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而受难之后,复活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自由民主体制遭遇到了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的最大的挫折。不仅世界总体民主国家的数量从2016年的97个下降到2021年的89个,而且据“自由之家”2023“世界自由”报告,全球自由指数在过去17年连续下降。全球自由民主的挫折,在第三世界表现在频繁的内战和军事政变上, 在欧美发达国家表现在民主治理质量下降、政治狂人和极端主义大行其道。人类自由民主的倒退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头份额: 占有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是二战以后仅有的从未举行过全国大选的四个国家之一,这个世界史上最庞大的极权主义政权还自诩为“全过程的民主”,并且还要在全球推广中国模式,甚至暗中破坏和公开挑战成熟的民主政体。在中共高科技极权主义喧嚣尘上的大背景下, 陈奎德推出了体现其学术辉煌的专著《自由中国谱系》。这是十年磨一剑的佳作, 凝聚的不仅是学术智慧和政治远见, 还有个人勇气和道德坚守。
在《自由中国谱系》尚未面世前,我已经有幸得近水楼台之利,通读了该书的清样。我的推荐语也收入出版的书中。一年多以后,我再次仔细阅读了纸版成书,不仅有了新的体悟,手握20万字、400多页,更感觉到本书的厚重。好书值得反复咀嚼回味。在社交媒体快餐阅读的时代, 我这个全职读书人再花上半个星期复读陈奎德的著作, 感觉到的还是新奇和深邃。
四十多年前,在复旦大学欧风美雨席卷燕园的时代, 我就成了陈奎德的追星族的一员。那是一个人性复苏、个性张扬、自由叩门的激动人心时代。
我十六岁时负笈东游, 经历1980年代初校园里由哲学系毕业研究生举办的“告别演说”,它成为中国最自由时代最自由开放的大学里的最自由的事件,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思想核爆炸。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个带有点淡淡四川乡音的人, 那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的第一位西洋哲学博士陈奎德。在未来的学术苦旅、浮桴漂游的人生中, 我们走得更近。他的《海耶克》评述20世纪经济学自由主义大师,帮助我教授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 他的《煮酒论思潮》提出“自我放逐”蕴藏的“隔离的智慧和效应”也引导了我的人生选择,远离各种测试人性弱点的诱惑。我们一起主编《自由荆冠》庆祝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也让我人生受益。 从学兄言谈举止中看到为学之道。得了佳品,不忍独乐,所以在此分享细读《自由中国谱系》的收益。
开宗明义,作者界定:“本书所讲的自由主义,取其广义, 即经欧洲古典自由主义繁衍发煌而逐渐弥漫全球的政治思想主流。本书所谓自由中国谱系, 指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脉络。自由主义之进入中国,仅有一百四十多年历史。1949年国运丕变,该思潮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几近泯灭。直至1976年毛泽东驾崩,方重新冒芽出土,蜿蜒潜行。”从内容上讲,作者梳理、凸显的是有别于近现代史上主宰国运的国共两党的第三势力——自由民主派,它也曾组建过“中国民主党”、“民盟”等组织。从时间段上,作者选择的是中国在近代与西方文明发生直接全面碰撞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从发生学来讲,作者明确了自由主义的外来(西方)思想根源。因为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思想谱系,作者以近代、现代、当代时间线为主轴,完成28位自由主义代表人物的串珠。
