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經濟放緩考驗習近平與普京友誼

作者: 紐約時報



北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領導人弗拉基米爾·V·普京(Vladimir V. Putin)已會面十多次,在周四閱兵期間也並肩而站。不過,隨着兩國經濟的放緩,兩人之間一度備受吹捧的關係開始承受壓力。

去年,雙方簽署了兩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能源協議,準備讓俄羅斯的天然氣輸往中國。但協議進展寥寥。在周四觀看完天安門廣場上的武器展示後,兩人舉行了會談,卻幾乎未提及相關協議。中俄雙邊貿易曾被預計將在今年達到1000億美元以上,但截至上半年,實際貿易額僅為300億美元左右。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對俄羅斯石油的需求減少了。

普京一直在享受習近平帶來的好處。後者領導着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一。然而,隨着近期股市震蕩,且經濟出現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的最慢增長,中國將無力充當普京想用來對抗經濟制裁及世界範圍內油價暴跌的中流砥柱。吞併克里米亞後,俄羅斯受到了歐洲和美國施加的經濟制裁。

「俄羅斯指望中國經濟增長,刺激對其石油、天然氣和礦物這些大宗商品的需求,」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俄羅斯問題專家菲奧娜·希爾(Fiona Hill)說。「中國代替了歐洲。」

習近平和普京關係的支柱是2014年5月達成的一項協議。該協議的期限是30年,據報道價值4000億美元,內容涉及中國從東西伯利亞的氣田購買天然氣,預計在2019年至2021年間開始輸氣。在上海簽約期間,普京誇耀該協議是一起「劃時代事件」,並對俄羅斯能在歐洲制裁的壓力下讓自己的天然氣銷售渠道多元化表示欣慰。

不過,協議中的價格從未正式公布。英國牛津能源研究所(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的天然氣研究項目負責人喬納森·斯特恩(Jonathan Stern)表示,隨着能源價格大跌,雙方有可能不得不重新進行協商。他說,中國希望俄羅斯的天然氣能輸送到不景氣的東北地區,俄羅斯也開始為輸氣做準備了,但鑽探工作進行得頗為有限。

另一項協議涉及從西西伯利亞輸送天然氣,由兩位領導人去年11月在北京初步達成。斯特恩表示,正式的合同本來有望在普京這次到訪北京期間簽訂,但似乎不了了之。「普京本來可以在本周簽署這份合同,但我們認為雙方不會簽了。一部分原因是,中國的天然氣需求目前看來比之前想的小得多,」他說。

華盛頓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級研究員愛德華·C·周(Edward C. Chow)表示,讓這份協議變得更加複雜的是,俄羅斯無力出錢鋪設管道,而中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需求是否到了為修建管道提供資金的地步又存在疑問。「考慮到俄羅斯的財政危機,中國將不得不以某種方式出錢修建管道。」

中國的一位俄羅斯問題專家對兩國關係通常持樂觀態度,而此人表示,該協議也遇到了定價問題。「因為天然氣價格暴跌,談判面臨很多困難,」復旦大學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主任趙華勝說。「我們必須重新計算全部成本,努力爭取減價。」

同樣,在莫斯科,對中國能大力幫助俄羅斯擺脫經濟問題的樂觀情緒也在逐漸消退。

「中國會提供保障俄羅斯為繼的救生索、支持俄羅斯度過制裁和油價下跌的困難時期的美好願望不起作用了,」卡內基莫斯科中心(Moscow Carnegie Center)研究俄中關係的分析師亞歷山大·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說。

「這是一種象徵性的關係,經濟基礎小,而且不穩定,」他說。克里姆林宮的權貴階層對「沒有哪一樣東西像俄羅斯希望的那樣迅速實現感到失望」。

加布耶夫稱,俄羅斯對中國製造業產品和服裝的需求同比分別下降40%和50%。他還說,盧布幣值不穩定使中國投資者變得謹慎起來,而讓兩國銀行業合作的嘗試也未取得多少成果。

俄羅斯官員稱,因為2015年對華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的目標看來不可能實現,兩國預計的在2020年達到2000億美元的目標,可能也會證明是過於樂觀了。

大型能源協議並非經濟放緩的唯一犧牲品。

中國曾表示要修建一條從莫斯科到北京的高鐵線路。不過,因為擅長這類建設施工的中國要求俄羅斯承擔費用,該線路前景不明。這條鐵路線的第一期工程近500英里長,連接莫斯科和喀山,定於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開幕前通車。但希爾表示,施工尚未開始,並且也不大可能開始。「俄羅斯沒錢修,中國也不會免費修,」她說。

普京和習近平之間的友誼顯而易見,受到了兩國的關注,因為兩人都喜歡展現出一種大權在握乃至膽量過人的形象。在全球會議上,他們幾乎一起昂首闊步地在台上亮相。在2013年印度尼西亞巴厘島的亞洲領導人會議上,習近平為普京送上了生日蛋糕。去年11月在北京,普京則向習近平展示了俄羅斯一款智能手機的出色之處。

由於實行共產主義的中國與蘇聯在冷戰期間關係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習近平和普京兩人表現出惺惺相惜這一點顯得尤為引人注目。冷戰期間,中蘇表面上站在同一邊,但1969年,雙方差點因為一場邊境衝突而上演核對決。米哈伊爾·S·戈爾巴喬夫(Mikhail S.Gorbachev)擔任蘇聯領導人期間採取的種種舉措,令中國共產黨惶惶不安,即便今天也依然如此。

「直到最近兩國關係才變親密,」希爾說。「中國的成功促進了俄羅斯的興趣。」她表示,儘管中國的增長正在放緩,但在俄羅斯看來,相對於歐洲和烏克蘭的低迷,以及俄羅斯自身的經濟問題,中國的前景看上去依然「更加光明」。

俄羅斯因吞併克里米亞和支持烏克蘭境內的分裂分子而受到的制裁,也促使兩國走得更近。

兩位領導人均誇耀他們把兩國關係提升到了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前不久,中俄兩國海軍在地中海和日本海舉行了聯合演習。在聯合國,兩國合力反對美國在利比亞和敘利亞問題上的動議,在伊朗問題上也持相似觀點。

然而,兩國共同的戰略利益是有限的。中國對俄羅斯在克里米亞、特別是烏克蘭的舉動保持警惕。中國在烏克蘭有商業和軍事投資。克里米亞退出烏克蘭可能會為中國境內的西藏或新疆等地,或是全世界承認台灣事實上的獨立開創先河。這一點,也讓中國感到擔憂。

在中亞,兩國更多的是競爭對手,而非合作夥伴,特別是中國在從一直處於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內的國家購買能源。如果願意,中國是可以從俄羅斯購買那些能源的。

對中俄之間的友誼,奧巴馬政府表現得有些不以為意,聲稱俄羅斯必然會成為中國的拖累,特別是在經濟困難時期。

用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副院長道格拉斯·H·帕爾(Douglas H. Paal)的話說,「華盛頓似乎認為,對北京來說,普京更多的是包袱,而非甜頭。」

—— 原载 : 《纽约时报》
本站刊登日期: 2015-09-14 11:00:00

关键词: