禁止任何可以增强苏联实力的贸易,而今天中国和西方国家相互依存,彼此有大量贸易,很多国家会抵制任何一种冷战类型的围堵尝试。她说:”即使中国入侵了台湾,我也甚至不知道我们是否可以将今天对俄罗斯施加的制裁用于中国。“

在最近召开的美国-东盟国家首脑峰会上,美国高调宣布向东盟提供1.5亿美元的援助,相比之下,中国去年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之际,习近平承诺在未来3年向东盟提供15亿美元的发展援助。此外,美国众参两都已经通过的对乌克兰的援助法案总额高达400亿美元。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张彦说,跟中国的一带一路相比,美国的投资显得不足为道,”虽然这是美国重新回到游戏中的一种努力,但它仍然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东盟国家虽然希望扩大同美国的安全合作,迫切需要美国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但是该地区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之密切使其很难完全倒向美国。中国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12年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也在2020年首次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贸易去年达8782.1亿美元,大约比美国多一倍。

令观察人士担心的是,在经贸领域,美国目前在亚太地区明显缺乏自己的经济战略,令中国得以乘虚而入。最近的几项研究发现,虽然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有所上升,但是经济影响力则仍在下降。

为了抗衡中国的经济影响力,预计拜登总统会在这次亚洲之行中宣布启动一个新的印太经济框架。《纽约时报》星期五援引曾任乔治·布什总统亚洲顾问的迈克尔·格林的话报道说,虽然这是重要的第一步,“但私下里,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认为目前还不够——尽管他们不太可能公开这样表示。”

批评人士指出,由于担心对美国本土市场的冲击,美国没有在该框架中对市场准入问题上作出让步,未能提供足以让印太地区国家作出承诺的切实利益和实惠。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一篇报告指出,承诺模糊的原则很容易,提案的这一部分也很可能会受欢迎,但是,将这些承诺转化为各国将接受的具体规则和义务将更加困难。

—— VOA
本站刊登日期: 2022-05-21 07: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