对于还在专制黑暗中苦斗的中国人来说,或者对于试图为中国寻找自由民主路径的华人来说, 跟随作者学习、回顾、反思中国政治思想和政治运动史,不仅可以找回本土自由思想的接纳、转换、再造和升华,帮助人们避免重造轮子的低层次循环,更可以驳斥中共以举国之力打造的中国特色论、中国独特主义等种种谬论。最重要的是,作者的终极目标是要唤醒、培育中国人的自由意识,催生、设计自由中国的民主宪政体系,那么,一个自由的中国首先会在思想观念上诞生,而后理想成为现实。这一历史逻辑演绎已经在中华民国台湾结出正果。作者在论述几位自由主义大师时,例如胡适、张君劢、傅斯年、梁实秋、徐复观、殷海光、雷震、张佛泉等,自然讨论到1949年中共建政以后他们辗转来台,为台湾的的民主化立下汗马功劳,为世界华人保留了自由民主的火种。明白作者的苦衷,不由想起泰戈尔在《飞鸟集》描写的花与果实的对话:“果实啊,你离我有多远?”果实回答:“就藏在你心里。”对于不断追问“自由民主,你离中
国有多远?”的人们,作者给予了泰戈尔式的回答:自由中国蕴藏于渴望自由的人心中。
当然,作者并不仅仅满足于思想层面的启蒙,他也在讨论自由思想的传播演变中,不断检审和总结自由主义运动的洪流,展示了中国人为民主自由不惜舍身取义的悲壮行动。例如,书中写到“百日维新”失败后,“戊戌六君子”血洒京城菜市口,不成功则成仁。清末立宪请愿运动,学生牛广生、赵振清各在腿臂上“割肉一块,涂抹于请愿书上。”宋教仁抵制袁世凯篡权、捍卫责任内阁制被刺身亡。面对袁世凯称帝,蔡锷将军兴兵发动“护国战争”。书中又提到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诸如罗隆基、储安平、潘光旦和陈寅恪等,在中共统治下遭遇悲惨,却能坚守“士不可以不弘毅”的风骨。最为可歌可泣的是,在中共所谓的“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林昭、遇罗克,面对排山倒海的红色专政,不畏强权,在人生风华正茂之际,被中共政权处决,成为“自由殉道者”。进入21世纪,中共暴政暂时有所收敛,但书中描述的最后五位自由主义代言人(李慎之、杨小凯、王小波、陈子明和刘晓波)无一不被中共政权在思想上判处死刑。他们的肉身之死,也多多少少和他们遭受的牢狱之灾及各种迫害分不开。
这个在人类追自由、争人权的曲折漫长历史上都可谓铁骨铮铮的群芳谱, 一昭示了中国人并非人类共同体中不谙尊严的另类,国情论、生态环境论、低素质论都站不住脚;二显示了中国本土、本土文化与人类主流文明对话、沟通、交融的天然冲动;三证明了“自由鸽”也是“不死鸟”,“中国自由主义顺理成章也继承了屡仆屡起的‘不死鸟’特征”。这本书和本书作者本身,也让我们清晰地听到了当下的自由中国谱系的强劲脉动。
在书中讨论的自由主义高原上,作为读者,我观察到了几个特征: 第一,清朝末期自由主义在中国滥觞,自由思想的“盗火者”严复和知行合一的宪政倡导者梁启超耸入云宵,建立两座丰碑。在民国时期,无论从思想还是政治架构来观察,胡适和张君劢把自由宪政推向高峰。作者给了胡适多个定位:“自由主义的旗帜”、“反极权的中流砥柱”, 最重要的是,作者把胡适奉为当代中国知识份子的楷模:“简言之,当代中国国民人格建设的任务,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胡适精神的普遍化。”对中华民国“宪法之父”张君劢,作者的评价也是很高的:“从长程眼光看,平心而论,当代中国 ,第三势力的复兴已成触目事实, 其生命力正在开始焕发光彩,中国政治运行的轨迹正在向张君劢的理念靠近。它令人不由不客观公正地说,张君劢先生是‘近七十年中,于立宪制宪行宪方面’‘贡献最多之一人’, 是‘民主宪政方面的南辰北魁’。”相比较而言,我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都难以找到可以与之并列的高峰。
但作者以浓重的笔墨推出了“中国的圣女”林昭。她是本书中唯一被单列出的女性,这不仅显示她在共产党统治下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追求留给当下的重要意义,而且作者对女性将在未来自由中国的争取和运作过程中的重要性给予期盼。
第二,在当代中国政治意识形态的光谱上,作者以威权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极权主义来界定国民党和共产党,有意无意之间把国共两党分放在右-左的对比,而这又牵扯到执政党和反叛党、在野党的区别,使得“第三势力”的定位变得复杂困难。作者也明确意识到, 中国的自由派内部也可以继续分成三大流派:“从外缘影响的角度观察,中国近代自由主义大体上有三条基本支系,一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受拉斯基、杜威和罗素等观念影响的、赋左翼色彩的自由主义,另一条则是上世纪后期受海耶克等影响的、赋右翼色彩的自由主义,第三条则是受罗尔斯影响的中间偏左的自由主义。”
在西方自由主义最简明的讨论中,启蒙运动成为轴心,洛克、卢梭和康德成为三巨匠。尽管三人都以个人主义的自由为原点,洛克强调财产权,卢梭偏重平等,康德则看重个人作为能动体的自治。如果再把历史长城延申,自由主义可以是一种道德法则,也可以是一种财产/财富/生产的经济哲学;和民主共和联系在一起,它又是一种政治制度的宪政反映。我们不难从古希腊、古罗马、希伯来文明、《圣经》文化和教会团契中找到源流。
把自由主义仅仅放置在任何一个文明点、或者归于任何一条完整的线性历史长河,都会伤害自由主义的精髓:整合多元差异性的普世价值。
以此观察,作者做了极大的努力囊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各派重要人物,但在落笔着墨的细微处,可以感到作者的自由主义讨论,如果以英国的费边/工党社会主义、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自由主义/民主党自由主义为一端,以海耶克的新自由主义/美国共和党的里根经济学/自由至上论(自由意志主义)为光谱的另外一端, 作者的心理天平是倾向于后者的。因为这些原因,尤其是对“国家主义”的过度恐惧,作者在强力批判共产主义学说/运动/政权时毫不留情(从当下共产主义极权体制回溯,我们也没有理由不这样做), 但当国民党也是一个列宁主义政党、还是几十年的执政党(在1949年前大陆和台湾)时,所谓亲共的左翼民主党派,受到了更多的贬抑。不难理解,鲁迅在书中多处论及,但并未给予一席之地。如果中共从毛泽东到习近平,都在不遗余力,甚至用政治食人主义的绞肉机来清除党内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反对资产阶级法权、反对人道主义和自由化,那我们对中共体制内部是否有立宪主义的“清流”也该探讨。至少,
中共的前总书记赵紫阳在被囚禁的黄昏岁月拥抱了“议会民主制”和“反对党的合法性”。也因为相似的原由,作者落笔之处,让我隐隐感到左翼民主党派因为对于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权的不信任选择滞留大陆,成为了“责怪被牺牲者”的某种托词,这是中共内心乐于看到的。
如何避免出现这样的歧义?我以为,如果我们把国共都放在党国军三位一体的执政党和反叛党(未来的执政党)的光谱上,在这光谱之下存在左右两翼自由主义,后者都是没有武装力量、也不主张暴力革命的第三力量、第四力量,这样的四元、嵌入相交的博弈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思考大陆自由主义、民主建设的挫折根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最文明、最进步、最平和的力量都成为国共两大政党势不两立、成王败寇、你死我活的牺牲品。正是秀才遇到兵,讲理的输给了弄枪的,数人头的选举体制未能建立,砍人头的党国天下大行其道(只是在台湾到了蒋经国开禁后就已寿终正寝)。
第三,自由中国谱系上悲剧连连、白骨累累,国共两党针尖对麦芒在同构体中互相激化,教训在哪里?陈奎德的著作也给我们许多启发。掩卷思考中国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我们似乎看到了三个甲子的循环往复:鸦片战争到清朝立宪失败,民国建立到1960年代大陆/台湾的红色/白色恐怖,1980年代开启复兴期。在第三个我们还在经历的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台湾和大陆彻底分道扬镳,台湾修得自由民主正果,大陆求得极权专制。为何有这种中华文化基因无法解释的差异?陈奎德在书中区分了威权主义和共产极权主义,也论述了国民党是“自由多少”的问题,而共产党是“自由有无”的问题。
我想,如果我们深入一步,思考为什么从1989年的天安门到1999年的镇压法轮功,再到2020年围绕川普主义全球两岸五地(大陆、台湾/香港、北美、欧洲、澳洲)华人的大分裂,都可以看到不宽容的、狂热主义的幽灵。在如何做到“个人自由”和“社会公正”的平衡上出现了重大的分歧。而在使用何种手段达成平衡点的问题上也有分歧:温和、渐进、妥协的“你活我也活”的政治对应暴力、激进、斗争的“你死我活”的政治,也是民主自由主义对应毛主义/施密特主义。不幸的是,在前面两个甲子中,中国传统、激进和自由三种势力都没有摆脱狂热主义的同构陷阱。在大陆中国人经历的最近三轮传统主义-共产主义-自由主义的纠缠中,不仅三方无法建构出一个共赢的新政治、新天地,而且相互还在加剧对“敌手”的厮杀和完成自己的自杀。
最能斩断这种三角死结的非自由民主派系莫属。在中道政治的大框架下,中偏左的和中偏右的自由主义两翼如何能在我说到的四元、相互嵌入的政治博弈中找到战略智慧,相互守望,和而不同,磨合竞争,才能在动态中守护“个人自由”和“社会公正”的两大目标,并通过政治多元竞争、政党轮替来调试平衡两端,避免激进暴力革命性的颠覆。这是当下中国自由主义者/民主人权人士必须在意识上和行动上都有待提升的。
挖掘自由中国思想和运动史上的遗产,我们后人应当汗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下,我们还没有长出可以与前两个甲子并驾齐驱的高原和山峰。尤其让我不安的是,在政治学、法学、政治哲学三门自由主义的原生地,还没有出现自由主义的大师级人物。这当然有中共的国家罪错使然,比如过去二十年我们看到的自由殉道者英年早逝;但当下中国民主自由的落寞,也挑战着自由民主运动的努力和智慧。
总体而论,《自由中国谱系》是本世纪华人思想界的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是一位融贯东西方学问、文言现代汉语都斐然成章的政治哲学家的必传之作。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刻画分析了数位实现了“三立”(立功、立言、立德)或“四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自由主义大师。我深信,坐言起行的陈奎德博士的著作也有此功效。如果这部著作不是由他来写,如果这部自由主义的谱系能够采纳尼采“为生命书写历史”而不是“死亡的历史”, 我想本书作者、言论自由的倡导者胡平、改革开放第一政治学家严家祺等我们熟知的当代思想家都会被大书特书,把自由中国的谱系延展和光大下去。
在前言中,作者“祈愿读者诸君”能想象和贴近自由先驱们的心灵,“展开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精神对话, 再续慧流”。站在巨人的肩头,读者诸君(包括我自己)可以思考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否有与自由主义对接的思想基础,比如, 除去孟子的民本思想,老子的无为、小政府大社会、阴阳平衡互补、人与自然和谐等思想是否可以与西方自由主义对接; 读者也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思想大师并放置在自由中国谱系的圣人祠里,比如藏人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的自由思想和民主建设成就就值得发扬光大; 读者还可以以自由运动和民主宪法构建为主轴,书写浩浩荡荡的民主化潮流; 民主运动领袖和积极分子更可以总结前人留下的经验教训,开天辟地,打通“思想自由的中国”进入“制度自由的中国”的路径。
当代政治科学的实证研究告诉我们:深度贫穷可能减弱民主化的动力,高速的经济成长也会减弱民主化的压力。然而,经过一段持续高速增长,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会把这个国家送入民主化的门槛。而突发的经济停滞或危机(也就是J曲线带来的民众相对剥夺感的强化)会极大提高民主化的机率。中国正站在民主化的门槛上。作者写下的书中最后一句话是:“而受难之后, 复活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而那个复活的日子,就是自由中国从思想空间降临到华夏大地。
自由民主尚未成功,中国儿女仍需努力。在我们经历的第三个甲子60年,我们力争能为自己和我们的后人建立一个自由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